读书日记范文汇编6篇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日记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日记 篇1
这是一本又有漫画,又有中文,又有英文的一本以日记形式写的搞笑的书。他常为自己的瘦小个子而苦恼,老是会担心自己会被大块头欺负。他在老妈的要求下写了日记,虽然写这个是为了应付自己长大成名之后回答记者的`问题。
本书的主人公叫格雷,他一家有五个人。他、他的弟弟曼尼、哥哥罗德里克和他的父母。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一些本书的有趣又好玩的故事吧。在格雷的暑假刚开始没有几天,有一天半夜,罗德里克勤克俭就把格雷叫了起来。他的哥哥说他已经沉睡了一个假期,不过万幸的是格雷醒的正是时候,刚好赶上了开学的第一天。你也许会说,这都中招,也太低能了吧!不过罗德里克当时整整齐齐地穿着校服,还调了他的闹钟的时间,搞的真跟早上该出门了似的。还有,罗德里克把格雷的窗帘拉了起来,这样格雷就看不到外面的一处漆黑了。罗德里克把弟弟叫醒之后,格雷就穿好衣服下楼了,准备下楼做点早餐吃,一如既往。不过我猜他一定发出了很大的响动,因为没有过多久,老爸愤怒地说:“凌晨三点吃早餐?你想干什么?闹得全家不得安宁。”搞笑吧?
翻开这本书后,我每次笑声与下一次笑声停顿不超过五分钟。因为格雷满脑子的鬼主意,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还有是因为我能毫不费劲地明白他的举动,然后会心一笑。
读书日记 篇2
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杂糅一体,用人物自述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压迫,造成了对社会的恐惧心理”。他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唤。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度的第一声春雷。
小说用轻松风趣的`语调,讲述沉重而辛酸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新文学中难得的精品。
读书日记 篇3
每次星期六上完课,我都会借一本玛蒂娜的书回来看。
今天我就看了昨天我借的那本书,书里讲了:“学画画的玛蒂娜,玛蒂娜带着她的.那只小狗小胖,来到了苏尔科夫先生家”苏尔科夫先生教玛蒂娜学画画,首先让马蒂娜用铅笔打草稿。
第二次她们来的时候,苏尔科夫先生让马蒂娜把第一次来画的画涂上颜色,玛蒂娜认真仔细的观察苏尔科夫先生的花园,她画的花园比苏尔科夫先生的花园还漂亮,最后玛蒂娜的花也越来越漂亮了。
读书日记 篇4
暑假里,读了好多好多的书,其中,最让我历历不忘的却是,《淘气包日记》。
加尼诺、他的三个姐姐和爸妈发生了许多事,加尼诺曾在一个正在打呼噜睡觉的一个人的嘴里钓过鱼,还曾离 家出走过,还偷抄姐姐们的日记,还差点打瞎了一个人的眼睛,为了让姑妈的龙胆草长快一点,尽然将姑妈心爱的龙胆草折断,还在姑妈家举办过动物会,还给狗吃 了药,就这些,爸爸将加尼诺送去了寄读学校,可加尼诺还是不安宁,协助一个人逃校,在校长办公室和宿舍的墙壁上挖了一个洞,在校长办公室熄灯后,叫一帮人 去打校长和校长老婆,还在瘦牛汤里放过苯胺,爸爸也只好把他接回家,可他还是做坏事,钓鱼掉入水中,在阿达的`床底下放稻草人,使阿达的胆子变小了。
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作者万巴先生的这部作品,虽然是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少儿读物,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反面引导读者的思考,启发人们对孩子进行科学而正确的教育。
读书日记 篇5
这个寒假,我怀着好奇的心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女生日记》,越看越让我爱不释手,只用了两天的功夫我就看完了,书中的许多故事情节都让我感动,也给了我许多启示。
《女生日记》描写了六年级女生冉东阳在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冉东阳长得不漂亮,学习也不是很好,但却是个男生、女生、男老师、女老师都喜欢的女孩。她很有爱心,总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有很好的爸爸妈妈,他们与其他的家长与众不同,毕业考试前他们不是把冉东阳关在屋子里复习功课,而是带她出去玩;她想资助梅小雅的妈妈开店,他们全力支持;为了帮助马加,她的爸爸妈妈竟然同意她一个人呆在家里……
冉东阳还有很好的'老师。她的班主任罗老师,每学期都会给每位同学发漂亮的寄语卡,鼓励同学们;数学舒老师为了不伤学生们的自尊心,考试成绩只批“ABCD”,而且也不是完全根据成绩而定的,而是如果你进步了好多,也一样可以得“B”;音乐老师米老师,利用一个小小的计谋,使同学们在唱歌比赛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比赛时荣获了第一名。
关于我和冉东阳相比,我虽然不像她那么优秀,但我和她一样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喜欢帮助同学,也和她一样有一个好的家庭,一样好的父母。我考试不好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不责备我,而是鼓励我,使我有更大的的勇气去面对困难,不被路边的小石子绊倒。
《女生日记》这本书让后感到很快乐,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翻开这本书,看到书中的同学们都那么宽容友爱,老师都那么善解人意,我就会不自主的快乐起来,因为我的同学也和他们一样是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健康快乐的生活着,我的老师也是无私地关心着我。这真是一本激励我上进的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读书日记 篇6
学界有晚清四大著名日记的说法。这四部日记分别为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记》。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曾国藩的日记。
现存的曾氏日记,起自道光19年正月初一日,终止于其去世的当天,即同治十一年2月初4日,时间跨度长达34年。或许是早期的曾氏恒心不够,因宦务繁杂而有所间隔,也或许是因迁徙而遗失、因战火而焚毁等缘故,34年的日记中有所缺失,流传至今的文字约130万言。宣统元年,中国图书公司将其手稿印行。曾氏日记究竟因为什么缘故而受到后世的重视呢?笔者以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曾氏是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民众,对其一生的行事都很有兴趣。他的亲笔日记,尤其是其咸丰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之后逐日记录的日记,对研究他本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任何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曾氏出生于偏僻乡村的世代农家,后来成为扶危定倾的国家干臣。一百多年来,他是所有平民子弟的励志榜样,人们对他的成长史格外关注。曾氏的日记,尤其是早年在京师翰苑刻苦自励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堪称一切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的最佳教科书。梁启超当年就是这样学曾氏的。他对人说:“近设日记,以曾文正之法,凡身过、口过、意过皆记之。”曾氏的修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觉认真。他以圣贤为榜样,以慎独为准则,以血战之勇气,以截断后路之决心,从严要求,切实践行。常言说人非圣贤,但曾氏偏要以圣贤为目标,宣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为何要如此为难自己?原来,曾氏采取的是取法上上的策略。古人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正因为目标定得甚高,所以尽管曾氏终其一生并未成为圣贤,但在道德自我完善这方面,古今政治家中罕有其匹。尤其于克己自律上,在一塌糊涂的晚清官场,他应属凤毛麟角。
第三,今人读曾国藩,主要是看重他的人生智慧与处世谋虑。他的日记,恰恰记录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领悟。因为是私人的随手所录,曾氏的这些悟道过程,便会以最初始最本色最随意的状况保留下来,因而也便更具有真实性与借鉴性。
曾氏不是原创型的思想家,他也不是对理学有重大贡献的学问家,实事求是地说,曾氏只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履行于人生事业中的经世致用者。他对道的思索与领悟,更多地体现在世俗、庸常中。他信奉“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用之中”的理学真谛。他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将家庭日用间的绝大学问,通过自身的体验,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真实亲切,晓畅易行。读他的日记,就如同听一位阅历丰富喜欢琢磨的智者在谈心。
第四,我们常说历史要细读,真正的历史之细,不存在于官方史册,更不存在于学者专著,而是散落在各种不经意的文字中,那里往往会透露出大风大浪初的细微涟漪、大变大故前的蛛丝马迹。曾氏的日记,偶尔会留下一些大历史里的小细节,故而显得弥足珍贵。比如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曾氏在日记中说,朝廷颁发下来的代表王命的旗帜,居然偷窳得如同小儿玩具。朝廷再穷,也不会穷到连制作几面小王旗的银子都没有。这个细节所传达的信息是:爱新觉罗王朝气数已尽。
正因为曾氏的日记内涵丰厚、容量广博,“评点曾国藩”系列不能没有日记的评点。笔者从传世的曾氏日记中挑选出三百来篇,分为修身、悟道、读书、国事、家事、写字、品鉴、梦境八大类。为保持一天日记的完整性,所挑选的日记整篇照录,不再删节。原文之后的评点,仍旧像过去一样,尽笔者之所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帮助,以便对该篇日记有更好的理解。在每大类之前,笔者会有一篇总评,意在为读者充当引导。
【读书日记】相关文章:
读书的日记10-08
读书的日记04-25
读书趣事日记10-28
读书日记范文10-16
读书的日记[优选]06-07
【通用】读书的日记06-07
关于读书的日记09-10
读书故事日记11-23
我喜欢读书日记08-14
【精选】读书日记4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