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2-25 18:21: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8篇

说课稿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乘分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算理,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这一课主要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迁移,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和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应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使学生感知数学的美,让学生更加爱数学,学数学。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推理过程。

  五、教学方法

  为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多种教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学习本课,新课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法的选择上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设置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大胆的创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从学生的主体出发,遵循了学中玩,玩中学,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理念,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在黑板上列一些分数乘整数的式子,叫学生进行计算,逐步引入分数乘分数的式子,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这一节课的课题《分数乘分数》,这样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诱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自主探究。

  在学习分数乘整数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和算理,为此,这一节课我同样采取相同的方法,叫学生用一张白纸折叠后的面积来表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并反复进行填涂,这样做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又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分数=分子×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此时,我就在黑板上板书计算法则。这样做使学生有成就感,对以后的探究更加感兴趣。同时,我在黑板上演示几组分数乘分数,叫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特点,经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得出:

  1.分数乘分数所得的结果有分数,也有整数。

  2.计算后的结果要进行约分,得到最简分数。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 第一单元以亲情为主题。《安恩和奶牛》是本学期第一次选编进教材的一篇小说。主要是通过阅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进一步理解文学的价值发现真善美。

  二 、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标“写作”部分要求“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根据这些要求和建议,结合我校语文“读写结合”教研要求,我对第二课时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明确安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 想象扩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小说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以致用,通过扩写故事加深学生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1.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尤其是安恩的闪光点;

  2.对故事发展的推断能力。

  四、说学情及学法

  学会描写,学会把人物写生动,这应该是初一学生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要求,因此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阅读感受,体会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光辉。通过扩写,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描写人物的方法 。

  五、说教法

  精心设计几个教学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的。结合本次教研课题所要突出的读写结合的特点,设计了“我读我说”、“我善发现”、“我可想象”、“我的舞台”等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突出教学重点,简洁导入。明确本节学习目标。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抓住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这一点,先让学生再次明确本文的主人公,然后自然导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学习,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安恩这一形象的认识。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由读到说,有效导入,认识写法,实现教学目标1、2,为实现目标3作准备。

  (二)、自由读小说结尾,说说你的感受。出示课件4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你能够在行文中发现蛛丝马迹吗?

  【设计意图】

  学习小说中伏笔的运用,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为扩写故事作进一步的准备

  (三)、出示课件5、6 小组讨论交流,先说说,再写写

  故事真相还原后,你会不会觉得意犹未尽:想知道安恩和奶牛的其他故事吗?

  安恩和奶牛来集市前的生活情景会是怎样的,安恩道出事情真相后,周围人的反应会怎样?注意要符合安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发展脉络。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出示课件7

  学生写约10分钟左右后,教师点名让个别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评价,教师也做适当示范点评。

  注意围绕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刚才的写作要求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和评价的平台,最大限度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堂是学生的舞台这一点。

  (五)、出示课件8布置作业

  1. 课后将本节课所写的片段再修改完善。准备抄到正式作文本上。

  2. 搜集人与动物的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设计意图】

  使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结合,使学习过程更完美;再者,课外继续关注人与动物,使关心、尊重动物的美好品质成为学生的良好素养。

说课稿 篇3

  一、 关于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是在前面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基础上的一节综合实际应用课。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利用方程组去解决,其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类似,而在列方程方面常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些。教材在让学生在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再次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这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 目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目标:

  1、 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求解

  2、 能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中的相等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2、 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体会列方程组往往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3、 通过解应用题的学习,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学习,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两个实际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并把他们列成两个方程。

  难点突破采取的措施:

  1、 可多种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然后由师生共同寻找两个等量关系,多次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2、 用填空和选择的多种题型来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 例题中两个问题将它们分列开,将难点分散

  三、 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明

  从一题多解的和尚吃馒头的引入开始,引导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在合作中寻找解题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做好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生命成长。帮助学生在方程探案中寻找等量关系,然后找到等量关系后,让学生尝试根据等量关系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在填空和选择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最后是课本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和分析问题,课外,让学生自己编题,领悟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下教育过程的规律:

  1、 遵循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体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由易到难,化整为简,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二)学法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也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自己探究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寻找、发现,学会归纳总结,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 导入设计

  先用轻松的师生对白,让学生进入问题,讨论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通过体验新知识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 尝试练习

  通过导入中的体验,让学生初步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成功了,他们尝到了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成就感,有学生失败了,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尝试练习

  1、方程探案记: 你知道盗贼如何分赃吗

  一帮强盗抢来一批布匹,躲在了树林里分赃,由于傍晚天色太黑,看不清他们有多少人,只听见带头的一个强盗喊着说:“每人分布六匹,还剩5匹,每人分布7匹,又少8匹。“请你根据他的说话声来判断,究竟有多少强盗,多少布匹?

  大家一起探讨

  (三) 范例设计

  通过对课本例题的难点进行分解,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将难点分解。

  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粗加工16吨。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

  问:1、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 才能按期完成任务?

  2、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000元,精加工后为20xx元,那么照此安排,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多少元?

  (四)反馈练习

  通过多种题型:填空、选择及问答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来自编应用题,体现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五) 归纳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归纳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鲜花和星星》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花和星星巧妙地联系,体现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和美好的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第一节中“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和第二节中“这里一颗”“那里一颗”不仅描述了鲜花满地,繁星满天的情景,而且再现了儿童看鲜花、数星星时的天真烂漫,充满了童趣。这首诗歌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是一篇朗读的佳作。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标的这些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满”和“晚”,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乐趣。

  3、情感目标: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诗歌所写的“满地鲜花”和“满天星星”意境纯真、含蓄隽永。在教学中,我以优美的语言,创设了一个满地鲜花、满天繁星的美丽夏季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体会鲜花和星星的多以及美,再用欢快的歌曲进一步带领学生亲近夏夜的繁星。

  2、导读教学法

  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这是我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本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配乐范读、自由练读、指名展示读、比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体会诗歌语言的优美,感悟夏天的.美丽,引发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热爱。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赏读、赛读、表演读等多种读法来理解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整首儿歌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是要读好它却不是很容易的,里面的轻声很多,学生难以把握轻声的朗读。因此我把文中带轻声的词语提出来反复训练认读,让学生加以掌握,也是为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作铺垫。

  (二)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着这一原则,在开始学习第一部分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读了以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马上感悟到了鲜花的多,这时候我再顺着学生的思维发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觉到花儿的多呢?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找出了文章中的关键词,如:满地、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这时候我再适时利用多媒体,将满地的鲜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鲜花的多。从而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关键词。在此我又进行了一次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果你站在这美丽的花丛中,你最想干什么?学生有的想用相机拍下来,有的想画下来,还有的想闻一闻,学生充分感受到置身于鲜花中的乐趣。鲜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这么多的欢乐,这时候再让他们把对这满地的鲜花的喜欢用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读得就比较到位。

  学第二部分时,我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他们都能感受到第二部分写了星星多。有了学习第一部分的基础后,我再放手让学生自己用笔把能表现星星多的词语圈一圈,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然后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感受满天星光的美丽,及在夏夜欣赏星星的惬意,学生带着这种惬意的心情一起为满天的星星唱歌,在他们感情得到升华的时候再让学生来朗读第二段,学生的朗读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朗读背诵,丰富积累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要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积累,让学生朗读、背诵儿歌,丰富了语感和语言材料。

  (四)迁移想象,拓展创新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完诗歌后,我结合本文“我最喜欢______,这里______,那里______,真比______还多。 ”的语言形式,整合课文“草原的早晨”的学习内容,然后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样,借助教材系统化整合不仅充实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内容,层层递进地为发展学生语言服务,而且也会逐渐培养孩子前后关联,有序阅读,自我整理学习内容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从课堂反馈来看,这三处的整合效果明显,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了学生语言的有效训练。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课所写的内容就是鲜花和星星。通过板书“多”和“美”让学生明白鲜花和星星之多、之美。

  板书设计:鲜花和星星

  多 美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文明的链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说教材,第二学情分析,第三说教法、学法,最后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首先我们先来看课程地位。本课选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课,用时两个课时,文明的链接是第二课时。本课主要是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此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起着承上起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它上承资本主义的萌芽,下起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如下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首先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其次,了解开辟的经过和航线;最后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新航路开辟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将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通过地图动态演示、情境表演、表格归纳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和航线;通过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正确评价该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扩张惟利是图的本质;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该过程及其结果又充满血腥味和罪恶感。

  4、本节课的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而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是高一文科班的学生

  2、优势: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3、不足: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没有学过历史。即使学过的也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而高中历史学习更注重思维能力,理解运用是关键。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历史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

  三、说教法、学法

  1、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教法如下:提供知识的支架,通过资料、图片、地图等补充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教师负责归纳总结;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通过讨论法、空间思维角度变化等让学生得到理论的升华;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2、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情景表演、读图识图、讨论辩论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这一教法学法的设计既适合了教材内容又适合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文稿具有直观、形象、容量大的优点;同时辅以板书,提炼出重要知识点,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课标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1、首先我将使用图片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给学生展示以下两幅地图,第一幅是15世纪葡萄牙航海地图,第二图是当今世界地图,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的差别发现15世纪的地图是非常不准确不完整的,而当今世界地图则非常清晰准确——此时设问人们从什么时候起对世界有了完整的认识呢?从而导入新课——文明的链接。

  2、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时我将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原因和条件两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方法是我给学生建立的支架。我将从经济、社会、商业、宗教、思想五方面给学生建立支架。首先,从最简单的入手:通过“想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这一非常简洁通俗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商业原因,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学习。然后,我将向学生展示《马可波罗行纪》中的一幅图片以及当时有关哥伦布的一段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即追求黄金。其他的就不一一说明了。进一步的辅导学生,师生共同合作,可以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如下所示,包括经济、社会、商业、宗教、思想五个方面。此时,让学生用刚才建构知识的方法,结合教材和我补充的图片自己去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也是先从知识、科技和政治方面建立支架。将向学生展示这幅图,用象限仪测地平线,让学生分析出当时知识的进步的影响,以及地球仪、罗盘、多桅帆船和当时的世界地图让学生概括出当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即科技的发展。那么学生使用刚才所学的构建知识的方法,结合补充的材料可以归纳开辟的条件如下:即知识进步,科技发展和政治原因。

  在新航路的经过这一模块,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船队。第一组同学可以作为迪亚士的船队,来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第二组同学作为达伽马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南端;第三组同学作为哥伦布船队,来到美洲;第四组同学作为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样,自设情境,把学生作为历史事件的行为主体,那么学生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归纳出如下表格——新航路开辟的基本经过。

  在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一模块我将采用空间维度思维教学策略。由于学生进行了航海,成为历史事件的行为主体,可以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我将向学生设问,你们来到这些地方,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做了什么,你们的所作所为对当地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向学生展示以下图片,各个地区生活生产方式的一些变化,如亚洲、非洲等地,让学生试从西欧、美洲、非洲、亚洲、世界五个角度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从空间维度启发引导学生,也是教会学生一种历史分类思维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这一事件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此时,教师要注意向学生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雏形开始形成,世界真正的连为一个整体。(这是对难点的一种突破。)

  3、在对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我将用讨论、辩论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和比较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目的、影响和结果三方面去考虑,得出以下结论。

  4、在本节课的最后,我用板书的形式对本课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本节课从背景、经过和影响三方面对新航路进行了分析。背景包括原因和条件:经济、社会、商业、宗教和思想;知识、科技和政治。主要由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四位航海家进行了远洋航线,对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乃至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

  5、作业设计上继续对难点进行突破,拓展思路。有人对新航路开辟持否定态度,也有人持肯定态度。结合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整体化,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准确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甘肃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模块二第8课,主要内容是电子邮件的概念、申请免费邮箱的方式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步骤。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了如何从网上查找信息,在生活中对于QQ邮箱也略有耳闻,这都为教师顺利展开本节内容奠定了很好地基础。

  二、说学情

  了解完教材,再来谈谈我所面对的学生。我所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且对于信息技术这类科技含量较高的学科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活泼好动,又有很强的操作欲和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环节,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整堂课的教学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因此,设置好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什么是电子邮件,能够自己申请邮箱并独立收发电子邮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并总结收发电子邮件的步骤,提升归纳总结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堂好课要详略得当、张弛有度,因此在本课中,我将申请免费邮箱的步骤设置为教学重点;将信息技术发展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设置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网络给朋友写封信,并将上节课做好的‘桥的研究’演示文稿发给朋友”。预设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会说出“可以利用QQ、微信等方式将作品发送给朋友”,此时我会顺势提出“其实我们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实现这一过程”,接着向学生演示一遍发送电子邮件的操作,顺势引入本节课——《电子邮件》。

  通过向学生演示发送电子邮件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电子邮件相较于传统发信方式而言更加快捷方便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顺利展开本课打好基础。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通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我将从以下四个任务进行讲授:

  任务一:电子邮件

  任务一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首先请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独立归纳出电子邮件的概念、用途、特点并提问,在学生回答后作出相应的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对于电子邮件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待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子邮件以及电子邮件的特点之后,我会进一步提问学生“对比传统写信的方式,电子邮件有哪些优势”,相信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于传统写信方式的认识,准确地说出电子邮件“更加方便快捷”。

  请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归纳总结电子邮件的概念,是因为这一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性不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这一任务,通过归纳总结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提炼知识点、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请学生对比分析电子邮件和传统邮件并说出电子邮件的优势,能加强学生对比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任务二:申请免费邮箱

  在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首先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的实际事例,请学生自己阅读,阅读完毕后,请学生以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并总结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在安全性和信箱容量方面的区别。学生通过对比事例并结合教材内容,能够归纳出:收费邮箱在安全性和信箱容量方面均比免费邮箱更加出色,我从而向学生介绍两种邮箱的区别,并提醒学生养成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学生了解了两种邮箱的区别之后,我会提问学生“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该怎样给朋友发邮件”,学生能够回答出“需要先申请一个自己的电子邮箱”,进而过渡到对于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步骤的讲解。讲解前,我将先向学生介绍邮件地址的格式、输入时的注意事项和特殊符号的使用。对于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步骤,我会带领学生一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结合教材分析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步骤:1.在IE浏览器中输入网易免费邮箱的网址并进入;2.在126首页单击“注册免费邮箱”按钮,进入注册界面;3.输入用户名;4.输入其他相关信息;5.注册成功并登陆邮箱。将操作步骤分析完成之后,我再将操作整体示范一遍,然后请学生自己模仿操作一遍。学生操作时,我将在组间巡视指导。

  以实例引出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并请学生小组讨论说出二者的区别,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两种邮箱的区别,初步形成一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保护个人信息意识。以一问一答、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的方式得出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步骤,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来说更具引导性和趣味性,既可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任务三:发送邮件

  这里我会使用演示法,先进行一次整体的操作,请学生观察并回答“老师在刚才发送电子邮件时进行了哪些操作?整个操作是在邮箱的哪个模块下进行的?”相信学生通过观察能够说出整个操作是在“写信”模块下进行的,并能描述出发送电子邮件的大致步骤为:1.打开126页面,登陆网易免费邮箱;2.在“写信”模块中输入收件人电子邮箱地址、电子邮箱正文内容;3.在“附件”按钮下添加名为“桥的研究.PPT”的附件;4.单击“发送”,成功发送电子邮件。待学生回答完成后,我会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并且简单补充两点:1.将同一封邮件同时发给多个人,可以在收件人后继续添加其他收信人地址,也可以采用抄送的方式;2.在发送电子邮件时,可以同时添加多个附件。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

  采用先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再由学生说出操作步骤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操作步骤上,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任务四:接收邮件

  这里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法,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接收电子邮件的操作,之后请一位学生分享其操作步骤。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说出接收电子邮件的操作步骤为:1.单击“收信”按钮,选择需要打开的邮件并打开;2.单击“下载附件”按钮下载附件;3.将附件保存到特定的位置。待学生明确操作步骤之后,请学生进行操作。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步骤较少,且前面已经学习了接收电子邮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因此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展开这一部分的教学,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巩固提升

  请学生给同组的同学发送电子邮件并交流学习心得。

  既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整体回顾一遍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一列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从第一个人开始,说出收发电子邮件的第一步,第二个人说第二步,直到复述完整个操作流程。

  采用这样的小结方式,既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也乐于参与到这样的小游戏中,又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作业:找一找邮箱自带的电子贺卡功能,并给朋友或亲人发送图文并茂的电子贺卡。

  现在许多免费邮箱都带有电子贺卡的功能,通过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寻找该功能的位置,并运用该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深对于126免费邮箱的界面和功能的记忆,自行寻找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里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新功能,可以加深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 篇7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资源》。我将按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反思五个环节去说课。

  (教师过渡: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水资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既与前面所学的气候、河流等知识紧密联系,又是下面学习交通、农业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及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难点:

  培养学生形成节水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过渡:为了能充分完成本节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其次我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看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师过渡: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接着我说说学法。)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学会合作探究等。

  (教师过渡:下面我重点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下面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猜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碗,都要请他来。同学们都说是水,这说明水对人类非常重要,从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图片:“地球上水体的比例”。学生读图分析得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2.接着提问: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通过上述分析学生知道了水是宝贵的资源。

  3.接下来出示漫画:“水危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5页下面一段话,分析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教师过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我国也十分严重。)

  (三) 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哪些?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组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出示课件点拔评价。

  1.多媒体出示图片:“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图”。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出示漫画“节约用水”和“就地取材”学生通过漫画分析得出结论:水浪费和水污染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采取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接着出示图片“节水标志”。通过图片分析,让学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3.出示图片:“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及运用所学知识得出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兴修水库的措施.

  接着出示图片:“三峡水库风景图”。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水库的作用.

  4.出示图片:“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得出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丰北缺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跨流域调水来解决。

  接着出示图片:“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让学生简单介绍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

  5.最后教师播放视频,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 角色扮演,突破难点:

  学生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谈谈如何节约用水。

  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造纸厂厂长、家长。

  (五)签名活动,课堂升华:

  请珍惜每一滴水,节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拿起笔,走上台来,签上自己神圣的大名。通过签名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六)教学结语,情感渗透: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

  成为最后一滴水!

  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

  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教师过渡:最后我说说反思。)

  五.说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自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发现同学们的地理知识不够扎实,这是我们今后应该共同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的内容,第十二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化等基本理念。本节教材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结合前章所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应用欧姆定律直接导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公式,我则比较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采用典型练习归纳新规律,通过例题巩固所的规律的教学思路,效果很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2会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代替”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2.通过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过程学习用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通过推导过程使学生树立用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理论推导法,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同时借助于等效代替的观点分析串联、并联电路是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计算。

  (四)课程资源开发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一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但部分学生会在电学部分感到难学,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二)学法指导

  知识是认识主体——学生主动建构的,而不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进记忆中,而是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从理论上学会分析并推导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实际上就是一个旧的知识的整合过程。另外课堂练习的进行,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新规律的得到过程的体验,是学生的思想有一定深度的发展,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三、 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特色,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理论推导的教学方法,同时穿插练习进行巩固,以达到掌握规律、会应用规律、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四、 说教学程序

  (一):问题引入:

  (二).新课教学

  1..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1)推导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2)学生语言表述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3)老师引导分析总电阻的物理意义(4)课堂练习应用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练习题(幻灯片):(略)

  学生口算,老师将答案出现在屏幕上。

  (5). 引导学生从六道习题中寻找有关串联电路电阻的新规律。

  2..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1). 推导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2). 学生语言表述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3). 推导R1 、 R2并联时总电阻R的计算法:

  (4). 创设问题:三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能用类似的方法 吗?

  (5). 课堂练习应用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练习题(幻灯片):(略)学生笔算,老师老师将答案出现在屏幕上。

  (6)对比串联电路电阻的三条新规律,通过此五道题的数值,找出并联电路的三条新规律:

  (7)利用新规律练习(略)

  3.例题练习

  例题1.

  把一个3Ω的电阻R1和一个6Ω的电阻R2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如果电源电压是6V,则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例题2. .

  如图所示,把一个3Ω的电阻R1和一个6Ω的电阻R2并联在电路中,它们的等效电阻是多大?如果电源两端的电压是3V,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多大?

  题打在幻灯片上,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例2挖掘出第二种做法。

  (三).小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四).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 2. 3.

【说课稿8篇】相关文章:

1.《前后》说课稿

2.《黄继光》说课稿

3.《故乡》说课稿

4.硝酸说课稿

5.《花园》说课稿

6.背影说课稿

7.《称赞》说课稿

8.《冰花》说课稿

9.琥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