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4-07 09:00: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说课稿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带蛋宝宝来园、回家、照顾蛋宝宝等活动,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2、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 1、发通知事先与家长沟通

  2、贴上幼儿姓名的蛋宝宝、

  3、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放蛋盒若干

  活动过程:1、教师讲述照顾蛋宝宝的要领

  带你的蛋宝宝来园、回家要小心,不能让你的蛋宝宝受伤,回家后要细心的照料你的蛋宝宝,让它干净、清爽、舒适。

  2、幼儿开始进行照顾蛋宝宝的活动,并请家长帮助记录在家照料过程。

  3、开展照顾蛋宝宝交流会,比比谁的宝宝最干净、最漂亮。

  4、交流会后孩子们得到启发,照顾蛋宝宝活动继续进行,并争取越做越好。

  5、评选“最幸福的蛋宝宝”和“最称职的爸爸妈妈”。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设计的是美工活动《装扮树》,是结合本月活动主题—————“叶子”而开展的、

  一、我选择这个活动内容是因为:

  ①、 活动内容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②、 首先,在优美的散文中,让幼儿感受美,再在美工活动中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

  ③、 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④、 幼儿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大班的幼儿小手肌肉已经发展的了,对于绘画活动,幼儿已经非常熟悉,于是,在本次活动中,我又给幼儿提供了剪刀,加深了本次活动的难度、

  二、考虑到半个月以来,幼儿对“叶子”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①、 通过欣赏活动,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印象,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

  ②、 引导幼儿大胆设计,并练习剪、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

  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设计,并练习剪、贴的技能,因此这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

  使用剪刀、现在的孩子能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特别是剪刀这类比较危险的工具,但是,俗话说“心灵手巧”,所以,为了孩子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我还是让孩子联系使用剪刀、

  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与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 知识准备:

  ①、 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和了解、

  ②、 幼儿练习过使用剪刀、

  2、 教具准备:

  ①、 制作一棵立体的“大树妈妈”,更加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②、 幼儿的操作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我画好外形轮廓的;另一种是没有任何图形的,需要孩子自行设计的,这样,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锻炼、

  五、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罚,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六、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渐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

  幼儿将运用讨论谈话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七、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①、导入活动、②、基本活动、③、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朗诵散文,然后提出问题:“小树叶春天是什么样子?夏天和秋天又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比较简单,我可以请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还有“你听了散文后,觉得小树叶是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可是让幼儿自由讨论,我不做任何评价,只要孩子能说出原因、本环节中,主要是帮助孩子感受美、

  在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操作材料分为两种,孩子可以自由选择,鼓励孩子大胆设计,在使用剪刀的时候,多提醒孩子注意,本环节中,主要是帮助孩子发现美、

  第三个环节是结束活动,我设计的是以“我们和大树妈妈一起跳舞”,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除去美工活动中的疲劳,帮助孩子体验美、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面积的认识》

  说教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来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右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小正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教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互助教学法: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同桌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说教学程序总体设计:

  第一,讲故事导入。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建房子导入主题。

  第二,探究新知识。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初步感知数学书和黑板的表面。然后,让学生比一比,感知数学书和黑板的大小,老师手掌和学生手掌的大小。通过这两项理解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以及面积的含义。接着,练一练。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初步感知。最后,验证。学生运用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包验证前面所做的习题。

  第三,巩固练习。通过验证理解面积大小的比较,这一步主要较强练习,巩固知识。

  第四,总结。让同学们说说学习到的内容。

  教学反思: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节课,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凌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秉着:用儿童的眼光理解教材;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法;灵活调节控制每一个环节;让上课像电影一样精彩。

说课稿 篇4

  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在人教社必修3编写说明中明确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是抓好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巩固理解成果。另外,对诗歌的理解,不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能完成的,有时还需要学生更多社会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参与。这样,背诵本身还具有贮存功能,可以留待诗美的缓释。

  本课说明: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针对单元教学目1和目标3)

  2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注意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谈,不能泛泛而论,进而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针对单元教学目标2)

  3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像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旅游、郊游)和读书经验来理解诗歌,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本首诗歌的情境中,第一段能熟读成诵。

  二、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三、鉴赏本诗第一段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尝试着运用某些艺术手法于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关键 课前有充分的朗诵预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采用背景音乐古筝曲)

  2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李白。因为学生对李白比较熟悉,所以在这里教师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加对本篇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整理出李白的生平简历如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得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教师过渡: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名篇《蜀道难》。

  3与学生交流背景资料:(课前布置的这项作业是有意识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因为诗歌鉴赏首先就要知人论世,所以训练学生这种意识,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基础。)

  1《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写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

  2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时所作,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很多是诗人的想象,因此这首诗被誉为“奇之又奇”的乐府诗。3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种说法)

  教学具体过程

  一 多种形式诵读,整体感知全篇

  1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首先将难字、易读错字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其次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大体读懂诗意,将不能理解的语句挑出来,小组同学间探讨研究,也可以向教师质疑。

  (因为诗歌本来就讲究涵咏玩味,有如千年佳酿,令人沉醉,所以不宜逐句翻译,破坏诗意美,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自己揣摩和体会。)

  2 精品美读,再读感悟。

  说明配合蜀道画面和背景音乐,教师进行示范朗诵。要求学生体会感情、语气、语调节奏等,同时布置思考题:《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

  3三读品味,其义自见

  让学生小组间分段朗诵,体会它的效果,并请概括分析每段所咏叹的“蜀道之难”。

  (教师可提示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一段叹高难行。二段叹险可畏。三段叹战祸之烈

  至此完成教学重点1诵读和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然后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涵咏玩味,鉴赏艺术特色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步分析出本首诗歌的艺术特点。我将公布本课研究学习主题:你认为“蜀道之难”最难在哪里呢?是高,是险还是战祸之酷烈?

  由此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段蜀道之高有多高,有多难!

  布置任务:小组合作:请具体分析第一段所咏叹的“蜀道之难”。 因为第一段叹高难行(是怎样写蜀道之高难行的?)

  学生经过研究讨论,教师逐步引导,师生共同归纳出第一段分为两个部分

  1蜀道来历(介绍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2蜀道高峻(具体描写)

  针对两个部分,教师分别提出两个研究问题:

  (1)“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何作用?

  明确:说明自古难行,付出重大的牺牲。增加了神秘感和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是诗歌的常见方法)

  (2)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蜀道的高峻?这道题的设置实际上是进行名句的赏析,也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名句的敏感度。在这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以下两句: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是点面结合的方法兼夸张。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是大胆的想象和夸张。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介绍本诗的创作趣谈: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回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像之辞,不过是借送友人入蜀,展开想像的翅膀,作了一番升天入地的艺术之旅。

  总结第一段艺术特色:

  一段叹高难行。

  蜀道来历(五丁开山)神秘浪漫

  蜀道高峻 点面结合、想象夸张

  将研究性学习带入本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以第一段的鉴赏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诗眼、分层次,找名句才能比较系统地进行鉴赏,为第二课时完全自主学习鉴赏打下基础。

  经过诵读感知,诗歌特色鉴赏之后相信学生对第一段的理解和感悟比较充分了,为了强化学生对诗歌语言和意境的理解,我设计了下面一个环节,“想象千山之旅”。

  这个环节的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进行写作练习,实质上更是对诗歌语言、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意境的另一种方式的鉴赏体会。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要求学生结合千山的风景图片,想象登山之旅,并描绘出来,这其中,可以借用、化用《蜀道难》或者改造蜀道难中部分诗句的词语,来进行描写。这样,学生将会对原诗再次进行赏读,对诗句进行更为细腻的揣摩,甚至可以达到创造性的赏读效果!这一环节也是落实了本单元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 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之后课堂上请学生谈想象中的千山之旅,学生和教师评点教师也有一篇下水文章与学生交流。教师下水仿写:

  2请同学课堂背诵第一段。本课将在学生一起背诵第一段的琅琅书声中结束!

  最后布置作业:熟读第二、三段,小组合作分析二、三段运用了什么方法写蜀道之难的,准备课堂汇报

说课稿 篇5

  【设计理念】

  新课程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本课教学中,老师能充分提供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开展猜一猜、比一比、拨一拨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将“数”和“形”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感知、理解、表达“数”,深入浅出,进而强化了直观感知的数和抽象的数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算盘”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本节课呈现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借助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算盘的结构,给出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说明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让学生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第二层次是利用Flash动画软件,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同时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进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算盘,因此教学中既要渗透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又要注重让学生经历运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2、学生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计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3、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拨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 引出课题。

  1、展示形状各异的算盘图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形状各异的算盘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算盘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观察 认识算盘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

  1、课件演示,了解算盘的由来。

  课件出示:计数的历史演变过程:“结绳计数” “算筹计数” “摆珠子计数” “算盘计数”。

  介绍:算盘是中国最古老的计算机,我们的祖先在1000多年前就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流传到现在。算盘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还传到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2、谈感想。

  听了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我们的祖先很智慧,小小算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好好认识算盘,把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通过算盘历史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仔细观察算盘,说说算盘里都有些什么?

  2、认识“框”、“梁”、“档”“上珠”“下珠”。(板书并结合课件演示)

  3、用动作比划自己认识的名称。

  4、儿歌记忆法。

  课件出示:

  小算珠溜溜圆,梁把算珠分上下,中间档来串一串。框把算珠全围上。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演示、动作比划、儿歌记忆等不同方式,使学生记住算盘的各部分名称。】

  三、实践操作 使用算盘

  1、在算盘上表示1-10各数。

  (1)引发冲突:借助课件展示算盘上杂乱的珠子,在这样的算盘上能直接拨数的吗?引出在算盘上拨数要先离梁。

  (2)小组讨论:如何在算盘上表示出1-10各数?

  (3)共同拨数:利用Flash动画软件,学生说数,老师拨数,重点引导“五”和“十”的拨法。

  2、了解如何定位。

  (1)借助课件展示不同的定位。

  (2)小结:算盘上计数,定数位可关键了,个位定在哪儿,十位、百位、千位也固定了。

  3、用算珠表示数。

  (1)拨数前,要先注意什么?

  小结:当珠子都离梁时表示算盘上没有计数。

  (2)在算盘上逐个出拨出各数:563 208 560 600

  个别学生利用Flash动画软件,在电脑的算盘上拨数,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算盘上拨数。

  强调: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档表示。

  ③渗透拨珠的指法。

  拨入下珠时用大拇指,拨去下珠是用食指,拨入拨去上下珠都用中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生生交流中懂得算盘上哪一档都可以定为个位,只要个位定下来,其余各位也定下来了。并通过动手操作拨珠学会了算珠计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巩固应用 加深认识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和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①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

  ②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

  ③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

  2、连一连

  把相同的数连起来。

  3、用三颗算珠在算盘上表示一个三位数,最大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帮助孩子进一步熟悉算盘的结构特点和用算盘表示多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读写算盘上的多位数。】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算盘,并会用它进行拨数,它的神奇之处是不仅能表示数,用它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呢!熟练的珠算计算并不逊于计算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一些资料,发现更多关于算盘的奥秘。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中考复习所处的位置及复习目标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是作者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篇目。复习《醉翁亭记》,意图指导学生着重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与民同乐的思想。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复习目标:

  1、 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2、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二) 本课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为了发避免复习课死气沉沉的现象,防止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复习的效果。本堂课主要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碰到疑难,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采用必答题的形式,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进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文言文的复习落到实处,避免花架子。对于文章主要内容、主题的把握、写作手法的运用,采取学生分组互相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设计的问题,老师事先提出要求:

  1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两道。(这里重点是对文章名句的积累与运用)

  2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理解的问题2道

  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的题1道。(这里主要是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确立为:

  重点为: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二 、说教法

  本课主要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结合小组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把文言文的复习落到实处,避免花架子。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及补充。最后再辅以一套紧扣中考试题走向的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说学生

  初三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但是系统复习还需要教师归纳整理、比较探究,学生才能有章可循。另外,初三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样至关重要,这也是课标中所说的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学法

  学生主要采取小组之间的竞赛进行,辅以“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还有比较法,对于相同文体进行类比归纳。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知识不仅要复习,而且关键是在复习中要有新的体会或发现,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复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也希望每个同学在这一堂复习课上能够有不同于学习时的新的体会或发现。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复习了《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这两篇文言文,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一些复习文言文的要领,那么下面哪些同学来说一说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在复习时要抓住哪些要点呢?

  (点名回答)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的目的更加明确。我由孔子的一句话导入本节课的复习,一方面让学生联系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区分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目标。

  (二) 出示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2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二)复习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组:作者生平简介,文体常识、写作背景。

  第二组: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实词、语句的翻译、主要内容的讲解。

  第三组:第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实词、语句的翻译、主要内容的讲解。

  第四组: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实词、语句的翻译、主要内容的讲解。主题思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这一轮为必答题。答对者不扣分,答错者扣五分。学生分组抽签后上黑板交流15分钟)

  (三)深入研读文本

  学生结合以前的学习情况,自主出题,然后学生在组内汇总,每组出三道题。要求为:

  1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1道。(这里重点是对文章名句的积累与运用)

  2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理解的问题1道

  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的题1道。(这里主要是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自主复习时自己按要求出三道题,然后学生课上在组内汇总。选出三道题全班交流。2分,交流时以抢答题的形式进行,每答对一道题加5分。答错者不扣分。10分钟,师这里可以适当的补充习题。)

  (四)拓展延伸:进行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不少通过写景抒情来含蓄地表达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力图排解郁闷的情感的文章。请你回顾一下都有哪些?我们就来比较《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醉翁亭记》的异同。

  ①《小石潭记》中景物描写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②《岳阳楼记》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人生抱负,并以此规劝、勉励友人。写 “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情景交融,为后文张本,引出议论,阐述作者抱负。

  ③ 《醉翁亭记》中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景中处处有情,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讨论探究3分,然后全班交流5,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篇文章的比较,掌握写景散文的写作特点,而且通过不同文人面临被贬的遭遇不同的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堂小结

  (由作品体现的忧国忧民思想,乐观豁达的胸襟作总结,然后由名人的相关名言作总结,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学们,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是值得我们后人钦佩。

【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

2.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3.【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4.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5.【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汇编4篇

6.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汇编10篇

7.精选信息技术说课稿汇编5篇

8.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