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4-27 20:59: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鱼儿妙锦囊》,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鱼儿妙锦囊》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内容。主要通过图片和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鱼儿是幼儿喜欢的海洋世界的生物,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鱼儿的避险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观察思考,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正如《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2.能力目标:发展思维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几种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几种海洋生物的避险方法。

  难点定为: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

  二、说学情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来谈一下对学情的分析。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同时,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幼儿之前已经学过《美丽的海洋世界》认识了许多种海洋生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形式,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四、说活动准备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个阶段的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根据这一特点,我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准备游戏道具:鲨鱼、章鱼、石头鱼、小丑鱼的头饰,以使幼儿获得全面真实的体验,为掌握鱼儿妙锦囊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做铺垫。

  五、说活动过程

  以上对于教材和幼儿的分析都是为我活动过程的设计做铺垫的,因此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问答形式导入课题

  导入语: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海洋生物,谁能给老师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图片展示。

  展示海洋世界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找出其中的海洋生物,给幼儿提供表述的机会。待幼儿说出海洋生物的名称后,进一步提出问题“海洋生物是怎么躲避危险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讨论。

  2.讲故事。

  我会给幼儿讲《妮妮游览海洋世界》的故事,故事中妮妮遇到了很多种类的海洋生物,他们具有各自的避险方法。锻炼幼儿安静倾听的能力。故事讲完后,会向幼儿提出问题“每种海洋生物都有什么样的避险方法?”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贴小鱼活动。

  在幼儿基本掌握各种小鱼的避险方法后,我会描述避险方法,请幼儿思考这是哪种海洋生物的妙锦囊。并请幼儿将相应的海洋生物找出来贴到黑板上。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避险游戏。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头饰,扮演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我来扮演大鲨鱼。引导幼儿用相应的避险方式躲避大鲨鱼的袭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

  评议幼儿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知识小结。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不止某一次特定的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因此我会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搜集一些鱼儿的妙锦囊。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课教学上根据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二,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在于以定风波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一共选入两首苏轼词,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教学侧重也各不相同,我考虑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这是孟子有关知人论世的名言。在必修二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曾经向学生较详细的介绍过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因此,第一课是着重于走进苏轼本人。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复习苏轼生平、作品风格,并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运用对比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从风格入手分析《念奴娇》与《定风波》,体会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旨趣与情景交融的妙处。第三课时以定风波为出发点,探究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今天注重就第三课时进行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拟采取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由在于对诗词这一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蕴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其内蕴。其次,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与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而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对较少,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在学法上我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三)教学程序设计

  定风波

  预习要求: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文化心态探究更加有效,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需背诵该词,并对本词写作背景做一个了解。同时,按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读过学过的诗词中积累一些类似题材和风格的作品。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而不同风格作品的寻找,可以检验学生对词人心理的理解程度。

  一、导入新课。

  古典诗词大家已经接触了许多,往往说到古诗,古文。我们就经常说到一个词——贬谪,大家想一想,我们读过学过见过的诗中有那些与这个字有关呢?(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之初就让学生活动起来,注重创设品味词的情境,并对的知识有一个横向的联系。对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的要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问,为何诗人在倒霉的时候往往能写出经典的诗篇?通过这一设问将诗词的欣赏引向文化心理的层面,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不求学生回答正确,作为一个问题贯穿课堂,引起学生思考。)

  那么,我们就从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中寻找答案吧。

  二、诵读体会。

  1、学生背诵《定风波》。

  在学生课后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齐背。藉此检查口头作业完成情况。

  2、阅读在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借助文字载体,共同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感知文字符号信息只是阅读手段,思考才是阅读实质。因此,要明白苏轼笔下好词的由来,就要带领学生去还原词人的心态。提问:大家从我们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这是苏东坡贬到黄州后的作品,大凡做一件事,写一首诗,作者都会有一个心理动机,大家能不能结合这首词的文本与上节课的讲解,用两个字说明苏轼创作时的心态?

  经过上一节课的分析,学生讨论后,回答。一般学生可能出现几种答案:一、悲伤。源自最简单的因果推理应——被贬谪自然伤心。说明没有认真理解词句。二、快乐。由被贬谪而得到闲适的生活,由小序得知生活快乐。说明偏差理解文意。三、平静。“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中可看出他对人生的态度,较合理。教师可让同学相互评判,教师总结。最后教师提供自己的理解:淡定。由此,诗歌的情感特征突显而出,需要解读的标本出现,教学难点呼之欲出。

  三、解读心理。

  《定风波》中苏轼的情感态度全在“淡定”二字。但这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问题的开始。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实象世界和虚象世界二重世界。而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必须透过词所描写的表层,深入到其内核。也就是去体会这种“淡定”的态度。探究它的产生原因,探究它的产生背景。这也就使语文教学由工具性的层面上升到人文性的层面。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在探究苏轼这种“淡定”心态时,我考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迁移与联想来探究。

  我设问:被贬谪绝对不是一件令人高兴难过的事情,大家在自己的十六年人生经历中一定也有许多的不高兴,那么,在失望、无奈之中大家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般会说自己心情不好时所作的事,找人说话、运动、听歌、唱歌、大喊等等。教师点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说出是为了排遣不快、倾诉不快。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种排遣、倾诉位移到苏轼的身上。提问:苏轼会怎么排遣这种失意呢?又将这种郁闷向谁倾诉呢?一般学生会从诗文本身以及注解中找到答案,会回答诸如“他会写诗填词”、“买田终老”等答案。应该肯定学生的细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提问:为什么苏东坡不和大家一样选择运动、大喊或是唱歌来排遣抑郁?问题提出后,应点拨学生结合我们了解过的苏轼的生平、他的学习背景、性格等来思考。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同样的,性格也决定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式。而决定性格的正是一个人的人生体验与教育背景。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资料以及第一课时的学习会找到一些关键性的因素:如苏轼生性旷达;他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他作为文人的一种习惯。这样,学生就自主的进入到一个文化思考的层面上。由此,进一步提问:大家在不开心时,会找人倾诉,而这个人一定是大家所信任的、依赖的。而苏轼在深处人生低谷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灵向文字敞开,向自然田园敞开。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文人与文字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苏轼面对贬谪生活,淡定处之的心理原因。学生通过讨论,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一般能够说出,文字是作为文人的苏轼所信赖的,以及苏轼可以在自然的美景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他的知识结构中道家、佛家的思想为他提供了面对低潮的一种方案。对学生的有见解的回答给予表扬。教师对这一段的讨论进行总结:作为文人的苏轼,在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宦海生活后,看透人生,作为文人,他重视内心的精神寄托,而这种内心的精神便根源于他对道教与佛教的认同。于是在他看来,一切的生活场景都成为一个生命过程,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发生,不必探究其意义。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寄托,苏轼走出了抑郁,淡化了生命的悲剧意识。只要生命个体走向内心,何必考虑尘世琐碎之事,因为心中已经有了一切。通过这一段的讨论与点拨,就回答了导入中所提出的问题。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对苏轼的创作心理进行揣摩,就体会到了苏轼“淡定”的人生态度的由来。

  四、平面拓展

  苏轼只是一个个案,要让学生由苏轼的人生态度,扩展到普遍文人的人生态度,需要一个平面的拓展。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人脑总是不断的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得到结论。所以,在归纳了苏轼的“淡定”态度的内心原因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谈一谈他们所熟悉的古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或自觉选择。根据对苏轼的分析,学生一般能再距离李白、杜甫、韩愈等熟悉的诗人。以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作品为例,分析它们的内心精神寄托。由此,教师通过归纳,可以总结出:不论文人们的人生经历如何,有什么样的处世思想,重视内心的精神寄托与自觉的付诸文字是共同的。这也就是千年以来,我国文人一以贯之的心理因素。(通过具体诗人的普遍探究,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绝非凭空而作。而是作者人生经历、文化传承、心境情感的集成。通过这一探究,明确文人这一群体的共同心里指向,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五、总结。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古典诗词的积累是提高文学素养汤的有效途径。)

  2、周记一篇,我所了解的中国文人。(对课堂知识的回顾与延伸,深化对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心理因素的认识。)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北京 新奥运——flash移动渐变动画”,我将分别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源于长春市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移动渐变动画》是在学生掌握了flash的图形绘画、逐帧动画及形状渐变动画基础上学习的内容,为下一章《flash特效动画》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移动渐变动画是flash中基本动画之一,本课的知识内容对今后更好的综合利用动画技巧、创作动画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生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探究,不满足老师所讲内容,不愿意完全模仿实例,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没有按步就搬的把全部知识点都演示给学生,而是设计有梯度的问题,留给他们施展能力的空间。

  同时,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又是有差异的,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以比赛促进合作。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移动渐变动画对象的要求;

  掌握移动渐变动画的基本制作步骤;

  掌握移动渐变动画可实现的基本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赏评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北京20xx奥运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组间比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移动渐变动画的基本制作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移动渐变动画可实现的几种基本效果。

  四、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我采用创设情境法,演示法,探究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动每一位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我设计了四个探究问题,分组探究,学生讲解,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到以下教学流程中完成:创设情境——学习新知——探究学习——自主创作——作品展评——总结

  课前的准备工作有:教学课件及学件,提前在黑板上绘制比赛成绩表,学生分成四个组并选出组长。

  1、创设情境(3分钟)

  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通过电脑播放“20xx年7月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为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到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期待为20xx出力,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其实,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还是很遥远,很神秘的国家,我们需要向全世界人民介绍我们的北京,我们的奥运,这节课我们就用flash制作动画来宣传新北京新奥运。为了使动画效果更加精彩,我们共同学习一种新方法:移动渐变动画

  2、学习新知 (7分钟)

  教师演示讲解移动渐变动画中对动画对象的要求和基本制作步骤,其中只演示位置移动的动画效果。其它方法留给下一环节学生探究完成。

  学生从此处开始进行以组为单位的比赛活动。

  各项活动的成绩记录在此表中,课前在黑板上提前绘制,使比赛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比赛成绩:

  组别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合作情况

  综合排名

  练习

  速度

  探究任务

  创作展示

  速度

  讲解

  数量

  质量

  (表格中列出各组各项比赛排名1,2,3,4)

  先让学生明确第一阶段比赛的两项活动及规则。

  第一项活动,练习教师所讲内容,根据全组成员全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进行排名。

  具体规则:完成同学按ctrl+Enter测试影片,成功后可以下地帮助同组成员,本组全部完成制作后,都处于测试影片状态,组长检查无误后,报告老师,老师检查后,记录名次。然后,发放该组下一项探究任务。

  注意: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看大屏幕上显示的制作步骤或求助同学。

  3、探究学习(10分钟)

  第二项活动:完成探究任务

  规则:哪组第一个完成的同学,报告老师,检查无误后,记录名次。先完成的同学可以组织语言代表小组讲解做法,本组其他同学讲解也可以,老师根据方法、表达的准确性给予排名。讲解内容包括:说清你的任务,演示你完成的效果,演示你的方法。

  以网页方式给学生提供有关20xx奥运会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a) 导入位图,制作移动渐变动画,探究旋转动画效果。(样例:a )

  b) 输入文本,制作移动渐变动画,探究淡入淡出动画效果。(样例:b )

  c) 导入位图,制作移动渐变动画,探究缩入动画效果。(样例:c )

  d) 你能让刚才的样例中图形继续动下去吗?(样例:d )

  我设计的.四个探究任务难度上也有所不同,从a 到d大致是按从难到易的顺序,先完成的组分配的任务略难,这样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探究,完成得慢的组得到的任务简单些,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信心。

  学生讲解做法,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将问题分析透彻,如:学生讲旋转的做法时,一般发现了属性面板中的旋转项进行设置,但是一般不会用任意变形工具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因此在学生讲完做法时,可以继续追问那要是想旋转180度怎么办呢?实际的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先是想到输入0.5,然后一试不行,同组同学想到了用任意变形工具,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4、自主创作(10分钟)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介绍新北京,展示新奥运,如:

  要求:注意动画过程设计合理,使观众能看清最终显示的内容

  规则:根据指定时间内完成数量,及推荐最佳作品的质量,进行排名。

  5、作品展评(7分钟)

  组织学生推荐本组最佳作品,并进行展示说明,组织全体同学进行投票,每人选择两个作品进行投票,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根据投票进行排名。

  6、总结(3分钟)

  和学生一起排出各组综合排名,总结各组的表现优长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

  没有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参与奥运宣传奥运的积极性,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本课引导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我们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有深刻的认识,但是发现学生们关心政治,关心生活的意识仍有待提高。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车溪中心小学的老师——王婷,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以竹明志,傲立于天地》,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诵读《竹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此首古诗进行说课:一是简明扼要说教材,二是与时俱进说理念,三是循序渐进说目标,四是因材施教说方法,五是步步为营说流程。

  一、简明扼要说教材

  古诗《竹石》是郑板桥晚年时的一首题画诗,郑板桥不但是丹青大师,而且对填词作赋也颇有造诣。《竹石》一诗短短的四句诗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画卷:乱崖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抗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诗人由乱崖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在封建王朝残酷统治下的自己,通过诗句,除竹子外,还深深地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借竹来明面对诸多打击而不屈服之志。

  二、与时俱进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高年级在古诗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诗文诵读的研究,读出诗文的节奏韵律,加强借助注释达到对诗文意思理解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理解诗人的创作情怀及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

  三、循序渐进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古诗描述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使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四、因材施教说方法

  1、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探究古诗诗意;

  (3)想象画面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想象视线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

  2、说教法:

  (1)陶冶法,通过多媒体出示“岁寒三友”图片,品悟其义;

  (2)直观演示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古诗读法,进而领悟竹石的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竹石面对“千磨万击”依然坚挺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升华情感。

  (4)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五、步步为营说流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导入。

  师课件展示“岁寒三友”图片,问学生称之为“岁寒三友”的原因,借机了解“竹石”,随后揭题,课件介绍诗人——郑燮。

  【课件展示意图:形象直观展示“岁寒三友”严寒中的傲然挺立,学生初步感受竹石,】

  (二)、初读诗文,自主感知。

  师以“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引领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

  诗,借助名家范读,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

  【演示名家范读,意为指导学生进行正确、规范地朗读古诗】

  (三)、品味语言,理解诗情。

  1、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继而质疑古诗字词,最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小组学习、交流对诗的理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的意图: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紧紧扣住目标学习,】

  2、、学生反馈

  让学生自由反馈对词语的理解以及借助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教师相机扣关键词“咬定”、“立根”“坚劲”“任尔”“ 千磨万击”创设情境,理解古诗意思,品味竹子的精神。

  例如:竹子,你为什么要死死的咬住青山呢?

  再如:当强劲的风吹来的时候,它依然傲然挺立;当沉重的雨落下来的时候,它铁骨铮铮顶天立地。当冰冷的雪覆盖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依旧咬着牙挺了过来。当炙热的太阳暴晒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依旧默不作声没喊一句。不管什么样的困难,它依旧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示后两句诗句)等.

  3、感悟诗人的写作方法。

  师:作者写的仅仅是竹子吗?(生说:不,写的也是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人)

  师:这种借写物来写人的手法叫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师:人们常说言为心生,那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怎样的志向呢?接着借助资料来了解郑板桥这个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感悟诗人的情感,深入地悟情悟意,同时,使用多媒体出示郑板桥事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为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奠定基础。】

  (四)、拓展延伸

  师:泱泱华夏,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乏具有竹子精神的能人志士值得我们学习,你能来说一说吗?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走出文本,联系实际,进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竹石的精神后,联系课外积累,进而增强自身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五)、作业

  1、积累写竹的诗句。

  2、写一写你想对竹石说的话。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第11课。这组课文是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来编排的。《新型玻璃》一文在这组课文中起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说明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词句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作了具体介绍,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二是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要想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必须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学本文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4、放飞想象,设计发明一种神奇的玻璃。

  二、说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表达方法,正确区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三、说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采用情境创设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教学法并用的教学方法。

  1、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认识事物能力、走进课文加深理解能力有限,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召开玻璃展销会的活动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当推销员,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语文走进生活,因为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表格,小组合作将每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在全班交流。

  2、理解课文内容,读是最重要的,引导学生读中学说,读中学写,读、说、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读能领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体会新型玻璃用途之广,作用之大,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如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就重点引导学生读3至5自然段。

  3、拓展延伸,学后所悟,大胆创新,放飞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神奇的玻璃。使之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老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学台,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实行师生平等交流,民主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和作者一同感受美好,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并从中学习作者语言,学会表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生字,理解文中新词,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从中感受本段的语言魅力,弄清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并为后面的4种新型玻璃的介绍的理解打下基础。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去理解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也就省时轻松高效了。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我重点说说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流程。

  1、先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4种新型玻璃的介绍、了解其特点和作用,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活动形式找出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感受科技产品的神奇。

  2、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了解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

  3、拓展延伸,放飞想象,把自己设计发明的玻璃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小练笔,介绍给大家听。

  4、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课堂总结,感召学生,只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奇思梦想成为现实结束本课教学。

  七、说板书

  形式简洁,讲究艺术,书写工整,给学生留下清晰明了的印象。

【【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2.【实用】说课稿锦集八篇

3.【实用】说课稿锦集8篇

4.【实用】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锦集六篇

5.【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6.【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