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6-05 17:58: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认识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以后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概括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3)创新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他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一、说教学理念。

  1、在活动探究中共“创生”。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新课标》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并且通过“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这表明小学数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而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本节课,无论是“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操作验证”层面上的验证活动,还是“应用拓展”阶段的制作圆柱的活动,都是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思维指导下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从不完整、表面的认识向较深层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和发展,实现了课程的“创生”。

  2、在已有经验中求发展。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其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个性不同,关注的焦点也不同,课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我通过谈话交流,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原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对圆柱观察的不同着眼点,在次基础上组织活动,并且通过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性,从而使整个课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教师完成了一名“引导者”要做的事,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以活动探究为主,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适时地点拨,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我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一操作中探究一应用中拓展”,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新课标》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我采用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导入——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反馈活动结果。

  1、导入。

  上课开始,我以立体图形为话题激情引趣组织谈话,(课件展示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提问: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对圆柱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组织学生以一种标准的圆柱形状的实物为研究对象,四人一组进行活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合作观察圆柱的特征。

  3、及时反馈。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根据以有的认知水平,一部分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方法迁移过来,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找到某种相似、建立关联,由此类比迁移,比较有序的说出圆柱的某些特征,如:面、边、高等。但由于圆柱与长方形、正方形有明显的差异,能比较清晰地表述出圆柱的特征的学生可能较少。更多的学生还不能迁移方法,而是从自己的最感兴趣的或最明显的特征入手进行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一个较完整地把握,我利用媒体演示协助引导,同(出示课件)时设计了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板书。从而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圆柱的特征。

  (二)、引导参与,操作探究.

  这一环节我根据:谈话质疑——操作验证——反馈活动展开活动。

  1、质疑。

  教师首先提问:对圆柱的特征还有什么疑问吗?要不要进一步加以验证?(学生回答;没有了。)教师再次设疑,你们没有,我可有两个问题:圆柱的底面确实相等吗?它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长方形吗?你们有没有办法加以验证呢?(学生回答:有。师;那就试试吧)

  2、验证。

  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验证,方法有学生自定。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了三个方面:一是提出选用的对象必须是典型的圆柱形状的物体,二是时间上充分保证多数学生至少能解决一个问题,三是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到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

  3、结果。

  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而且方法较多。如:在验证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有的同学用了一个相当简单的方法:把圆柱形状的茶杯盖子旋下来直接与下底面进行比较,有的同学将上、下底面的两个圆画在纸上,再把它们剪下来比较,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期间有的同学发现,要使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必须沿着圆柱的高展开才行。如果不沿着高剪下就得到平行四边形。学生的验证,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的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三)、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这一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活动,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除了采用填一填、找一找、判一判等形式我还设计了一次制作圆柱的操作活动。(自由结队,寻找合作伙伴)

  1、活动提示:结合你对圆柱的认识,伙伴合作做一个任意大小的圆柱,看哪一组既快又好,并要求完成后谈体会,制作圆柱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完成后展示成果,并谈制作体会。

  3、学生自由点评。

  这次操作活动与直观感知或探究层面的操作不同。它不是验证,也不是探究,而是一次强化学生对圆柱整体的认识,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伙伴合作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另外,在对制作后的作业评价中,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评价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价,体现多层次评价、多元评价的意图,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本堂课我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活的导入启动学生,以活的氛围激动学生,以活的形式牵动学生,以活的知道鼓动学生,使学生在差距中感悟,在跳跃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创新。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都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难点是

  借助语言文字感悟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

  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上课一开始就直接出示题目,理解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

  然后直奔主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概括描写春光的句子。“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初步感受春光的饱满烂漫。

  (二)感受春天的景美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寻找作者眼中的春光

  出示第五自然段,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通过理解“密密层层”、“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等词句感受海棠花开得饱满、烂漫,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

  最后发出感叹: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通过读感受春光在这里是指海棠花。

  (三)感悟儿童的可爱

  过渡:玉澜堂的海棠花开得多么烂漫,多么旺盛啊!

  这么美的花儿,作者是怎么发现的呢?引出儿童

  他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儿童?哪些地方的孩子特别多呢?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看看哪处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感受,交流时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地方来讲

  通过理解、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孩子的多和可爱。

  交流结束后,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了三处的孩子,他们有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三处的孩子有着共同的特点,你们能说说看是什么吗?引导说出儿童和花儿一样充满着活力,生机勃勃。

  老师及时总结:是啊,也有人这么说过:花儿和儿童一样,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线,也是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板书——

  你说这孩子现在还仅仅是孩子吗?他们——

  出示第6自然段,让我们把这句话再来读一遍

  (出示句子)

  齐读第八自然段,只要在春天的感召下——

  四、回归主题,情感升华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冰心奶奶改编的诗句——(出示)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总结:

  儿童多处就有春,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烂漫。

  儿童就是春天,儿童和春光一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滴哩滴哩》 学生可以跟唱

  歌词中说,——,你们说——,

  我说——春天还在我们的校园里,还在我们的教室里,你们就是春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春天。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发挥了群体的集体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略)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 充满活力

  花儿 生机勃勃

说课稿 篇3

  《大浪和小浪》这一活动是根据新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要求而设计的,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教师寓教于乐、幼儿寓学于乐,各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活动中体现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原则,使活动气氛轻松自由又具有艺术性。总的来说,本次活动可以用三个“快乐”来概括:创设快乐的活动,营造快乐的气氛,引导幼儿快乐大胆地表现。

  一、说教材

  (一)内容的选择

  新《纲要》上说:“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台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的孩子们都见过大海,能经常和家人一起到海边游泳、玩耍,所以,他们对于大海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海浪和“哗哗”的海浪声,更是给孩子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选择《大浪和小浪》这个活动内容。

  (二)目标的制定

  幼儿是在蕴涵丰富审美的刺激中成长起来的,能在适宜的环境中选择并获取适合他们发展的信息,并主动地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以展现他们的个性。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辨别音乐的低潮和高潮,通过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不同的力度。

  2、感受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尽情地融入游戏情景,在音乐中情绪宣泄得到平衡与满足。

  (三)活动的准备

  根据大浪和小浪的特点,我选取了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小浪的音乐轻柔、缓慢并以还浪声作背景,听后给人以非常优美、舒适的感觉;大浪的音乐比较急速,听后顿时能激发幼儿模仿,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都有创造的需求,所以示范要适当,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和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四)游戏法

  大班时期,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喜好。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或

  大班艺术活动《大浪和小浪》说课稿

  与小朋友游戏时,会不自觉的唱起歌曲并随之蹦蹦跳跳,所以我选择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幼儿可以在玩中学会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得高兴,学得轻松。

  二、活动流程

  (一)说说海的故事

  激发幼儿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谈话,为下面欣赏音乐及创遍动作做好铺垫。

  (二)欣赏分析音乐

  让小朋友欣赏音乐,老师配合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语调与音乐情绪协调。老师运用表情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力度、情绪发生变化,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旋律。

  (三)舞蹈《大浪和小浪》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舞蹈,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四)游戏《大浪和小浪》

  运用蓝绸进行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又能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能在游戏中宣泄情绪得以满足。

说课稿 篇4

  说课内容:选自省编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三年级《后滚翻》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后滚翻》是体操中的一项技巧运动,是学生在学习了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它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空间感,而通过游戏,愉快学生身心,反馈教学效果,把课的快乐气氛推到高潮。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快乐体育,这节课我选用了《后滚翻》为主教材,并搭配快乐游戏《过障碍接力跑》为副教材。

  二、学情分析

  1.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年龄特征:A、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B、模仿能力强;C、好奇心强

  2.三年级的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带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练习,学生有很大的兴趣;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1)认知目标:理解后滚翻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学会后滚翻动作,力争有9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通过后滚翻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促进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团身、重心后倒、向前推手。

  教学难点:团身紧、后倒快、推手有力、平衡。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用启发性教法,作形象的比喻和实验:在同样推动下圆球比方块石头易滚动。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练习后滚翻时要团紧身。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练习法和比赛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运用比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场地与器材准备

  在一块篮球场的中间摆放8组小垫子(共16块、成兰花形排列)、4只呼啦圈、小黑板8块及粉笔、短绳16根、录音机1台。

  六、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1、手势提示的站、半蹲、全蹲、不动的集中注意力练习。

  2、播放轻松的音乐,分组让学生选项活动,器材配有:呼啦圈、羽毛球、篮球、绳、橡皮绳。

  3、动作模仿操。

  主要活动在进行滚翻练习时各个关节的活动。

  队列要求:快、静、齐

  基本部分

  (一) 后滚翻

  组织形式:八小组集中教学。

  1、作形象比喻:在同样推动力下,圆球比方块石头易滚动,再做实验比较。

  2、学生尝试性练习。

  3、进行动态演示:示范讲解 示范,说明动作要领,并请在刚才练习中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出来表演,让其他同学来和自己的动作进行比较。

  4、学生主体参与练习

  5、请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对动作比较优美的同学进行奖励。提出本节课的重点放于团身、后倒、推手要多练习;分析难点在团身紧、后倒快、推手有力、平衡。指出为了获得后滚力量,身体重心先向前移,以增加后倒力量,然后向后倒。

  6、学生主体参与练习

  练习方法:

  (1)帮助与斜坡练习。

  (2)观摩比较与纠正。

  (3)巩固提高练习。

  教学要求:

  (后滚翻)说课稿 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说课稿,标签:体育说课教案,体育说课稿范文,

  (1)老师示范要规范、标准、优美、讲解要精简到点。

  (2)学生练习认真,做每次动作前都要思考动作要领。

  (3)注意练习安全,预防突发事故。

  教学依据:

  (1)依据学生对容易感知的事物作比较,让他们明白学习后滚翻时要团紧身体,身体团得越紧就越易滚动。

  (2)依据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以直观动静态结合演示,使学生对动作的初始表象由抽象到形象在脑海中有个放慢而清晰的动作过程。

  (3)让学生了解动作的重难点,并多加注意和练习。

  (4)依据学生对接受事物的规律,先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以同学之间的观摩比较,让学生去观察,找出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纠正错误,从而突破难点,得以提高和巩固动作质量

  (5)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老师为榜样,老师讲得好动作做得优美、规范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学性,决心要自己学得象老师那样好,甚至超越老师。

  说明:(1)以梅花形状设计美观、新颖。

  (2)易于组织管理,观察练习情况。

  (3)学生能互相看到练习动作。

  (二)快乐游戏:过障碍接力跑。

  组织形式:

  8路纵队

  前滚翻 钻鼠洞 小马过河 小马学字后滚翻 小马过河 钻鼠洞拍手接力。

  方法:分成均等8组,在老师示范讲解后游戏开始,如人数有出入可在小裁判人数上进行调节。

  要求: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先完成组胜出。

  反馈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应变能力,将快乐气氛融入课中。

  说明:(1)增加游戏难度和变化多样性。

  (2)加强游戏的趣味性

  结束部分

  1、舞蹈:《歌声与微笑》

  方法: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舞蹈。

  2、小结本课,师生评价。

  3、收回器材,师生道别。

  学生经激烈运动后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心理负荷,应在课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减轻和恢复,并将课堂中的兴趣保留到课后。本课安排了游戏和舞蹈,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七、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教研中心,感谢姜主任给我这样一次和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画风》。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动手和动脑、实践创新这个主题展开的。《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如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文需要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本节课也就是第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1.会认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识字和朗读。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为了突出重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学情 突出重点 顺学而导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备课时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识的字不多,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了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当中。而且有一部分字比如“宋、陈、赵”等孩子在课前,可能已经认识。在设计中我就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给按照给生字加拼音、去拼音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识字方法:

  1.随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本课在初读完课文以后,顺学而导,引出带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句子,即: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然后由这句话引出三个名字,再由名字引出单字来进行反复认读。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生活中识字与课堂复现相结合。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想想,看哪些生字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认识了,就不用老师再多讲。在本课中,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的字大部分学生已经见过,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识字的环节,即:这些生字在你的名字当中或者你周围的人当中有没有见过?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大家都争着把在生活中早就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这样的识字方式既是生活化识字的延伸,也尊重了学情,拓宽了学生的识字渠道,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3.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识字。

  到了二年级下册以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一堂课上要识的字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难。我初步算了一下,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中最多的是24画家和牧童一课要识17个生字,一堂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比较多,一下子全放到一起集中认字,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把要识的字分作了两部分,一部分放到了认识画风的小朋友的名字这一环节,一部分放到了具体的语句当中,这样就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4.识写结合,以写促读。

  低年级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教识字易,教写字难。难就难在没有把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本课中,我指导书写了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忽”和“显”,让学生先认后写,找出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难写的“忽”,放手让学生学写“显”,这样由扶到放,识写结合,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教给方法 自主阅读 有效训练

  在“践行小学语文‘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思考”的讲座中,姜主任指出“导学议练”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以训练为主 以激励为主” 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那在本节课上如何更贴切地做到这一点呢?我就反复读教材,查找资料,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现课文中分别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他们虽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了风,有的是画的飘动的旗子,有的画了弯弯的小树等等,但是在句式表达上又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为了避免平均用力,我想以赵小艺为切入点,重点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在这里我分了几个层次:

  ①是让学生把字音读准,把整段话读通顺。

  ②是找出表现风的词语,就是“飘”字,让学生观察发现飘字的右边就是一个风,然后读出风。

  ③是体会赵小艺当时画风的心情来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反复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赵小艺画的风,读好表现风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两个小伙伴画的风。随后再通过同桌互读汇报交流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逐步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通过这样有效地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评议结合 发挥想象 拓展说话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在本节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三处说话练习。第一次在学赵小艺画的风的时候,让学生练习说:风来了,——飘起来了。第二处是指导读画风的句子时,让学生体会赵小艺的心情,用上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赵小艺——地说;第三处在分角色读完全文以后,让学生拓展说话:你想怎样画风。在练习前,先给学生创设一种有风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同桌合作,生生互动的方法想象一下你想怎样画风,最后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说好的基础上练习写话。通过这样三处说话的训练,也促进了“导学议练”模式中“练”的环节的扎实有效,还培养了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 “导学议练”磨课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和组内教师一起研讨,同一节课反复试教,研讨、修改再打磨。我也深刻体会到“导学议练”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在本堂课中融合得还不是很彻底,也需要我进一步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想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新课标倡导教师积极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实验。日常用品来自我们的`身边,来自我们的生活,学生对它有亲近感、熟悉感。日常用品具有简单、直观、经济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发挥,去做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

  新课改下积极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本人执教沪科版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我尝试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教具,改进实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认可。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掌握杠杆平衡条件,根据一定的方法对杠杆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锻炼自己观察、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间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物理的方法和规律。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是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着手准备:

  一、从日常用品中设计教具

  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具有:

  体验器材,带盖的铁桶、钳子、剪刀、核桃钳、镊子、天平等;

  演示实验器材,跷跷板、大小不同的橘子等;

  分组实验器材,改进的杠杆和支架、钩码。

  二、合理改进实验

  1.实验器材的改进

  改进教具所用器材:杠杆、塑料挂环、钓鱼的铅坠、钓鱼线、钓鱼线上的连接器。

  杠杆做了三点改进:由单面有刻度变为双面有刻度,一旦分组人数较多时,杠杆前后学生都可以做实验;由固定的挂钩变为可移动的挂环,让学生移动钩码的范围更大;由直接挂钩码改为用两端带钩的悬线悬挂钩码,更好的体现出力的感觉。

  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判定上,突破如下:在支架上固定一个白板,白板上标有互相垂直的横线和竖线。白板前挂有一个重垂线,当重垂线和竖线重合,说明白板是水平的。当杠杆和横线平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外,如果学生单独实验,可以在白板的上端距离杠杆不远处放两根小铁钉,限制杠杆的转动范围。

  2.数据记录表格的改进

  我在课本实验记录表格上,做了三点改进:

  其一是实验数据表格设计的完整性。我将表格分为两部分,横栏是物理量,竖栏是实验序号。

  其二是空白实验序号,让学生自己填写,从而引导学生明确本实验要分析多组数据得结论,避免偶然性。

  其三是添加了四列空白。

  如果学生猜想的是F1l1 ﹦F2l2,那他们就可以在前两栏添加上F1l1 和F2l2,然后将计算结果填上,从而比较得结论。

  如果学生猜想的是F1/l1 ﹦F2/l2,那他们就可以在前两栏添加上F1/l1和F2/l2,然后将计算结果填上,若不相等,则可以在后栏上填写F1l1 和F2l2,然后将计算结果填上,从而比较得结论。

  特别是数据记录表格的第三点改进,为学生分析与论证数据带来了方便,也很有效的突破了实验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环节。

  三、精心设计实验,寻求实验教学的高效率

  教学中紧紧围绕 “一个载体——跷跷板”、“一个游戏----翘翘板上放橘子”、“一个改进——表格多四列” 展开教学,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个大盒子,盒内是什么,徒手打不开,大家想办法。在这样的场景中,让学生打开盒子,并展示用类似于棒的物体撬开盒盖,引入新课。

  说明:在“认识杠杆”中,创设情景“开盒盖”。一方面是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撬的一刹那,就初步建构杠杆的模型。

  (二)合作探究,进行新课。

  包括三大板块:

  1、体验生活,认识杠杆:

  经历三次体验:第一次体验生活中常用到的杠杆,讨论说出共同特征,并给杠杆下定义。第二次体验用棒撬动物体,自学杠杆五要素。第三次是在“认一 认”基础上对比分析杠杆,体验杠杆的平衡,明确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直接测量力臂。

  说明:在“杠杆的五要素”中,让学生体验用棒撬动物体,加深对杠杆五要素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倾斜静止和水平静止的杠杆,体验杠杆平衡,并比较发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为探究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2、科学探究,杠杆平衡:

  我认为此处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一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在“影响杠杆平衡因素”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

  先让学生认识水平平衡的跷跷板的五要素,特别是明确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再让学生在体验游戏过程中,认识到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影响杠杆的平衡。最后提出探究的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满足怎样的关系?”

  说明:此外为了更好突破杠杆平衡教学,我设计了“在跷跷板上放橘子”游戏,其目的是:

  在放橘子游戏中,学生可以学会规定动力和阻力,可以归纳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师生在放橘子的过程中,在改变力或力臂或力、力臂同时改变,学生可以清醒的感受到实验的操作过程,那就是先固定某端的力和力臂,然后改变另一端的力或力臂,使杠杆重新平衡。而这种感受恰恰是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困惑点。

  而且,学生在放橘子的过程中,仅仅是停留在感性上,没有理论的支持。正因如此,也给实验的深入开展埋下伏笔。在实验结论出来以后,再让学生来比较橘子的重,那时候学生是站在理性的高度上分析问题。这样的设计正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

  提出问题—学生独立猜想——展示猜想——排除不合理的猜想——介绍实验器材——小组设计实验——展示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合作探究实验——分析与论证实验——异组交流合作———评估实验———应用实验结论。

  3、感受生活,杠杆分类。

  从“跷跷板上猜橘子重”入手,让学生明确基本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给杠杆分类。并向学生说明分类只是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归纳总结,当堂达标。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日常用品设计教学,通过对日常用品做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由于用到的是身边的器材,又是学生自己设计出的实验,这样也消除了物理学习中的神密感,增加了亲切感。

  运用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可以让学生比较清楚的观察物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反复地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也有利于学生课内课外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要想充分发挥实验对物理教学的独特作用,就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一味的等和靠,要学会自我开发和设计实验资源,要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去创造更好的实验资源,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能乐在其中、乐得其所,让学生每一个实验都能研究的淋漓尽致。

说课稿 篇7

  一、 说课标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以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渗透为主要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

  二、 说教材

  〈〈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总标题为〈〈民族的节日〉〉。

  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初步熟悉不同风情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姿,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段内容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演唱歌曲〈〈快乐泼水节〉〉。

  2.初步了解傣族民俗及文化。

  3.学会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三、 说教法

  1. 激趣导入法

  从学生喜爱的孔雀入手,引出其故乡及傣族建筑、服饰、节日文化的介绍。

  2. 情景再现法

  对傣族相关文化的介绍配以图片进行展示,使情景再现,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地与已有知识进行链接,进而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丰富其内容。

  3. 手势指导

  通过手势引导,使学生正确把握音值,感受休止节奏,唱准节拍。

  4. 活动参与

  通过音乐律动进行全面综合训练,依赖听觉、运动觉,以至整个身体的感觉不断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 说学法

  1. 合作交流

  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傣族的相关资料,准备在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更为广阔和深入的见识。

  2. 模仿

  通过听唱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 欣赏

  通过对孔雀舞的欣赏,感受傣族舞蹈的魅力,感受音乐及其姊妹艺术相互交融带来的艺术享受。

  4. 实践活动

  通过敲击芒锣、象脚鼓及学习舞蹈动作,感受傣族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特点,使自己融入傣族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它。

  五、 反思 (略)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平移》。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2节。学生在二年级的(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及特征。掌握了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一次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即连续平移两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与变化内容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深入探究图形与变化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86页例题3是把图形在方格纸上沿水平与竖直方向分别平移两次,一是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特征,能够说明白平移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例题图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在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平移现象,理解图形平衡的方向与距离参数,能正确判断图形的平移变换,掌握把简单图形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方法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践、探索图形平移现象与特征过程,培养增强观察、思考、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与学习信心,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认识平移的现象与特征,能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平移简单图形,并能说出平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作业纸。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激疑,引导学生自主动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构建新知,实践应用,理解掌握图形平移方法,发展思维,训练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升降观光电梯、电缆车、直线马路上的汽车、滑梯等图片,并通过讲台演示粉笔盒的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相关物体的运动的现象有什么特征?

  (物体沿直线移动,方向和大小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教师谈话引题:数学中把这种物体沿直线方向移动,物体移动方向、大小不变,只是位置改变的现象就我们二年级时学习的“平移”。物体平移中有两个重要问题: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平移”的知识。

  ? (二)引导探索,认知平移特征

  1、认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1)观察思考讨论:结合课件展示,动态呈现平移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方格纸中图形水平左右和竖直上下平移现象,质疑激思: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图形平移前后之间相距几格?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平移前后间的距离吗?

  (2)汇报交流(图形沿??方向平移了??格,图形平移前后相距??格,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没变)——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距离。

  (3)教师小结:物体图形的平移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图形平移中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都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是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图形平移前后间的距离。谁大谁小?(前者大于后者)

  2、画平移图形

  (1)课件呈现方格图中的小房子(大实心箭头)及平移要求图,引导观察思考讨论:构成方格中图形的关键点有哪些?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学生汇报交流画法,结合课件展示

  (3)小结平移图形的画法步骤:

  1)选点:选取确定图形形状大小的关键点;

  2)描点:根据要求平移方向和距离(平移规定格数)描出平移对应的关键点;

  3)连线成形:依次连接各平移对应关键点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强化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二十一第1题,说出平移方向和距离。

  2.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并说画法;

  (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收获

  通过质疑汇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本课所学知识。教师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

  平移

  方向、大小形状不变. 位置改变?

  七、教学反思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

  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产生在战国期间,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办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奇策,和群众一起排除迷信,兴修水利,动员本地经济生长的汗青故事,描画了一个为老黎民做功德、办实事的古代父母官的形象,歌颂了他阻挡迷信、恭敬科学的品格。

  课文根据事变产生生长的次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观察研究,弄清这里贫苦的缘故原由;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奇妙排除迷信的;末了略写西门豹发动老黎民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获。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人烟稀少、眼睁睁、提心吊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和领会西门豹惩治坏人的巧妙方法。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在平等对话中获得启迪,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西门豹来对话,西门豹,你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又让学生看图想象官绅求饶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环节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情节;品读1-9小节;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10-16自然段,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惩治巫婆的。下面我就详细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本课时的教学共分5个板块:第一板块——复习引入,确定专题;第二板块——梳理内容,指导方法;第三板块——品读语言,体会巧妙;第四板块——学习解决天灾。第五板块——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第一板块——复习引入,确定专题

  1、引入: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确定专题:上一节课我们和西门豹一起到了民间去调查,从老大爷处我们了解到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谁能向大家交代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学生发言,回顾上堂课探讨过的内容,板书:人祸天灾)这主谋我们也找出来了,西门豹准备如何去应对的,他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官绅、巫婆,为民除害的,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引入新课。【课伊始,就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研究专题,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探究性学习变得更加实在。同时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概括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板块——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1、自由读课文,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2、投影提示交流要求: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赛:谁能读出这句话的巧妙?

  四人小组讨论研究,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文字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本环节,我采用“想、议、赛”的研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

  第三板块——品读语言,体会巧妙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篇幅较长,适宜长文短教。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抓以下三句话来组织教学。

  1、在上一环节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反馈:你是从哪体会西门豹的做法很妙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由于句子较长,这里不一一来读。

  2、研读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巧妙——课件出示句子:“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首先:让学生默读句子,潜心思考:西门豹为什么说姑娘不漂亮?预设学生能说出:

  这是西门豹救出姑娘的一个借口。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西门豹,会不会对巫婆客气?(学生一定会说:当然不客气。)我再问:那他为什么跟巫婆说话的时候,还用“麻烦” 这个词呢?仔细想一想,看谁能想到西门豹的心里去。估计学生无法一下子就体会出来,我会提示: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时候用上“麻烦”一词?学生肯定能说出:是在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对方也是可以拒绝的。我顺势引导:西门豹是在请求巫婆吗?巫婆可以拒绝西门豹吗?相信引到这儿,学生一定恍然大悟,原来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这正是他将计就计,惩治巫婆的巧妙所在。(板书:将计就计)

  最后,演读这句话:如果你就是西门豹,你会怎样说这句话呢?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西门豹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

  3、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课件出示:“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我是这样引导的:西门豹,你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再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预计学生可能会说:(①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②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③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老师小结:原来,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指导朗读:把你的巧妙读出来吧!朗读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

  4、学习教育官绅和百姓,体会西门豹得饶人处且饶人。

  老师导语: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人祸"的首恶份子。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学生说: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惩治巫婆后西门豹是等了一会再惩治官绅头子,现在为什么面对漳何站了很久?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图想象官绅求饶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

  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确:(①其他官绅不是首恶;②这样可以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

  看到此情此景,老百姓明白了什么?"(齐读句子: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小结:西门豹就这样巧妙地破除了迷信。(板书:破除迷信)

  【给每个学生创设了平等对话的机会,大胆引导学生捕捉西门豹的语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进行着平等的、个性化的对话,构建起一个立体型的交流网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理解文本,丰富了文本,体现出研读的多元性和交流的高效率。】

  5、分角色朗读。

  (课堂从人物的语言入手,充分展开,层层深入,又回到人物的语言,感悟语言的巧妙,理解语言重话轻说,急话缓说、假话真说、直话曲说的表达方法,领悟语言的艺术,形成了从“语言———情感———语言”的循环,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6、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本训练将以往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

  第四板块——学习解决天灾。

  老师引导: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巧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引读最后一段……(板书:兴修水利)

  小结: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五板块——你以为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敬佩他的什么?

  引导门生自由谈领会。

  总结:这个故事固然产生在两千多年前,可传播至今,人们会永久记着这个乐成治邺的县官—门生齐读课题——西门豹。

  四、说板书计划

  西门豹

  奇妙

  人祸————→将计就计排除迷信

  天灾————→兴修水利

说课稿 篇10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我设计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五课《童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导语时,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联想名人的童年趣事,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积累知识,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学习并进一步延伸扩展,最后谈阅读收获。

  3、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在感知和积累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诵读、翻译;在品读赏析阶段,我让学生自主感受精彩语句赏析;在探究学习阶段,我又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让学生针对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自由发表见解,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从终身学习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在感知积累阶段,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把握课文,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做到读写结合。

  5、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既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又决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一堂课中,我用了近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绍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训练;既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这种情感目标直接展示给了学生。

  总之,我认为这个教案,在过程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秉承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其指导思想与新课改的目标完全相吻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改教案。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2.【热门】说课稿集锦9篇

3.【热门】说课稿集锦九篇

4.【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

5.【热门】说课稿范文八篇

6.【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7.【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8.【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