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时间:2025-02-07 09:42:26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1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

  ①把Y=KX+B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 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次函数;

  ①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关系可表示成y=ax^2+bx+c,则称a是y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

  ①如果二次项系数是正,那么开口向上,y的范围为y>=k

  ②如果二次项系数是负,那么开口向下,y的范围为y<=k

  ③当a>0时,二次函数图象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④当|a|越大,则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越小。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2

  1、平方与平方根

  2、面积与平方

  (1)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

  (2)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3、平方根

  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2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4、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平方根的运算

  6、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性质1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

  性质2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7、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

  1)算术平方根的乘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2算)术平方根的除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被开方数的每个因数的指数都小于2;(2)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平方根叫做最简平方根

  8‘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

  如果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

  9、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

  2、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

  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

  4、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1)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

  (3)当p^2/4-q<0,原方程无实根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3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4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有理数分成整数,分数;整数又分成正整数,负整数和0;分数分成正分数和负分数。②有理数分成正数、0、负数。正数又分成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数分成负整数和负分数。

  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5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