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时间:2025-01-07 05:51:04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7篇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7篇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1

  一.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4.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5.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6.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二.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整式

  1.整式的定义: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3.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四.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五.一些基本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六.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个(或两个以上)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形式:(不全为0)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基本思想:"消元"

  解法:(1)代入法(2)加减法(3)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

  6.三元一次方程

  把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

  七.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注意:千万不要死记硬背例题的类型及其解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讲,应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审题: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问题的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

  2.设未知数: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当的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并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未知量。

  3.列方程(组):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4.解方程(组):其过程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技巧和方法。

  5.检验:首先检查所列方程(组)是否正确,然后检验所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写答:不要忘记单位名称。

  7.分式方程的解法

  ①一般解法:去分母法,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②特殊解法:换元法。

  (2)验根:由于在去分母过程中,当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而有可能产生增根.因此,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把整式方程的根的值代人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说明:解分式方程,一般先考虑换元法,再考虑去分母法。

  八.相交线中的角

  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得到四个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临补角。

  临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直线AB,CD与EF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八个角。其中∠1与∠5这两个角分别在AB,CD的上方,并且在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3与∠5这两个角都在AB,CD之间,并且在EF的异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3与∠6在直线AB,CD之间,并侧在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九.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2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初三数学重要知识点3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