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2-03-04 08:56:23 数学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集锦15篇)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集锦15篇)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七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xx、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xx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xx-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数学学习方法

  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

  一些孩子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

  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孩子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数学求倒数地方法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2

  第一单元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二、学习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9.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1.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2.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3.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4.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15.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16.乘法: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18.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19.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20.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1.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4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多项式定义

  在数学中,多项式是指由变量、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幂运算(非负整数次方)得到的表达式。

  对于比较广义的定义,1个或0个单项式的和也算多项式。按这个定义,多项式就是整式。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只对狭义多项式起作用,对单项式不起作用的定理。0作为多项式时,次数定义为负无穷大(或0)。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数学知识点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5

  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一、直接写出得数。

  12+45= 63-28= 15+40= 28+41=

  800+500= 90-36= 52-19= 500+700=

  6000-4000= 1500-800=

  二、填一填。

  1、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25个十是()。

  2、果园里有梨树26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一共大约()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少()棵。

  3、三年级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级一共有学生()人。

  4、妈妈缴电费用去52元,缴水费用去86元,缴水费比缴电费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卖出420千克西瓜,这个星期卖出370千克西瓜,这两个星期一共卖出()千克西瓜。

  三、连一连。

  430+400 910-680

  520-290 270+560

  300+290 970-150

  1000-180 390+200

  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 250-150○200

  380+280○720 530―210○290

  1000-600○300 620+270○670+220

  五、列竖式计算。

  250-120= 540+180=

  640-250= 630+250=

  720-170= 420+370=

  930-550= 420+380=

  六、解决问题。

  1、一副羽毛球拍30元,爸爸买了两副羽毛球拍,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星期天,小亮和爸爸、妈妈去商店。爸爸买了一套西装花了590元,妈妈买了一件连衣裙花了280元,小亮买了一个书包花了50元。

  (1)爸爸的西装比妈妈的连衣裙贵多少钱?

  (2)妈妈的连衣裙和小亮的书包一共花了多少钱?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6

  知识点: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练习题:

  一、口算(18分)

  52+48=() 1000-700=() 45-45=()

  35+17=() 240+30=() 412+369=()

  900-200=() 42÷7=() 990-90=()

  170-20=() 5×5=() 880+20=()

  56÷8=() 63+37=() 30÷6=()

  20÷4=() 90+70=() 7×2=()

  3×8=() 910-600=() 630+300=()

  7×6=() 120-80=() 650-400=()

  630-20=() 28÷7=() 16÷8=()

  290+90=() 4×9=() 40÷5=()

  307+622=() 8×8=() 3×9=()

  440-40=() 360-300=() 4×7=()

  81÷9=() 300+400=() 900-800=()

  10×7=() 70+40=() 450+30=()

  54÷6=() 800-200=() 120+800=()

  740-200=() 72÷9=() 800-200=()

  480-400=() 63-23=() 720+80=()

  560-50=() 63÷9=() 810-100=()

  130+245=() 7×7=() 620-80=()

  815+194=() 910+210=() 460+540=()

  二、想一想,在一定发生的事后面画“√”,可能发生的事后面画“△”,一定不能发生的事后面画“×”。(12分)

  (1)太阳从东边升起。()

  (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

  (3)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

  (4)书放在文具盒的东面,那么文具盒在书的西面。()

  (5)地球绕着月球转。()

  (6)抛一元硬币,正面向上。()

  三、选一选(15分)

  1、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2、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 C*

  4、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5、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

  四、算一算竖式计算(20分)

  【第1-4小题各3分,第5、6小题各4分。】

  (1)674-253

  (2)302×8

  (3)2600×4

  (4)907—790

  (5)746+219

  (6)200-183

  验算:

  验算:

  五、应用题(23分)

  1、一共有57棵树苗,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5分)

  2、一共17人,如果每组3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4分)

  3、小明去旅游,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4、每台机器重900千克,一辆载重量4吨的大客车要运这些机器,一次最多能放几台?(5分)

  5、图书馆原来有科技书674本,现有多少本?(4分)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7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a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8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方法

  回顾和把握平时的困难,注意检查错误,填补空白,合理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要抓住一个难题。我省高考数学考试的难度在0.65左右,如果命题的方向不偏颇,大多数学生都能减少当前问题的难度。对于优等生,要提高难度,灵活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的次数应该适度控制,以前做过的问题应该被发现,特别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再看一遍,把概念搞清楚,这样才能减少类似问题再犯错误的可能性。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战略,另一个是技能。高考就像战争一样,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策略上,学生应该建立信心。毕竟复习时间已经够长了,应该掌握知识,这样答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技巧而言,回答问题比回答问题容易。在试卷中,难度一般是分散的:选择题的难度在后面,填空的难度也是一样的。大问题一般可以在前面或两个做,在后面的大问题中,一两个小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你回答一个问题时,你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当你遇到麻烦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只要放弃,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专注于突破。考试时间比较紧,要分配合理的答题时间。当然,这会因人而异。中产阶层应该把重心往前移动,在前面选择,填的时间越多,问题越大,有的由前面的问题比较简单,就能拿到积分来把握。优等生要在掌握问题速度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重心转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技巧

  学会看题

  高中比初中有更多的相关材料。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的实践尤其多,一些学生购买更多的材料。因此,如何利用主题来掌握我们学习的知识,扩大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学习的关键。我认为我们应该看更多的话题,更多的思考,看看解决材料中问题的方法,思考方法中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方法中学习。

  有很多方法来消化它们。因此,我们将不得不选择去做这个问题,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两倍的结果。我建议每天练习一次,每周做一组完整的试题,看2到3组试题,从中找出这段时间数学学习的关键知识,这些是我们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以用来优化解题的方法。

  课后巩固

  很多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巩固,只是觉得课堂上的一些知识就足够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高中数学知识丰富,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它不能进一步挖掘,那么它只是掌握这些知识的表面。因此,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也不能使用这些知识时,我做我的练习。

  做练习是必要的,但有些学生只是做练习,而不是巩固这些知识,把知识扩展到做练习,经常是在练习完成后完成练习。这和中学问题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我们也应该把在这个练习中使用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正在使用的知识,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发现知识点是关键,也可以发现如何链接相关知识的难题。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9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后面不加单位名称。

  (2)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即一个数÷另一个数。

  例题1:小明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分别用妈妈和小明的今年年龄减去1,求出他们去年的年龄,再用去年的妈妈的年龄除以小明去年的年龄即可。(36-1)÷(6-1)=7。切记得数后面不能加倍。

  例题2:一条菜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1倍,第30天长到了16厘米,这条菜虫长到4厘米要用多少天?

  分析:这类型题目我们可以采取倒推法,根据题意第30天长到16厘米,第29天长到8厘米,第28天长到4厘米。

  例题3:小静家买了一些水果,苹果的个数比梨多8个,比橘子少32个,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小静家买了苹果、梨、橘子一共多少个?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推出苹果的个数=梨的个数+8;苹果的个数=橘子的个数-32;橘子的个数=2×苹果的个数。等量代换可以求出苹果的个数为32个。分别代入上面各个关系式中求得梨的个数为24个,橘子的个数为64个。一共有24+32+64=120(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求出几倍数后,多几就加几,少几就减几。

  (3)解答差倍问题时,要先找出差所对应的倍数,先求1倍数,再求几倍数。关系式:差÷(倍数-1) =较小数(即1倍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即几倍数)或差+较小数=较大数(即几倍数)。

  例题1:弟弟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比弟弟的6倍少4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分析:分析题意先求出弟弟年龄的6倍是多少,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4。6×7-4=38(岁)。

  例题2:甲、乙两个牧童在草地上放羊。乙有5只羊,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你能猜出甲原有多少只羊?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分析,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在乙把羊给甲2只以后,乙剩3只羊。那么甲得到乙的2只后有3×5=15只,甲原来有羊15-2=13只。

  小学数学常考的四边形定义题型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数学质数相关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陶哲轩,20xx年)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数字之和,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布朗,1920年)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中国,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中国陈景润)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0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6、口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1

  知识点: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计算300×2,可以算()个百乘2得()个百,也就是()。

  2、计算13×3,可以先算()×3=(),再算()×3=(),最后算()+()=(),所以13×3=()。

  3、40×5=()。

  4、14×2=()。

  二、判断题。

  1、20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2、33×2=66。()

  3、因为3×5=15,所以300×5=1500。()

  4、13×2和2×13的积相等。()

  三、计算题。(口算)

  41×2= 12×4=

  300×6= 13×3=

  400×5= 20xx×4=

  40×4+8= 300×3+75=

  四、解答题。

  1、学校买来20个羽毛球,每个羽毛球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个工程的修一条水渠,每天修70米,修了9天修完。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3、我有24元钱,姐姐的钱是我的2倍,姐姐有多少元钱?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2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5.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6.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7.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习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3.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5.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6.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0.乘法表:

  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9.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30.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3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2、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3、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其中,被除数23,除数5,商4,余数3

  4、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

  5、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或被除数=商×除数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4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单项式书写格式

  1.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应省略乘。[5a]、[16xy]等。

  2.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

  3.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4.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5.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7.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8.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数学几何公式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a。

  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5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符号/是什么意思数学

  /在数学中是“除”的意思。例如:4/5我们可以说4除以5或者四分之五。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代数学常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实数知识点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集锦15篇)】相关文章:

1.数学知识点集锦15篇

2.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5.数学中考知识点

6.数学向量知识点

7.数学必考知识点

8.数学知识点

9.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