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1-10 08:57:51 数学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

  棱锥:棱锥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①棱锥的体积问题。②棱锥的侧面积问题。突破方法:牢固掌握有关棱锥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这个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掌握。

  认识位置与方向:认识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给出三视图,说出组成物体最少或最多立方体的个数。②给出物体,画出三视图。突破方法:①平时注意积累。②熟练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图形的直观认识:图形的直观认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6-12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中等。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圆的问题,多数是计算题。②三角形的计算问题。突破方法:①对圆的各个性质熟记,能简单画图。②熟练掌与三角形有关的性质等等。

  直线和线段:直线和线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4-8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线段长度的计算。②数轴上点的距离问题。突破方法:①掌握有关线段的比,线段的中点的概念。②熟练掌握数轴概念。

  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数学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角的分类。②角的计算。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关角的概念。②熟练掌握角的计算问题,特别是是多个角的问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5-10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中等。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面积和周长问题。②体积,边长问题。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如边,对边,角等,特别是对角线的概念。②熟练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各种性质。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4-8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中等。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两个个方面:①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面积。②等腰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②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等。三角形:三角形是小学几何的基础内容,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小学试题中分值约为7-13分,证明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中等。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等等。②多边形的内角和及组合图形等等。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三角形的概念:如内角和,外角和,外角等,特别是三角形的各边之间的关系。②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正多边形有关角的运算。在证明过程中特别注意步骤的合理性。

  圆: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4-8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中等。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圆的面积。②圆的周长,有时用会降低题目的难度。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关圆的性质。②熟练掌握扇形,环形的面积公式。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多以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综合应用。突破方法:①牢固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②平时注意积累,会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作图题(操作题):作图题(操作题)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小学毕业试题中分值约为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难,近几年分值由增大的趋势。近几年主要考察一下几个方面:①图形的旋转问题。②影长问题。③平移图像的问题。突破方法:作图题试题开放,联系实际,要求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创新性,平时注意动手总结。

  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2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3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4

  1.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先用量角器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用直尺确定图上距离,最后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并标上名称。

  3.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参照点,然后以每一个参照点建立方向标,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哪儿。

  4.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参照点)外,其余每一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参照点。

  (4)以谁为参照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地点的方向和距离。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5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24÷6=4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

  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变式:被除数÷商=除数(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

  A、24÷3=8 B、3×8=24

  C、24÷3=8 D、24÷8=3

  计算方法:12÷4=( )时,想:( )四十二,所以商是( ).

  6.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求8里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4)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用除法计算。)

  (5)最小公倍数问题:一堆水果,3个人正好分完,4个人也正好分完,问这堆水果最少有几个?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记住:平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3、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

  2、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请画出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并标上1和2)

  1、同级运算的类型:

  例: 23+6+18 32+11-8 53-24+38 2× 8÷4 72÷ 8×4

  2、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例:5× 6 +14 3× 7-16 3 + 5 ×9 45- 9×3 45÷9+14 64÷ 8-8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 6×(7 + 2) (24-18)×9 ( 14+35 )÷7 (82-18 )÷8

  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

  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6.练习十三 第4题 (重点)

  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2.我们家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一共有8个笼子,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3.小明有4套明信卡,每套8张,他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几张?

  4.工人叔叔要挖总长60米的水沟,已经挖好了15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课例:

  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如:20xx读作二千零三,2300读作二千三百】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例如:三千五百写作3500,三千零六十九写作3069】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236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453 < 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如 357 < 978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246 > 219

  补充:

  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例:2647=( )+( )+( )+( )

  4、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96页 例13(估大)

  练习19 第8题(估小)

  第八单元 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6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

  主动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

  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单项式书写格式

  1、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应省略乘。[5a]、[16xy]等。

  2、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

  3、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4、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5、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7、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8、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7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3、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5、小数的分类

  ?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4、比较分数的大小:

  ?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 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 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

  5、分数的分类

  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6、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 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分数是一种数。因此,一般应叙述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而不能说成被除数就是分子。? 由于分数和除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

  7、约分和通分

  ?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8、倒 数

  ?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四)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2、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3、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4、百分数与折数、成数的互化:

  例如:三折就是30%,七五折就是75%,成数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牐 闯砂俜质 褪?0%,则六成五就是65%。

  5、纳税和利息: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率。由银行规定按年或按月计算。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6、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 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如:可以说 1米 是 5米 的 20%,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 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如:犌Э恕 米等。

  ? 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

  ? 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不论百分数 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 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7、数的互化

  ?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除尽的意义 甲数除以乙数,所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而余数也为0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或者说乙数能除尽甲数)这里的甲数、乙数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乙数不能为0)。

  2、约数和倍数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来自:WWw.SmhaiDa.com :小学数学总结)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 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①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②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① 相邻两个自然数之和是奇数,之积是偶数。

  ②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整除的特征

  ?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5、质数和合数

  ?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6、分解质因数

  ? 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 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 公因(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①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②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③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④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 公倍数

  ①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②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三、运算法则 (一)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二)小数四则运算

  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8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9

  1.奇偶性

  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abc=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末尾是0、2、4、6、8

  3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末尾是0或5

  9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①如果c|a、c|b,那么c|(a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0≤r

  小学生奥数知识点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

  数列和公式:sn,=(a1+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an+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小学奥数几何知识点整理

  鸟头定理即共角定理。

  燕尾定理即共边定理的一种。

  共角定理:

  若两三角形有一组对应角相等或互补,则它们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两边乘积的比。

  共边定理:

  有一条公共边的三角形叫做共边三角形。

  共边定理:设直线AB与PQ交与M则S△PAB/S△QAB=PM/QM

  这几个定理大都利用了相似图形的方法,但小学阶段没有学过相似图形,而小学奥数中,常常要引入这些,实在有点难为孩子。

  为了避开相似,我们用相应的底,高的比来推出三角形面积的比。

  例如燕尾定理,一个三角形ABC中,D是BC上三等分点,靠近B点。连接AD,E是AD上一点,连接EB和EC,就能得到四个三角形。

  很显然,三角形ABD和ACD面积之比是1:2

  因为共边,所以两个对应高之比是1:2

  而四个小三角形也会存在类似关系

  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是1:2

  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也是1:2

  所以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CE的面积比等于三角形BED和三角形CED的面积比,这就是传说中的燕尾定理。

  以上是根据共边后,高之比等于三角形面积之比证明所得。

  必须要强记,只要理解,到时候如何变形,你都能会做。至于鸟头定理,也不要死记硬背,掌握原理,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0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6.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7.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8.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10.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11.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2.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6.a×a可以写作a?a或a2,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7.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8.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19.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0.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5.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6.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27.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28.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9.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0.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1.由6位组成: 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2.身份证号码:18位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1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例如15÷3=5,所以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

  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28=2×2×7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8、10、12、

  3的倍数有3、6、9、12、15、18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2、小数的分类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0.0333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四)百分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二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2.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3.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345900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5万。省略4725097420亿后面的尾数约是47亿。(三)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4.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3.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运算的意义(一)整数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2.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4.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2.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5.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五)运算法则

  1.回顾整数加法、减法、乘法的计算法则:2.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3.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7.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10.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2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角的意义;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4.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5.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3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4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5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符号/是什么意思数学

  /在数学中是“除”的意思。例如:4/5我们可以说4除以5或者四分之五。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代数学常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实数知识点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09-26

小学生数学知识点总结06-09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04-06

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2-16

小学数学知识点09-26

数学知识点总结05-01

小学数学上册知识点08-26

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02-22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12-17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知识点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