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共15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a1时,1/a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
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
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
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2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而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二次函数的结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的最高次数是2。
⑵是常数,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
2.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h=-b/2ak=(4ac-b^2)/4ax,x=(-b±√b^2-4ac)/2a。
3.二次函数的性质
1.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2.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4.初三数学二次函数图像
对于一般式:①y=ax2+bx+c与y=ax2-bx+c两图像关于y轴对称。
②y=ax2+bx+c与y=-ax2-bx-c两图像关于x轴对称。
③y=ax2+bx+c与y=-ax2-bx+c-b2/2a关于顶点对称。
④y=ax2+bx+c与y=-ax2+bx-c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即绕原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
对于顶点式:
①y=a(x-h)2+k与y=a(x+h)2+k两图像关于y轴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
②y=a(x-h)2+k与y=-a(x-h)2-k两图像关于x轴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
③y=a(x-h)2+k与y=-a(x-h)2+k关于顶点对称,即顶点(h,k)和(h,k)相同,开口方向相反。
④y=a(x-h)2+k与y=-a(x+h)2-k关于原点对称,即顶点(h,k)和(-h,-k)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相反。(其实①③④就是对f(x)来说f(-x),-f(x),-f(-x)的情况)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3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