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小学作文>春节的小学作文

春节的小学作文

时间:2024-02-21 11:26:13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的小学作文4篇(集合)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小学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小学作文4篇(集合)

春节的小学作文 篇1

  我从小就生活在首都北京。我的老家,在浙江省湖州市的长兴。每年春节,我们都回老家,陪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过年。

  江南水乡的风俗文化,滋润了长兴——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爸爸、妈妈就按照家乡的习俗,置办年货、打扫房间、贴对联……最开心的是一家人吃年夜饭。餐桌上肯定有鱼,但不能吃完,表示年年有余;肯定有年糕,必须吃一点儿,表示年年高升。还有大虾、肉丸、各种青菜,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别提多开心了!新年的钟声响了,我们小孩儿开始给长辈拜年,行个大礼,问一声“过年好”,就能收到一个大红包,我一连收了好几个,心里高兴得比吃了蜜还要甜。

  更有趣的是大年初一。一家之主的爷爷,不能睡懒觉,要第一个起来为家人做团子吃。团子的个头和汤圆差不多,是糯米面包馅做成的。团子的馅儿有两种,一种是肉馅儿,一种是豆沙馅儿,因为我们小孩儿都喜欢吃甜的。随后,奶奶和妈妈也悄悄地起床了,给爷爷当助手。我们小孩儿起床后,穿上了新衣服。妈妈给每个人准备了一杯白糖水,里面还放了一些青豆和胡萝卜丝,说是喝下去一年都轻松红火!接着,奶奶又让我们找一些青松树枝,在蒸团子的`时候,把松枝扔进火炉里,寓意是一年到头轻轻松松。然后,这一天,我们哪儿也不许去,只能呆在家里休息,真是一个轻松的开端呀!

  江南的春节,伴随我那纯真的童年、懵懂的少年一路走来。将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那别有韵味儿的江南春节……

春节的小学作文 篇2

  非常久非常久以前,有一种怪兽叫做“年”,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它就出来掠食伤人。人们知道“年”怕响、怕火、怕红,到了腊月三十这一天,人们就在家门粘。贴红色的春联,放鞭炮,把“年”吓走了。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春节一到,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收红包,年初一的早晨,妈妈就叫我:“小懒猪,快起床呀!大家都在吃饭了。”我听了妈妈的话,迫不及待地爬起来。一出门口,就看见爸爸与妈妈给了邻居的小朋友一个红包哩!呀,发利是啦!我急忙刷了牙,洗了脸,来了一楼后,我心想:今天有什么美味可口的东西呢?我一看,邻居已经吃得津津有味了。看着人们吃得津津有味,我都快流口水了。我飞快地找了一个座位。坐上座位,那香味芬芳扑鼻。我忍不住了,一下子吃了许多东西。吃饱了,爸爸妈妈走过来。我站在爸爸妈妈的面前大声说:“爸爸妈妈,新年好!”爸爸与妈妈马 上给了我一个红包。妈妈笑着夸奖我!“这丫头越大越懂事了。”我心里乐滋滋的,心想:爸爸还是挺疼我的。

  我真的非常希望每一个农历新年都能过得这样开心!

春节的小学作文 篇3

  春节是每一年的开始,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春节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年夜饭、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当夜幕降临,外婆总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全家人围在一桌吃着年夜饭。年夜饭可丰富啦!有鸡、鸭、鱼、猪、牛、羊等肉类,有绿色的菠菜、白色萝卜和超级甜的白菜,有香喷喷的白酒、红酒和啤酒,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和饮料,真是应有尽有。我们吃得可尽兴啦!我们大家举杯,共祝春节快乐,身体健康!

  吃完年夜饭,我们就等着一年一度的放烟花。爸爸放的是大型烟花,只听“嘭嘭……”的声音不停地响起,一个个烟花腾空而起,迅速飞向天空,绽开红色的、白色的、绿色的、黄色的、青绿色的'、紫色的花朵,照亮了黑暗的夜空。飞上天空的有旋转型的、有竖着打开的、还有天女散花一样的,真是美不胜收。我放的烟花是小烟花,我只要一点燃,“嘭”的一声,一个像乌龟的烟花炸开了一个花朵。还有的烟花是一根一根的,我一点燃,烟花就发出“嘶嘶嘶”的声音,我用那根烟花在天空画五角星、画花朵,真是好玩极了。哈哈,烟花终于放完了,我们就开始了我最最喜欢的拜年。

  拜年的时候,我要先给长辈们拜年,恭祝他们平平安安,新年万事如意。不过我最高兴的就是得压岁钱,那可是我期望已久的呀!那一天我还跟妹妹比着看谁的压岁钱多呢!

  春节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我又长大了一岁,我要更加懂事和好好学习。

春节的小学作文 篇4

  (一)春节的故事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二)春节的故事

  传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会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三)春节的故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