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心得体会>音乐心得体会

音乐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31 11:41:2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音乐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心得体会

音乐心得体会1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更加贴近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使基层音乐教师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通过新课标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下面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理解。

  1、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教学多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内涵以达到鉴赏美的目的。而设计的范筹是主要的新课的教法,唱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体会形象美,表现形象美的关键。为了能够很好地感染教育学生,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音乐作品,让他们自己讨论设计表演作品,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个性爱好,扬长避短,并适时选用乐器,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高,丰富演唱效果,从而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2、加强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美

  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让学生充分领悟、感受音乐美的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再以学生是否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来衡量学生的会与否,以知道一首歌是怎么唱的来衡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否,更何况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并不追求“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我觉得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3、由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作为音乐教师,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带入美的旋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4、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音乐心得体会2

  这次有机会去参加嘉兴市声乐教学观摩非常庆幸,这是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5年以来首次有机会听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家常课,而且据我所知也是嘉兴市第一次以声乐歌唱课作为公开课来开,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也是最体现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的一次活动。因为大家都知道歌唱课是最难上的好的。

  这次总共听了7课,有初中的三节和小学的4节。听了两天课,我有两个问题的思考第一:对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能力?

  课程听下来觉得大部分的老师上课都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气息练习――声音位置――发声练习――歌曲练习”来进行,而且过度都比较的生硬直接,给人的感觉上课比较“专业”不过似乎听的出来这些老师个人的声乐基础还可以。但是有一节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是我听了这么多年课以来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也是最实在的一节课,就是实验小学的赵虹炫老师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朴实但是有内涵,课堂设计巧妙、自然,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说她是上课的7个老师中嗓子最差的一位,但是她的课却是大家公认最好的课。为什么?给我的启示:教师的作用是懂得如何指导学生发出美妙的声音去自然的歌唱,而不是光只会自己唱。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老师个人的演唱水平再高但是不会教学生那等于白费功夫,但是反之如果一个老师个人的演唱水平一般但是她知道怎么去教学生用美妙自然的声音歌唱那么她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

  第二:对于小学生到底要不要这么“专业”?

  我记得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上课的时候讲到唱歌要高位置,要眉开眼笑要注意腰部力量等等等等,注意这注意那的,那时候我是艺术系音乐专业的学生,可是今天在小学生的课堂上我也听到了这么多的对于演唱的诸多高要求,而且有些老师自己也不是很正确(居然有老师连最基本的呼吸方法都讲错)我在想那些小娃娃能理解吗?或者说还能做到吗?我记得就是我自己刚接触那会一时半会也不能去理解这些东西的然而现在却在小学的声乐课堂上出现了。同时我发现越是老师去这么直接的要求学生做的时候学生反而就是做不到,因为这些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遥远很空洞的。这个时候我觉得赵老师的课就比较自然,而且学生也一下子就找到感觉了,她的课歌曲体裁是山歌,她通过很形象的比喻,没有过多的语言(向着远处的人说话的状态)很自然的就引导学生发出了比较“专业”的高位置的声音。其实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话来解释这些要求,只要你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就可以了。另外我个人认为小学生的歌唱声音只要不是大喊大叫,只要他们歌唱的时候声音的情绪正确自然这才是最主要的。

  最后我觉得要上好一节公开展示课最关键的是要有新意同时又要在平时的课中有可操作性,那就需要老师花心思去好好备课,不光要备教材更关键的是要备学生,而且要用心去备课。当然对于小学的歌唱教学目前公开的观摩课还太少,交流相对来说也很少,还在一个探索阶段,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去做肯定会有比较好的方案的。我深信!

音乐心得体会3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新课程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课程繁、难、偏、旧的现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现实感受。传统的音乐教育以教师不停地教,学生不停地唱为方法,早已为学生所厌烦,更不可能感兴趣。而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又被止进课堂,使课堂更加无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呢?下面是我的思考。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音乐美育的目标

  教育的全部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在于让儿童发现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使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儿童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快乐,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才能唤起儿童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

  二、我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要用各种方法把学生从旧的观念中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伴随着情感的互动。让学生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教师情感上的最大满足。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音乐"生活化"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模拟马蹄、闹钟、火车、青蛙等等的节奏;给高年级的学生欣赏flash作品,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面的音乐音效,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根据歌词的意思让学生自编手语操,更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新人教版音乐第九册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这首歌曲的音区比较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变声中的男同学。在唱歌之前先通过朗诵歌词让他们领悟歌词中所赞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声学会歌曲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按照歌词编手语操,选择学生自编动作中最优美最合适的作为大家的统一动作,在唱歌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学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

  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即一首乐曲,不需老师讲解分析,只听一遍或几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能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低年级的小朋友词汇较贫乏,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其情感,可通过形体表演来表现其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如:弹奏一段节奏较快有跳跃感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讲台走来。再弹一段进行曲,让学生表演,他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走起正步来了。

  三、结论与启示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特长,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记得刚毕业时学校组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我觉得这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在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而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通过和组内老师的学习与探讨我觉得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一些好的创新和改变,更加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给予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更多的理论依据。

  首先音乐课堂的音乐特点更加突出: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矗这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课,不是单一的舞蹈课,器乐课之类,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上体验音乐的内涵美与感染力。

  再者音乐课的内容标准更加具体: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强,如:"感受与欣赏"替换了原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其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具体指出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标准还对课堂乐器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课堂乐器主要是指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并在学习曲目的数量上也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就让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实施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什么学段该学什么节拍,乐器就学习什么节拍乐器,按照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中出现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也让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课标还在弘扬民族文化在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如在"演唱"的内容标准中在各学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课堂中有相关的渗透式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新课标在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但新标准中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中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新标准在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五、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新课标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一块内容——课程设计思路,其中包括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可以说这五个设计思路既解释了新标准框架如何构建也解答了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关系,对指导老师领会新课标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新课标新课改的探索还在不断继续,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而正是有挑战才会有提高。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一同成长,和学生一起感受美丽的音乐人生。

音乐心得体会4

  一直期待着感受xx教授的风格与魅力。十分有幸的是,在由xx教授主讲的《民间音乐舞蹈的游戏精神》专题讲座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感受到了她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许教授以生动鲜活的实例深入浅出的对当前幼儿园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做了深刻的剖析。她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舞蹈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舞蹈的终极价值——我舞蹈、我健康、我快乐。许教授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现场民间集体舞教学展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民间舞蹈的游戏性精神的内涵,游戏性精神的来源以及舞蹈“模型”设计的具体方法。教师们饶有兴致地上台参与音乐游戏,随着中外民间音乐拉起手,翩翩起舞,体会舞蹈律动中由于“认知挑战、审美感动、人际支持、自我调控”带来的乐趣, 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和目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讲座中,许教授生动的语言,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风采,给每一位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晃之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却丝毫不觉得累,仅有的只是欣赏着她特有的来自心灵感悟的音乐与舞蹈。在这样的专家引领下,我感悟颇多:

  1. 大家一起做游戏

  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在过去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教师教,幼儿学即可,忽视了幼儿的亲身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及不断深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从早期狭义的艺术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广义的人格美的全面发展教育。音乐游戏通过把音乐,舞蹈,游戏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享受美的音乐同时得到快乐。xx教授指出:游戏可大致分为社会标签游戏和主题体验游戏两大类。它们的核心都体现在“大家一起做游戏”,在互动“逗乐”中让参与者感受到快乐。而主观体验游戏的快乐来源则是通过“自我实现,求真求美,友爱归属尊重,生理心理的安全”来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状态。

  2. 外国古典音乐离孩子们很远吗?适用吗?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音乐游戏更离不开音乐。许教授指出“音乐是用来支持儿童发展的!模仿和创造都必须要过问价值的问题!”她还说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用唱的不及用弹奏的,用弹奏的不及放首完整的音乐。在许教授示范的几个律动表演游戏中,她使用的音乐大部分都是属于西方古典音乐或高雅音乐的范畴。这些游戏把参与观摩的老师们搞得“心花怒放”, 比孩子还要孩子般地投入到了跟随音乐的律动游戏之中。我想如果换作是儿童那一定是被搞得 “神魂颠倒”啦。事实证明,选择好的音乐和音乐活动来吸引儿童的参与,激励儿童的思考,挑战儿童的努力,调节儿童的身心劳逸,提升儿童的生活质量是音乐教育必须认真追求而且完全可以达到的境界。哪怕是古典的、高雅的、外国的、民族的音乐,也完全可能成为儿童亲爱的“玩伴”。 其实,时尚音乐、古典音乐,以及民族传统或所谓“原生态音乐”,就其类型来讲,是无所谓优劣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首先需要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弄清楚什么样的东西是真正能够支持长久可持续儿童发展的!然后再来进行“去其糟粕,用其精华”,并谨慎地将其进行“儿童化”的工作。

  3、重视孩子的创造

  xx教授说“关键给孩子一个思路”。这就点明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要注意让幼儿用语言、身体动作及借助身边的操作材料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等,使之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在和许教授做音乐游戏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她对孩子的引领启发和尊重。她总会亲切地问:你能想出什么动作?你觉得该怎么继续?你有什么问题吗?怎么办呢?等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欲望。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尝试唱唱、跳跳、自编、自创,而教师则在恰当的时机给予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点拨。在许教授的游戏中还能发现,她随时都在捕捉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哪怕是抠手指,摸头发,这些细节都可能成为游戏中的舞蹈动作。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了,孩子的创造也被尊重了。

  4、舞蹈的多元化

  xx教授充分挖掘着音乐活动的功能,在很多舞蹈游戏中可以见证。她倡导的是在音乐、舞蹈活动中,发展孩子全方位的素质。多元化还体现在用音乐表演绘本故事,用音乐表演生活片段。多元化还在于“和他人一起跳舞,和音乐一起跳舞,和东西一起跳舞。”由此,我不由觉得,平时我们强调要孩子思维活跃、发散,那么我们首先自己让自己的思维彻底活跃起来,彻底多元起来。

  民族民间舞蹈简单、快乐、多元、实践,它的游戏精神预留了自由发挥的余地,能让孩子充分、自由的发挥。进入幼儿园,会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能带给孩子更为丰富的体验。在此次活动中许教授的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对我在教育理念上、职业情感上以及人生信念上的无形影响将是深远的、持久的,也将会在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实践和拓展。许教授的引领也给了我一个思路,我急切的期盼把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实际中。

音乐心得体会5

  通过这一周的培训,真得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从奥尔夫音乐的特点、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奥尔夫的教育原则,对奥尔夫其人以及最重要的奥尔夫音乐教法都有了了解;同时,通过学习奥尔夫音乐也让我感受到了除了蒙氏教育外,又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他不会刻意的要求孩子做什么,也不会去教孩子该怎么做,而是让孩子自己在玩中学,让孩子自主的去探索,研究,最后“发现新大陆”,他不会注重结果,他在乎的是孩子在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从而分析孩子的身心发展,让孩子亲自去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其次,让我从每一位老师身上看到了不少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起初,我还想这次培训的老师都是各园很优秀的老师,我有很大的压力,可后来转变一想,这不正是我学习的好机会吗?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的,我认真的听每一位老师的每一节课,我都会从每位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如:老师的教态,教育方法,甚至到他们课前做的小律动,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再次,经过对奥尔夫的培训,我也看到了我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从一节奥尔夫音乐课就可以看出,也许我的思路很清晰,很好,可是,总会少一些实际操作上的执行力,当面对孩子的时候,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是没有发挥出来看到了,导致一节课的教育目标就没有达到;我想,以后我还要多花一些时间来学习,把自己不足的地方补好,争取给孩子的每一节,都是最完美的,我会努力的,加油!

音乐心得体会6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音乐教学评价》一书,使我对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有了深一步的认识,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孩子,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自身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学生由于遗传和先天素质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及时给予鼓励,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

  一、更新教育观念鼓励个性体验

  音乐教学已从以往培养学生能唱会跳、认识简单的乐谱,转变为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教学中所谓的体验,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唱、听、动、看时所产生的感觉。学生由于个性特点、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教学内容也会有着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提问,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回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实践。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如听课中感受到: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后,让学生针对“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展开想像,表现出小青蛙找家时的情形。有的学生急促地跳来跳去,脚步越来越快,叫声越来越急,小脸都急红了。其理由是:“小青蛙迷路了,心里很着急。找啊找,还找不到家,就更着急了,脚步更快了,叫声更急了。”同一种表现有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由:“小青蛙找不到家,很着急,经过打听,知道家在哪儿,心里就更着急了。它想快点回到家,早点见到妈妈。所以脚步越来越快,叫声越来越急。”还有的小朋友与众不同,有着独特的见解:“小青蛙找不到家很着急,脚步很快,可家在前面出现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就不着急了,心情舒畅了,脚步就放慢了,叫声起来越美了。”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话语道出了学生自身的真实感受。教师切不可因循守旧,寻规蹈矩,盲目统一答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

  二、尊重个体差异

  让评价更具人性魅力 众所周知,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更何况是学生呢?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也有一些甚至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各不相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建立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个性的不断发展,让评价更具人性魅力。

  (一)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

  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对于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可以轻松达到,有的则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见成效。如果非要让一个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的统一要求,也许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勉强达到,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体验快乐、得到发展。如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时,把第一乐句看作全曲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经过师生讨论交流后制定出三个不同的评价标准:基础好的学生,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并把弱起小节、3/4拍等音乐元素充分表达出来;大部分基础一般,能力较弱的学生,得优秀的标准是能准确地唱完全曲;对音乐不感兴趣,能力很差的学生,如能正确地演唱第一乐句,也可以给个良好的等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结果在演唱中个个表现得轻松、愉快,既获得了成功,又增强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

  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性格差异。在音乐领域中,这种差异十分明显。音乐是一门强调体验的艺术,如用“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显然不合适。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音乐课堂异彩纷呈,让学生个性得以发挥。欣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时,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爱的段落。a、b两部分表现的情绪和场面截然不同,有的学生选择了热烈奔放的a段,有的学生选择了优美抒情的b段,并说出了相应理由。评价时,教师主观上更倾向于a段,但对于两种选择都应肯定。因为学生的选择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的外化,都说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差异。

  (三)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我们们在教学中,在评价时,也应明确“教育只有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的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应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同一首乐曲也会产生不同的想像,在评价时,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鼓励性评价

  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地应用激励手段分不开”。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水平。 在音乐课上,学生由于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成功的演唱、一段精彩的表演、一个满意的回答后,心情会十分舒畅。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和语言,而要及时、巧妙地运用鼓励的艺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赞赏他。二年级有一名同学自控能力差,音乐学习能力一般。一次在玩音乐游戏“寻宝”时,我们刚讲解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他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们像发现宝贝似的请他上台“寻宝”。游戏开始了我们手里捏着一把汗,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想到他是那样自如、敏捷,随着学生拍击节奏强弱的变化调整方向,节奏声强,他大步向着目标前进,节奏声弱,他立刻调整方向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物”,他甜美地笑了,我们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赞许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个出色的寻宝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变了,上课专心了,发言积极了,音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给以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合格加特长让每块金子都闪光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一捶定乾坤。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给个分数,这样既不科学也不全面。不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更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容易让学生误解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习其他知识。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价,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全面评价学生。学生的素质存在差异,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有的歌唱得好,有的舞跳得棒,有的会演奏乐器,有的能表演音乐剧。为了让学生展现自我们,扬长避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确定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学期测评。两周前师生们讨论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每位学生积极准备,于一周前上报自己参评的内容。内容之一:必须演唱书上的歌曲,歌曲自选,演唱形式自定,可以独唱;可以两人或多人齐唱;也可以进行歌表演等等。内容之二:特长展示。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发挥自身特长,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等均可。针对书上歌曲的演唱,制定出四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基础好的学生,优秀的标准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随伴奏准确开始和结束,并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基础中等的学生,优秀的标准是随伴奏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基础差的学生,能随范唱完整演唱歌曲即可获优;胆子小、基础极差、不喜爱音乐的学生,哪怕只勇敢地走上台,演唱一句歌词,那也是成功,会得到同学们鼓励的掌声,给予及格,守纪律的,可以加分升级至良好。 音乐会上,学生采用了多种形式:说、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设计,每个学生均以自己的特长为主,形式编排非常新颖。学生采用综合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等级。每位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是评委,他们既想当出色的演员,又想当称职的评委,也想当热情的观众,因此在音乐会上每位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听、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评。

  他们或唱或跳,或演或奏,其乐无穷。这样的音乐考试,就像一个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学生们激情飞扬,兴趣盎然,成果也令人惊叹。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们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既展示了特长,又增强了兴趣;既体验了成功,又促进了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从学生出发,尊重个体差异,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棵富有个性的小苗,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们、展示才华。每一棵小苗都茁壮成长,让每块金子都闪光。

音乐心得体会7

  栾城县柳林屯乡中学檀景润 我非常感谢这次培训,我收获了很多。

  通过本次参加市组织的音乐教材的培训,我理解了培训的目的是为更新音乐教师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充实音乐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音乐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在本次的培训后我对教材有如下的了解和认识:

  一、对音乐教材的总目标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学习培训内容包括的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二、对改版的音乐教材有全面的了解

  本册教科书由歌曲、欣赏、器乐、音乐活动和音乐知识等内容构成。根据《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四个领域”的内容框架,分别将“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整合。教材的编写渗透了“感受与鉴赏”是基础,以参与活动实践促进音乐表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创造的编写理念。

  三、精彩的富有音乐感染力的专题讲座,使“教”与“学”有效互动,培训效果令人满意。

  通过孙教授生动细致的讲解,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采用讲解分析和视频观看的方式,为老师们展示了音乐教学中不同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实况及教师应该应对的教学策略,并组织有特色的教育活动,起到了具体、有效的帮助作用,使学员深受启发和欢迎。

  四、提供视频的教学实录,为参加培训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培训中,培训教师利用教学实录进行观看,孙教授用学生喜欢的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学唱歌曲,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与快乐。在教学中注重音乐性,采取游戏化、律动化的教学方式,突出音乐的节奏等基本元素,使学生在一个个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中,节奏感得到培养,音乐兴趣得到满足,歌唱能力得到发展。

  五、在培训中,培训教师与学员的相互交流,促进研究型音乐教师成长。

  培训过程中,学员与培训老师进行了对话,踊跃表达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值得学习,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教学的精心设计体现了执教老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把教学的关注点都投向音乐学科的审美特点及学生在音乐课中应有的音乐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教学的最大改革是在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去表现和创造音乐。从这次培训中,我们也深深懂得:音乐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和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突出相关的学习活动,是保证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自己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其学习态度与进取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利用培训的机会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孙教授在百忙之中为大家服务。最后我希望多组织这种方式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再次感谢--孙教授。

音乐心得体会8

  20xx年10月xx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幼儿园举办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培训,通过聆听陆秀琼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创作设计》、提升幼儿绘画作片效果的有效策略、以及美术活动的展示,使我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要涉及各方面,兼顾各种类型。

  幼儿园美术教学大致可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适合幼儿进行绘画和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手印画、手指画、盖印画、喷洒画、吹画、蜡笔画、蜡刻

  画、水粉画、蜡笔水粉画、水墨画、黑白线描画、版画等不同绘画种类。撕贴、剪贴、折纸、泥工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欣赏可以作为一个活动来开展,也可以作为某一个活动的某个环节。活动中不但要欣赏作品中的美,还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际活动组织中,我们往往重幼儿的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天性。在以后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下让他们又跟着老师走,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

  二、了解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适当引导,积极评价,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有幼儿的握着笔,迟迟不敢下手创作,呆呆的望着老师,等老师来指点;也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孩子画得都是一个样。这和我们老师平时过多的的包办代替、经常给孩子一个”范本”和固定模式、过于强调技术的成熟和画面的完整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艺术无所谓对错”,幼儿时期是一

  个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法,我们要把趣味性、想象、创造、表现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以积极的语言对幼儿的美术活动,因势利导,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激活他们身上的灵性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幼儿的现状及心智水平,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让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使幼儿在保持原有经验下带动提升各方面经验,促进幼儿自主成长。

  转眼间我们幼儿园开展米罗美术课程一个学期了,所有的培训、教学、成果都历历在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成熟中。

  记得今年夏天外出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米罗可儿,当时是听的一节拓印想象的课,从开始对这节课的迷茫,到后来的不信任,到最后的惊讶、赞叹,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米罗可儿。

  绘画是一种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快乐。而米罗可儿美术的智慧美术课程体系是以借形想象为核心,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儿童创意想象美术活动体系。所谓借形想象,是将人类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来的一种形式。本着这种理念,我开始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是小班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排出课程表知道那周要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精心的准备。先是我在同事那借了几面小镜子,然后准备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终于开始上课了,我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个脸部表情的游戏,然后每一组发了两面小镜子,让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丰富的表情,此时孩子已经非常感兴趣了,我赶紧进入正题,问问小朋友上幼儿园快不快乐,是不是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笑得那么开心,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呢……开始画了,怎样摆脱孩子画的像小拳头一样小呢?嗯,这个早就想好了。我告诉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打开放在画纸上,画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的比自己的小手还要大。还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一定要画出自己的特征。这时孩子就开始认真的画了,我对个别不敢画的孩子进行着重引导,并来回的观察孩子画的情况,当我看到文文画的画时我开心极了,她把自己独特的小眼镜也画上了,还有她那两个可爱的麻花辫。她很认真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当她觉得很满意的时候,我及时的表扬她,然后告诉她如果再加一些什么会更漂亮。一节完美的美术课结束了,现在来看看文文的成果吧!

  这是文文画的自己:

  这是文文的照片:

  怎么样,小家伙很厉害吧!

  还有很多很精美的画,画出了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看着这些成果,我也是万分感激米罗可儿美术教学带给老师和孩子们的快乐。新的一年我们也会再接再厉,在美术教学上更进一步!

音乐心得体会9

  在大学里,我选修了音乐欣赏。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音乐,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平时我也只是听听音乐但并不是真正的了解音乐,所以我想借此机会更多的去了解音乐。

  第一堂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外国的音乐,首先提到的就是交响乐。交响乐给我的感觉就是恢弘,庄严,激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交响乐是乐曲里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完美,音响宏大,写作技术最全面的音乐体裁。内容大多反映社会重大事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自然的变化,以及作者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们为生活,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即使几百年前的乐章至今依然能够让听者为之振奋,仍能在如今百花齐放的乐坛中熠熠生辉。我想这是因为在交响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创作者的精神思想。甚至有的交响乐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映出了人民的心声。让我们在听交响乐的同时能够深入作者的心中,体会当时的文化。提到交响乐就不得不提那些为交响乐做出贡献的人。交响乐之父海顿,让交响乐走入人们的认知里,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贝多芬,他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更是在那个时代起到了催人奋进的作用,让交响乐深入人心。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

  然后老师引领我们走入了钢琴的世界。钢琴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而钢琴又被称为乐器之王。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无法与之相比拟的。在我的认知里钢琴的声音总是优雅,清脆的。或悠扬,或沉稳,或欢快。每一种曲调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深入人心。钢琴声如美玉,温润柔和,贴近心灵;钢琴声如心声,它诠释着弹奏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钢琴声如泉水,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而下。今天的音乐欣赏课我有领略到钢琴的另一番风情,热情而奔放。在音乐家的弹奏下节奏鲜明。每一个音符都在跳跃,让人不直觉的被吸引。我也真正知道了音乐的博大精深。

  最后给我们介绍的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古有古筝演奏《高山流水》琵琶曲《十面埋伏》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背景。课上老师特别给我们讲了二胡。在最后我们欣赏了《梁祝》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曲中音调婉转,悲凉。使听者动容。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一共四周的课已经过去大半,对于缤纷多彩的音乐世界,我渐渐的有了一些了解,体会到了音乐的内涵,音乐的灵魂,以及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和舒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到处充满了音乐,不同的音乐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也让我们在疲劳时能得到舒缓。音乐也成为了我们一种精神寄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虽然没一国的语言有所不同,但无论我们听懂与否,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却是世界共有的。我相信音乐不但可以抚慰心灵同时也像桥梁一样拉近这人们之间的距离。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

音乐心得体会10

  我非常荣幸的观摩了山西省20xx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音乐课“十佳教师”现场评选活动。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

  这次活动是由省电教馆承办的,参赛的20多位老师都是上半年在各个地市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我们学校的成妮霞老师就是这次参赛成员中其中的一员。观摩教师共有200多人,来自全省的同行们济济一堂,舍不得放弃任何一节课,大家每天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尝着各具特色、独具魅力,不同风味的音乐课。现在我就简单的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比赛中音乐课的共性:

  一、把握要素,突显“音乐”的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曾经由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感受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强调主体参与。于是,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各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之中进入了音乐课堂。然而当教师们过多地把目光投入到新理念的运用,把精力放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势必也陷入了一定的“误区”,即更多花样的教学形式成为空洞的“花架子”,缺少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投放与落实,学生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中并无多大收获。

  而在本次的评比活动中,没有了过多“华而不实”的师“导”生“演”,课堂中呈现更多的是教师引导下师生对教材中音乐要素的细致深入挖掘,如:每个作课老师很注意在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投放,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逐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每一个重点与难点的处理都依据教材内容从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因此可以说,如今的音乐课堂,已经过了“死板”的传统模式,“热闹”的改革模式,到了一个新旧融合的探索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明线”(形式)与“暗线”(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地表演,教师也不再是一味地无的放矢的表扬,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独具匠心,营造生动“和谐”课堂

  本次参赛课在“体现音乐性”这一总的思想指导下,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了充分的展示。如:某老师的三年级唱歌综合课《小骆驼》。课前教师做了精心设计与准备,将歌曲演变成故事的形式分段呈现给学生,新颖有创意,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歌曲学唱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次的聆听与范唱,而每一次都突显了音乐性上的挖掘,投放不同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歌曲处理环节作课老师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用怎样的情绪,怎样的速度,怎样的力度演唱,而是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歌曲的情绪,巧妙解决教学重难点,不留痕迹、浑然天成。再如《打字机》作课教师随音乐同步进行图形谱板书,将视觉、听觉进行有机结合,将音乐结构进行巧妙展示,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音乐地图”,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蝈蝈与蛐蛐》歌曲中细微的音乐要素很多:倚音、反复记号、休止符、强弱力度处理、同一字长短音,是否拖腔处理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等,作课老师都做了点拨引导和艺术的处理。尤其是教师生动形象的形体模仿、声情并茂、挥洒自如的演唱让歌曲更富特色,极具感染力。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情趣倍增、积极投入,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给了大家难得的精神享受。

  本次比赛中,也出现了几节有深度、有层次、有内涵的音乐欣赏课。如:《孤独的牧羊人》、《新疆是个好地方》……都体现了音乐教师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基本功、对音乐作品良好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画龙点睛”

  我们不能否认音乐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然而并不是任何音乐、在任何一遍的欣赏时都适宜用教师给赋予的形象意义加以解释。音乐课堂中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效果也是各不相同。还音乐以本身的不确定意义,给学生更多聆听的机会和想象的自由,或许才是音乐所应该展示给孩子们的独特魅力。

  这次作课老师大多都本着课件服务于课堂的宗旨,本着实用的原则,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巧妙地解决了歌曲的难点,既美观又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适当,不但使课堂增色,也给我们观摩教师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深深的启发,所以在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问题上,一位专家评课时的几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课件的运用分三种情况:(1)必须用——即去掉课件便达不到好的效果。(2)可用可不用的课件,我们就可以不用。(3)用课件来解释音乐的做法根本就不可取。

  四、专家点评,明确音乐课堂思路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的还属比赛后的专家点评。4位专家针对参评课的点评和建议,可谓提纲挈领、一语中地。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变‘通过教学使学生……’为‘学生能够……’)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3)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如有些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生:热爱劳动……(音乐形象把握不准。)

  师: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不着边际)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如:“休止符”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节奏、旋律的对比呼应等都应是把握的要点。

  (5)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如部分课堂歌曲完成不好,学生展现太少,只因被其它活动冲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体验!”

  (6)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7)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是一个从感性(声音)——理性(谱例)——感性的过程。

  (8)创编活动可有一个特指的范围,避免整首歌曲的创编。用“lu”“la”等模唱时要适当,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新学了一首歌,难度过大。

  (9)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如:纯粹的乐理课、音乐家故事课、不用课件的课等。

  (10)关注乡土教材利用、突出地域特色。

  (11)教师专业基本功及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如:键盘(出现音不准、和弦不对的情况)、声乐、语言的修养(语言不丰富、情感不到位等情况)。

  (12)应当注意的教学细节:

  避免教师一遍一遍地跟唱;起拍时手势、语言等要干净,不要重复;多媒体画面太花哨,会影响听觉;避免过多专业术语的运用(太成人化);刚学会歌曲时不要马上用伴奏带;避免和学生太过亲昵的肢体接触;教师无意的走动、活动、转身等不要破坏了音乐营造的意境……

  本次比赛与以往有着不同的规则:

  一是评分标准有了改革。比赛时除4位省级重量级评委外,众多的观摩老师也有评分的资格,评委的分值占总分的60%,而观摩老师的分值要占到总分的40%。所以听课的时候大家听的特别认真,观摩教师边听边互相切磋,互相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大家虽然不认识,但在一起没有陌生感,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收获的同时要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

  二是授课时间有了新的要求。面向学生授课,但讲课时间只有25分钟,25分钟里,既要展现出你的课堂理念,还得符合教学常规的教学流程,同时还得展示出你的课堂亮点,这对作课老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

  三是观摩老师在作课老师的答辩环节中参与度很高。一台好戏,既要有演员的精彩表演,也要有观众的热情捧场。前来观摩本次活动的200多名音乐教师,就是具有高涨教研热情的“观众”,他们的“捧场”方式,除了听课现场的鼓掌叫好外,还有向选手们大胆的质疑,提问与争论。因为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引起了对热点疑点问题的关注,辩论,从而提高了认识。

  本次比赛音乐老师展示给大家的是:

一、教师的音乐基本功扎实

  在本次比赛活动中,每个老师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基本功,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发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有的琴很娴熟,有个歌唱的很专业,有的舞跳的很优雅,真是八仙过海,各显身手。

  二、教学方式有了创新

  这次比赛中,所有的参赛老师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学生一句一句的学唱,他们都在通过创设情境、编排游戏、开展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主动去探究。

  三、课堂设计各具特色

  本次比赛中,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了充分的展示。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是一致的和谐生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精心设计使得老师驾驭课堂更加游刃有余。如《少年阿凡提》这节课,在学习这首歌前,老师用穿越时空的设计让学生分段学习,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再如《我怎样长大》中学习歌曲之前教师边唱边双手绘画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线,不仅为后面更好的学习歌曲做好了铺垫,而且还展示了教师较高的综合素质;《采山》的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将歌曲与节奏乐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从这次活动中每位老师的独特的设计可以看出: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设计,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本次活动结束时,评委老师在充分肯定了这次现场教学评比课中关注歌唱、关注音乐本体、注重体验、注重音乐性、注重即兴教学等优点外,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教案中目标表述不规范的问题,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问题,知识点教学与歌曲教学缺乏联系的问题,创编过程中究竟是哪些算是真正的创作……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当然专家还就“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提出了几个评价标准:第一,自然轻松,流畅清晰,不做作的课。第二,突出音乐本体,突出音乐的美,引起学生共鸣的课。第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第四,体现教师丰厚的音乐和人文素养的课……

  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我感受到了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她们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借鉴,也有许多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

  最后祝贺成妮霞老师在本次山西省信息化音乐课“十佳教师”评选中取得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音乐心得体会11

  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多么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

  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

  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学习,终身快乐”。

音乐心得体会12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利用空闲的时间,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修炼的学习,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教师的基本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基本功的修炼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修炼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音乐技术基本功

  音乐技术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2..舞台演艺基本功

  舞台演艺基本功本来是对职业演艺员的要求,但对于“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是必备的,否则“音乐表现能力”这一教学价值教师无法很好地实施。表现是实践性很强地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时间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尽管发达的现代传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强最好的艺术形象瞬间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学生依然感到遥远,仿佛不是人为的,因为那是电子的,虚拟的,缺乏足够的感染力,没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来得亲切和自然,这个重要的教学实施应该是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的职责,所以音乐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艺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艺基本功。

  3.教学创造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基本功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是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实际就是排节目,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是不可推辞的责任,这件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

  音乐老师妙笔生花,乐不可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被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很久很久。音乐,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艺术,它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课堂上,一味的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知识训练,不厌其烦的、长时间的讲解乐理知识,要学生记住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这种做法,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老师首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变支配者、管理者为协助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通过对音乐的创造和再创造(音乐表现)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例如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作与即兴创造:可以是节奏、旋律的即兴问答、接龙、重组等,也可以是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歌曲配节奏,乐句填空,为旋律即兴填词,命题创作、为歌曲、乐曲编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为歌曲、乐曲配伴奏,音乐小制作,为诗歌朗涌选配音乐,为舞蹈表演选配音乐等。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的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与表达;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音乐课中“创造”并不是过分偏重于理论的指导,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学作曲”,以学生作了多少“曲”作为“创造性”的标志。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造基本功来完成。

  4.音乐制作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音乐制作基本功主要使指电脑音像的制作技术,说起“电脑音乐制作”,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使有目共睹的。的确,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5.文化理论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文化理论基本功主要使指音乐老师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与音乐相关的综合文化素养,它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热爱音乐和谈论音乐这个层面,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文化理论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加强对人文精神的渲染,关注学生的精神、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也就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6.课堂教学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不应与文化课的要求相抵触:首先是仪表端正、自然、大方、得体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寓育人于教学活动中并具有自身教学特色,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风格,然后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表述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及难点处理得当;用普通话讲课,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书法流畅美观;多媒体教学技能熟练,最后是教学过程各环节连贯,教学时间分配合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提升,离不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靠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基本功绝不是弹琴唱歌跳舞的表演和写文章,更不是精雕细作的某一堂师生“做秀”的音乐课,而是把扎实的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体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提高是多途径的,不仅可以靠音乐师范院校的培养,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教师自己加强和提高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可喜的是研究和思考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并坚持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早已在全体音乐教师中开展得有声有色,相信决不会辜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音乐心得体会13

  5月10日的晚上,赵老师带着我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厅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且弹且谈·章红艳弹拨组合音乐会”。

  音乐大厅金碧辉煌,音乐会的主持人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章红艳教授,她穿着亮晶晶的白色礼服,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上舞台,那得体的穿着,高雅的气质,娓娓道来充满情感的解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几个穿着白色纱裙的姐姐抱着琵琶款款走上表演舞台,她们多像神话传说中的白雪公主,纯洁无暇。又像从天而降的天使,美丽脱俗。曼妙的音乐想起,她们左右手上下翻飞,配合娴熟,好像秋风吹起的麦浪。随着美妙的乐曲,时而摇摆着身体,时而闭上眼睛沉醉其中。

  你听,乐曲有时欢快,热闹;有时舒缓,朦胧。我的眼前不时展现出了一幅幅无与伦比的美景。让我感到那音乐仿佛天籁之声,心中不禁暗暗叫好:多么美妙的音乐呀!

  我相信,只要我每天认真练琴,我也能像这些神仙姐姐一样弹出这样美妙的音乐。

  音乐会结束,我带着满足与憧憬回家了。

音乐心得体会14

  此次到济南听课,确实收获颇多。下面谈一下自己四点较大的感想:

  一、真挚的情感永远让人觉得美、让人感动。比如《新疆好》,课堂上展示出的淳朴、自然、真诚与简单让人特别感动,听完这节课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随歌而舞、随歌而和。

  二、教师要提升专业技能,老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课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比如上《放牛山歌》的老师那优美的竹笛声让听课者都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三、教师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能力,教学环节设计自然流畅的能力。比如在《乃呦乃》这节课中,教师抓住歌曲的特点:_x节奏,并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自发地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而在李路老师的《牧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欣赏了很多生动活泼动漫,优美的草原风景,并学唱了《放牛歌》使学生置身与音乐的学习、音乐的活动、音乐的体验之中。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以至于在课堂中,学生的困惑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学生没有得到进步或者发展,教师就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始终被老师艰难地拖着走,越到后来越显得在应付老师,让上课和听课的人都觉得很累。

  四、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能理清音乐的脉络,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比如《小夜曲》一课中老师要求学生为乐曲分段伴奏,但是没有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说什么答案的都有,后来老师自己的分段也是没有以同一个标准分段,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而在《三个和尚》一课中教师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利用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发挥了通感的作用。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根据自己初步的体会,我觉得自己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听课学习的机会,让我有信心为我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音乐心得体会15

  随着艺术课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要上好一节课,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不管是歌曲课还是欣赏课,我们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己逐渐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样我们的音乐课也有相同的道理,老师上课的质量差了,学生听得烦了,也就不会参与其中了。以至于造成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音乐课,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怎样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首先,我们得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我们都知道,“高楼要有地基作准备”而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节课,也得有很好的“地基”才行,音乐课的“地基”就是“备好课”。谈到备课,有人说它不重要,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课思路的演习。一节课要备的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行。只有这样,上课才具备了它前提的条件。一节课有了好的构思,剩下的就是如何实践,怎样上好课的问题了。其次,老师要统观全局,用自己的“魅力”去调动学生来展现自我。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在新课程理念下备好一堂课,应努力做到:

  一、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

  二、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

  三、结尾要精彩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录音中结尾,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

  乐课的到来。

  总的来说,要上好一堂课,教师是主要原因,只有存在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的轻松,觉得学习真有意思”!随着音乐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音乐课要成为师生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而且这个舞台永远是充满诱惑力的,永远是学生彰显个性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学生才会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才会动起来,音乐课才会充满生机!

【音乐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01-17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12-30

初中音乐说课稿12-13

小学音乐教学总结09-08

音乐专业求职信12-01

小学音乐《箫》教学反思01-05

音乐教学反思(15篇)12-23

音乐教学反思15篇11-28

音乐《快乐的舞蹈》教学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