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生命的强音》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生命的强音》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生命的强音》有感1
生命是无价的,有的人生命绚丽辉煌,而有的人生命悲惨凄凉。读了《生命的强音》这本书,我知道了生命的价值,知道了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这本书分8辑,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辑——《别对自己说不可能》。也许经历了太多的挫折,我们觉得前路上的牵绊密密麻麻,多得寸步难行;也许是朝理想的路上跋涉得太久,总觉得成功的过程那么漫长;也许是想象太过于虚幻,我们感叹现实多么艰难。但是,请千万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这一辑有个人物深深影响了我,她便是摇着轮椅上北大的女孩——郭晖。郭晖小时候就想当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可因为一次误诊使她的人生彻底改变了,她的瘫痪宣告她一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但她在痛苦中坚持着,相信总有一天她会好的。生命的信念如同一盏油灯,飘飘忽忽地亮着……既然生命不能就此死去,那为什么要让时间白白流失呢?于是她拿出了书本。渐渐地,胸中的世界慢慢大了起来,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十几年后山东大学正式授予郭晖英语硕士学位。她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成为北大建校百年以来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机会,关键在于你面对挫折的态度,是抱怨和放弃,还是正视和坚持?坚持下去,就会峰回路转,就能柳暗花明。
坚持,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执著着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在坚持中成就辉煌的人生!
读《生命的强音》有感2
我曾在电视里照片中见过那些孩子样的眼睛,干净的,明澈的,黑白分明的,在脏兮兮的脸上显得格外清晰。黑白两色的相片,似乎也有一种缚不住情感,强烈的渴望挣脱了平面,喷涌而出。
那一瞬的震撼,任何人都有;那一瞬,所有人都会希望为那些小朋友们做些什么。
我们把自己心爱的书、文具、崭新的书包、衣服送给他们,我们希望他们和我们一样幸福!我们更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有明亮的教室有可亲的老师!
可是,我也知道,这一切有多么难!那里太穷了!那里太苦了!
当我看完《感动中国的100个人物》徐本禹的故事,我不能平静,我深深地感动了!他能抛弃我们视若必需的东西,尊崇内心的感动,信奉自己善良的.本心,选择将自己奉献给这个世界。于是,他感动了我们。
徐本禹,山东聊城人,出生与贫困的农村家庭,父亲每月800元的工资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1999年,徐本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2003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取研究生。到这里,还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男生的简单履历,他真的没什么特别的甚至比别人拥有的更少一些,他的人生刚刚起步,正通往一条在别人看来逐渐光明的道路——从农村进入城市,有好的学历,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可是他让这一切戛然而止,他选择了一条极少人走的路,和那条即将到来的康庄大道截然相反——徐本禹放弃了高分考取的学校公费硕士研究生,又回到了那个办学条件极艰苦,生活条件极辛苦的小学支教,面对父母导师的不解,朋友的劝阻,他的“一意孤行”。——只因当初暑期结束离开时他向依依不舍孩子们许下了诺言:"大学毕业再回来教你们。”
然后的生活是1500多米海拔的大山区,是不通电,不通公路,不通电话的山村,是没有自来水,是玉米渣子,是因为条件艰苦落下的胃病,因昏暗煤气灯而引起急剧下降的视力,是内心无处排解的孤苦与寂寞,是一次一次在夜晚的泪水中醒来——这样的两年,可是他忍下来了。
捧着书,我一次次地想:是什么,支持他一次一次从崩溃的边缘回来?是什么,让他坚持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不退缩,不逃避,反而将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岂只是那一个承诺,不是的,让他坚持的还有那双双渴望的眼睛,还有作为一个社会公民那必须的社会责任感。
更是爱啊!对孩子!对乡村!对祖国!
我想,现在,他也许是那极少数的人,走的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
但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有更多的人跟着他,和他一起走下去!
因为,他的精神吸引了更多人!
因为,他的爱感动了中国人十三亿!
读《生命的强音》有感3
当我读完《生命的强音:感动中学生的100人物》这本书时,书里的各个人物深深地感动了我,而令我最感动的`是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
约翰·库缇斯是澳大利亚人,他天生严重残疾,出生时双腿像青蛙般细小,仅有矿泉水瓶那么大,一出生就被医生断言活不到第二天。谁知,约翰坚持了一周又一周,一直活到现在,成为了国际著名的激励演讲家。
约翰·库缇斯曾说过:1000次摔倒,可以1001次地站起来。摔倒多少次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能站起来多少次。这句话是多么赋有哲理啊!的确,有些人摔倒一次后就永远站不起来了,自暴自弃了。而约翰虽然没有腿,然而他以一种无法想象的力量选择了坚强面对,让他活得有尊严,感动我们每一个平凡而健康的人。
约翰·库缇斯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你努力,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心中有目标,就永远有希望。如果你不想做事,就总能找出借口和理由。和约翰相比,感觉我们的自身条件真是太优越了。我们平时遇到的所谓困难真是太微不足道了。也让我们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事做不到,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打倒。 只要你记住:千万别对自己说不能。在遇到挫折时不能轻易放弃,而是像约翰·库缇斯那样克服种种困难,以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加上乐观的胸怀,笑对人生,笑看命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让人们听到生命的强音。
读《生命的强音》有感4
暑假里,妈妈推荐我读了一本奇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认真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意识到:态度决定生活,知识改变人生!
“一个独特的生命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是不幸的:在她19个月时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生活在可怕的孤独世界里,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如何面对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孤僻古怪、粗暴无礼、喜怒无常:甚至剪玩伴头发,搞恶作剧把深爱自己的妈妈关到柜子里…。;同时她又是幸运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正是因为有了知识,才使得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孤独的海伦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了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孤独的黑暗中寻找到人生重放光明的出口。一接触到知识,海伦就敏锐地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没有听力,视力为零,唯一与人沟通的方式只是自己悟出的手语,可就是这种手语刚开始也并没有几个人能懂,但是出于对知识的无比渴望,她克服了那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地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汲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起来,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正是这些知识,像一道道璀璨夺目的闪电,划破了笼罩着海伦的黑暗,点亮了她心中的明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架起了她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海伦运用知识的魔笔书写了她瑰丽的人生!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书写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使人很难相信这一篇篇奇文佳作出自一位盲聋人之手;她去骑马、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她是在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
读完这本书,妈妈问我:“假如你是海伦该怎么办”?我无法认真回答,茫然无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每日懒洋洋地生活,懒洋洋地学习,遇到困难就想退缩,就想放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游戏是我们永远最热衷的话题…。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飞逝。过去的日子永远不再重来,回首往事,我们是否会有值得留恋的记忆存在?
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读《生命的强音》有感】相关文章:
读《生命、生命》有感07-05
读《生命生命》有感06-27
读《生命,生命》有感08-01
读《生命生命》有感【优选13篇】09-20
[优秀]读《生命生命》有感14篇09-15
读《生命生命》有感14篇(精品)10-06
读《石缝间的生命》有感05-23
《生命生命》读后感07-14
生命生命读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