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心得体会>教法,便是你的活法教育心得感悟

教法,便是你的活法教育心得感悟

时间:2024-07-08 16:41: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法,便是你的活法教育心得感悟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写一篇感悟,把自己的感触都记录下来。不过,你知道怎样记录感悟会更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法,便是你的活法教育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法,便是你的活法教育心得感悟

  “教法,便是你的活法。”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法和我的活法是怎样的?

  首先,这么多年,我的活法是怎样的?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生活中缺少热情,所以我的教学缺少激情?

  我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在生活中惰于创新,所以我的教学缺少灵气?

  我是一个不够幽默的人,在生活中看似深沉,所以我的教学缺少生动?

  这么多年来,我以这样的方式生活在这个广袤的世界。我深刻了解到,每个人的性格、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和思维素养的差异,都会呈现出独特的课堂风貌。正因为如此,我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而我的教学将为学生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一、生活中的姿态:抱怨与伤害

  能够上升到的天地层面的个人情感比较少,其中就有“抱怨”这种情绪。你看“怨天尤人”“埋天怨地”“天怒人怨”这些词,就不难想象《三国演义》虚构“三气周瑜”的情节还是有合理性的。

  我们喜欢抱怨,尤其是心安理得的抱怨。若是牛顿的那颗苹果砸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我们的反应一定是“今天真倒霉”,然后,吃掉。人之所以抱怨,是因为个人利益和寻求未得满足。体现在教育上,就很有意思了。无论如何课改、教改,教育“急功”的特点,依然无法缓解,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抱怨便成了常态。

  学习,应该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事情,但是现实却往往会出现一厢情愿的现象。

  高三的考场作文训练是一件较为艰苦的事情。除了学生要在60分钟写完一篇作文,我也会在未来几天考练出题等枪林弹雨中爬出来对这些作文详细批改。学生带着惰性完成的文章,尤其是我的班情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文章乏善可陈。而且部分学生总是“因循守旧”,对本次训练的要求不记于心,不以为意,达不到训练要求。

  所以,这次作文训练对学生的“折磨”可能只有60分钟,但是对于教师来说,真实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并且是百味杂陈,正所谓“一日之内,一班之间,而气候不齐”。所以在详批训练作文时,我们往往不会平心静气。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应该对作文指导进行有效实践,学生应该用好的态度对待这次写作。而当事与愿违时,我们的抱怨就开始了。

  我觉得古人有时候乐极了就会生悲,但我猜想也有人可能是悲极了反而会生乐吧,我不知怎的,竟然感到开心起来。我在回忆起学生时代,在听完老师给作文指导后,我曾经做过限时训练,当时我边写边抱怨,甚至还自己生气,虽然我那时候成绩一直很好。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教师,我也要求我的学生完成训练,我想知道他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再说,孩子们辛辛苦苦地写了800多字,付出了很大努力,如果他们没有做好,只是遭到老师的冷眼甚至上纲上线的训导,那就事倍功微了。

  韩愈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若学生往往能够达到训练要求,呈现出一篇让你较为满意的作文,逻辑清晰,论据合理,层次清楚,我们教师不就成了欣赏者,徒留一片叫好声么?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指导其解决问题的,若面对学生问题反道抱怨连篇,那不是缘木求鱼?高三备考为什么效率不高,因为每个学生语文问题不一,水平参差不齐。既然如此,我们大可平心静气地面对,所谓心平气和,不仅是你的情态状态,更是你的话带给学生的心理体验,所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随后,我把问题严重地叫来心平气和地面谈面改,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就算是最低级的错误,也应祛除批评式语气的讲解。这样一来,把问题较轻的点明漏洞指明方向,把较为优秀地作文范文分享聆听。长期如此,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催着我来面谈作文。所以我为何而乐呢?我乐在,我可以不断调整,在教学中把学生当做学生。

  在生活中,如果我的孩子不认真写家庭作业,我用训斥的方式来要求她写作业,结果可能并不会让她真正认真起来。她可能会在表面上进行文章,但内心可能会对抗我的态度,甚至产生叛逆情绪。同样地,如果我在指导下仍然无法帮助她做好一些事情,我失去耐心并责备她,这并不会立刻让她掌握领悟。相反,她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胆怯,甚至产生自卑感。在教学中,如果课堂纪律不好,我大发脾气,这并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如果学生回答不了简单问题,我冷眼以对也不能达到我的提问目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其实,生活的我们往往会抱怨,结果是多方受伤,还解决不了问题。当无法解决问题时,一切作为皆为无效劳动。我们这么累,有一部分是因抱怨而导致的心态劳累,所以,还是让生活中的自己幽默一些,理性一些,稳重一些。

  二、生活中的眼光:关注与行为

  语文教师应对文字有敏锐的感知力。我热爱阅读散文,特别是演讲录或文化心灵散文。那种触动灵魂、引发思考的深刻文字给我带来巨大的享受。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整体阅读之外,我喜欢与学生一起探究一些问题:为什么作者选择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作者采用这种表达方式而非其他方式?通过这些探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我看来,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这种能力。不能只注重“意”而忽略“言”: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着力于文本的“表达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特别是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反复进行“从表达到内涵”以及“从内涵到表达”的探究,这样才能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深入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审美体验能力,那将会是非常有价值的收获。

  我期待教学像一江春水一样奔向大海,一路欢歌,一路雀跃,停滞和迂回也是一种前行;一种是像一棵树,长在最初的土地里,他的远方是向上向上再向上,迎着阳光和雨露,不移一步,也依旧找到了归宿。

  王君说:“联结”是当你听到其他生命的呼唤时,也听到了超越自我世界的呼唤。你不再甘心于孤独独立,渴望打开自己,拥抱其他生命,拥抱这个世界。当你对“联结”发生渴望时,在课堂教学中,你会自然而然地前后思考,去连接前后内容,你会惊喜地发现:从来没有孤独的语言符号,也没有孤独的文本,各种语言现象总是在呼应,互相作用。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更是相互验证,相互解释。如果语文教师视野开阔,胸怀宽广,那么各种语文因素就像千军万马一样,被教师组织安排。教材上下掀起风浪;课堂内外发生重要事件。语文教学从小家子气彻底摆脱,拥有大格局和气概。是啊,纵观当前的语文界,各方人士争论不休,各种派别、理念层出不穷。如果没有自己宽广的视野、个性化理念和高深的理论,又如何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底气和内涵呢?

  未来,语文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理性表达、进行公共说理、培养批判思维、组织任务群组、进行整本阅读、进行比较鉴赏、培养审美能力、进行名著导读以及语言实践等等。可以说,语文课程变得越来越难教,但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面对这些挑战,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在生活中实践和探索。让这些挑战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只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会源源不断地激发活力,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法,便是你的活法教育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06-17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04-11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05-01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15篇06-17

《活法》读书心得05-16

读《活法》有感01-07

(精品)《活法》读书心得15篇05-28

《活法》读书心得(必备15篇)07-05

《活法》读书心得汇编(15篇)06-12

《活法》读书心得体会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