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心得体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06 16:40:5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  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

  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2

  根据本学期的高校心理学学习,我对心理学基本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最先,我对心理发展的历史有了清晰的认知,其次,我掌握了一些小组活动的相关知识。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关于生活的启发。在小组活动中,我们相互之间十分开放,大家的身心都积极投入到团体活动中,再次展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上,我体会到了大家内心的敏感。我们会发现,他们有时非常渴望别人的关爱。这类心与心的交流增添了交流的快乐。对于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让人觉得像演出,但无不让人感受到真心的存有。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开心。活动课程是一种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也是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在真实、生动、创新的活动中,学生得到学习和启发,推动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起情绪,了解真知,凝聚情绪并形成信念,最后在行动中表达自我。这时,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扬健康而崇高的情绪,为其提供展示自我行为的机会与平台。

  本学期,我还参加了学校心理协会——秦新港,这是一个温暖的团队。我们一起努力,不但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知识,还为别的.同学带来了心理服务。其中,个性活动让我深深感动,师生之间的亲密交流令我从中获得了大量知识……在这儿,我可以将心理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得到学习和应用!在做完高校心理学课程后,我对接下来四年大学生活有了大体的规划,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有了一些设想。能够得知,心理学对咱们大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能在生活、学习与交流中应用这些内容。我对这门选修课充满着兴趣。我无须逼迫自己集中精力上课,而是察觉自己不经意间的被教师所吸引。因此,心理学确实是一个迷人的行业。虽然我的心理学选修课已结束,但我对心理学知识学习仍在继续。也许心理学和我未来的职业关系不大,但这些心理学知识会到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产生长久的协助,甚至是一生的适用。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02-11

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02-16

【精选】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1-24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6-13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4-27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04-20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3-26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5-05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05-19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