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语文>高考语文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

时间:2022-11-10 13:32:14 语文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集锦15篇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

  1、词语解释题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集锦15篇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文言翻译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四个步骤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语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1)切。将文言文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

  2)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

  3)誊。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文言翻译关注六个采分点:1)句子大意。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译出句子的大意。

  2)关键实词。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句中关键词语,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3)重要虚词。一般情况下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也就是说句子翻译时,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顺,包括语气、衔接、上下句连贯等,都要注意重要虚词的用法。

  4)词类活用。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性及词义,要将活用的词准确地译出来。

  5)固定结构。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

  6)特殊句式。要特别注意译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2

  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摘录法

  即直接用文段的中心作为答案。一般情况下,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中心句的表达方式也不同。

  采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的是对文章结构和中心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时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

  例如20xx年全国卷高考第21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分)

  指津:第一问,我们可以根据对文章结构和中心的把握,抓住作者在反思和评价长城的历史时这些抒情强烈的中心句“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可以摘录为答案,所以根据题目要求,进一步使语言简洁。答案为:①长城是一卷凄婉的 历史,②长城是民族封闭的象征,③长城是文化愚钝的标志。

  2、摘要法

  即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删繁去冗,使概括的语句简明、准确。

  采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的是在审准题目要求,确定好答案所在文中的范围之后,能够准确把握符合题目要求而又含义深刻的词句。

  例如20xx年全国卷高考第21题第二问(见上文)

  指津:此题的答案要点组织起来稍难一些,因为作者的观点看法,没有单独表达出来。这就要从有关材料中抽取出作者的观点(答案要点)来。可抓住文 中的抒情句“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根据题意要求,舍弃冗杂的,选用其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所以答案为:①开放,②自信。

  3、归纳法

  即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抓住要点。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种方法。

  从20xx年全国卷高考阅卷情况来看,有必要提醒新一届考生注意避免以下几种错误:

  (1)以偏概全

  如第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信息所要求的有效区间(原文第二段中):“他从母亲的怀抱……千丝万缕沾着边。”考生有如下几种回答:

  ①父母和亲人的爱,乡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

  ②乡土和事物,祖辈的家史。

  ③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童年的生活,乡土的气息。

  ④故乡的风土人情和故事。

  分析:这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答案找准了信息的有效区间,“不超过28个字”(阅卷时每超过4个字便扣去1分),就可以了,但遗漏了要点同样也是丢分的,那些答案只有十多个字的同学,未能从试题的字数要求中推测出答案至少需要二十余字。

  总结:以偏概全,是概括内容要点时常犯的错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分析好题目在文中对应材料的要点有几个,做到全面而准确。

  (2)机械“复述”

  ①仍以第19题为例,还有的同学回答: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分析:从试题所问“哪些‘童年的烙印’”可以知道答案必须是一组名词性短语,而有的同学却用了一个长句来回答,这样机械“复述”,是不合题意要求的。

  ②再如第20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分析:同样,这种回答是“复述”,而不是题旨要求的“概括”,而这样做极容易遗漏要点。

  总结:机械“复述”,也是概括要点时常犯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根据要求“筛选”出内容要点以后,对其进一步“整合”,组织成答案。

  (3)概括架空

  ①仍以第20题为例,许多同学找准了信息所在的有效区间以后进行概括,回答是:

  有两种情况,一是浪漫主义的,一是现实主义的。

  ②再如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有的同学回答:这样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析:这样的回答空泛而没有具体内容,不能算是有效的概括,而且题目

  中明确要求“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因此,这也是没有审明题目要求的表现。

  总结:概括架空,也是概括要点时易犯的错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审明题目要求,回答做到具体实在。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3

  【实词、虚词题】实词可根据句内及句间的逻辑关系、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特别关注下一词多义和生僻含义的。常考虚词多加积累,多进行比较式辨析。

  【综合题】根据题干要求划定答题范围,对于考查人物的事迹这类题切忌张冠李戴,另外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

  【翻译题】以“信”“达”“雅”为基本翻译原则,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以直译为主。翻译时注意由整体到局部,遵循将单音词译成双音词的基本方法,词类活用现象要突破惯性思维。对于文言句式,须做到“明类型、辨标志、记结构”。

  2古诗词鉴赏

  概括来说就是,审标题、析意象、辨手法、研注释、观作者。

  【赏字(词)、赏句类】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描绘出(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字/句子的大意+指出手法和特点+点出情感或理趣+分析结构作用)

  【艺术技巧类】描述画面+指出手法并加以具体分析+阐述手法的效果并抒发何情。(什么手法+具体运用+效果+抒发何情)

  【诗词主旨、作者情感类】找准题目对应区域内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分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ps:时代背景(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诗人前后作品风格(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3名句名篇默写基础题,该背的背。注意易错字,保持字迹工整。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4

  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之一,想赢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解题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感情。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参考答案】

  1.(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

  2.A。分析:读诗词,需了解词人所用典故的含义,该词中,觅封候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出作者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并非是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5

  日常练习要点

  了解出题人的意图

  在考试中,每道题的设置都是有目的的,通过各类题型来考查我们对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也是一样,它就是考察我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等,所以我们在平时做练习的时候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加强日常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在平时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比如散文、杂志之类的,这些书会锻炼我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在看书的时候要给自己限定时间,这样做不仅能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还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多和别人沟通交流

  从表面上看沟通交流和阅读理解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事实上,沟通就是理解对方的思想并作出快速反应的过程,多和他人交流就能锻炼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对阅读理解都有很大帮助。

  阅读理解方法

  快速阅读全文,领会基本思想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首先要快速的将文章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等等。

  带上问题去读全文

  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就要看后面的问题了,对每一道题都要深刻理解,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通读全文,在文章中把和问题有关的内容标注出来。

  根据标记确定答案

  在标记完成之后,按照标记的顺序,详细的阅读,然后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做出判断。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所谓“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二、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3、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4、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5、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

  6、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三、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1、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2、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四、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6

  一、语言文字运用

  01、字音辨析题

  (1)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2)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3)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选择。

  02字形辨析题

  (1)常出现“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2)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03、词语运用题

  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2)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04熟语(成语)辨析题

  (1)逐字解释熟语(成语),运用熟语(成语)结构特点把握熟语(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2)体会熟语(成语)的褒贬义等感情色彩;

  (3)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4)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5)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注意:要正确理解熟语(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让你在字面上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往往特别陌生的熟语是对的。

  05、病句辨析题

  (1)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等。

  (2)辨析病句的步骤通常是:

  ①将句子先读上一两遍,凭语感感觉一下句子是否正确,这样发现病句自然是最快捷最理想的。可是高考试题中的病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走下一步了。

  ②从语法角度分析。之所以先语法而后修辞、逻辑,是因为语病中语法错误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即使不是语法错误,分析一下句子结构对把握句意也有一定的好处,便于我们再作修辞、逻辑的分析。

  ③如果一个句子在语法上看不出什么毛病,就应再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主要看它是否合乎事实、情理。

  (3)判断病句的标志: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试着回忆那些常见病句的标志。见到以下词语或句式,需特别注意:

  ①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②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③有……组成:有……,由……组成

  ④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⑤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⑥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⑦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

  ⑧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⑨由于……下:由于……,在……下

  ⑩经过……下:经过……,在……下

  11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12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3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

  14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15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16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06、标点符号题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逐一辨析排除。

  0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

  (1)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的思路保持连贯,尤其要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2)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二、科技文阅读

  科技文阅读注重整体阅读,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

  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第二,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

  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第三,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

  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第四,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第五,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7

  阅读占大头分数,分为两种题型: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其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短期就可以实现。因为现代文阅读是为了考核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文言文同时还涉及记忆力、语言组织能力的考察。这样一来,对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在无形中就降低了,而记忆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练习能够快速提升。

  了解选文的大致内容是做此类题型的第一步。我建议可以快速定位到最后一道题目,往往这个题目考察的是对选文文义的概括,虽然其中有一项错误选项,但可以从其他正确选项中侧面把握到命题人对文义的理解。

  做文言文阅读不能盲目去读,在读之前一定要做好这样的问题暗示:何人、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为何?这样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进行分层剖析,能够正确理清文章思路。

  抓住了事件的基本五要素后,剩下的就是细节阅读了。在此我们就会遇到读不懂的字词。这里你不必着急,更不能“死磕”。你需要做的是先把它们标记出来,然后针对性地去各个击破。如果你遇到的是实词,那你要清楚,命题人不完全在考你是否记得实词的意思,更主要的'是在考你对上下文的推理能力。那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句子翻译出来,把难以确定意思的词语空置,然后选择你认为逻辑上最合适的词语填进去。另外,还可以从语法搭配、语境暗示、句子结构等方面推定和理解实词的意思。如果你遇到的是虚词,首先翻译出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用到另一句中,推断出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当然,具体辨析是建立在已经掌握18个虚词基本用法之上,之后可以运用五点意识法,分别是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至于文言文最后一道翻译题型,我的建议是分步进行,步步为营。第一步,找到译句在原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句仔细审读,揣摩这段的含义,明确翻译的方向和范围。第二步,一定要明确句子的得分点。第三步,翻译讲究逻辑,遇到疑难字眼,暂且放过,待完成上下文的翻译工作后,再进行推定。译完全句,还需要再读一遍,做到查漏补缺,防止误译、漏译和曲译。第四步,以上的三步工作完成了一个句子的直译。但有译句不仅停留在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一旦你翻译后的句子读起来模糊难懂,或者是语言不畅,就说明你的答案需要完善,你就要试着运用留取、替换、删除、填补、调整、压缩的方法,实现意译的效果。至此,你的翻译任务就圆满完成了。

  成人高考语文解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1-6题)

  1-6题选择题,考的是知识积累。做题时回想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排除你能直接判断出错误的选项,在不确定的选项中对比选择出最后的正确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题

  这类题是最容易拿分的,给出的阅读题都比较简单。阅读文章时要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尤其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这决定了我们答题的语言方向。

  1、很多问题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所以一定要细看清题,找到问题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答案一般就在前后处。

  2、答题尽量答全一些,例如问题问某某事的原因,答案是有三个原因,同学们不要答了一个原因就接着答下一题了,我们要认真阅读文章,答案尽量写得全面,多写了不扣分,少写就少得分。

  3、概括大意题,也是要尽量把答案要点写全。概括段意的,可从该段中找出中心句来答题。概括全文大意的,既要把每段的中心内容整理写上去,还要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一般为: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表达/抒发/赞美/揭露/反映……

  三、文言文阅读题

  不要放弃文言文。即使每句只有几个词都看不懂,也不影响理解全文。文言文不像现代文,单凭看某句话很难答题,一般是看完全文,才能答的出题。因为有语言障碍,看它两遍,大致了解写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人物是主要的,想想作者写这件事、这个人要说明什么,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尤其解答翻译题,也许单看这个句子同学们翻译不出来,但是从全文的大意和联系上下文,一般我们可翻译出这个句子的大概意思,这样也可以得一半分。

  四、诗歌阅读题

  诗歌阅读题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也常常会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出题。下面总结一些常见的表达作者情感的形式。

  1、以物抒情。

  荷花:清雅高洁,归雁:思乡,青松:刚正、坚贞,浮萍:漂泊不定,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处、隐逸,莲花:纯洁、高洁、脱俗,梅花:孤傲、不屈,落花:伤春、伤别,残月:孤独忧愁,月亮:思乡、思人,孤雁(孤鸿):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

  2、借节日或季节抒情。

  春日:希望、美好;秋日:萧瑟、悲苦、思乡;春节:喜庆;中秋:团圆、思乡、思人;重阳:登高、思乡、思人;除夕:团圆。

  3、其他抒情。

  忧国忧民:通过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人民疾苦、离乱痛苦、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来表现。

  建功报国:通过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的悲叹来表现。

  思乡怀人:通过羁旅愁思、思乡念友、边关乡思、

  五、作文

  1、作文占60分,一定要写完。很多老师是看你的字数给分,写的质量好坏倒是其次,所以有的考生没写完作文很吃亏。可以说写满的烂文章,给的分数一定比才完成一半的好作文分数高很多。即使写到后面感觉难以写下去,写流水帐也要把作文空格基本填满。

  2、先列提纲再动笔写。有些同学喜欢拿着笔就写。这样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走题,或者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是没有时间重新写一篇作文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列好提纲再动笔写。提纲是你每段要写的主要内容,不是打全文的草稿,可以只是几个字,自己知道自己的意思就行了。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

  4、作文主题最好写些积极向上的,尽可能避免边缘意识、禁忌话题、偏激观点和刺激性语句的出现。作文并不是不能露锋芒,但一定要适度。考试不是试验场,我们要稳中得分。

  5、作文结构分为:题目、开头、段落、结尾。记住千万不要忘记写作文题目。这里如果不怎么懂写作文的同学,给大家推荐一个最好用的结构,就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写: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引用名人名言引出主旨。中间分写:用几段针对主旨写出你的观点,这里建议每个观点写一段,每一段第一句为该段的中心句,如果这几段的中心句能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就更妙了。结尾总写:总结全文,再次点明主旨,如果能在主旨的基础上再表达更好一层的深意、社会意义分数会更高。“总分总”的结构,既容易运用到写作中,又使得你的文章看起来条理脉络清晰,同时做到首尾呼应。例如:作文题写诚信,开头可以总写诚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很重要,中间的几段具体写在几个方面表现得重要,怎么一个重要法,结尾总结全文,还是回到诚信的重要性上,并且提出更高的社会意义,因为诚信的重要性,而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8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9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些重要信息包括:

  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认识,

  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

  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议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作者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议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

  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

  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①无中生有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或者是捏造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

  如20xx年北京卷第9题B项: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原文引周公、齐桓和曹子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小过"不能"掩其大美",B项"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无中生有。

  ②张冠李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如20xx年江苏卷第7题C项: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原文为"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复以正民为鄂州"。

  ③弄错时间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叙述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混乱表述。

  我们来看20xx年全国卷Ⅱ第10题D项: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根据文意,张凝、李重贵只是来"策应"保裔,当时,在与契丹血战时,保裔已经"为敌所覆",张凝、李重贵才赶去赴援,并非是张、李二人"与他共同抗敌"。此项在时间表述上混乱。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注意事项

  一、文言虚词下苦功

  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每一种用法后面都附有例句。文言虚词是古汉语中多年沿袭下来的一种语言现象,它的意义和用法一般都比较固定。我们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对每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务必做到了如指掌。在总复习阶段,让学生再重温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

  二、文言实词不放松

  文言虚词是有限的,而文言实词是无限的。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翻译文句时,常常被句中的一两个实词卡住,就不能顺利通过,甚至导致全句理解的错误。积累文言实词,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文言水平,也最能反映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熟记常用文言实词120个,由于任务比较繁重,除课外,我们在课内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吸收、消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的文言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

  三、课内文言打基础

  高中三年六册语文教材涉及文言文有四五十篇。这些篇目都是文学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典范文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丰厚的土壤,学生应该植根在这里,吸取滋养,丰富自己。由于在会考前夕,我们已经系统的复习了这些课文,现在的总复习阶段主要是查缺补漏,强化记忆,避免遗忘。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做到根深叶茂。

  四、课外阅读作补充

  由于语文高考要避开教材,在史书中去撷取文言的命题材料,所以我们在上述复习的基础上,有必要加深拓宽。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选择5~10段文言短文,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从而熟悉文言检测试题的题型,获得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和文言阅读的迁移能力。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0

  一、读不懂怎么办

  1.揣摩诗歌的题目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2.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诗言情”,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两种方式又往往混用。

  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两首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3.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

  出卷人必须紧紧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

  例如:20xx年广州二模题所选的两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陈焕《梅花》)

  从考题题干“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中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考题中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主旨的又一条快速通道。

  此外,作者背景特点、诗歌注解也对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二、不会表达怎么办

  表达是信息的输出活动,是理解的外化。临场要能顺畅表达,心中不仅要存货,而且还要会取货。

  1.搜索鉴赏的对应术语

  鉴赏术语内容庞杂,临场打开题目问题与对应术语的通道:如果鉴赏描写方式,就搜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如果鉴赏修辞手法,就搜索对我、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如果鉴赏内容主旨,就搜索托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如果鉴赏思想感情,就搜索哀怨忧愁、离愁别恨、激愤憎恶、怀乡思亲、壮志未酬等。

  2.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

  题干如果明确提出了鉴赏某种艺术手法,其答题内容只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如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题干中如果没有明确提出鉴赏某种手法,先准确找出来,然后同上。

  此外,还要活用一些答题格式:先观点后理由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等。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1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温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的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答题方略】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高考回放】 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林清玄《阳光的香味》,历年高考全国卷一)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2

  一、高考原则

  从细认真,强化意识。文本分析,提高境界。

  应试有意图,模式最规范。核心是能力,分析是关键。知彼又知己,

  浩然正气淳。既高又仔细,(命题高度,应试境界高度)能想更会想。

  题干看思路,文中找内容。抓住核心句,要点层次清。巧用简洁语,

  详尽能分析。

  二、成语

  文化瑰宝知详尽,结合语境细分析。成语范围和褒贬,语法功用勿两端。谦敬用法要分明,成语本义和发展。紧抓对象体含义,运用方法全明了。

  三、病句

  病句先看有标志,合乎规范对应清。分清主谓看搭配,修饰词语有位置。句式单纯不杂糅,各自关系摆端正。逻辑歧义细分析,病症病因尽了然。

  四、文言文翻译

  阅读全文明大意,抓住核心细分析。一一对应是关键,前后加缀不偏离。实词推断合句意,句式还原要到位。词类活用要分清,译文更须合常情。规范句式巧组合,成竹在胸知原则。

  五、诗歌鉴赏

  诗歌难在读不懂,题目注释有暗示。逐词分析看内容,结构分清看关系。描写内容有目的,手法就在感情间。结合题干详解释,三步到位不丢分。诗歌言志文化浓,曲尽作者万古情。

  六、大现代文阅读

  读文章,明主旨。分层次,抓关键;读提干,明要求。抓主谓,明含义。分类型,详分析。分要点,巧提炼。抓核心,释关键;筛信息,精表达。重修饰,合规范。

  七、作文歌诀

  1、总思路:高考写作文,领悟意图真。(作文考察意图:思想性,语言性;优秀作文意图:审题准,分析透,语言美;考场要求意图:积极性,明确性,分析性。)一看审题准,二看思想深。三看语言巧,论证能细分。发展四要点,意识最规范。(发展等级四要点:审题,标题,思想,语言)

  2、审题:作文要写好,审题最重要。材料是例子,深层是核心。辩证加角度,比喻和提纯。(命题形式:话题材料作文时代)看清表层意,一点挖掘深。

  3、材料:选准裁角度,横截巧出云。文化材料多,分析要创新。结合材料意,显我思想真。

  4、标题是眼睛,高度又精神。话题分层次,正反显精伦。围绕话题紧,材料提炼纯。段小层次清,语段含义深。每段点题语,闪光又耀人。点上能详透,面上体精神。细节叙事件,具体析观点。

  5、语言:语言质朴美,道理析深淳。富有诗意化,思想是为尊。文体段落清,书写标点准。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3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试一试】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4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所谓“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二、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3、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4、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5、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

  6、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三、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1、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2、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四、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阅读理解速记顺口溜

  1、“标题”要看好,答题用得着。别看几个字,文章全笼罩。有无双关意,需要细推敲;可否作线索,联系全文找。人、事、物、景、境,“解题”是法宝。

  2、“开头”属总起,千万别小瞧:开宗明义引话题,文章感情定基调;有无伏笔要留心,读到后面就知晓;环境描写是渲染,烘托气氛很重要。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5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

  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五个关键词

  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探究: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三、小说阅读考查的一般设题角度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表现手法)

  故事情节及其特点赏析(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表现手法)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赏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小说主题的赏析(概括作品主题)

  对小说社会意义或表达技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一】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

  (1)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主旨;

  (6)象征和暗示。

  2、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

  (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故事情节

  1、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2、情节归纳方法:

  (1)把握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2)学会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3、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4、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1)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5、情节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三】人物形象

  1、揣摩人物形象,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表现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3、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其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环境可以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4、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①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②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③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四】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概括主题内容的方法有: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抓关键句。

  1、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常见的精妙技巧: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生动细致;场面(环境)描写真切感人;……手法的运用。

  2、主题探究

  1.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评价方面:小说思想是否积极,健康,深刻,与时代精神是否合拍;作者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批评力量;作者的感情是否真挚,是否符合时代精神和审美习惯。

  2.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人文精神等

  (1)意蕴:在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述;

  (2)人文精神: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精神文化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3.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创作背景:

  宏观:政治格局,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微观:作者的心境,影响心境的因素。

  (2)创作意图:

  挖掘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是多层次的;

  (2)答案不是的,需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

  (3)试题是半开放的,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不是漫无边际。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论述的对象(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和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总的论证方法为: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细分为:引证法、例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等。分析议论文,要注意找出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五、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六、怎样答好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1、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2、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3、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概括性很强,往往运用长句(使用修饰语)来阐述。又由于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推理合理,因此,其结构非常严谨。为此,分析语言时,要抓修饰限制语,用语法分析法进行剖析。平时,可找出鲁迅先生的议论文进行分析,看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集锦15篇】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1-07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5篇)11-09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5篇11-08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1-03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07-1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11-04

语文各类解题技巧12-06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2-29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07-25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