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语文>高考语文作文常见的三种病症及治疗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的三种病症及治疗技巧

时间:2024-07-07 08:32:3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的三种病症及治疗技巧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作文常见的三种病症及治疗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的三种病症及治疗技巧

  病症一:走题

  一、病因分析

  考生作文走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

  1.课外阅读量太少,阅读面太窄。

  2.审题粗心,不能认真阅读考题。

  3.辨析能力不强,或者缺少辨析程序。

  4.这段材料提供给考生,内容丰富,可以引发考生思考。然而,考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抓住材料的核心意图,理清材料的主题,避免走题。因此,掌握抓住材料要点的方法对于解答问题至关重要。

  5.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些作家能够更好地监控自己的写作进程,从而降低出错的可能性。相比之下,缺乏写作过程监控策略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创作中偏离主题,出现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因此,建议在写作时注重对自己的创作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作品更加准确和完整。

  二、病文诊断

  [题目]

  在古老的树林中,有一只狡猾的狐狸遇到了一只善良的兔子。兔子问道:“朋友,你打算去哪里呢?”狐狸回答道:“我打算向南方迁徙。”兔子好奇地问:“为什么呢?”狐狸解释道:“因为我的同伴们都厌恶我的行为,所以我决定向南方迁徙。”兔子想了想说:“如果你能改变你的行为,他们或许会接受你。但如果你不改变,无论你去哪里,他们依旧会厌恶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问题时,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通过逃避来解决。

  [文章片段]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一个身体有先天残疾的人不能采取宽容的态度,枭也想有悦耳动听的歌声,一如残疾的朋友也想和正常人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们为什么这么苛刻,非要去歧视别人,打击别人呢?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想通过迁徙躲避这种歧视,而别人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一点,非得将歧视进行到底呢?学会宽容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进修的功课,只有宽容,社会才能和谐,时代才能进步与发展。

  [病文分析]

  这则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毫无疑问,命题者不是要我们谈宽容问题,而是告诉我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身缺点”的道理。因为材料重点在鸠的一句话:“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写文章要在话题材料的关键语句上动脑筋。

  三、疗治技巧

  那么如何避免走题、偏题现象呢?笔者的建议有两点:

  (一)监控。即看到题目后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几个程序:

  1.养成用笔画出话题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

  2.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

  3.养成将关键词的近义词与关键词辨析的习惯,找准写作主旨;

  4.好的,我会为您修改后的内容进行核对。

  (二)紧扣。即确定了关键词或准确定位主旨后一定要记住:

  1.引论部分必须扣住关键词,组织好中心句,即论点必须清晰;

  2.每段都必须突出关键词;

  3.每一次举例后,都必须析例,在析例时,别忘了突出关键词;

  4.结尾一节要学会以关键词为中心,构造压缩性排比句。

  病症二:结构欠缺

  一、病因分析

  考场作文时,写作时时间紧迫,容易导致结构混乱、局部内容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匆忙所致。

  1.在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二、病文诊断

  [题目](20xx年高考浙江卷)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三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代表着完整、稳定和圆满。在中国文化中,三是一个重要的数字,有着许多象征意义。比如“三位一体”代表着完美的统一,三才五格中的“三才”代表了人的天、地、人三大方面,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尊重。另外,三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谷雨、小满、小寒等节气都是以三来划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与“三”相关的词语。比如“三心二意”代表一个人心思不定,犹豫不决;“三长两短”则是形容因疏忽大意而导致的不幸事件;“三位一体”则是指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三”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早餐、午餐、晚餐三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点;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夏秋三个季节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总的来说,“三”作为一个数字,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完整、稳定和圆满,提醒着我们要保持平衡、和谐,追求完美,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会到“三”的神奇之处,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说话就像放出去的风筝,一旦放飞了,就无法收回。所以在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一旦说错了话或者说了不合适的话,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无法挽回。即使当初并无恶意,但一旦伤害到了他人,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说话之前一定要谨慎,用心倾听,用心说话。

  有个笑话:一个人请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一个按时到席。等了一会,东家急了:“怎么该来的还不来?”朋友一听,心想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就走了。这时恰巧又来了一个朋友,东家就对他说:“真是不该走的又走了。”第二个朋友一听也不高兴了,心想那该走的就是我喽,于是也走了。最后,那个东家把所有的客人都气跑了。

  [病文分析]

  东家好心请客,最终却一个客人也留不住,究其原因,还在于他说话前没有三思,随口说出的话又不能更改,最终导致事与愿违。如果他能做到三思而后言的话,我想结果一定如其所愿,主客皆大欢喜。由此可见,说话做事不能不“三思”而后行啊!

  三、疗治技巧

  (一)养成作文动笔前运思的好习惯。具体操作如下:

  1.一定要在动笔前列出写作提纲;

  2.当列出提纲后,需要思考以下问题:结构是否完整?文序是否清晰?论证是否详尽周到?

  (二)规范与创新。

  规范——在我们写作的初级阶段

  模式一:横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1.概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第一分论点(阐述论点→举例→析例);

  3.第二分论点(同上);

  4.第三分论点(同上);

  5.结论: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模式二:纵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1.概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论点;

  2.用“是的,我们需要……”之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一层次论述);

  3.用“我们不仅要……我们更需要”这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二层次论述);

  4.用“除了上述两点外,更重要的是……”之类的语言引出下文(第三层次论述);

  5.结论: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创新——在我们学会规范之后

  模式三:纵横交错式

  1.讲述一个与话题有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则名言),引出论点;

  2.用压缩性的排比句阐述论点;

  3.第一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一层次观点);

  4.第二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二层次观点);

  5.第三分论点(举例+例析→第三层次观点);

  6.用压缩性的排比句申述论点,总结全文。

  病症三:细节失误

  一、病因分析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常常犯下列错误,比如:有时在事例中混淆人物的身份,有时引用名人名言时引述不准确,有时对人物的思想内涵把握不准确,有时在材料中添加虚构的内容进行议论。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考生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或者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匆忙写作而导致的粗心。

  1.读书时,如果不及时记录重要内容,容易遗忘。每天人们接收大量信息,大部分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只有少部分会被保留下来。而这些保留下来的信息,如果不经常温习,就会出现遗忘的情况。

  2.写作时缺少严谨的态度。平时作文中引用名言时,考生应养成通过查检来验证所引名言的准确性的好习惯。

  3.平时读书缺少思考,缺少思辨。对所读内容缺少深度思考,阅读面狭窄,在写作时,就可能无中生有。

  4.引用和分析材料时出现的错误源于考生在写作时的先验观念与主观臆断。先验观念导致其写作时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信手”而写,主观臆断导致其写作时按照自己熟悉的写作内容凭空铺展。

  二、病文诊断

  [题目](20xx年高考湖北卷)

  宇宙之间,诗人游走其间,感悟其中奥妙;人生之中,诗人体验其内,领悟其中真谛。深入宇宙,方能创作出灵动的诗篇;超越人生,方能洞察万象。深入宇宙,灵感源源不断;超越人生,境界高远无限。

  在我们创作、处理事务、为人处世以及欣赏自然、认识社会时,我们可以借鉴王国维所论述的观点。他指出,诗人在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时,应该以超然的态度和细腻的方法来描绘。这种态度不受外界干扰,能够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这种方法则需要用心体会细微之处,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这种观察和表现的方式,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更真实地表达自己。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章片断]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男人所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但她却忽略了一点:“女人所能做到的,男人未必能做到。”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道路。查泰莱夫人曾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我们要做那种既能出得厅堂,又能入得厨房的女人,回归几十年前的传统。对我来说,我心目中的丈夫,并不需要出将入相——那样可能会遇到突发短命或不幸——只要“出行有宝马奔驰豪车,入住有别墅豪宅”,我就会心满意足。而要实现这一切,就需要我们辛勤地打扮和装饰自己。这才是吸引金龟婿的唯一途径。这些技巧,大学课堂上能教给我们吗?

  [病文分析]

  经过笔者查证,发现这两句话并非出自居里夫人和查泰莱夫人之口,而是作者杜撰的。第一句“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是一句当代俗语,而第二句“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实际上是源自自拿破仑的一句名言:“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考生随意编造名言导致了细节错误,这可能会影响阅卷老师的阅读体验,因此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高分。

  三、疗治技巧

  为了避免细节失误,笔者建议:

  (一)平时养成严谨求实的读书习惯。

  1.准备摘录簿,随时摘录自己认为有用的作文材料,同时在摘录时,学会分类,便于检索;

  2.平时作文遇到引用时,一定要认真核对原文,不出差错,日久天长,准确率会越来越高;

  3.培养思辨式阅读的良好习惯,深入了解一位人物(作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对他的生平、思想、成就了如指掌。

  (二)注重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比如,当我们记忆不清,但是又需要引用时,我们可以采取间接引用法,即不用原文,不加引号,而是采用大意概述法,比如“某某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或者“古人有言”“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之类,这样,阅卷者就不会对此产生疑问。当我们不记得具体人物是谁时,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法,比如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一位君主”来代替某具体人物,这样总比你写错好得多,它至少说明你的谨慎和诚实。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的三种病症及治疗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2-02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1-07

语文高考阅读答题技巧05-20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06-05

高考语文答题7个答题技巧01-22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合集15篇】07-20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05-15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15篇)11-09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优选15篇】07-2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