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历考试>高考>中高考备复习重点侧重基础

中高考备复习重点侧重基础

时间:2020-06-29 15:21:02 高考 我要投稿

中高考备复习重点侧重基础

  中高考备战全面打响 专家建议复习重点侧重基础

中高考备复习重点侧重基础

  新学期已过去了两个月,初三、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已逐渐走入正轨。对考生而言,这一年的学习尤为重要,无论是学习规划制定,还是学科知识的复习巩固,一切都围绕备考全面展开。认识到考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是决定成败的第一步。

  关注中考复习规划

  学习计划侧重可行性

  进入初三后,不少学生还会对自己准考生的角色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中考复习。为了尽快适应中考要求,专家建议一定要做好学习计划,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

  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胡伟老师介绍,制订学习计划非常重要。首先,应从全学期学习、分科学习、系统自学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好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其次,制订计划要从实际出发。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复习计划的重点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就不必急于系统地自学课外读物,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

  胡伟说,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初二年级的各科学习成绩,分析自己的水平和潜力,哪些学科自己有兴趣,哪些学科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哪些学科学起来感觉比较吃力,甚至有恐惧的心理。了解自己的现状,对自己作出客观的分析,是制订切实有效计划的前提,才能确定在关键的一年中主攻的方向。毕竟中考是依据总分的高低来录取学校的,所以各科的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专家建议

  复习重点侧重基础

  学大教育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刁治军介绍,初三上学期,各学科仍以新课为主,稳扎稳打,确保新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期末考试前后,各学科陆续传授完成。

  刁志军认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复习安排和布局上应当开始有所偏重。对于培优型学生而言,需要在初三上学期的学习中,侧重稳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历年中考题和模拟题作为平常练习的对象和目标。提前适应中考考试难度的要求;而对于基础提高型学生,重点仍需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由于北京中考的要求仍是以简单和中档题为主,所谓“得基础者得天下”,因此在复习中切记重视基础,避免好高骛远。

  刁志军建议,备考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按时作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初中阶段不仅是长知识的最佳时期,更是长身体的黄金时代,所以,学生一定要搞好生活,养好身体。总之,生活越有规律,学习成效就越大,成绩上升就越快。

  关注高考复习规划

  紧跟学校复习进度

  与中考相比,高考的火药味似乎更足,带给考生的压力也更大。对于刚刚步入高三的学生而言,这一年面临的备考任务更为严峻。专家表示,紧跟学校的复习进度是高三备考的首要任务。

  学大教育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刁治军介绍,一般学校在8月下旬就陆续开始高三的一轮复习,复习的节奏和速度相对高一、高二学习提升很多,试题的难度和综合程度逐步向高考看齐。第一轮复习是对整个高考知识的细致梳理,所以学生需要跟紧教师的复习进度,逐步适应高三紧张的复习氛围。

  刁志军称,第一轮复习是在高一、高二孤立学习章节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间的关系逐步网络化、综合化。因此,第一轮复习中,各类型的学生都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稳固复习。在复习上根据个人的成绩现状与特点,稳扎稳打。

  每年都有学生进入高三后不能很快适应。刁志军介绍,这些学生的主要表为各种测试成绩不理想,对各科复习没有头绪,精神不能集中,自信心和备考冲劲儿不足等。导致这些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进入高三前,学生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备考过于盲目、仓促。他建议,准高三生应当提前分析学习状态,并适当调整学习方法。

  刁志军分析,高三的学习与高一、高二不同。高中前两年学习都是按模块展开。而进入高三后,学生要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注重整合各科知识模块,将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准高三生要重新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针对高三学习的特点,有意识修正学习方法和策略。

  >>专家建议

  查漏补缺各有突破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乃中表示,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来说,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如果在高一高二阶段有什么知识模块没有掌握的,有一些知识点已经遗忘的,一定要趁此机会把它弄懂或重新落实,否则将会对后续的复习产生影响。

  王乃中称,对于中档学生来说,第一轮复习是重新验证自己过往两年学习状况的机会,也是查缺补漏的关键阶段。同时,在弥补漏洞之余,也要趁机巩固基础,将基本知识点掌握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保证自己基础题和中档题的得分率。

  王乃中认为,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而言,秋季学期的一轮复习或许会给人一种“吃不饱”的感觉,因为一般学校的教学计划是侧重于平均水平的,在此基础上,优秀学生需要有自己独有的努力方向和独到的复习计划。比如,为了让自己更有把握考上顶尖名校,可以做好自主招生考试的备战工作。

  王乃中建议,学生在制定复习规划时,一定要留出总结和归纳的时间。现在很多同学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误把手段当做目的,以做题的数量和速度来印证自己复习的效果。实际上,做题和归纳总结的时间,在规划中应当占至少三成。做题只是发现漏洞或演练方法的一种手段,关键是做题之后有没有效果,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储备能不能提供帮助。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劳动,其实是在浪费时间。勤奋做题是复习的一方面,在勤奋做题的前提下,也必须辅以思考和沉淀的过程,才能真正把做题中的收获化为自己真正掌握的能力。

  复习中学数学要抓住“三化”

  初中以上的数学学科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呢?本文就数学家教的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

  一、知识结构系统化

  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把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将知识列表或画出知识结构图来进行。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较广,可引导学生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图”。

  二、基本概念习题化

  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要会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有关“式”的概念比较多,有“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编1至2个习题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使复习取到抓纲务本、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要利用教材和考标,正确处理记忆、练习、测验的关系。

  高考语文之病句辨析与修改详解

  句子是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中最重要的一级,也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使用单位,因而高考考纲中有两个考点与句子这一语言单位有关,其中包含的一个内容就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属于高考语文能力测试的D级。自1992年起,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越来越受命题者重视,已成为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

  (一)病句的类型

  所谓“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考试说明》规定的语病类型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考试技巧。

  1、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

  实际语言运用中,病句辨析是规范化的重要要求。我们在答题时,大都会分作两步走:首先是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采取“压缩法”查找“病因”;再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但遗憾的是,此类试题得分很低。(据北京市1997年试卷抽样调查,3分的试题平均得分仅为0.435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是我们在复习时没有掌握有关句子的理论知识,没有做相关练习,而是在答题时,忽视了出题者设置的“陷阱“,被表面的语感欺骗了,因而正误不分,是非难辨。

  下面让我们具体看看辨析病句时可操作的几种方法。

  l、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①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②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概括起来病句辨析的基本步骤是:一语感,二语法,三修辞,四逻辑。

  (三)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把握了一定的辨析病句的方法,还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此时应该遵循几条原则。

  l、保留原意

  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隙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2、语法角度

  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 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3、词法角度

  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4、逻辑事理

  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综上所述,修改病句可以概括为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的)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总之,高考试卷中的病句辨析题有一定的难度,“病因”不是很容易看得出来。我们做此类题,除了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外,一定要“惕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仔细地琢磨句子,细察猜析,切莫轻易相信平时的“语感”,要克服粗枝大叶套用程式的弊端。

  全方位多角度复习古诗词(上海)

  摸索古诗词艺术形式规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子衿

  自2000年上海高考“变脸”以来,诗词鉴赏便成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老师要把许多意会的东西言传给学生,而学生要经过反复实践之后才能将其所得连缀成文。对此,我认为有两点倾向必须避免:其一,神化诗词,妄自拔高,使同学如坠云雾,不知从何入手;其二,“单打独斗”,以篇论篇,割裂诗词与作者生平际遇或诗词之间的横向联系。

  众所周知,任何文学样式都逃不出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样,诗词鉴赏当然也不例外。所谓思想内容就是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思想、意趣、审美,赞成什么或批评什么,揭露什么或颂扬什么。而所谓艺术形式,就是指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思想内容。此二者,思想内容决定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反过来制约思想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数年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对思想内容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但对艺术形式却有些手足无措,其实在我看来,对艺术形式的品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叠字即两字相叠,用于诗词可谓俯拾即是,诗人利用它的音韵美、节奏强来增强艺术感染力。最为著名的恐怕要推李清照的《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7组叠字归三类:第一类“寻寻觅觅”是动作描写,第二类“冷冷清清”是环境描写,第三类属心理描写。贯串读之,作者的形象便可映入读者的眼帘:在如此冷清的环境之下,词人似乎在苦苦寻觅着什么,结果却一无所获,所以心境凄惨、苦闷、彷徨。可谓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联想到李氏所处国破、家亡之苦境,就不难体味其词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深刻悲恸了。

  在一切表现艺术形式中,色彩的表现力是最强烈,最直接的。因为图画给人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而在中国,诗与画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信你瞧———骆宾王一首《咏鹅》给人以多方面的艺术享受,这里选其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白”的毛、“绿”的水、“红”的掌、“清”(青)的波,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白鹅戏水图,自然清新,栩栩如生。

  先看小诗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数笔,将郊外美景交代得干净利落 学习规律,情趣盎然,实巧用数字之功也!

  被称为“半部文学史”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处写景妙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好在哪里,我认为就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落霞”是静物,而“孤鹜”却正在飞动,两者一旦摆到了一起,效果就出来了。一下子把“落霞”写活了,把“孤鹜”写灵了。

  在这一艺术特色上,动词似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合了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然而下一点的论述也许又会让你大吃一惊,不信你且看———

  所以冠名为意外者,因其手法迥异于前。诗句之中不用动词,却造出非凡意境。如名词铺排,是其一种。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多组名词的堆叠,画出了秋天苍凉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送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这里9个名词、9种景物的并列组合,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且在语言上也显得工整凝练,读来累累如贯珠。

  要悟出这一特色,我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唯有如此,才能体会这一手法的高妙之处。

  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我最欣赏其中这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读此比喻,我似乎首先听到了琵琶美妙变幻的声音,体会其扣人心弦的感情传递,从而更好地理解琵琶女的心境与作者的愁思。同时眼前当然呈现着一位多愁善感,“低眉信手续续弹”的女艺人和侧耳倾听、频频点头、深表同情的作者,可谓有声有色。

  2000年上海高考考过的赵师秀的《约客》诗亦有此艺术手法。首句写观感,“家家雨”说明雨域之广。次句写听觉,“处处蛙”说明蛙声之喧闹,“青草池塘”则是由蛙声而产生的联想,最后这些感觉都为了揭示人物内心焦急、失望而服务的,因为“有约不来过夜半”。古人是最重信义的,约客未至,实令人担忧。

  好的诗词曲不可能只借助一种表现手法,它必然是个综合体,融合种种手法而自出新法,出类拔萃。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机动,多侧面多角度地用好上面这些理论。不然,生搬硬套,机械摹仿,势必弄巧成拙。请看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中的诗词鉴赏题: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众小题中一题:“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两点。”所谓“颈联”即“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答案要点为(1)色彩(红、白)(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天利考试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考前常见复习方法介绍

  复习方法包括:网络式复习、空想法、树形图、阅读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综合法、指导法、练习法、记忆法。考试应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复习方法。本处重点介绍“网络式复习、空想法、树形图”三种学习方法。

  1、网络式复习:

  ①有的考试还比较细碎、全面,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种情况,有人采取“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编、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编,以编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这样做,不仅记得仔细,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②提高“回头率”。因为看完一遍之后在脑中几乎不留任何痕迹。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和巩固,效果很好

  2、空想法:

  ①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这种复习方法同盯着课本死记硬背相比,所用时间更少,但是却更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在回忆难以为继时,翻开课本,那么这一段知识对神经元的刺激非常强烈,因而也就容易刻入脑中。

  ②文科中的事实和理论都需要记忆,而对理论的记忆和背诵,没有理解是不可想象的。根据同学的总结,理解时必须:能“从点到面”:“记重点,析难点”;看书时能“钻进去,跳出来”:“能画出知识结构的树形图在胸中”;最重要的,理解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3、树形图:

  在复习时,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如:该学科领域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进一步的充实完善,使得树型图更加完满。这样,通过这一“制图”过程,就会使你自己对于这一学科研究的整体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这一图式对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也能够起到帮助你理清脉络、迅速回忆起细节的作用。

  下面还介绍几个考前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抓大放小”

  有的考生为了找捷径,只复习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和可能出小题的内容或不复习或下功夫不够。这样复习的结果,大大影响了考生的考生成绩的提高。

  ②摆脱思维定势

  高考复习缓解焦虑 四月备考先给心理减压

  每年的4、5月份都是高考复习的白热化时期,时间一天天逼近,学子的紧张情绪也不断加深。加上天气影响,这个时期成为考生心理危机的多发期,焦虑、失眠、厌食、易怒等一系列的情绪影响着考生正常的复习,怎样缓解考前焦虑成为关注热点。

  近日,一场名为《漫谈消除重大考试前心里紧张问题的若干措施》的报告在佛山科学馆报告厅召开,吸引了来自佛山和肇庆的300多名师生、家长旁听。主讲人吴瑞华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小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研究。他也是“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员之一,此次受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广东省科协和佛山市科协邀请,前来佛山进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系列讲座的第一讲。

  高考是穿草鞋和皮鞋的分界?

  吴瑞华说,考生紧张多数不是因为考试本身,而是考试背后的社会因素。

  他在江西一个贫困县做报告时听过一句话:“高考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界线。”高考成绩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对学校,它影响着名誉、排行、校长和老师的职称评比;对家长,它被与家庭命运、家族名誉和家长“面子”联系起来;对学生,早已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考试改变命运”。

  吴瑞华认为,家长和学校不应过分向学生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否则只会让一级级压力最后全部都落在学生身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不理想,最近又发生了“万人弃考”事件,都说明高考的重要性有所动摇,家长应告诉考生,不是只有高考一条路可选样。

  没有压力学习效率同样为零

  “不可能一点都不紧张,也不能紧张过度,保持适当紧张最好。”吴老师说,没有压力的人学习效率也为零,而压力过大则又会心理负担过重,最好的状态是保持适当的压力,张弛有度。

  有些考生成绩很优秀但依然过度紧张,是因为对自己的定位出现偏差。这类尖子生多是因为目标水平不断提高所致,对省内学校不感兴趣,只想考清华、北大,而且还要考最好的系。

  有同学提问:“我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紧张,考试时更严重,一道题卡住,后面的都做不下去,大脑一片空白。”吴瑞华分析,“这也是一种定位失误,被知识的缺陷迷惑”。这时,首先冷静分析,告诉自己有不会做的.题目很正常,不要把目标锁定在满分;其次,做到“目中无人”,不与别人竞争,只与自己比较,认真总结通过模考和复习之后有哪些提高;最后,在志愿时要符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千万不要人为“拔高”,过高期望只能是无望。

  外向内向性格需要不同对待

  吴瑞华介绍,一般人紧张过度的反应分为生理和心理量方面:生理反应通常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心理反应则为烦躁、易怒、恐慌、情绪波动等。

  不同性格的人对紧张有不同反应,一般人在紧张时会先尝试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散步、听音乐等;但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谨慎保守的人,遇到紧张时有可能完全退缩。内向的考生考前焦虑的症状表现比外向考生更明显,也更应给予关注。

  内向性格的考生一般不会轻易表露内心情绪。和这类考生沟通,既别问“是不是紧张”,也不能说“不要紧张”,因为对他们而言,前几个字是弱刺激,后两个字“紧张”才是强刺激。问话内容可以具体些,比如“物理有没有什么不会的题目”,“古文有什么难点不懂”之类的。对待外向的学生,用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和困难,适当鼓励,稍增压力即可。

  高考只是无数考试中的一次

  吴瑞华说,帮助考生度过考前特殊时期,需要考生、家长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

  学校方面,不应再过多强调高考的重要性;适当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应注意的事项;为考生营造舒适、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如把标语“抓紧考前每一秒”,换成“相信自己,你可以”。

  老师方面,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按成绩对待;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与每个学生谈话,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与学生一起指定努力可及、并为数不多的目标。

  家长方面,淡化高考的重要性,告诉考生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尽量少批评,多鼓励,不要无休止的“唠叨”;饮食起居一切照旧,不要与平时差别太大,否则反添压力。

  高考是个特殊时期,也是每一个学子的必经之路,但不必过于看重,“非重点大学不读”,也不必过于偏激,高呼“高考无用”,干脆弃考。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像参加平时模拟考试一样,高考也就只是我们参加过的无数次普通考试中的一次。

  二轮复习中数学学科复习策略与重点

  数学第二轮复习阶段是考生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提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应试技巧为主线。老师的讲解,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首先,着重提高考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模型”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考生要注意用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要在这一阶段得到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由于第复习时间比较长,范围也比较广,前面复习过的内容容易遗忘,而临考前的强化训练,对遗忘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又不能全部覆盖,加上一模的试题起点不会很高,这就要求同学们课后要抽出时间多看课本,回顾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疑点,查漏补缺;回顾老师教学时或自己学习时总结出来的正确结论,联想结论的生成过程与用法;回顾已往做错的题目的正确解法以及典型题目,以达到内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联系的目的。

  其次,要紧跟老师的复习思路与步骤。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力图当堂课内容当堂课消化;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同时要重视课本中的典型习题。做练习时,遇到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题目要打上记号。不管对错都要留下自己的思路,等老师讲评时心中就有数了,起码能够知道当时解题时的思维偏差在何处,对偶尔做对的题目也不会轻易放过,还能够检测出在哪些地方复习不到位,哪些地方有疏忽或漏洞。

  另外,在做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1、不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如果基础不好,则不要过多做难题,而要把常用的解法掌握熟练。2、提高准确率,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质量,这关系考试的成败。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在抓好单元知识、夯实“三基”的基础上,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则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数学能力及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阶段。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学习成果,强化知识系统的记忆;完善是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强化知识体系;综合,是减少单一知识的训练,增强知识的连接点,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是培养、提高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第二轮复习的特点 考试技巧,同学们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由于第二轮复习的前后跨越性比较大,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事先回顾基础知识,回顾第一轮中的相关内容,抓住复习的主动权,以适应大跨度带来的不适应。

  2.提高听课的效率,深刻体会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密切注意老师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切入点”,及时修正自己的不到之处,在纠正中强化提高。

  3.加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的是加强理论的内化,通过第二轮的复习,进一步有意识地强化对书本上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对这些东西理解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4.加强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定时定量做一些客观题和中档题,训练速度和正确率,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并及时总结、记忆,内化提高。

  5.强化技能的形成。技能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这些必须做得非常规范,非常熟练,做的时候要再现数学思想,也就是要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

  6.加强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平时做题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

  7.防止出现的几个问题:A、防止简单重复复习,不求深度思考。B、防止片面追求解题技巧。C、防止机械地就题做题,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D、防止眼高手低,简单的不想做或做得不规范,难的又做不出来或害怕做。

【中高考备复习重点侧重基础】相关文章:

1.高考三轮复习的侧重点

2.高考名师重点复习指导

3.高考二轮复习中外语学科复习策略与重点

4.关于高考写作复习的三个重点

5.关于高考文综基础知识复习策略

6.有关高考文综复习需具备重点意识的分析

7.高考怎么复习

8.高考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