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调查报告>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06-19 20:03:0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汇编7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

  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平等的诉求,但对平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平等的思想意识,但对平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4.有崇敬法律的意识,但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法律信仰有待加强。

  如对您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体行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的选答,只有40. 9%的人选择法律;对假如您是电影中的秋菊,您会像她那样说法的选答只有36%的人选择会;如果您发现在您的家属中有犯罪嫌疑人,你会怎样做的选答,只有34. 6%的人选择肯定会劝其自首。表明相当部分人缺少崇拜法律的心理,在行为的选择上可能不会依法而行。

  二、问题发现

  1.大学生已有法律意识,但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2.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

  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三、提出建议

  1.提高认识

  学习法律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局限,组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2.加强学习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重视实践

  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正确.只有经过检验,才有意义.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习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而维权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前提。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大学生终究会离开这个伊甸园般的校园,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人生目标到底明确吗?他们的信心是否十足?他们对社会选择人才的认识到底有多少?为此我海鸥社会调查协会历经2个星期展开了关于我校学生毕业走向的调查活动。并得到一定的成效,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本次活动很成功,现就本次活动的开展并结果作以下总结:

  策划方面:作了两份策划,虽遇变化也能应付,后来果然事宜有所变化,采用了第二种方案,结果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安排方面:提前一个星期做好准备,一切都为顺利做好调查活动做准备。每个阶段都联系好了,在阶段的端尾做好监督,阶段中途让各部自行组织和完成活动任务。包括前期准备、中期调查、后期工作。

  执行方面:好的一面:在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能按时按质完成,积极性和责任性都很高,这是值得表扬的。在这此活动中有几个部门工作表现突出,有组织部、调查部和宣传部,现特别表扬,希望以后继续努力加油!不足的一面:本次活动的调查没有真的口述调查,有的是直接填的,还有的调查的对象大一的比例大了点,应该大四或大三的比例多点,可能是没在策划中写清楚,该方面没明确所致。希望以后能更明确点。

  调查方面:组织人员,调查员20多人,调查人数239人,在两天完成了调查任务,后来交予调查部做好了调查统计,两天后交予组织部写好了调查报告,最后总结,一切都能按时完成,这点非常好,值得表扬,望以后能继续努力!

  宣传方面:做了一个展板和16张海报,该次活动的海报直接把我们的调查结果贴出去了,让同学们直接了解调查结果的情况,星期六宣传部副部长刘晓丹负责制作好了一块漂亮的展板,把我们这次活动的调查结果直接而又鲜明的宣传出去,我们把展板放到了三个地点,每个地点放了一天,效果很佳,很多人看,还拍了照片,还有网上宣传,将调查报告发到我们的博客和农大的bbc里和生工网,再发到校报上去。这次宣传做的很好,值得表扬,以后望继续努力!不足的就是宣传照没有拍到很多,并在准备宣传的人数少了点。望以后能够人数多点参加到里面来。

  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是非常成功的,我们都非常高兴,我们班的同学看到我们协会的展板宣传都夸我们协会的这次活动做的不错。这次活动是一个典型的调查活动,包括调查策划、调查活动的前期宣传、调查组织人员、调查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报告撰写、调查后期宣传,这次活动的这几个环节都做得不错,为以后的工作又做了奠定和范例,也为以后的影响力加了砝码。同时这次活动又增进了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感情,也同时增进部门间的了解与交流。也增强了协会会员对我协会的自信心。这次活动不仅成功,我们还从中学到了不少,包括与人合作,活动执行与管理,活动的动员,还交了更多的朋友。我也和院领导接触多了,相互增进了了解。看到这么多人这次关注了我们的调查,我相信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把海鸥社会调查协会做的更好,将每次总结当作学习成长的心得。做好原来的不足,继续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下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家一起加油!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经历十年寒窗苦读,莘莘学子们终于步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与高中初中相比,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课余时间。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的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课余生活质量,我们在东北财经大学校园内开展了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统一在教学楼,图书管,寝室进行问卷发放,调查对象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其中男生27人,女生76人。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我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

  总体来说,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基本充裕,活动丰富多彩,时间利用基本合理。但也有部分同学课余时间不足,活动单一。部分同学课余时间缺乏合理的安排,大量时间花费在上网和玩游戏上,对身心造成不利影响。

  1, 79%的大学生课余时间基本充足。

 调查显示,21%学生课余时间不充足,18%学生很充足,61%课余生活基本充足。可见,占大多数的大学生课余时间基本充足,发挥空间还很大。

  2, 大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内容差异大。

  从调查结果看,课余活动中,女生以学习(占其所有课余活动26%)和逛街购物(占其所有课余活动28%)为主,,男生以学习(占其所有课余活动19%)和娱乐(占其所有课余活动30%)为主。此外,上网,社团活动,阅读,运动,兼职等所占比重各分秋色,不相上下。

  3, 课外学习的同学占多数。

  从调查结果看,无论男生女生,课外学习仍是其主要活动。其中,66、3%的男生课余时间用于学习,77、6%的女生课余时间也用于学习。由此看出,课外学习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对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它对大学生扩宽视野,开阔思路,激发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道德情操以及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丰富的年代,有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课外学习是竞争中的筹码,切身感受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4, 上网的学生多,使用时间长,上网目的不一。

  从调查结果看,约40%的学生每天花2-3小时上网,占其所有课余时间50%左右,且26%的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59%的时间用于聊天,上校内及论坛,看影视剧。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越来越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学习方式。但仅有26%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其余大部分用于聊天,冲浪,游戏和看影视剧。可见,大学生的网络的学习价值和功能有待开发和提高。

  5, 大一学生90%课余时间用于社团活动。

  从调查结果看,大一学生中,在课余时间通常忙于各类社团活动的近90%,远高于其他如学习、娱乐等。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入社团已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这也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社团的原因。

  6, 大学生课余生活平均花费基本合理,但仍需合理规划。

  依据调查结果,约72%学生课余花费在100-500元之间,约11%学生花费在500元以上。可见,大部分学生课余花费基本合理。但是,仍有不少的大学生课余生活花费过高,这是一个亟待改善和提高的问题。

  7,对课余生活规划和认识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56%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或周围人课余时间利用得不好的原因,此外,仅有43%学生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自身课余时间,其余只是稍作安排或顺其自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处理课余时间中还普遍存在问题,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时间成为当前大学生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我的建议。

  1, 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好的环境。

  学校是学习的好地方,这也要求各高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和环境是一所高校必须达到的要求。这要求学校从软硬件实施上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思想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2,重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德才兼备、有知识、有能力、能创新的开拓性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之中,第一课堂为大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它培养的是大学生的专门能力,而素质教育则要求除了专业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应该是整个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不是第一课堂就可以实现的。

  3, 把自己从单一学习的枯燥之中拉出来,丰富课余生活。

  学习之余,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足球比赛、卡拉OK大赛等,还有校内外各类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各类学术社团组织的学术节、模拟股市、学术论文大赛等等。除了这些活动外,大学生也可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活动等实践服务型活动。总之,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

  4,分清主次,提高课余时间利用率。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且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众多的选择时要善于思考,分清主次,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跟风、不盲从,优先做那些对于提升自己有帮助、有意义的事,努力充实并提高自己,步步为营,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争取做到每天都有实质性的收获,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率。

  5, 合理使用电脑,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合理使用。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开拓眼界,不断提高自己。而且培养更强的自控能力,学习与娱乐兼得,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而又关键的时期,而课余时间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是大学生进一步挖掘潜能,全面发展的关键。希望这次调查的结果和总结能给大学生和即将成为大学生的同学们一些帮助和启示,也相信大学生能更好的规划和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简介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宿舍楼下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懈于或者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学生,他们的购物动机、购买物品特点又是什么?男女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有什么样的区别?

  阻碍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视价格。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因此,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

  二、调查方案与结果

  (一)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

  2、调查方法:通过口头询问,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3、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各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性别特征

  经过调查,发现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略多于女生,男生运用网络的频繁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对于一些网络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好于女生,这可能是导致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多于女生的原因之一。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年龄特征

  现今,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8~24岁的范围内,而18~22岁居多。经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要多于大一、大二,并且网络购物的次数同样要对于低年级。因此可以看出,网龄对于进行网上购物同样有着一定的影响,高网龄的人群同时也是进行网购频繁的人群。

  3)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支付力特征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花费大都是来源于家庭的供给,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必须与其家庭情况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集中于400~80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人只占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备的一些花费外,才会去考虑进行一些额外的消费。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原因分析

  1)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

  调查显示,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其不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并不是不会,或是对网络购物了解的比较少,多数原因集中于其对网站的不信任,怕受骗上当,质疑网络的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等都是在消费者进行的时候才能切身体会的。因此,诸多原因的存在让很多人不愿意尝试进行网络购物。

  2)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

  通过访谈,多数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人表示,他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样性。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网络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商品信息。

  3、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

  1)获知渠道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获知购物网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网上广告、网络连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大学校园中,人口比较密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年龄比较相近,所以消费趋向也比较相像,使得大学生消费时,在室友、同学、老乡、朋友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从众的行为。

  2)选择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码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此类产品,一般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同学在时尚的数码消费品上开销占比例较高。

  网站的选择通常看的是该网站的知名度、信誉、信用等。大学生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所选择的网站也大多集中在几个比较大型的网站,比如淘宝网、易趣网。

  4、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购买行为特征

  1)购买的商品类型或服务类型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服装鞋帽、书刊、在线充值、票务/教育服务等。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网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书刊、服装鞋帽、数码音像制品、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这些商品和服务体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消费。书刊的质量风险不大,运输方便,因此,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的比例增多,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信任度高于普通市民。

  2)购买频率和购买金额

  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多数集中于每三个月一次,但是也有少数人每一个月会有一次网络购物。而在购买金额方面,则有普遍集中于100~300元,购买的金额与上述所说的大学生主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类型相吻合。

  3)价格期望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多是那些比商场价格低30%以下的商品。由此看来,对大学生而言,影响其是否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并不是价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较理性,不仅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且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用度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

  4)付款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网上支付。由于电子支付的状况已得到一定的改善,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较放心。

  5、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评价

  1)网上购物的担心因素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和文化应用于社会重要的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通过对商品的质量品质、付款安全性、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等问题的评价相比较,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对于商品质量品质的问题的担忧率是最高的,而对于售后服务和配送的及时性问题的评价相对比较低。而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人则对于网络的安全性顾虑得较多,而在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中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需要改善的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商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安全性等问题多次被谈及,尤其是质量品质与售后服务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所购得的商品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过大,而售后服务又不能得以保证,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关注的问题。

  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未来购买意愿

  对于网络购物,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购买欲望还是比较浓厚的,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网络购物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方便、商品种类多样、价格低等优点都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

  4)网络购物的前景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易于被接受。

  三、结论

  1、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潜力巨大

  虽然经济条件约束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无法开展更多的网络购物活动,但进入社会后,他们将成为中高收入的人群,其购买力也将有所提高。因此,大学生的购买力不能仅是局限于他们目前的实际购买量,而应该将目光集中于其终身价值,固定的收入将提升他们的消费力,他们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潜力是巨大的。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市场已形成

  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47.3%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衣物支出在50—100元之间,占总生活费的比例仅次于食物支出,综合个人自身、社会因素考虑,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已经普及,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一般为1~5小时,多数人对于网络依赖性较强。而在网络购物的人群中,大学生又占有一定的数量,学生之间的宣传与交流必将促使进行网络购物的人群扩大。

  3、购物首选网站高度集中

  大学生购物首选的网站多会集中于几个网站,例如:拍卖网、淘宝网、易趣网、卓越网等。由于这几个网站的知名度高、信誉度高,这就促使了大学生将购物的首选网站定于其中。较清晰的品牌意识是大学生在网站选择方面的主要决定因素。

  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超过了20xx元,虽然这两部分人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二)

  我在很久以前就听说了“网购”这个词,淘宝网更是家喻户晓的知名网站。人们对于网购这种购物形式众说纷纭,在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觉得网购存在很大的风险,也很少人真正尝试过。我一直都对网购很感兴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开始了我的“网购生涯”。从那以后,身边的同学也纷纷开始了网购。后来网购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东西都喜欢从网上买。像我这样喜欢网购的大学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选了这个主题。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揭开网购的真实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网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网上购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上网购物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经贸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对样本中网购人数的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大一学生样本中有9人进行网购,在该层中的比例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该层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该层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断经贸学院中网购人数比例范围为45.36%~70.44%

  2、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5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有97%的同学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

  3、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节约费用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2%,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好奇和寻找新奇商品而选择网购。在众多的购物网站中,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有48.57%的网购者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

  4、大家都在网上买些什么呢?经调查,数码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7%,其次是服装27.87%,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5、本次调查中,还对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有42%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学分别占总体的25.8%和27.5%。还有4.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2.8%,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21%),网购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还不是很普及,但潜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一定会吸引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目前,人们在网上消费的商品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购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优化购物体系,打破这种局限。

  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来网购一定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形式之一。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57%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其中4.5%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5.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这10.2%认为恋爱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的同学中有55.8%的同学正在恋爱的,58.4%的同学是女生。由此看来恋爱对女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男生。

  二、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在调查中发现有92.4%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7%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14.1%的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习。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习上往往会有很大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8.0%,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3、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并结合调查结果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诚挚地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在健康的恋爱观的指导下,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可以开放得更加美丽。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

  “20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20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

  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

  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四.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况一样),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可能我们在温州做调查的局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能导致了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比重过高)。

  五. 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而表达能力(凸显于人际交往与业务洽谈),实践能力(凸显于实际业务操作),交际能力(凸显于与领导同事交往及业务洽谈)的锻炼成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则,可以让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锻炼,累积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经验。

  六.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员最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专业知识。而实践能力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认为是学校现在最缺乏的方面(与上面可以互相印证),学校名气已不在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唯文凭论”已向“用文凭论”转变,而“唯人才论”则逐渐兴起。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与他人竞争同一岗位的优势所在,同时吃苦耐劳精神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因素。如今在职场上,个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求职的主导因素,只有在学校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命运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 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XX多师生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而从XX年起,校长叶志平每学期都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最快的一次,1000名学生全部撤离只用了46秒。

  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内,类似的自救互救教育,又有多少呢,大学生安全到底有多少保障?

  一、大学生自救互救的内容

  大学生遭遇伤害之后,及时的自救与互救显得非常重要,而无能力自救互救,或者不及时,甚至会给伤者带来生命危险。

  在受伤之后如何自救互救,包括触电、煤气中毒、中暑、灼烫伤、创伤止血、骨折、手外伤、急性扭伤、暴力伤、高空坠落伤、游泳时腿部抽筋、游泳时呛水等方面。

  应对危机时如何逃亡,包括火灾、洪水、地震、台风等情况。

  二、论文数据库上下载的数据

  吕旺盛等在杭州市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进行了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向839名大学生发放了匿名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写成《大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与互救能力的评估》,发表在XX年年8月第15期《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

  以下是调查结果统计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救与互救技能普遍欠缺,在受到伤害时不知道正确的处理办法。

  三、某部属高校的情况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无法发放大量问卷,也不能从学校相关部门获得关于自救互救教育的资料,只能从该校同学的感受方面做一些探讨。

  该校自救互救教育普遍欠缺。对与触电,煤气中毒等方面的急救知识,大多数同学没有看见过这些方面的宣传手册,也没有听说过这些方面的讲座,仅仅在全校选修课中有一门课讲授这些方面的知识,但该选修班级招收人数不足50人。

  为了应对火灾等突发情况,该校硬件设施准备充足。每一幢楼都配备了灭火器,部分楼在醒目位置悬挂疏散路线图。但校方没有进行过疏散演习,曾今有过消防演习,但有学生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采用志愿形式,同学参与热情不高。

  学生自救互救技能的锻炼还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该校同学普遍反映,在家庭中,因为父母本身就不了解等原因,自己所学的急救技能非常有限。

  可见,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尚需锻炼,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