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调查报告>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时间:2020-12-18 15:43:5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近期,中国互联网协会对外公布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XX)》,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网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报告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导致网民总体损失约805亿元。

  报告主要观点:

  1.在对网民权益认知情况的调查中,网民对隐私权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选择权、知情权和安宁权。

  2.在有关安宁权的调查中,恶意软件是网民最反感的骚扰来源,其次是骚扰电话和网络弹窗。相比前三者,网民对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的反感程度较低。

  3.七成左右的网民认为“诱导用户点击”、“无法关闭广告信息”、“手机、电脑中的软件不知道怎么来的”、“预装软件无法卸载”是侵犯网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主要问题。

  4.网络诈骗侵犯了网民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本次调查中罗列了五类诈骗现象,其中最严重的是“冒充银行、互联网公司、电视台等进行中奖诈骗的网站”,占比达76.3%;其次是“冒充10086、95533等伪基站短信”,占比为55.3%;收到“冒充公安机关、卫生局、社保局等公众机构进行电话诈骗”的也超过半数,占50.8%。

  5.近一年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导致遭受的经济损失人均124元,总体损失约805亿元(我国网民数量6.49亿x网民平均经济损失124元=804.76亿元)。

  6.高达7%的网民(估算约4500万)近一年由于各类权益侵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

  7.网民最关心的个人信息依次是:网络账号和密码(85.8%)、身份证号(79.0%)、银行卡号(70.8%)和手机号(61.6%)。而对网购记录、通话记录、网站注册记录、网站浏览痕迹、软件使用痕迹这类网上活动记录的关注度较低,占比仅为33.8%、33.4%、26.7%、24.8%和13.6%。此类信息的隐蔽性较强,往往不被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它的'认知和保护还需要加强。

  8.网上活动记录作为网民重要的个人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其泄露情况非常严重,应引起重视。七成左右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网上活动信息均遭到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被泄露;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被泄露。近半数的网民个人通讯信息(即时通讯记录、手机短信等)被泄露。

  9.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几乎半数(49.7%)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或非常严重。

  10.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时遭遇的最严重侵权现象是“搜到假冒网站/诈骗网站”(62.6%)和“搜索结果不是我想要的”(61.7%)。网民认为搜索引擎企业所做的保护措施最为有效的是“网站标识”(例如:加“v”、“官网”等认证),占31.2%。其次是“提供个人信息保护服务,应网友请求可对个人信息进行删除”,占22.3%,“提示风险网站”占15.7%。

  11.“网络水军/虚假评价”是网民在网购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侵权现象,达72.7%。由于网络水军刷销量、刷好评等现象向网民展示了虚假的信息,侵害了网民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有80.6%的网民认为“不明来源的购物app”是网购中风险最大的购物渠道。

  12.网民防范恶意app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发者第三方认证”(30.6%);35.6%的网民认为应该通过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来防范;22.1%的用户表示“举报、联动处置机制”能够有效防范恶意app。

  13.网民在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过程中遇到的侵权现象排名前三的是:“广告信息多”(70.8%);“交友对象信息虚假”(49.2%)和“打色情擦边球”的现象严重(47.4%)。网民认为网络社交工具在保护网民权益方面做的最有效措施是“实名认证”,占41.6%;其次是“建立对网站上传信息的审查机制”,占比23.0%;认为“不良信用记录共享”比较有效的占19.8%;认为“投诉举报机制”有效的占13.3%。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精选4篇)

2.权益部工作总结

3.权益部工作计划

4.权益部工作总结15篇

5.消费者权益演讲稿

6.【实用】消费者权益演讲稿三篇

7.【精选】消费者权益演讲稿三篇

8.关于学生权益中心工作计划汇总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