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调查报告>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0-09-20 14:37:48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5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软性方面

  1、“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不仅仅是大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调查数据看,无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成为主流,然而即使这样,这样的观念就一定适合吗?我们从企业hr者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还是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的:“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

  2、解决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观点差异巨大

  整体的来看,在解决大学生就难上,大学生和企业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从而拥有更大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胜出,而企业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上,认为更多地应该从从认知上解决。

  3、“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和企业在困扰毕业生求职因素选择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成为毕业生、在校大学生、企业一致性都选择的困扰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可见学生和企业都认识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触、了解的途径。

  4、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品德”成为大学生和企业选择的最大差异

  整体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二者对“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选择,在对“品德”的选择成为二者最大的差异。不论是06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品德都被他们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06毕业生选择中,“品德”排在最后一位,在校大学生中,“品德”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选择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这种差异的形成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取向该如何选择呢?

  5、“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

  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的选择可以发现,除了“综合能力”上,企业和大学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没有一致的。二者之间差异的选择上,如果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能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培养自己的方向上产生一定的歪曲,最后使自己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选择看重毕业生学历学校名气的比很小,可现实中的情况似乎是企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条件非常看重。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从中看出,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

  结论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现状,进而对比二者之间的异同,寻找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

  1.1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

  1.2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1.3“先就业后择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

  1.4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

  1.5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1调研背景

  为了了解学校超市商品价格的合理性与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师生权益,20xx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会权益常务部进行细致策划,组织进行了这一次超市调研。希望通过这次超市调研规范商品价格,提高本校超市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

  2调研对象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学服超市;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校园超市;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校园超市以及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校园超市。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表单定制,实地调研,综合调研三种方式。

  表单定制:权益常务部综合了之前超市调研的调研结果,根据同学们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取了样本,制定了详细的调查项目表单。

  实地调研:权益常务部组织调查小组前往本校超市进行价格调查,以确保获得数据的准确性。

  综合调研:为了了解本校超市存在的不足,增强对比性,权益常务部同时组织了三个调查小组前往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经贸职业学院进行调研。

  4调研结果

  1、商品丰富度

  本次调研共选取182个样本,涉及饮品、水果、休闲食品、生活用品、文具、体育用品和日常用品,我校实有商品数158件,实有百分率达到86.8%,为调研四校中商品丰富度最高的学校。

  通过对具体商品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我校超市有部分商品暂缺,但并不存在一类商品缺失的情况,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相比之下,我们发现其他学校的超市普遍存在水果和体育用品较少甚至无货的情况,同学们有时需到专门的水果店和体育用品店购买水果及体育用品,而我校超市在上述两类商品中不存在缺货现象,并且水果种类丰富,品种齐全,体育用品大体上能满足大部分同学锻炼身体的需求,这给同学们提供一些了便利,为同学们健康生活创造了条件。

  商品丰富度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商品丰富度的提高一方面在于商品自身种类的增加,而另一方面在于提高商品的价签完善程度,避免商品价签丢失的情况出现。商品种类增加时一个需要调研和跟进的略长期问题,短期来讲希望我校超市能注意到货架上价签的'可读性与准确性。

  2、商品价格

  在价格方面,从上表发现我校有约20%的商品价格在周边学校价格中为最高价,约有63%的商品处于中等价位,与20xx年上半年调研结果对比发现超市高价商品比例有所下降,中等价位的商品的比例有大幅上升。

  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以下现象:

  ①.我校大多数商品价格与周边学校同种或同类商品价格基本持平或处于较低价位,部分价格高于周边学校商品价格。零食及生活用品大多处于价格最优或与其他院校同种商品基本持平状态。

  ②.我校的饮品价格处于平均偏低水平,其中选取的12个样品中有10个样品的价格与其他周边院校同类商品持平,而其余2个价格低于其他学校的价格。而与去年相比,我校的饮品价格基本持平。

  ③.文具方面,纸质产品较上半年价格变化不大,增加了0.2元,而其他三所学校却有较大幅度的增价(0.5-1元)。小型文具(胶水,剪刀等)的价格普遍低于其他学校,具有价格优势。但是在笔记本和文件夹的价格略高于其他学校,并且比之上半年的价格也有增加,可以考虑引进更为物美价廉的同类产品,来满足不同同学的需求。

  ④.日用品明显出现了价格区间较大的情况,原因在于这样能使同学们的选择余地更大。相比其他学校,我校的价格区间明显大于其他学校,这样能使我们拥有了更大的商品价位选择范围。我校日用品的最低价与其他学校基本持平(部分最低价略高或略低于于其他学校),最高价大部分高于其他学校。主要价格商品平均价格(如洗发露、牙膏等)高于其他院校20%左右,这一点可能需要超市进行更多的衡量。

  ⑤.在水果方面,我校有3类水果的价格高于其他学校,且高出幅度均大于1元,此类水果价格相比不占优势。其他水果的价格均价均与其他学校基本持平或低于其他学校1~2元以内。我校的水果价格与其他学校相比基本持平,个别水果价格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与今年上半年相比,价格有所下降,同时我校的水果种类较其他学校种类较多,价格区间也较大,方便了同学们的选择。

  3、往期对比

  通过与上次调研结果的比较,我们发现,上次调研中提出的一部分生活用品价格处于持平或较高价位的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约有63%的生活用品价格与平均值持平,20%的商品价格仍高于平均值,并有部分商品价格处于四校最高。此外,水果价格较高的问题部分得到解决,并且水果种类增加,在水果方面,我校超市还需进一步改进。在文化用品方面,文件夹和笔记本的价格偏高,价格区间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同学的消费需求。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1、对于大学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学生主张应加以处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传教育;

  12、50.26%大学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后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大学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大学生认为任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种自觉性,只有7.18%大学生经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识的热情。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才是他们应该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浪费在学法律知识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汲取法律知识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大学生极少参加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积极性;

  (3)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维权及守法自觉性不高。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育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律,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教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社会著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强: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入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大学生的义务。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 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 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缘由

  我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每年感到头痛的就是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怕上作文课,老师难上作文课。在多次的作文教学中都感到作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班级人数度多的时候,作文批改就成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一次批阅所花时间长达一个星期,费力、费神、费时而不讨好。批改完后,学生一扫而过,对学生一点作用都不起,老师还累得半死,怎么办?怎样才能在短的时间内,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使老师教的轻松?因而,我申报该课题,给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

  二、目的和意义

  1.中高年级教师的作文批改情况。

  2.理资料,探究原因,进行反思。

  3.探究出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

  四、调查对象

  五---六年级老师及学生

  五、调查方法

  谈话调查法

  六、调查内容

  有多少老师注重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生是否爱上作文课。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5篇】相关文章:

1.【必备】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九篇

2.【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汇编九篇

3.【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汇编7篇

4.【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汇编8篇

5.【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汇编9篇

6.【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汇编10篇

7.【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编6篇

8.【必备】学生调查报告汇编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