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调查报告>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时间:2023-12-15 16:52:1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1

  近日,温州一女子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不慎掉入河中溺亡;郑州公交车上一男乘客因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患上短暂缺血昏厥症,昏倒在地…科技予人方便,但不可过度依赖。走路一定不能玩手机、尽量不要睡前玩手机…与手机好好相处。

  如何才能摆脱手机依赖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网友们的调侃之言正是“手机族”的真实写照。自从手机有了“智能”的称号,就摇身一变成了人们的“贴身秘书”。当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健康不在、亲情疏远、隐私泄露……

  正因如此,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发起了对“手机罪状”的声讨,呼吁人们放下手机。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的一篇文章为这些呼吁找到了更充分的理由。

  我们为什么依赖上了手机?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分析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手机依赖的本质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看手机提高提高安全感。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祝卓宏还指出,大多数手机依赖者是由于形成了习惯化的行为,掏手机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有的人是因工作所限,需要随时接电话,否则就有被职场“边缘化”的危险。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如果你正在被手机束缚,不妨找几个理由放下它。

  远离手机,你将获得这些

  ①让自己睡个好觉。睡觉前看手机会扰乱正常作息。有研究显示,白天频繁看手机、发短信的人睡眠质量越差。

  ②有个好身体。手机是“健康的定时炸弹”,除了对腰椎、视力等有害,澳大利亚癌症兼神经外科专家库拉纳研究发现,手机与脑瘤等严重健康状况有关。虽然这一结论还未得到充分证实,但研究肯定了手机对健康的危害。

  ③远离疼痛困扰。人们在玩手机时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低头会导致脊椎压迫,颈脖、头部和肩膀疼痛。英国一家知名医疗保健供应商调查发现,84%的18~24岁的年轻人在过去1年里,因为玩手机而遭受过颈脖和背部疼痛。

  ④让出行更安全。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1/3的人走路时会发短信、听音乐、打电话,他们忽略红绿灯的几率比不发信息的人高4倍;八成人开车会打电话或发短信,这一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高出4倍。

  ⑤让工作和学习更专注。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研究分析表明,工作中仅仅发一条短信,都会使失误的次数增加。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研究发现,手机会让人持续处在多任务状态中,长此以往会出现注意力障碍等问题,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⑥感受亲情。我们慢慢淡忘了从前的欢聚时光、游戏互动、聊天畅想,人际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冷落了父母、孩子和爱人,自己也显得更孤独。因此,别让手机成为“第三者”,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最好放下手机。

  逃离“手机依赖症”

  不少人已经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想出不少方法来应对。洛杉矶一家餐厅可以为顾客代管手机,买单时将给予9.5折的优惠;网友发起了“手机叠叠乐”活动,呼吁大家聚会时,所有人都交出手机,谁先碰手机谁就要被罚款;有的大学设立“课堂手机休息室”,号召学生上课前将手机上交。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提醒大家玩手机应有所节制。

  如果吃饭、上厕所都强迫性地看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绪、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就需要调整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

  ①睡前听音乐。对于那些晚上必须玩够手机才能睡觉的人,不妨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看一会儿书,通过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戒掉坏习惯。

  ②多交谈。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要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

  ③带孩子出去玩。对于爱玩手机的孩子,家长应多抽时间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④试着不带充电器。为了保证电量,这个做法可以逼自己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⑤逐渐减少玩手机次数。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从减少次数开始。很多时候,人们玩手机是种习惯性行为,如果心理上能够明白沉迷玩手机有害,并去克制,就能收到一定效果。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2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调查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进一步了解该现象,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和个人精力的限制,问卷发放范围过窄,数量过少,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三在校学生,其他年级学生只占少数,且参与人数有限,收集到的有效问卷30份,得到的结果说服力不强,只适用于类似的小群体。

  二、方法

  1、文献回顾

  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也越来越多。很多调查结果显示,科技进步使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也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2、基本概念

  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3、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机依赖症。

  基本依据: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二是大量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学生群体患有手机依赖症。

  4、研究方法

  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广泛发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5、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全体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总体,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获得30份有效问卷。

  三、结果

  现象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经历。课堂是同学们学习的场所,然而仍有80%的同学因为感到课程无聊而选择玩手机,20%的同学迷恋手机游戏或小说,13.33%的同学沉迷于网络聊天,只有36.67%的同学偶尔将其做学习之用。

  有50%的同学在忘记带手机时,63.33%的同学在手机无信号或信号较差时都会产生焦虑感,同时有高达80%的同学表示出现过“铃声幻听”,甚至有6.67%的同学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四、讨论

  1、关于“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使用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手机在身边时,经常查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紧张、焦虑,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手机出现问题后,会异常的焦虑和烦躁等。

  过度依赖手机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些严重的消极影响:

  (1)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最近的一些科学研究表示,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的能量。虽然对于该问题仍存在一些争论,但科学家建议人们在通

  话时使用有线耳机或扩音器功能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大脑非常重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2)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手机给人们身体上带来的危害相比,手机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危害则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较为严重的人往往有以下表现: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想,就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书籍是否有未接电话;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是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就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会变得暴躁。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以至生活,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摆脱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2、现状分析

  在手机依赖症候的问题上,我们一共设计了10个相关问题,选项涉及了调查者手机使用情况、手机对生理、心理影响情况:在受调查者中,有70%的人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在3个小时以下,有46.67%的.人在被问及在什么时候上网时选择了“随时随地”,有73.33%的受调查者的月话费在10—50元之间,有96.67%的受调查者在教室里会将手机调成震动或静音模式,有76.67%的同学在手机用坏之后才选择更换手机,其中有33.33%的同学因为现有手机功能不足和3.33%的同学因为市场上产品的更新换代选择购买新的手机,受调查者基本上都有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经历,当被问到上课玩手机的原因时,80%的同学因为感到课程无聊而选择玩手机,36.67%的同学偶尔将其做学习之用,有76.66%的同学表示使用手机频繁,被问及是否手机没带在身上是否会出现焦虑情绪时,有50%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会”,有63.33%的受调查者在手机无信号或信号较差时也会产生焦虑感,有高达80%的同学表示出现过“铃声幻听”的情况,有6.67%的同学甚至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有上述各项数据及现象显示,在受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症”,其中一小部分的症状更为严重。 3、原因分析(1)内因

  ①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

  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而动机则会促使人采取一定的行为去实现目标。人若是没有动机,就相当于没有目标,进而也不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而未来的目标不明确,就会产生无所事事、茫然的状态。进而感到生活空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沉迷于手机。

  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大学期间,课余时间较多,学生自由度比较大,有些学生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玩乐上,对手机诱惑无法抵挡。

  (2)外因

  ①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课余时间充足,虽然这不能确定大学生依赖手机,但也为大

  学生对手机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因为大学课程少,许多大学生下课后无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来。

  ②手机本身对大学生具有一定诱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手机涌入市场,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便宜。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大学生易接受新事物,是智能手机主要的消费群体。手机各项娱乐功能的拓展对于易于大学生本身具有极大诱惑。

  4、解决对策

  (1)大学生自身方面

  ①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其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围绕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奋斗,充实自己的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克服各种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目标管理中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对提高组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给大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大学生处于身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大学生尤其要注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方面

  ①加强“手机依赖”方面的宣传教育。随着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日益加重,这一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给于高度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学校应组织相关老师、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实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深入研究,探究其产生的根源,最后组织相关老师进行宣传、教育。

  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这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祖师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主持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完善各种文化、体育场所设施建设。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条漫长而充满困难的道路,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该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五、小结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且具备了相应的理性思考能力,应该认识到对手机过度依赖的消极影响,合理安排时间,学习与娱乐结合,全面的发展提高自己。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3

  近年来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丰富,手机已然成了大学生必备的工具,几乎人手一部,有的同学甚至两部。而且手机更换的频率也很大,每有一款新手机问世,立即成为大学生们的新宠,是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手机使用也不仅仅是通话、发短信,还有手机QQ、手机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等,用手机阅读、听音乐、下载游戏、电子词典、拍照等也是很常见的。总之是花样不断翻新,可谓层出不穷。因此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无论是上课、上自习、走路还是休息,在教室、寝室、还是食堂,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手机不离手,不分时间、地点、场合,随时翻看机屏,不该用的时候频繁使用,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旦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就会出现惶惑不安、精神难以集中等一系列的不适反应。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类似“强迫症”的“手机依赖症”是21世纪非药物性成瘾的一项主要内容,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说对手机的过分沉迷与依赖,已成为大学生的新危机。而帮助大学生尽快摆脱这种手机依赖症,回归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状态,是我们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又一新的课题。我们课题组调查分析了造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比如:手机本身的功能特点、现代交往模式的改变、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从众心理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各种心理诉求等等。针对这些成因,认为要防治手机依赖的病症,使大学生能尽早摆脱这种依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习惯

  学生有正确使用手机的习惯,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内容,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手机使用观,可以定期请有关专家做专题知识讲座,利用各种宣传板和校园广播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创建手机报、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机和固定电话并无实质差别,让手机回归通讯的基本功能,而不能干扰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加强纪律约束,对课堂使用手机等不良现象要坚决制止,绝不姑息。加强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削弱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二、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排遣不良情绪

  学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堂心理教育课,辅之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等技术,帮助手机成瘾的学生减轻心理压力,逐步摆脱成瘾的困境。高校老师应把握住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情绪波动性大的特点,及时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当学生出现心理波动,产生不良情绪时,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得到合理宣泄。合理宣泄是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方法之一。调查显示,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和快毕业的大四学生,手机依赖的比重比较大。这是由于大一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生活,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厌学情绪,或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有孤独感,这时候,往往要用手机QQ与家人或以前的朋友沟通排遣;大四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找工作的种种压力,有的同学就通过上网、游戏等方式沉溺于虚拟世界,而逃避现实。还有,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感到失望和不公平等原因,产生极其消极的情绪,就更需要沟通和发泄。所以,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合理宣泄的机会,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恰当释放,进而通过积极的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手机依赖心理。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群体氛围,加强个性独立的品质塑造

  群体氛围是影响从众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大学生频繁使用手机,正是一种从众心理的作用。比如别人刷微博,我就刷微博,别人用苹果,我就不能用杂牌子,手机攀比、手机依赖成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好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等学生团体,形成健康良好的、朝气蓬勃的群体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因素,使滥用手机、手机攀比等不良行为在学生中缺乏市场。同时,加强学生独立个性品质的塑造,激发和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遇事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盲从他人。当然对于无节制的滥用手机、荒废学业的行为,也要严厉批评。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文体活动,如各种球类比赛、辩论大赛、街舞比赛等充分吸引学生,展示学生的才华,增强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大型的企业、公司参观、观摩,体验不同企业文化的魅力,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树立奋斗目标;再比如参加社会义工协会,敬老协会,志愿者爱心活动等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又满足了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需要,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技巧。第三,还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植,尤其对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可以定期开展国学知识讲座、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对信息的渴求,又提高了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形成优良的学风。在这些活动中,尤其要发挥学生社团的实践作用,因为学生社团成员一般都志趣相同,更容易交流沟通。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那些过分依赖手机的学生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和影响,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在现实活动中找到快乐,从而重建自己的社会交往圈,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五、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抵制手机成瘾

  解决手机依赖问题,大学生自身积极的主观努力很关键。

  首先,要学会合理制定手机使用规范,能面对面沟通的,就不用手机。要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功能所带来的各种诱惑,学会自我调控、自我控制,改正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

  其次,要加强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度,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长远的奋斗目标。同时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找到新的生活重心,发现新的生活乐趣,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例如听音乐、看书、在校园内散步、郊游等,让手机成为真正的工具。第三,努力训练自己沟通的技巧,与父母、老师、同学、室友尽量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学会用表情、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的技巧,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闲暇时间里,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不断尝试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将生活的中心从手机虚拟的世界转移到现实生活真实的人际交往中。尤其是情绪低落时,及时找朋友、老师进行沟通,正确排遣一些不良情绪。

  六、家长、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爱

  手机成瘾应该是大学生成长中的发展性问题,家长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积极地与子女平等地沟通与交流,抓住假期与子女在一起的时机,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家长要多和学校的老师、同学联系,了解自己子女的状况,以便及时帮助子女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社会各界也要充分关注手机依赖症所带来的危害,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手机文化氛围,用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来缓解大学生在巨大压力下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总之,面对手机依赖症,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以及家长和社会等几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一起努力,使大学生尽快摆脱手机依赖,找回健康快乐的大学生活。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4

  一、选题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手机的使用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如今,在大学的课堂中,对于学生们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玩手机的现象,无论对老师和还是学生,好像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也能够经常看到,并且这种现象还如猛虎之势继续在发展。每每上课的时候,环顾四周,总会发现很多拿着手机,认真把玩的同学。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是其中之一。但并也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认真听讲的,可为什么,上课玩手机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呢?

  对此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选择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作为我们的调查题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认识,让大家了解该现象,分析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为同学们更健康地使用手机,戒除手机依赖症,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引导。

  二、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科技进步使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也使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

  (2)基本概念

  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3)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机依赖症。

  基本依据: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二是大量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大学生群体患有手机依赖症。

  (4)研究方法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广泛发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5)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全体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为研究总体,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获得60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内容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篇三: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一)随着21世纪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全新Android手机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功能日趋丰富,除了通话、短信传统功能外,手机增加了上网、游戏、音乐等功能。

  (二)当我们走进大学的校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听歌聊天的同学们。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数目迅猛增加,然而手机的频繁使用一方面极大的方便了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烦燥、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二、调查目的

  手机依赖这个现象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此情况,我小组进行了题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度,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以及找出其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目的。

  三、调查对象与统计

  本次调查活动的对象为淮南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了使调查结果更科学,我们按照男女等量原则,分别在大一至大四的各个专业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192份,回收192份,有效率为100%。共做访谈64组,访谈成功60组,有效率93.8%。

  (一)调查问卷

  样本中各个年级分布比例、院系分布比例见表1、表2

  表1年级分布情况

  表2院系分布情况

  (二)访谈

  样本中各个年级分布比例、院系分布比例见表3、表4

  表3年级分布情况

  表4院系分布情况

  四、调查时间与方法

  (一)时间安排:

  1、调查阶段: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12月23日

  2、图表统计制作阶段:20xx年12月24日——20xx年12月28日

  3、调查报告初稿完成阶段:20xx年12月29日——20xx年1月3日

  4、调查报告定稿阶段:20xx年1月4日——20xx年1月16日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

  五、调查地点

  教学楼、宿舍、图书馆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校大学生中87%的人都感觉自己在不同程度上对手机有依赖,82%的人上课都会携带手机。每天使用手机2小时以内的占27%,2—6小时的占69%,其中以男同学为多,使用手机6小时以上的占4%。经常在上课时或睡前躺在床上使用手机有67%,随时无规定时间使用手机的所占比重也不少,达38%。经常用手机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只占19%,与此相比玩QQ、MSN、微博、飞信、微信、拍照、看电子书、玩游戏、听音乐、学习、闹钟、备忘的则达到了80%,其他的占1%。认为手机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占86%,认为仅仅是生活用品的占10%,认为可有可无的人占4%。牺牲睡觉时间熬夜玩手机的同学也有很大部分,有多次熬夜玩手机经历的同学有73%,其中男同学占大部分。有58%的同学时不时的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电话或短信,42%的同学偶尔掏出手机看看有没有电话或短信。当自己忘带手机时,78%的受访者都会想方设法去取。不仅如此,根据调查,在那些不去立即取回手机的受访者中,感觉相对空虚或安全感降低的同学占69%,感觉不方便或感觉无所谓的仅占31%。

  (一)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否会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产生影响

  起初,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会与自身的家庭情况有很大关系。但根据我们的调查,事实并非如此。89%的来自农村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86%的来自城市的受访者也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每个月生活费在500以下的受访者中只有21%的人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而每个月生活费在500至900的受访者中有90%的人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每个月生活费在900以上的受访者中65%的人也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

  综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影响甚微;但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影响较大,其具体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拮据的同学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较小,家庭条件一般和较为宽裕的同学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较大。究其原因,由于有的学生家庭较拮据,自身感觉生活压力比较大,在校期间,时间安排的比较紧,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一方面还会从事一些兼职,而且他们为了以后能争取到一个好的就业机会,也都很努力的

  通过在一些社团或学生会等组织里面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一言以蔽之,他们的生活都很充实,所以这一切,使他们对于手机依赖的程度比较低。相反,由于有的学生家庭较为宽裕,他们身上的压力较小,从而大学生活过得比较散慢,感觉生活也比较空虚,这一切导致了大部分人会不由自主的通过玩手机来娱乐和打发时间。

  2、性格是否会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产生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校大学生中24%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偏于内向,36%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偏于外向,40%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外向程度差不多。那么他们各自对于手机的依赖情况又是怎样的?是否有区别呢?怀揣着这些疑问,我们对

  (详细情况见表5)表5

  综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性格会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但不是非常明显,这打破了以前人们所认为的人越内向,对手机就越依赖的观点,它表明人的性格和手机依赖没有非常明显的正比例关系。

  3、所学专业是否会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产生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中有85%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中有88%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所以对此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专业对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影响不大,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年级是否会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产生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一年级的学生中98%认为自己对于手机有依赖,大二年级的学生中89%认为自己对于手机有依赖,大三年级的学生中77%认为自己对于手机有依赖,大四年级的学生中68%认为自己对于手机有依赖。(详细情况见表6)

  表6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年级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影响比较大,大一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较严重,这应该是因为他们刚进入大学,对新生活还不够适应,经常感到空虚和无聊,从而通过玩手机来排解这些苦恼、打发时间。大二到大四的学生中手机依赖比例呈下降的趋势,在大四的学生中手机依赖比例仅占68%。这原因也很简单,随着步入高年级,大家对于以后的生活慢慢有了目标,而且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从而内心的那种空虚感也慢慢消失,所以手机依赖状况有所好转。

  5、性别是否会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产生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男生中80%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女生中94%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依赖。

  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众所周知,男生与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很大差异,生活中,男生一般都表现得活泼和外向、;而女生则表现得更加矜持和内敛,这些性格上的差异无疑对男生和女生的交友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了男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这一切使得男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内心也更加充实。而对于女生,矜持和内敛的性格不由地缩小了她们的交友圈,相反,却增加了她们内心的孤独感,从而她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手机来打发时间,认识更多的朋友。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女生中的手机依赖问题较男生严重是由于心理上的差异引起的。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造成的危害分析: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目前,上述症状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多方面体现,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感受到过度使用手机给自己的身体和学习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详情见图7)

【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手机调查报告04-17

手机调查报告范文08-01

关于手机调查报告04-14

学生玩手机调查报告范文10-11

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08-22

中学生手机调查报告06-21

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10-13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01-12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15篇01-14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1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