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儿童文学》读后感

《儿童文学》读后感

时间:2020-12-23 17:20: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儿童文学》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文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儿童文学》读后感1

  我在《儿童文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__长着翅膀的鞋子,给我的感悟很大。

  一个女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但因为家庭贫困,只好在鞋匠那里打下手,不得不暂时搁置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她还是在有事无事时,在鞋底画画。直到师傅发现,十分恼火。麻烦终于来了,一位客人找上门来,他歇斯底里的要求将画全部清除,并拒绝支付费用。小女孩痛哭流涕,她没有想到自己的理想也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后来又有一位客人拿着鞋子找了过来,他是一位艺术老师,他从鞋底的画上看到了她画画的天赋,免费让她上学。她不负重望,成为沙特阿拉伯首屈一指的艺术大家。

  那个女孩子为什么能成功呢?我想是因为她的那份执着,她坚持着,哪怕条件艰苦也不放弃,理想就是她飞翔的翅膀。如果她不坚持着,努力着,哪能有今后的那份成绩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没有成功。有了一个梦想,就有了一个方向。当然,在人生中,我们一定有许多梦想。比如我,曾经想当卖面条的(那时人家还小,喜欢吃面条),当服务员,当空姐……当然在通往理想之路上,会遇到许多挫折,当别人劝你放弃自己的梦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我现在的梦想是当“牧民”。又一次,我对别人说的时候,他们都笑话我的梦想太平凡,劝我最好换一个梦想,说干活太累了。我想,的确是啊。可转念一想,当牧民虽然累,但在大草原上多自由啊,还可以养好多动物呢!我的心里像有两个小人一样,不知怎么办?我去问妈妈,妈妈说:“你都长这么大了,应该自己考虑。无论做什么都不像想的那么不容易,但是如果选定目标就要努力坚持。”我想,我喜欢自由的生活,就坚持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每个人既然有理想,就应该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够成功。比如断臂的刘伟,他就是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凭着“别人能做到的,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能做到。”这种顽强的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苏格拉底问自己的学生:一只鞋子能否飞翔?学生们纷纷摇头,只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当然可以,只要我们为它鑲上一对美丽的翅膀。

  是的,梦想,需要一双翅膀。

《儿童文学》读后感2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最著名的童话书,这本阅读量不亚于《圣经》的书,图文并茂,朴素的文字中有着淡淡的哀愁,勾起了我许多对美好童年回忆。

  故事以作者小时候一次绘画的经历开始,画中的蟒蛇正在消化大象,被人们看成是一顶帽子。看到这里我忍俊不禁,想起儿子上幼儿园时画的孙悟空被我看成了蜘蛛,当时他一脸受伤的表情,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大人往往不甚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就像书中作者的画不被大人们理解。所以他在六岁时放弃了绘画,后来做了飞行员。他还是会把小时候的作品在给大人们看,一次次的失望让他彻底放弃。“我就这么孤独地生活,没有一个可以讲真心话的人”,直到他和小王子在沙漠中邂逅。他为小王子画绵羊,他静静的听着小王子诉说那朵玫瑰花,听他说离开那朵玫瑰之后的流浪和失落,听到他后来遇到一只狐狸,还有那花园里5000朵和他记忆中的玫瑰花长得一样的鲜花。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令人深思的内涵。最终,他也在小王子的经历中找回了自己曾经的纯真。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都曾把一块石头、一片羽毛当成至宝,会对一个布娃娃倾注深厚的感情。在孩子的世界里车轮不一定是圆的,太阳不一定是红的,但却可以获得轻而易举的快乐和满足。但是,随着我们长大,开始用大人的眼光看世界,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的“忙碌”的人。

  正如书中狐狸所说“人们没有时间去了解什么东西了,他们只知道到商人那里去买现成的东西”。是啊,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走的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匆匆来、匆匆去,开始逐渐丧失了儿时灵敏的感觉,体会不到生活中那些细小的快乐。童年渐渐远去,岁月带走了许多记忆,也消蚀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

  其实,不管年纪多大,我们都需要童话,让它伴我们一生,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像孩子般的纯真。和孩子一起看童话吧,稚气未脱的他们,也许会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爱的真谛与原始的质朴。

《儿童文学》读后感3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认为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是通过了这本书在表达他心目中的理想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核心就是爱。书中蕴含了对父母、亲友、师生、祖国的爱。这也是译者把题目“心”改为《爱的教育》原因所在。

  日记部分记述了主人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时间从头一年10月开学到又一年7月放假,共10个月。文中的一篇篇日记刻画了学校的男女老师、同学以及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象征。如同班长德罗西代表着善良,卡罗纳象征正义,诺必斯象征着傲慢。这些人物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庭、自我牺牲等优良品质。

  我体会到《爱的教育》不但有作者希望统一民族的愿望,还有一些浸透着道德、说教、推崇劳动,提倡牺牲精神,为我们儿童的成长指引方向。所以,真是“当之无愧”的儿童文学名著。

  在《爱的教育》中令我最难忘的是文章《卡罗纳的母亲》。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一个早晨,大家知道了卡罗纳的母亲因病去世了;于是去安慰他,还给他带了小礼物,希望卡罗纳别再伤心。老师也去安慰卡罗纳,并给卡罗纳宣读了一封信,通过这封信向卡罗纳说:“提起精神,好好学习吧!”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母亲’站在远处望着‘我’,‘我’热情的扑过去和‘母亲’拥抱。‘母亲’把我推了出去,我才注意到卡罗纳的神情,似乎在对我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我走了过去,拉起卡罗纳的手,轻声对他耳语:“来!卡罗纳我送你回家!”这个故事对我非常重要,原来,关心别人,不一定是帮助他做些什么,还可以是避免让他触景生情,而更加伤心。

  这使我想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女生在测验中得了65分。恰好我得了98分。我很高兴,但是她一直埋着脸哭,我也很同情她。放学后,我兴高采烈的对妈妈说:“妈妈,我考了98分。”这时,我一转身,看见了那位女生,我立刻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回家,我再跟你说。”我很庆幸当时的决定,当我和妈妈在分享成功的喜悦时,这位考砸的同学正在默默地担心,如何向他父母亲交待呢!

  《爱的教育》唤醒了我心中多彩多姿的爱!

《儿童文学》读后感4

  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之后,真正让我强烈感受到“爱”与“教育”的形影相随。

  这本书虽是用日记的手法借用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口吻所写,却时时能让人触动于那纯朴平和、波澜不惊的文字,沉思于那些或似曾相识,或温暖心窝的小事。仿佛自己正与主人公一起在感受着身边无痕但润泽的爱,接受着来自这些爱的教育,并在这样的接受中学会感恩,触碰到自我内心净化和成长的律动。

  夏丏尊先生翻译《爱的教育》时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不称其为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爱可以创造生命,爱能创造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看到这段时,初为人师的我,开始回味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时光。我有这么爱学生吗,有过这样爱学生的表现吗?“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爱学生也不是一样道理吗?在给予孩子们尊重、爱心之外,我也有过好几次沉着脸批评学生的“前科”了。但尽管如此,还是不时有学生反映:老师,你对我们太好了,应该凶一点。

  每当此时,我总会哑然,只能抱以苦笑:我们的孩子太天真善良,竟把老师的责骂、甚至处罚视作理所当然,并已在潜意识中内化成一种习惯。这是孩子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啊!《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引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了。

  《爱的教育》让人在轻松平和中收获成长的快乐,是一本优秀的少儿读物,但它绝不仅仅是一本少儿读物,而是每个教师、每位家长都应在细细品味的“教育圣经”,每个用心感悟者都会从中采摘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养料,找到自己所要走的教育之路。爱的教育,更是学校、家庭、社会需要付出全力去构建与完善的`一种氛围,用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取代粗暴的压制和干涉,让每个娇嫩的花骨朵都能在和风沐雨中自然舒展、迎接春天怒放的光华。

《儿童文学》读后感5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渡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从这本书里让我感受到巴学园里平等的教育。除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小林校长与小豆豆絮絮叨叨的讲了四个小时),还照顾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小林校长通过各种方法消除了有身体缺陷的学生在心里上“与别人不同”和“不如别人”的感觉,为他们建立信心,使他们获得同学的尊重,让他们赢得自尊。

  巴学园的教学方式也很特别。在巴学园中,每天的课程并没有固定的安排,特殊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中淡化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区别。可以按照情况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这种方式在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兴趣优势的同时,还可以使老师充分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和长处缺点等,无疑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有效手段。读后感·学生们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愉快的学习,不喜欢的科目也会在放学前做完,一天的学习多半是自习形式,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老师那里去请教。

  反观国内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捆绑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中,不管你喜不喜欢,孩子们都要规规矩矩的坐在教室里跟着教学大纲跟着老师的指引走,就如一个没有思维的木偶一般。个人认为学习源于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有兴趣才能更好的推动孩子自己愿意学、开心学、学得快、记得深。有兴趣才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的,老师从孩子的兴趣中挖掘孩子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教育何时才能也做到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内接受知识,让知识真正成为孩子的能量帮助他们运筹帷幄立足社会。

  一本关于教育方式的文学作品,值得大家品读,值得大家思考。

《儿童文学》读后感6

  这本书是在几年以前看过的,现在我也没有重读,而是回想了一下,想了想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哪些痕迹。

  首先想到的是小豆豆们的阅读校车,孩子们每天都在这里静静地阅读,他们或坐或站或蹲,就那么随便的开始他们的阅读课,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令人难忘的场面。阅读课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十分奢侈的,一周即使有一节阅读课,上完之后也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的,随随便便的阅读课在我们眼里更是在无端的浪费时间,我认为阅读重在读,在读书的量的积累,各种能力即使不写出来,也是在不断的积累提高的。所以小豆豆们每天的自由阅读让我记忆颇深,并替我们的孩子们向往,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如此。

  其次我想到的是小豆豆在下水道里舀自己的钱包。这个钱包黑乎乎的,确是小豆豆的至爱,不幸掉进到了厕所里,于是小豆豆就找到厕所的出口开始挖,舀出来的东西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这时,校长先生走过这条小路,看到小豆豆在忙活着,问:“你在干什么?”小豆豆顾不得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边舀一边说:“我的钱包掉到池子里面了。”“是吗?”说着,校长先生把手背在身后,就像平时散步那样又走开了。后来校长又走了过来,让小豆豆弄完后把这些东西全放进去。以至于小豆豆最后觉得“即使钱包没有了,也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干了这么多活,实际上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先生对我所做的事没有生气,很信任我,把我当作以为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这位校长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我还看到这个学校的孩子都喜欢来学校,小豆豆刚放学回到家就想着第二天的上学,而且充满了期待。这在今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今天的孩子有几个喜欢上学的?学校里的条件改善了,桌子凳子全是新的,班里又有了多媒体,有的学校还有空调,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守住孩子们的心,这不能不让人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巴学园有几个打动人的细节:来上课的孩子都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学习以自己学习为主;孩子们在这里都能得到尊重,人人平等;喜欢图书馆就可以任何时间进取都读书,读什么书都可以,还可以把书带回家去读或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大家分享。

  这本书浅显易懂,不仅老师能看,孩子们也能看,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的。

《儿童文学》读后感7

  寒假里,学校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优秀的书籍供我们阅读,妈妈给我订了其中的5本。我最喜欢的是英国的当代文学大师罗尔德·达文的作品《女巫》。在我以前看的童话书中有很多描写女巫的,传说她们都是一些戴着黑色的帽子、披着黑色的斗篷,骑着扫把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她们还会用咒语把人们变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当然,她们自己也会变化成人,还会吃小孩。我记得有本叫《睡美人》的书中就写到:一个老女巫用咒语让公主沉睡了,最后被一个王子唤醒了。《白雪公主》里公主的后母也是个坏女巫,在我印象中,女巫没有好的,她们都坏透了,这本书里的女巫也是如此。这本书中的我在7岁时父母遭遇车祸丧生,我却因为被安放在后座上而避开了这次灾难,随后我和姥姥一起生活。

  姥姥对我讲了一些女巫的故事,让我对女巫有了基本的了解:真正的女巫痛恨小朋友,想把小朋友一个一个都清除掉。因为女巫有魔法,所以首先要认出女巫,不然就会被他们带走,从而消失掉。姥姥教给我:第一,真正的女巫总带手套,因为她们没有指甲,只有弯弯的爪子;第二,真正的女巫没有头发,总戴假发套;第三,她们的鼻孔大,因为要闻孩子味,越干净的孩子味就越大等等识别女巫的绝招。有一天我用了姥姥教我的第一招,遇到并认出了一个女巫,最后顺利地从女巫的手里逃脱了。可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我撞上了女巫的聚会,被女巫大王变成了小老鼠,但我并没放弃,和姥姥一起,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战胜了女巫,并用女巫们她们研制的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把女巫变成了老鼠。书中还描写了一个贪吃的小男孩,因为贪吃而上了女巫的当,被女巫变成了老鼠,他的父母都不要他了。可他一点也不知道悔改,变成老鼠后还是心安理得地吃个没完没了。我觉得世上并没有女巫,但这本书把她们讲得那么真实,又写得那么合理,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让我们不由得相信了女巫的存在。它教育了我们遇事要勇敢,要多动脑筋,不要放弃希望。

《儿童文学》读后感8

  说实在的,以前我很不喜欢看书,为此,父母费尽了心思。我每天都无精打采的,字也写的歪歪斜斜的。

  突然有一天,爸爸神秘的对我说:“给你带样好东西,你猜是什么?”“哼,不用猜了,是书。”我不屑地转过了头。可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书是世界上最好最有营养的东西了,只要你肯挖掘,你会体会出书的奥妙之处。”听了这话,我抢过爸爸手里的一大本书,“哇!”我赞叹了一声,原来是《儿童文学》,我深深地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一个美丽的女孩在草原上翩翩起舞,翻开一看,《儿童文学》里的插图多么让人发笑,文中的小牧童趴在牛背上的样子让我忍俊不禁。

  翻开一看,一篇《被咬了一口的棒棒糖》吸引了我。我好奇地看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便被文章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原来书的世界那么美妙,现在我可以肯定“书是甜的”。 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希望能获得好词好句,让我的需求度大起来。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儿童文学》。书里的作家很多,有薛涛、王巨成等,每天我像捧了宝似的,白天看,晚上也看,简直是爱不释手。当我渐渐明白里面所含的意思时,我就缠着爸爸再买一本。当老师在学校发《儿童文学》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读了一遍又一遍才甘心。

  《儿童文学》向我展现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本书使我就想一株忘忧草,整天没有了忧愁,沉浸在快乐之中。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心灵的空虚和寂寞,给予我心灵地抚慰,给予我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它就像是我的朋友,我的导师,敞开知识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这儿的亚兴超市对面有一家书店,每周我就进去找《儿童文学》,然后坐在地上,一看就好长时间,每次都是到晚上了我才回家。当我在网上看见了《儿童文学》全本,就嚷着让爸爸买,最后爸爸只得答应我,一本一本地买。每天晚上,我都在书桌上读,一点一点地读,直到把意思弄明白才看下一篇。

  因为我走进了《儿童文学》,所以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读书了。感谢《儿童文学》让我走进了爸爸说的有营养的世界。

《儿童文学》读后感9

  寒假期间,我读了《丰子恺儿童文学》,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儿童文学》这本书中收录的故事,是丰子恺在70年前的《新少年》里连载的作品,里面记录的是几个喜欢美术的小孩子的经历。

  书中有很多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很漂亮。里面的故事更是有趣极了!其中有一篇《儿童节前夜 》,讲了一个叫逢春的孩子和她的弟弟如金、及同学华明,三个人一起尝试做书签的故事。

  你们可能会问:做书签不是很好做吗?丰子恺为什么偏偏写这个呢?我告诉你们吧:他们可不是用一般的水彩笔画的,而是用山芋做的“刻版画”书签。他们是先在纸上画出想要刻的图案,华明和弟弟觉得刻图案简单,就先把图案刻在山芋上,逢春觉得太便宜他们,因为这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之后,逢春自己把题字和年号给小心地刻上。接着他们把刻好的山芋粘在厚厚的黄纸上,再把黄纸放在外面晾干。这就完成了制作书签的刻印工具。第二天早晨,华明逢春和如金到外面爬上一棵大树,发现周围有很多三原色混合的颜色,华明提议:“我们用三原色——红黄蓝来印刷书签怎么样?” 大家觉得华明这个意见很不错。回到家里,华明来印红色,如今印黄色,逢春印蓝色。他们干得很起劲儿,一直干到姆妈叫他们吃中饭。红黄蓝三原色的书签就这样制作好了。

  这本书大概每个故事都有写逢春、华明和如金他们创作作品,能让读者从其中了解很多美术创作的知识。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功底特别棒,故事的语言也非常生动、活泼,小孩子都会喜欢看的。我就经常读着读着就大声跟妈妈说:“太 好看了!”我去美国的时候,把这本书一直带在身边。

  同学们,你想不想看看?

《儿童文学》读后感10

  阅读是引领孩子成长的明灯。在这里,遍地开着幸福的花朵,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这里,同龄人可以交流成长中的困惑与喜悦;在这里,前辈们讲述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这就是《中国儿童文学双年赏》。

  厚厚的8本书,构筑了一个美丽、智慧的天空,让我们在这里自由地呼吸、快乐地成长。在这个暑假,我看完了一套《中国儿童文学双年赏》,我的收益很大。比如:《“爱”到错处亦成“害”》,它告诉我们爱是要有限制的,不能一直过分的溺爱孩子,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像:要电脑买电脑等。但也不能太过苛刻,认为“棒棍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样反而会产生恨的情绪。

  我姨奶奶家的孙女在小时候要什么买什么,导致现在花钱花得厉害,直向家里人要钱。有一天,我去她家玩刚进门就看见她在那,手插着腰,大声地喊道:“快点给我钱,家里没零食了,我带她去买。”边说还边指着我。“哦哦,给。”姨爹爹说着掏出了20元,可她还嫌不够喊着:“太少了,给我50元,快点。”“哦。”姨爹爹便又给了她50元,“给你,路上小心点。”“哦”留下的也只有那一个不耐烦的声音。

  她在路上还不停的抱怨姨爹爹、姨奶奶的啰嗦。等到了商店,则是无止境的买这买那,有薯片、糖、还有许多膨化食品、碳酸饮料。“你不是不能吃膨化食品的吗,再吃的话,脸上的痘痘就要越来越多了。”我好心地提醒道。“管他呢,我看着就想吃,再说了又不是我们的钱,没必要,走啦!”我又问道:“那你的零花钱呢,这样下去你就成‘月光族’了。”“你怎么也这么啰嗦了,没了就向他们要呗,又不要紧。

  别问了,快走吧!”“哦”我心里愤愤地想: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在几个月后,我又看到她了,果然脸上的痘痘比之前更多了。但还是不尊重长辈、大手大脚的瞎花钱。诶,不能太溺爱,更不能太苛刻。只有肯定孩子的优点,适当地口头教育,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寇母教子的成功、孟母三迁的典故和画沙教子美谈都是正确的“爱”。希望各位家长都能牢记,不要让“爱”,毁了孩子正确的道路。

【《儿童文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1.儿童文学读后感

2.读后感

3.《诗经》读后感

4.白鲸读后感

5.《天使》读后感

6.《呐喊》读后感

7.爱莲说读后感

8.《白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