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教学月刊》读后感

《教学月刊》读后感

时间:2020-12-31 23:09: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学月刊》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月刊》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月刊》读后感

《教学月刊》读后感1

  每个人都有过离开父母,离开亲人的经历,而每当发生这些事的时候,我们不是哭,就是闹,但是在《绿野仙踪》这部书中一个与亲人分别的小女孩却没有这样。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机智、活泼冷静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多萝西。她被一阵穿越了沙漠的旋风从堪萨斯州带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翡翠城。想念亲人的她,在与她认识的新朋友——孟奇金人告别之后,便踏上了未知的旅途——去翡翠城请奥芝把她送回堪萨斯州的道路。

  在她去翡翠城的道路上,她也遇到了许多同她一样都需要伟大的魔术师——奥芝帮忙的人——需要大脑的稻草人。需要爱心的铁皮人。需要胆量的狮子王。于是他们便一起踏上了这艰难的路程。

  这本书是极富幻想力的幻想故事。整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光怪陆离的幻想,令我们目不暇接。这本书引人入胜。它让我们跟随着多萝西一起经历通往成功之路的辛酸、艰难与美好、欣喜。一起体会这条路所带来的冒险的乐趣。

  多萝西凭借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勇敢无畏的精神和聪颖过人的才思在险境中勇敢自救并回到了故乡:稻草人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不想接受这平庸的命运,他的努力换来了勇敢崭新的稻草人,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经验的大脑。铁皮人追求爱情与理想,但是他却没有心但是在奥芝的帮助下拥有了心,拥有了爱情。狮子在奥芝的鼓励下成为了一个勇敢者,一个森林王国的统治者。

  多萝西在最后才知道她脚下穿的鞋子直接送她回家,但是她没有抱怨,因为她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学会了坚强,学到了勇敢,学到了担当,还交到了那么多的朋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学会自信,学会思考,学会关爱。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拥有一个“灵动的生命”。

《教学月刊》读后感2

  吸引我阅读的是周国文这篇文章的题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人性的呵护》,“悲悯”、“博爱”这些词语对读了这篇文章后留在脑中的词语。儿童教育不是仅仅为了未来,更重要的是当下,这是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忽视的。这也是作者读了《周国平论教育》一文的感受,写得较朴实。

  窦桂梅老师的'《文学力量》是一篇游记,非常推崇苏霍姆林斯基,当别的国家没有忘记“文学室”时,我们的国家呢,我们有没有意识地用最优秀的文化乳汁喂养我们的孩子呢?

  《成童礼》一文再次验证了仪式感的重要性。这与成人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过去我们有些忽视仪式,把仪式组织好了,有助于学生对于头脑中崇高精神的唤醒。

  当然最想读的文章还是吴非的《不要急》。这篇文章明显是在写一些人的嫉妒与浮躁的心态。作为一个近二十年教龄的人来读这篇文章,更多地是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自己不要用别人的成功来惩罚自己,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娱乐自己。一个普通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慢慢“熬”的过程,这个熬的过程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的过程。不要急,达到目标后也许等待自己的是一种虚无。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慢”的过程,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必须要很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看到结果。不论是做对了还是做错。

  李镇西的《“人”在哪里》一文让人振聋发聩。校园里很多展示的东西不是针对孩子们的,而是针对大人的,或者说是向领导与参观的人炫耀的。这也就是说现在多数的学校不像不学校的原因。把为了孩子的一切放在了口头上,就是没有放到行动里。

  张民杰老师的《明示班规与默示班规》一文写得较好。非常实在。其中明确提出:做不到的不要说。班主任说话或订规则时,要把结果先想好,做不到的就不要说或不要规定。有的教师出于吓唬学生的心理出发,对于达不要求的学生要进行一些严厉的惩罚,结果自己却做不到,反而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专访华应龙的文章有不少了,《“老子”与数学》一文本刊编辑部写的。从他看老子的《德道经》开始的,但是我感觉还是流于表面。看不出《老子》对于华应龙的真正影响,是贴标签?还是傍“大腕”,有这个嫌疑啊。我们不要用几节课的成功来合理地推想特级教师课课会成功,不要用一节课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不想下课,就去推想老师在上课时课课会让学生不想下课。毕竟在这发生在公开课上的几率比较大。而发生在教学现实中可能性比较小。当然,能出现这种不想下课的事件的确是华老师多年来苦心钻研的“奖赏”,但我以来不宜把这一次或几次事件夸大为“常态化”。

  本期中丁道勇的《孩子能读懂榜样吗?》一文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在树立榜样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所认为的榜样,在孩子的甚至是不少成人的眼里会有别样的理解。甚至是得到相反的教育效果。这也给我们选择教材,组织教学中要注意考虑的问题。

  《品牌课:让教师走向教学个性化》一文不像论文,又不像报道,里面有一个“品牌课”申报表,很简单,也看不出有什么新奇之处,这在一个竞争较大的学校,的确有利于处于专业发展“高原期”的教师发展自己。

  王丽老师的《要与孩子分享奋斗的艰辛》一文,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属于叙事的风格,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与自己的孩子平等交流,与他一同度过比较艰辛的奋斗过程,听他诉说自己内心想法。

  关于李吉林的报道看过了不少,这篇文章的题目很吸引人《要学会欣赏自己,栽培自己》,不仅是当老师,做任何一种职业,我想也无外乎这些,内圣则外王。自己的精神与身体就是一个“国家”,全在于自己的这个当家人如何掌控。一个人总想当“一把手”,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把手”,只不过在很长时间内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些而已。

【《教学月刊》读后感】相关文章:

1.《教学勇气》读后感

2.《教学漫谈》读后感

3.教学勇气读后感

4.《吾爱教学》读后感

5.《探究教学论》读后感

6.《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

7.《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8.《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