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长征故事读后感

长征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5-01-06 00:08: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长征故事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征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征故事读后感

长征故事读后感1

  读完这厚厚的一本《长征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写过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这本书主要讲述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之情,书中也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事,但讲的是他们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感人经历。还讲述了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甚至是一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的感人故事。如女红军战士张尚文为了不暴露自已十多位战友,她毅然牺牲了自已的孩子。虽然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革命到底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再如……

  从毛主席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一些伤病员,而自己却饿着肚子中我感到自己很惭愧。我是一个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围着我转。我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一看到别人拿我的.东西,我就会大叫,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伟大精神,值得我去改正我那自私的坏毛病,去学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故事读后感2

  当初读《金色的鱼钩》时,只是因为好奇,但读着读着,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我被文中那舍己救人的老班长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哽咽了下午“时,眼泪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多么可亲可敬的老班长呀!为了三个小同志有充分的营养,放弃了热腾腾的、鲜美的鱼汤,去嚼小同志们吃剩的鱼骨头的草根!大家都知道,草根和鱼骨头是没有营养的,可是老班长为了三个小同志,宁愿去吃这没有营养的骨头!

  和老班长相比,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呢?有不爱吃的饭菜,就背着父母大碗大碗地倒掉,比如有一次吧,家里做了炸酱面,我最不喜欢吃炸酱面,怎么办呢?我眼珠一转,借口说在外面凉凉,跑到外面把面扔了,装模作样地抹抹嘴,回屋了。晚上饿了,又问妈妈要钱买零食去了。读了《金色的.鱼钩》之后,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还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当”我“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时,他还不要,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不行了,你们吃吧!还有20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原去!“

  这一段看得我是热泪盈眶,老班长明明有可能活下去,但老班长没有,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作者和两个小同志,自己平静地选择了死亡。透过老班长的话语,我看到了老班长崇高、善良的心!

  但现实呢?我们连一点点利益都不能放弃,怎么能像老班长一样舍弃生命呢?

  直到读完文章,我才知道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因为老班长对同志们的爱是金色的,正是这金色的爱把鱼钩染成了金色!

长征故事读后感3

  在我学习了《七律 长征》这篇课文时,顿时被这无畏不惧的精神所折服。读了这首诗,就像听了一曲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它就像地球上的红飘带,它就像一颗红五星,它就像一条远航的船,在惊涛骇浪中抵达胜利的彼岸。长征,它深深地印在了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因为这首诗,所以我向书店里买了一本关于长征的书——《红军长征史》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记忆深刻。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吃,却在过一座桥的时候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发生一样,她就拔了他吃的`粤菜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他的身体就支撑不住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故事虽小,可这些点点滴滴,却能反映红军的高尚品质。小兰,她虽然是个小姑娘,但她却有着男子般的毅力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其实她可以向那些战友们要干粮,也可以全然不顾那些受伤的战士,但是她没有。看到了这品质高尚的小兰。我心中不由得燃起了敬佩之情。

  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就像春雨点点,此润着我那幼小的心田。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书不尽是一种供人阅读的物品,还是文化的传承。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读了书,就像从贫穷,变得富有,从生死边缘变成了活力十足……

  读书,这种身心健康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甘呢?

长征故事读后感4

  《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沿着红军的长征路线,亲自走了这段路程。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长征也了解得很多了。回想起时,那段艰幸的路程在我脑海里又历历在目。

  长征是举世无双的,也是中国革命的传奇。为了避开蒋介石的一次次追杀,红军不得不选择这条漫漫的征途,以红一方面军为例,长征路上走了368天,其中15天打大杖,235天白天行军,18天夜里行军,休息44天,平均走365里休息一次。每天平均行走74里,爬过18座山,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的大山,渡过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占领过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通过了6个少数民族居住区。看到了这一个个惊人的数据,可想而之,这段征途是多么的艰难。

  书中第二十二章有一段是这样写到的:对于体弱和有伤的人来说,空气稀薄格外令人难受。据姬鹏飞回忆,当时无法看护病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送下山,可是谁也没有力气这样做,往往还没有送到低处,他们就牺牲了。

  他们常常死在卫生员的把他们拉起来的时候。姬鹏飞说:“牺牲的.人太多了,天气太冷,有些是冻死的,有些人根本喘不上气来。”读这段时,仿佛那些红军一个个牺牲的画面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对英雄红军这种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的大无畏精神钦佩不已。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为了革命理想,不管白天黑夜,不停的前进着,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建党90周年,祖国在我心中,党也在我的心中!

长征故事读后感5

  众所周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在我的心中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是一个能刻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的马,不吃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

  我们要学习红军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故事读后感6

  《说不尽的长征故事》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故事“宝贵的盐”。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了一个叫茂州的地方。由于长途行军,所经地区人烟稀少,粮食短缺。一连10多天,部队干部战士只能天天喝清水煮青菜。吃不上粮食,又没有盐,不少人消瘦得很厉害,还有的人患上了浮肿病。

  为了便于工作,宣传队决定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活动。李队长带着战士孟瑜和杨秀春上了路。当她们拖着疲倦的身子走到村尾时,杨秀春突然发现了群众。走到屋前,她又发现一个老人竟然捧着一罐盐!李队长想买盐,可是那位老人逃走了。天渐渐黑了,三个人凑合着填饱了肚子。第二天早上,几位藏族同胞回来看了看红军有没有走,又检查了一下村子。结果他们发现不但未丢一针一线,红军还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便把消息传到了山上。大家都知道了,红军根本不是反动汉人所宣传的那样,所以陆陆续续回归了村子。之前逃走的那个老人告诉李队长,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山叫白云山。山上有一种石头,能熬出盐来。李队长十分感谢老人。又一天早上,红军战士把那种白色的石头敲成小块放进筐子,带回营中。他们又按老人所说,熬出了雪白雪白的.盐!

  杨秀春用自己的荷包装了两包最精细的盐,一包送给了老人,一包珍藏起来,准备送给即将见面的中央红军。

  盐虽小,但石头熬盐,却彰显着红军的本色,和百姓对红军的爱戴。长征中,红军和百姓建立了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鱼水情谊。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红军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长征故事读后感7

  你们知道吗?在暑假里有两个特殊的节日?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这两个节日对我们21世纪的幸福少年来说太遥远,太生疏了。

  什么是党?什么是红军战士?什么是战争?在我心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他们的认识都是来自书本和电视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在暑假中,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在长征路途中红军遇到的重重困难和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团结一致的顽强精神。书中的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深深地感动了我。

  书中写了好多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有《战友情深》,有《军民鱼水情》,有《一双布鞋》,最让我感动的是《总司令分饼》。在粮食非常紧缺的时候,炊事班的同志费尽心思弄来面,烙了两张饼,让总司令吃。总司令却拒绝了,他把饼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分给战士们一起吃。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对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在艰难时期,无论总司令还是普通战士,都怀着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再想想现在每天热腾腾的'饭菜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挑三拣四,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我感到很惭愧,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

  生活在红旗下的我们是幸福的。怎能忘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拼搏精神呢?我们又怎能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知难而退呢?

长征故事读后感8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400字。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终生难忘!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读后感《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400字》。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尽后来颜。红军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和学习。要跟红军一样不怕艰难险阻!

长征故事读后感9

  今天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篇故事后我很感动:这个故事说的是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几个省,不仅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的同时,还要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努力取得他们对红军的.支持,《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肖永卓)。红军在长征中有90%的路程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先后经过了苗、瑶、侗、壮、水、布依、纳西、彝、藏、羌、东乡等少数民族杂居或聚居地区。在红军到达这些地方之前,反动派就对红军进行造谣污蔑,并和当地反动的封建地主勾结,强迫当地群众烧粮、烧房,胁迫群众上山躲藏,不准给红军带路当通司(翻译),企图置红军于绝境。在这些困难面前,红军不气馁、努力克服困难。在每经过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动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粒粮食;宁可在外受冻,也不擅自进老乡家门,读后感《《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肖永卓)》。通过广大红军的努力宣传,一些受蒙蔽的少数民族群众渐渐认识了红军,他们不仅热情款待红军,还从方方面面帮助红军,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努力把事情做好,只要付出了努力,不过事情成功与否都没有遗憾。

长征故事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啸烈叔叔写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因为这本书体现出红军英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他们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危险的藻泽地,翻越了多少寒冷的雪山。饿了,就把皮带抽出来吃;渴了,就捧把雪喝;冷了,就依偎在一起取暖。

  这本书里面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故事讲述了1935年6月26日红军过大草地。这个草地是一片藻泽地。红军进入草地后,就不断有人陷进泥潭之中。一天,一个战士不小心掉进了泥潭,一个战士看见了,赶忙跑了过去,拿出枪想把他拉上来。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陪上了自己的性命。第五个人救了第四个人,可是还有三位同志却牺牲了。

  你们看啊!红军叔叔们是多么有团队主义精神啊!只要有一个人碰到了危险或困难,其他同志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他。要是我们都有了红军叔叔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这种好品质。菜场上就不会听见这种喧闹的吵架声;学校里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搞分裂的事情;公交车上也不会发生这种抢座位的现象……

  以前,同学们问我英语上的问题,我总是保密,不对他们公开。今天,我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为我们班级出一份力!

长征故事读后感1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课外书叫《读故事 塑品格——长征精神青少年读本》。书中第六章《军民鱼水情》讲述的三个小故事中,无论是红军战士和普通老百姓之间,还是红军领袖和群众之间以及广大人民 群众之间,无不体现着军民团结奋斗、亲如一家的鱼水之情和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合力共建文明城,众心齐聚强国梦,就是要重塑长征精神,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和谐生活。这些天,外婆家的窗台上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仔细一看原来是五楼人家的空调出水管破裂,空调出水都滴在外婆家窗台和玻璃上,嘀嗒嘀嗒的声音让人觉得很烦躁。但外婆并没有很生气,而是和和气气地把情况告诉了五楼的阿姨。五楼的阿姨马上到外婆家查看,一再打招呼说不好意思,并说马上让师傅来修理。

  邻里间以和为贵,看着外婆与五楼阿姨客气地说话,回想起平时外婆总是主动热情地与邻居打招呼,下楼主动帮邻居把门口的垃圾带下去丢掉……。我想,合力共建文明城,就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努力营造和谐生活氛围。

  长征故事的'熏陶,长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决心把创城精神牢记在心,把道德规范落实在行动上,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上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努力取得好成绩;在家里孝敬长辈,学做家务,一言一行努力学做有高尚情操的人。

长征故事读后感12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都会感人肺腑,而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会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就比如说长征故事的一篇《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含不小。一个13岁的小孩就懂得了关心战友。其实他可以问战友要一些干粮,可她却没有问,自己受苦。

  我们应该学习小红军小兰这种体谅他人的精神!读完长征故事后,我深有感触。我们因为前辈而走进新时代的科学发展,我们深深的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们快乐成长,快乐生活。岁月涟漪,木雕流金,红军长征的战士们用历史证明他们的不退缩的坚强精神!也体现了红军,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的品质。我从中知道之要从起跑线坚持的跑到终点胜利就在眼前!加油,坚持就是胜利!这个胜利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吃过多少个苦难,他们用他们的经历换去了我们的现在快乐的生活,谢谢!我深深地感谢你们!

长征故事读后感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每当读起这首朗朗上口的诗时,心中浮现出来的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跨过一座座高山,趟过一条条河流,走过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成就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前几天我读完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他们敢于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把我深深感动了,无论这段长征路多么艰苦,红军们丝毫不畏惧,不论夏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红军们始终有一颗炙热的心,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他们向前的脚步。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 三棵柳树》的故事。红军经过了漫漫长征路,来到了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在红军的队伍里,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就叫侯德明,他从老家湖南出发的时候,从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枝下来,在长征路上,他一直拿着这根柳枝,在长征路上,侯德明和他的父母走散了,这一路上一直是红军叔叔阿姨在照顾他,走到四川时,侯德明生了重病,红军叔叔只好把他留给了当地藏民,侯德明把手中一直拿着的这根柳条插在了茫茫的大草原上,80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孩子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可那棵柳树依然挺立着,人们把它叫做“红军柳”,那棵柳树依然是大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为有了红军我们现在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红军谢谢你。

长征故事读后感14

  公公是位老军人,就爱读描写战争的书,暑假里我从他的书架上翻出一本《红军长征的故事》,看着看着我也入了迷。这本书里讲述的故事让我心情激动,难以忘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将士们生活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红军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红军将士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面对困难绝不退缩,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时,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咬紧牙关,一次次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优越,更不需要去打仗、牺牲性命。想想我自己,一心相当宇航员、发明家,可是一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就打退堂鼓,没有那股子刨根问底的劲儿。想想红军将士们,他们信念坚定自,有坚持的恒心和韧劲,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现在我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今后在学习的过程,我一定向当年的红军将士们一样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国民党反动派掠夺百姓们的'东西,犯下大罪,让百姓们过不上好日子;红军为了让百姓们过上好的生活,他们的枪决不放下,要战斗到底,我们之所以能在好的环境下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长征故事读后感15

  对于我们生长在幸福、快乐的现代生活里的孩子们来说,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几乎从来没有切身的感受,但读了《长征》这本书之后,终于知道什么叫千辛万苦,什么是恒心和毅力,什么才算真正的英雄!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叔叔们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面对寒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红军叔叔、阿姨,甚至有的年龄小的只能叫哥哥的战士们,没有吃的,就吃炒面,到后来甚至吃煮的皮带;没有太多穿的,有的只能靠吃辣椒御寒。经过漫漫草地,遇到的却是可怕的淤泥和沼泽,陷阱去就会再也爬不出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倒在了长征的路上,可是红军叔叔们却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英雄气概,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努力和艰辛走出了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既是一条淬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太多太多,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就像书中写的那样: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想想现在的.我们,始终沐浴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衣食无忧,欢声笑语,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在老师、同学们的关心下不断进步。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却因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这和红军叔叔们比那该差的多远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斗志;学习他们那种顽强的毅力和不怕死的拼命精神。在国家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强大的今天,让我们珍惜时光,勇于拼搏,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长征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征的故事》读后感01-10

读《长征故事》有感01-09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10-18

(精华)读《长征故事》有感12篇06-22

读《长征故事》有感[合集13篇]06-22

长征读后感06-18

《长征》读后感06-20

关于《长征》的读后感04-09

《七律·长征》读后感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