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杨修之死》读后感

《杨修之死》读后感

时间:2024-12-17 05:08: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杨修之死》读后感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修之死》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修之死》读后感3篇

《杨修之死》读后感1

  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卖弄小聪明的人。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惹来了杀身之祸。

  但这幕悲剧不是不可避免的,杨修没有认清自己,这是他身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认清自己是一个人的必修课,而这门课程远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

  首先要学会谦逊。如果你学会了谦逊,就会像迷路的人寻找到了方向。只有认清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智慧,得到更多的力量,才会针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思想的创新、灵魂的'升华、人格的提升。请选择谦逊,远离自以为是。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丰盈!

《杨修之死》读后感2

  杨修之死,留给后人很多感想。归咎原因,还是因为他太聪明了,甚至能够揣摩出曹操的心思,曹操不仅嫉妒他的'才华了,也考虑到留他在身边可能导致的祸害,所以当然是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将其灭掉了。

  加上杨修,以显示自己的智慧,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像他一样做,所以他被杀害了,只能说是他自己惹火烧身。

  《三国演义》当中记载,杨修是在汉中被杀害,就其原因,全在于杨修自己。

  这本书是写得很清楚,杨修此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忌讳。他的死因是因为“恃才放旷”这是“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有一次曹操为了防止有人在他入睡之后行刺,于是忍痛杀了自己的侍卫,还厚葬侍卫,结果遭到杨修识破。

  杨修作为军中主簿,这么多年来没有太大贡献,曹操考虑利弊,最终还是没有留他。

  唉,杨修,又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3

  战国时期,魏国的才子杨修很有名气,可惜美中不足。他为人“恃才放旷”,在做某事之前,不顾及其他人的立场和面子,做了不该做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因此,他屡次冒犯操,最后落了个杀头的下场。

  杨修之所以“恃才放旷”,是因为他有才能,所以不把人放在眼里。每次从他自己身上惹出的`祸,都能够解决,而且解决的天衣无缝,所以,他敢说、敢做。但是,现在有的人既没有才能,又没有一技之长,还整天说不应该说的,做不该做的。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人。

  有一天,上课铃响了,教室外的一群人就开始向教室内流动,刚走到门口,他就把门一关,用力抵住。这时门外的人,就像水管里的水被堵住了一样,进退两难。外面的人就开始向里面挤了,这样很可能造成事故发生。还好,最后他把门打开了。

  他还经常说他人的坏话,就连老师也难逃此劫。

  我们要学习杨修,拥有才能,但是要学会去尊重他人。这样,我们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完美的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03-06

《杨修之死》的读后感11-04

杨修之死读后感12-04

(优)杨修之死读后感01-03

春天的杨絮作文精彩11-12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01-23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02-20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08-31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