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4-09-28 03:30: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推荐】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推荐】

呼兰河传读后感1

  假期里,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它是中国当代妇作家萧红写的,书中以平淡 、朴素的语言描绘着她小时候的情景,特别是那时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残害。

  掩卷之际,我从那质朴的语言中,读出了对当时社会的失落,比如书中给“小团圆媳妇”治病,人们的出发点是好。但是,他们的.方法完全错误,把宝贵的医疗时间,花在了拜神、求仙、求“云游真人”上面。这不是对生命的一种迫害、一种打骂吗?而且,团圆媳妇的婆婆为了使她听话,全不顾女性的感受,不停地打骂她,甚至用烙铁去烫她的脚心,事后还轻飘飘来了一句:“小孩子肉皮活,即使十天半月下不来地,过后也就好了”。这类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媳妇真地就一定听话吗?这样不会激发她们心中反抗的野性吗?但是,书中也不乏光明与关爱:火烧云的壮美,千变万化的形态,和蔼可亲的祖父,有趣的诗歌,这些都是光明、温暖的象征。

  现在的生活中,家庭暴力也随处可见,但不仅仅是打媳妇了,而是打孩子。他们打孩子的起因十分简单:孩子高考落榜、学习不好等等。这不也是一种迫害、一种残余封建思想作祟吗?他们正是把“堂前教子”、“枕边教妻”崇之为上,失去了与孩子、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机会!

  请让世界平等吧,请不要相信什么封建思想吧,它会毒害我们一生,使我们一生后悔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在一个周末,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窗外细雨绵绵,我的心情由天气变得很沉重。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3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作者童年的时候身边人的善良与愚蠢……

  看了书的第一篇,我亲眼看到了呼兰河城。冬天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子会淹死鸡、鸭、猪、马车……这里有着各种人: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古灵精怪的“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相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寂寞的。在作者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妙。可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给我看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一位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么简单啊!天天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天天有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古老破旧的东西,黑暗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又有童真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小伙伴;清早在床上念这老祖父教你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讲那些已经讲了许多次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舍的古板生活,如果这样平淡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的事情,那也就是老胡家的团圆小媳妇病了,老胡家又在跳神了,小团圆媳妇死了;那也就是磨倌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而后来,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作者的童年真是既有趣又有些悲哀啊!

呼兰河传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它是我国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本书。

  有人说《呼兰河传》不像是一本小说,而我却觉的《呼兰河传》是对我引响最大的一本书。

  《呼兰河传》写的基本都是萧红童年的故事情节。那时的大家都很迷信,对萧红的只有歧视,而她的祖父对她的爱却是无穷无尽。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读了让人不忍发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小朋友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萧红的童年基本上都在那充满迷信的小城——“呼兰河”里渡过的。

  在呼兰河这小城里,充满了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跳大神啊。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里很有钱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生日不好的女孩子即使是家财万贯也取不得。看,旧时代的人就这样男孩子总比女孩子地位高,家里没钱人家根本不把你当人看。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情节,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的暗影中,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令人惋惜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它是我国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本书。

  有人说《呼兰河传》不像是一本小说,而我却觉的《呼兰河传》是对我引响最大的一本书。

  《呼兰河传》写的基本都是萧红童年的故事。那时的人们都很迷信,对萧红的只有歧视,而她的祖父对她的爱却是无穷无尽。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读了让人不忍发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小朋友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萧红的童年基本上都在那充满迷信的小城——“呼兰河”里渡过的。

  在呼兰河这小城里,充满了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跳大神啊。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里很有钱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生日不好的`女孩子即使是家财万贯也取不得。看,旧时代的人就这样男孩子总比女孩子地位高,家里没钱人家根本不把你当人看。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的暗影中,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令人惋惜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6

  《呼兰河传》出自萧红笔下。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本书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长篇小说,是萧红的成名作。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呼兰县去看看“小萧红”吧!

  本书共有七章,叙述了风俗人情、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作者用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了儿时的记忆。其中这里有描写景色的让我深有感触,如:“天空是灰色的”,“严冬已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等,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严冬的天气。我最喜欢第三章,写得是“我·祖父·后园”,其中一段还上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哩!萧红在这一段中总说“在后院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这让我产生了疑惑:难道在呼兰县天天不都是自由的吗?当我看到她的标题“我·祖父·后园”时,才发现在萧红的心中,祖父带给她了快乐、自由和幸福。祖父很爱孩子,天天都会逗她们笑,多么慈祥的老人啊!虽然他早已过世,那快乐的记忆一直在萧红的心中。祖父过世后,萧红倍感孤独与失望。没关系,萧红,坚强起来!

  如果你深入故事情节,又可看出作者对人们的讽刺,愚昧,麻木……有一段说了人们病了就请巫婆跳大神,突出了人们的迷信。“大神穿着奇怪的衣裳,红的,是一张裙子,那裙子一围……从头到脚无处不哆嗦”。人们对大神就像员工对领导似的,让人感到遗憾。

  作者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叙述起了她的童年往事,也充当起了呼兰县的“小日记”。虽然人生艰难坎坷,但是不能忘记的却是那一个个幸福的笑脸,把伤心抛到脑后,你也不知,明天可能会发生什么,加油,做最好的自己!

呼兰河传读后感7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知道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呼兰河虽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都是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8

  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选自《呼兰河传》,是文学洛神——萧红的代表作,出于对作者童年的好奇,我详细的阅读了《呼兰河传》。

  这本书是一部“回忆性”的小说。该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自己的故乡东北小城的童年生活。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死。小团圆媳妇其实还是一位少女,只有12岁,由于自己的家人在他只有12岁时就把她给卖了,送给他们做童养媳,胡家老太坚信只有在棍棒底下,她才会听话。孝顺。可是,这位小团圆媳妇不服管家教,要回家去,结果胡家老太恼羞成怒,变本加厉。狠狠的打了她一个星期,折磨的得了病,出于良心,她婆婆舍得出大把钱给她治病(跳大神,各种偏方),但都无事于补,死已成定局。

  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清早学老祖父的唐诗,白天缠着祖父讲那些早已听厌的'故事或看一看那些街坊们刻板的生活,后花园,书房只是他消遣的地方。初夏秋冬不断的轮回,单调而又刻板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上演着。相反,我的生活却是有趣的,新鲜事物不断的出现,这些东西是那么的好玩。一样是童年,两种截然相反的样子,恐怕是时代的变迁所导致的后果吧!

  有的童年是美好的,有的童年却是充满悲剧的,我们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悲剧的会变成美好的,美好的会变得更加美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9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团圆媳妇了。十二岁的小团圆是老胡家的童养媳,然而,命运不济,故事中善良的小团圆一步一步被她的婆婆逼上了绝路,最终死亡,呜呜……她的命运真的是太悲惨了。

  尽管小团圆媳妇天真、可爱、活泼,但如此可爱的小女孩,原本可以和现在的我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快乐的活着,甚至可以每天幸福的来学校学习,然而,她却并不能。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了老胡家的童养媳后,天天被她那狠毒的婆婆当成出气筒。每当她的婆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打小团圆媳妇。为什么?因为她打家里的.猪的话,怕猪跑了;打狗,怕狗跑了;打鸡,怕鸡不下蛋……所以她只能打小团圆媳妇,并且无论小团圆媳妇怎样,在她看来,与她没有什么干系。任何理由都可以让她打小团圆媳妇,打的手段也是各种各样的。久而久之,小团圆媳妇就被她的恶婆婆打出了病,但是,她的婆婆并不急着给她找医生,而是从云游先生那里得到偏方,让小团圆媳妇用滚烫的热水洗澡,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烫死了。她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啊!而在这之前,她竟还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回家,却不知,她已经被老胡家卖了。

  哎!小团圆媳妇真的是太可怜了,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后,我多么期望: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哪个阶层,如果每个人都能有一颗善心,愿意彼此温暖,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也许,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就不会这么悲惨,就不会死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寒假里, 我读了一本名叫的书,《呼兰河传》看完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萧红,是本“回忆式”的长篇散文。主要写了萧红童年的点点滴滴,有快乐、有悲伤、有孤独……从字里行间我也读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愚昧,生活也是很单调的。

  在萧红的记忆中,她最快乐的是与祖父在一起的时光。在萧红眼中,祖父是一个慈祥、温和、宽容的老人。祖父允许她随便玩闹,教她念诗。在她闯祸的时候,祖父总是安慰她,从不责怪她。萧红也最喜欢与祖父一起到菜园子里玩闹,祖父干什么她干什么。有一次,萧红不认得哪个是狗尾草,哪个是谷穗,便把谷穗拔走,把狗尾草留下,还振振有词地与祖父争辩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看的我禁不住笑出了声。书中还写道,)每当萧红玩累了,(她便)找个阴凉地,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可见,萧红儿时是自由的,快乐的。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虽然我的童年生活没有萧红那么自由,无忧无虑,(每天在补习班之间来回奔波,)也有大量的作业要做,(但我觉得还充实,)也有小伙伴一起玩,相比萧红的.童年生活我觉得自己要丰富多彩的多。所以,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茅盾曾评价过萧红的这部《呼兰河传》,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物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我也深有同感。但我更喜欢那“叙事诗”里的童年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今天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说来挺丢脸的,我很少读近现代的文章,这还是老师要求读的。因为近现代的文章太过沉重吧,适逢战乱,国家风雨飘摇,普通大众也面临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困境,不同于古代士大夫的花团锦簇,也不同于现代的歌功颂德,那个年代的文章大多是真实的,鲜血淋漓的,作为一个生活在新时代的人,真的不想看。

  本来人生就未必是阳光明媚,看一篇这样的东西要难受好多天,更何况,人还年轻,这些太过沉重而悲哀的东西有时候还真未必感觉得到,读起来也是相对枯燥和晦涩。

  有人说,《呼兰河传》描写的都是悲剧,但我觉得那都是生活,我们就这么出生,这么活着,也这么死亡,我们所遭遇的不幸,却也不是不幸,因为活着就有生死离别,就有“ 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 ”,就有生活困苦的`可怜人。

  这是人生常态,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用乐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生活中的汲汲营营就是生活,用悲观的眼光看就是在封建压迫下的悲剧。其实,给过去的困苦生活打上阶级标签在我看来是牵强附会的,在那个时代,生产力就是如此,社会制度就是如此,真要说谁压迫谁,自然界还有肉弱强食呢。我觉得,这些东西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压迫下导致的悲剧,还不如说是人性的悲哀。这也许是在生产力不高,没有积极有效的社会制度来规范保障之下,长时间以来自然产生的社会结果。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写了自己童年所看到的,内心所感受到的一些事。

  我读书,有时有这样一个习惯,大致地翻看一下本书内容,然后先读自己喜欢看的,读《呼兰河传》,我就是先读的团圆媳妇这一章节。读完后的感受,用两个字形容:痛心!对封建社会人们的麻木不仁感到可恨!可悲呀!一个活生生的正处于花季中的少女(在现在,可能还在妈妈跟前撒娇),却被封建迷信、被无知的人,被愚昧的人,被她的亲婆婆活活虐待死了!把她扔进缸里,往她身上浇热水,却说是驱赶病魔,然后醒后再泼。

  我读到了一个爱她的祖父,也感受到了她在祖父园子里的快活,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了祖母对她的不喜欢,作者在这本书里只字未提到她的母亲和父亲,通篇每次都提到祖父带他去什么什么,多写到关于她和祖父的对话。我为萧红能拥有这样一位爱她的祖父而感到幸福和欣慰,如果没有祖父对她的爱,她的童年该是多么的孤独和冷清。好伟大的祖父!好值得尊敬的祖父!

  上帝是公平的,他把一个人送到人间,并不是把所有的苦难都强压在这一个人身上,萧红是苦难的,但她拥有了这样一位慈爱、可亲可敬的祖父,这说明上帝又是善待她的。这使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与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为生命而受苦。萧红的人生,苦难多于快乐,想起祖父,我想,她在属于自己的沉静时刻,也会认为,这一生喜大于悲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写《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人名叫萧红,他原名叫张迺莹,由于她一生坎坷,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到最后都会表达出一种激愤与批评当时社会一种不好的现象。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矛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我认为非常对。

  “一篇叙事诗”体现在作者小时候的各种经历,从她一开始跟着祖父去菜园子里胡闹,到她来到街市上观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庙”,还有一些丰富的传统活,让我体会到了那里的风土习俗。最后她还将她的一些周围邻居的事也讲给我们听了。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叙事诗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体现在当时的风土习俗,像“放河灯”啦,“跳大神”啦,“野台子戏”啦等许多在我们南方一般见不到的东西,在她们那就常出现。这样也就更加的丰富多彩,饶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凄婉的歌谣”体现在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包办现象,一切由大人说了算。而且在那儿的人情味也不是很浓,谁家死了个人,第二天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好象没发生过一样。最可怕的是哪家人有钱和谁说定了“我出5000吊钱买你家的娃”,只要家长说行就行,孩子一生就由那人操控了。整本书看下来,欢乐给了我不少,但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人类的愚昧无知,改造一下我们的灵魂呢?我认为是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呼兰河传》是一篇伟大的杰作!

  萧红是个心思寂寞的人,可是从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极不平凡的魅力。就像她写的《呼兰河传》,有人说它像小说,又有人说它像自传,萧红的`文章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令人不明其中的所以然。

  《呼兰河传》不像《城南旧事》,虽然同样是写小城里的故事,可《城南旧事》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朵含苞怒放的花,紧紧的让人读得轻快自然;但《呼兰河传》不同,它就像一盘颜料,什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可又别有一番韵味!

  《呼兰河传》是一片美文,文章中,极有艺术感的文字令人心动不已;《呼兰河传》也是一篇寂寞的小说!当时的萧红,一个人身在沦陷的香港,心中苦闷而寂寞,这种心情,通过文字渗透进了我们心中。

  在第二章《小城三月》中,我在不知不觉中,又看到了另一个萧红。小城的三月风景如画。瞧, "三月的原野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在这里、那里",好一个"这里、那里",连一片草地都能写得如此唯美、动人!

  再看看第三章《生死场》,哎,如此悲伤、凄凉,令人心痛。

  《呼兰河传》是立体的、有寂寞、有美好、有悲伤、有希望。今年秋天,我读了一篇故事,这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语做点缀;没有优美的句子做装饰;有点只是灰白的画面,可是从灰白的画面中,我分明听到了了一曲凄凉的笛声,能让我听到这笛声的恐怕只有这《呼兰河传》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在明亮的灯光下,我打开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渐渐地,内容情节像块磁铁似的把我吸引住了,我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著作,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她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以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环境封闭窒闷,死气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国毛子”这一出一进外,基本上是与外界处于完全隔离状态。呼兰小镇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简简单单的,他们物质生活是简单的。

  小说从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为起点,然后展开了对呼兰河人日常生活的描述。整个小城的人们,挣扎地生活。被风霜雨雪吹打着,却又麻木困循地生活着。在看似漫不经心、童稚浪漫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旧中国扭曲变态的社会现实。作者鞭答那些愚昧保守、苦中作乐的劳动农民,而歌颂着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在作者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也就是后院的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说尽旧社会的黑暗;说尽萧红童年的快乐;说尽四十年代呼兰河畔发生的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11-29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07-10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07-07

[精选]呼兰河传读后感07-11

(经典)呼兰河传读后感07-20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08-16

【经典】呼兰河传读后感08-19

【经典】《呼兰河传》读后感11-14

《呼兰河传》读后感08-17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