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11-07 06:19: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例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例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两年前就看过了,今天侯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读后感,我一回到家就快速地一口气地又看了一遍。

  《爱的教育》主要讲安利珂与他的同学、亲人以及老师之间的爱的故事,是以日记的形式记下安利柯三年级时在校内校外的所见所闻。看完这个故事,很让我感动,我最难忘的是那篇“高尚行为”。克洛西被同学们嘲笑,忍无可忍了,生气地把墨水瓶狠狠地向弗兰谛扔去,却不巧打在正走进教室的老师身上。老师生气地问是谁干的时候,卡隆站出来,替克洛西承担错误。而老师却知道不是他干的,还走到卡隆面前,对他说:“你是一个心灵高尚的好孩子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节“告别”,是安利珂在小学毕业后和同学、老师告别时的`情景,因为他可能再也见不到他的好朋友和老师了,特别是最后,全班所有的同学齐声喊到:“再见,老师!谢谢老师!愿老师健康,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安利珂一样沉重、悲伤。

  在《爱的教育》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除了卡隆和安利柯外,还有铁匠的儿子泼来可西。泼来可西从小就没有母爱,父亲还整天喝酒,家里条件也好,但他却能在那样艰苦的学习环境中,刻苦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想到我自己,很多时候都是在父母的催促下去学习,很少自主学习,而我的学习环境要好得多,我应该向泼来可西学习。

  看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更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团结友爱,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真诚、美好的爱心

《爱的教育》读后感2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我觉得安利科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在他生活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因此他才可以顺利成长,也可以从中获取经验。

  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二年级的学生罗贝蒂,他为了保护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朱利奥不被马车撞到,自己却来不及躲开,被马车把脚骨压碎了,经后只能够靠拐杖行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别人的同学是有的,但是像他这样了为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同学,我们就不一定有幸遇到了。看到这一个故事,令我想到了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钟里,竟没有一个路人上前搀扶。等到120急救车赶到时,老太太已经去世约20分钟了。同样是两个值得帮助的人,但遇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得到了别人舍命相救,一个去世了很久才被人发现。这些行人跟舍身救人的罗贝蒂简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为安利科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意义,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我相信如果有了这些品质,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的人,一定是世界上生活的最美好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3

  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故事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就在这本书里感悟到了爱的意义。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小说,作者以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作为主人公,用日记的方法描述自己从10月份到7月份的生活,里面写到了很多爱,有朋友的爱,有老师的爱,父母的爱,陌生人的爱,每一个故事都深深感动着我。

  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牺牲”。文章讲了有一天,在外工作的爸爸回来跟妈妈商量事,恰好被安利柯的姐姐——西尔维娅听到,于是姐姐就提出一个意见为家里减轻负担。文章里有很多感人的对话,其中一段让我印象最深刻:

  “妈妈,我们有话对你说”妈妈看上去很惊讶!

  “爸爸没钱了,对吗?”

  “你在说什么呀!谁跟你说的?不是这样”

  “是我自己知道的.”西尔维娅说,我们俩也要做出牺牲才行你曾经答应给我们买的东西也不要了。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姐姐很关心家人,懂得父母们的辛苦和劳累!我觉得姐姐真是一个好孩子,知道了家里有困难便做出了“牺牲”她的做法也感染了我。

  在文章的结尾,安利柯和姐姐在餐巾下发现了他们要买的东西。我又一次被父母的爱所感动,他们一家人互相理解的爱,真让人羡慕。

  爱无处不在,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里,是多么美好的事。

《爱的教育》读后感4

  出于老师布置的“任务”,我捧起《爱的教育》,刚看了几页,就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接着几乎一口气读完这本脍炙人口的书。这本书通过恩里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大多写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

  这本书将“爱”描写得淋漓尽致,从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极有鼓励性的评语,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爱的教育》中人物的描写特别让我敬佩,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虽然境况不一,但他们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意外的事件》,《高尚的行为》,《一只雪球》……当我读到《意外的事件》,罗贝蒂跑到马路中央,将惊慌失措的小男孩往马路边一推。自己却被马车扎伤了,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呀!我的眼眶湿润了,勇敢的罗贝蒂,值得我们学习。精彩的每月故事也令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小抄写匠孝敬父母,每天半夜抄写条子,还那么认真,为父亲分担工作,即使劳累了,还白天黑夜地拼命干。我们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家人分担。

  同学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爱的教育》读后感5

  卡隆曾正义地代克洛西承担错误,这次,他又帮助瘦弱的奈利解了围。

  憔悴的奈利学习很用功,但有点驼背,正因为这个缺陷总有学生欺负他。奈利却从不反抗,也从不告诉自己的母亲,因为他怕母亲知道后会伤心难过。这天早晨,高大的卡隆站了起来,并大声地宣布:“如果有人再欺负奈利,我就打得让那个人在地上转三圈!”但是令人讨厌的弗兰谛仍旧欺负奈利,于是真的挨了卡隆的拳头。从此果然再也没有人欺负奈利了,老师便让奈利和卡隆坐在了一起,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奈利是个有缺陷的孩子,经常被人欺负,为了不让家人担忧,他没有告诉家人。品德高尚的卡隆自愿做他的保护人,还把欺负人的弗兰谛打得狼狈不堪、人仰马翻。

  合上书本,我陷入沉思:如果换做我会怎样做?是默默地坐视不管、看热闹?还是伸张正义、保护奈利?我想假如这事情发生在我身边,可能会在心中愤愤不平,并鄙视可恶的弗兰谛,但无法甚至不愿出面伸张正义。也可能会暗暗地帮助受了委屈的.奈利,或是帮助他装书包,或是帮他值日、打扫卫生,但无法甚至不敢出面公开保护受害人。与挺身而出的卡隆相比,我惭愧,我自叹不如!

  奈利是不幸的,因为他天生身体有缺陷;奈利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勇于担当保护伞的好朋友卡隆。我们不能因弱者胆小而去欺负他,应向卡隆那样富有正义,敢于为弱者打抱不平。卡隆乐于助人,并有着侠肝义胆的英雄风范,我们应以卡隆为榜样!

《爱的教育》读后感6

  爱就像一叶小舟,载着我驶向梦想的彼岸……

  每当我重读一遍《爱的教育》,我对爱都会有更深的理解。

  《爱的教育》全书一百篇,其中最让我浮想连翩的是《小抄写员》。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的工资很少,还要扶养多个孩子,小叙利奥十分懂事,想帮爸爸抄写,可被爸爸拒绝了。于是,他只好在晚上偷偷地帮爸爸抄写,有了他的帮忙,随之时间的消逝,家里的情景好了许多。可小叙利奥却因严重缺乏睡眠而导致上课无法认真听讲,回家也无精打采的,所以,爸爸经常责骂他。直到有一天,爸爸发现了一件事,原先小叙利奥偷偷地帮他抄了许多文件,此时的.爸爸愧疚万分,后悔自我错怪孩子。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叙利奥就是这样从小就背负起增加家庭收入的重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况且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忍受着父亲的责骂,仍坚持每晚帮着抄写文件,就只为看见父亲舒展的笑容。他的所作所为,他的家庭职责感,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我七岁时,我看见一则新闻:一个四岁的小孩为了照顾受伤的爸爸,所有的家务劳动,都由他一个人承担,当时,看到那个场景后,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难道他的家庭职责感是天生的吗?我们为什么没有?

  爱,就像蜂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每个人不能缺少爱一样。

  爱,有时就是职责,每年个家庭不能缺少它,正如小叙利奥一样,他从小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分担,学会了付出。请问:你我有吗?

《爱的教育》读后感7

  轻轻翻开扉页,淡淡的油墨香便在鼻尖环绕,指尖触碰到泛着鹅黄的书页,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种亲切之感。这天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全身心都好似受到了一次重生般的爱的洗礼。这是一本洋溢着爱的书。因为有了爱,书中的人物顿时鲜活、灵动起来,就好象生活在我周围一般亲切。书里充满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书生之爱。透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个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务必具有一颗完美的爱心。

  其实,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最纯洁的。敢问有哪位当老师的不爱自己的学生呢?我们的孙老师就是一个好例子。每一天都努力的想使我们多增长一点知识,默默无闻,认认真真想着各种方法使我掌握各种知识。每周状况学生的状况都会及时的总结反馈给家长。老师与学生就是这样,他们之间总是散发着“爱”的“香味”,令人“陶醉不已”。

  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中,除了环境美以外,还需要有爱的存在,只要世界充满了爱,那么世界才能够变得更加完美。让我们一齐努力吧!

  一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8

  一场漂洒的雨过后,阳光带着清新的空气飞来。我从抽屉中翻出“六一”儿童节妈妈送给我的一本书,书名是《爱的教育》。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这是一本从四年级学生埃瑞克的角度来记叙他所发生的事情,并写到日记本上。书是一个个小故事串连在一起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小抄写员》的故事。

  叙利奥的父亲是铁路工人,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他帮杂志社抄写。叙利奥不忍心看父亲辛苦,便在父亲停笔后,晚上帮父亲抄写。但是因为睡眠不足,一天晚上,竟然趴在作业本上睡着了。父亲严厉批评了他,他想说出来真相却忍住了。可是每天晚上抄写已成为了习惯,那天晚上,叙利奥又起来了,不小心碰倒了一本书,心中紧张,生怕惊动父亲,但是他没有想到父亲已站在了背后了,父亲明白了一切,父子俩紧紧抱在了一起。

  父子间的感情是宽广博大的。“一个人爱别人,同时也被另一个人爱时,那么这个人是最幸福的” 。难道不是吗?叙利奥爱自己的`父亲,竟忍受委屈。他把一切埋在心底,因为他爱爸爸,爸爸也爱他。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叙利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勇于分担家庭责任的精神打动了。在当今社会,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各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总是会抓住父母对我们的万般溺爱,进行攻击,父母们就无可柰何了。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要把书中的精神永远保留在我们心中。

《爱的教育》读后感9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许多本好书。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一本书《爱的教育》。

  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写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以高尚的爱心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的享受。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日记是五月的.每月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万里寻母。

  故事讲述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借了很多债务,然而父亲一个人打工还债完全不够。所以母亲决定出国做一个有钱人家的女佣。刚开始还常常给家里寄钱寄信,自从母亲有一次信里说身体不适后,几个月里都再无音讯。

  父亲很想去找母亲,可又不能放下手上的工作。18岁的大儿子也才找到工作,没办法只有让13岁的小儿子马尔可出国去找母亲。

  可并不是那么简单,马尔可去了四个地方寻找母亲都没找到,最后他向别人打听后才知道母亲和那个有钱人一起搬到萨拉第洛河畔。马尔可一个人走到那里找到了母亲,可母亲已经病危必须马上动手术,手术很成功母亲得救了。

  这个故事中马尔可寻母一路寻找了万里路,一路上一个人,还步行走了好多公里路。我很佩服他这样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想找到母亲的精神所感动。

  这整本书都是这样,通过生活朴素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互理解。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爱的教育》读后感10

  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我终于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爱的教育》仔仔细细地看完了。

  读罢,我抚摸着那厚实的纸张,心中思绪万千……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调讲述了小学四年级的心中有爱的学生、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恩利科在自己的母校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人和事,真挚的同学之爱,感人的师生之爱,伟大的父母之爱,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关爱……都像一股股甘泉流进了我们心中。

  读完全书,不难发现,书中的很多小故事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从未去细细感受罢了。卖菜的母亲不辞辛劳只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心地善良的姐姐主动为家里分担一些忧愁;班长用自己正直的言行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便是斯达尔迪了。

  他是一个长得其貌不扬的男孩,天资也不聪颖,就硬凭着自己那一股倔强的牛劲儿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最终成为了班上数一数二的'好学生!这个爱的小故事给我的触动极大,因为我也是个其貌不扬的女孩,但是我却没有像斯达尔迪那样坚韧不拔的毅力,从未有过力求上进的决心,我和斯达尔迪简直不能相比。

  好多时候,斯达尔迪那在油灯下孜孜不倦地读书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向斯达尔迪学习,用自己的勤奋刻苦换来优异的成绩单!我更要如同书中的主人公恩利科一样,学会用爱去看待这个世界,用爱去回报这个美丽的世界……

《爱的教育》读后感11

  今年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爱的教育》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但他写出了人间最朴实,最平常,最感人的真情,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有安利柯的许多同学,有助人为乐的卡隆,有学习优秀的代洛西,无赖的弗兰谛,可怜的贝谛……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助人为乐、保护弱者的卡隆,因为卡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我们要学习卡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保护弱者的精神。生活中,有许多人十分可怜无助,像有困难的同学,为了孩子乞讨的母亲,他们是多么的痛苦,我以后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就给人一句安慰,一块钱,别人也会万分感激你。我不由地想起文圣孔子的一句名言:爱人者人人爱之,敬人者人人敬之。这句话是多么的有道理啊!我还喜欢卡隆的行为,我对他十分敬佩。书中有一段关于卡隆的故事:弗兰谛欺侮克洛西,笑话他的母亲驼背,克洛西忍无可忍,飞起墨水瓶砸向弗兰谛,没想到打中了老师。老师生气地问谁干的.,卡隆竟然站起来为克洛西顶错。多么高尚的行为!一般我们犯错,都是不肯承认。而他舍己为人,为克洛西顶错,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所以我喜欢卡隆。

  从这本《爱的教育》中,我悟到了真爱,让我感受到人们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多奉献一点爱吧!让更多无助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我要抱有一颗爱心,对痛苦无助的人多一点关心,对他人多一点诚心。这是我读《爱的教育》的体会。

《爱的教育》读后感12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时时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时,我自己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自愧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遇见一个伸手向我乞讨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过。记得有一次,我遇见一个伸手向我乞讨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过。和卡罗内一比,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残忍,多么渺小呀!

  虽然我上前掏尽所有的零钱给他,也挽回不了他那残酷的.生活现实,但至少可以给他灰冷的前途送上一丝温暖吧。在处理和同学的关系上,我有时也会因为小事而和他们吵架。

  其实,在世界上,处处播撒着爱的花粉。就拿这一次四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来说,从人们知道这个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断地伸向灾区。俄罗斯、日本等国也向四川派去了救援队、医疗队。人们纷纷向地震灾区的人们捐款捐物,希望帮助他们早日重建家园;学生们也把买玩具、吃零食的钱省下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希望他们能在日住上楼房,早日重返教室。这就是爱,毫不吝啬金钱,毫无保留地奉献爱心。

  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卡罗内、洛贝谛他们吧,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爱的教育》读后感13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父母对孩子无时无刻的牵挂,还是老师对学生不求回报的付出。今年暑假,我读了《爱的教育》,读后,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爱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这本书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但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个勇敢的小男孩救人的故事。

  一个一年级的同学过马路时,突然挣脱了妈妈的手,摔倒在大街上。一辆马车驶了过来,眼看就要撞到他了。二年级的罗伯特恰巧在他旁边,看到这种情景,罗伯特冲了过去,把小同学托离了危险区,自己却因为躲闪不及而被车子轧伤了脚。

  每当我读到这段故事时,我的内心都被罗伯特的见义勇为精神深深感动。罗伯特的勇敢行为体现了一种大爱无疆的精神,这让我想起了“最美妈妈”吴菊萍的英勇事迹。20xx年7月2日,在杭州的一住宅小区,一个两岁的`儿童突然从十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自己却因为受到巨大的冲击力造成手臂骨折。无数人为之动容,吴菊萍被称为“最美妈妈”。

  无论是见义勇为的罗伯特,还是“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用这种大爱精神,不断激励着我成长。

《爱的教育》读后感14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在众多书籍当中觉得很好的一本书,这本书是叫《爱的教育》,是因为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和高尚的爱心联系在一起的,而每一个爱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教育着我们。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以日记的形来式记述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爱的教育》这本书没有一点点的虚假或骗人的感情,它只是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觉到事实上的每个人都要我们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理解。

  这些故事个个都很感人,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每月故事《万里寻母记》,这篇故事讲了一个名叫马儿可的13岁男孩去寻找他远在美洲的母亲,他乘船到美洲后,问他的叔叔知不知道妈妈的地址,可叔叔这时却死了,一个孩子告诉他,他妈妈在科尔多瓦,他走了了2个小时,才到波卡城,几个大汉给了他42里拉,他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才到科尔多瓦,那里的一个老妇人告诉他,他母亲到离这儿四五百里路的图库曼去了,一个商贩把他带到了圣地亚哥,他走了20天,鞋底磨破了,脚底磨出了血泡,终于到了图库曼,可一位店主却告诉他,他母亲不在图库曼,而是在离这儿50里路的萨拉第洛河畔,最后他总算和母亲团聚了,马尔科这一路吃了多少苦啊!

  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也十分令人敬佩,卡隆的力气最大,他为人厚道,不管同学问他什么,他只要知道,都会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他的学习用具,像铅笔啊,橡皮啊,纸啊,小刀啊,随时都可以借给同学用。一次,一个学生丢了买笔记本的钱,卡隆就把自己的钱借给了他,他还给自己的母亲用心的做了一张长达8页纸的信,在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他母亲。

  《爱的教育》这本书真的十分好看,大家有空也去看看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15

  《爱的教育》是我十分喜爱的一本书。

  书中讲了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审视这世间的真与假,丑与美,他讲了他的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安利柯慢慢地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忏悔,学会了助人为乐,也学会了自己去反思自己做的事情对不对……

  当然,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还要数每月故事。每月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爸爸的护士》,这个故事里讲了一个男孩,因为爸爸受伤了,他来到了医院,但护士却把他带错了房间,所以,那个男孩误以为这个重病员是他的父亲。为了让他的“爸爸”早点康复,他每天来到医院,细心地照顾他,给他吃药,喝水,跟他说说家常。慢慢地这个人(重病员)看男孩儿的眼神变得温柔起来,并且他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了,男孩儿高兴坏了!但没想到,他的爸爸在这时候出院了!他才知道,他一直照顾的人原来不是他爸爸!这时,“爸爸”的病情却恶化了。男孩儿没有离开,他选择了留下,继续给他的“爸爸”喝水,吃药。最后,因为男孩儿的无微不至,“爸爸”没有痛苦的呻吟,而是微笑地离开了。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就这样感动着安利柯和我,让我们继续寻找这世间的每一个小小的感动吧!让我们继续感受这世间点点滴滴的真情吧!让我们也成为这感动别人的故事里的主角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爱的教育读后感08-07

【精选】《爱的教育》读后感07-08

(精选)《爱的教育》读后感07-07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07-09

《爱的教育》读后感07-10

(精选)爱的教育读后感07-28

爱的教育读后感【经典】08-19

爱的教育读后感(经典)08-30

爱的教育读后感06-21

爱的教育读后感【经典】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