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精华)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昆虫记》,非常精彩,不信,你听我细细道来。
《昆虫记》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日记,在书中,法布尔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昆虫的一生,把它想象成一个一个童话故事,通俗易懂,用了许多拟人句,令人回味无穷,想象出这一个个动人的情景。
在我以前的记忆中,苍蝇、蚊子、毛毛虫令人恶心、作呕,可在法布尔的眼中,它们却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在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把自己毕生心血都倾注于中,把昆虫写的如此神秘,如此富有色彩,让那些曾经讨厌昆虫的人都爱上了昆虫,被法布尔生动的字眼所吸引,用愉快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昆虫。有些平平常常的昆虫,被法布尔用笔一挥,成为一只可以和人类媲美的昆虫。蜘蛛在他看来,是一个超级“几何大师”,它们发出电线报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捕食猎物;石蚕编织的小鞘,居然能像人类发明的潜水艇一样,自由上升下降,虽然它们一点都不懂物理学,能靠自身造出潜水艇,是个“发明家”;樵叶蜂用嘴剪出来的叶片,盖在自己哺育后代的小巢上,不大不小正正好,它没有用仪器测量,真是比人还厉害啊!法布尔就用动人的`笔触展现这样神奇的情景,大自然的一切是多么的巧妙、和谐啊!
其实,法布尔写《昆虫记》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家庭的贫苦,父母的不支持,毒虫的危险,但法布尔不愿放弃这段传奇,他顾不上父母的责备,偷偷溜出家门,痴迷地观察昆虫,做任何事情都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奋斗,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写出这部不朽的《昆虫记》,这是一部千古流传的名著!
有时候,我遇到挫折,感觉全身都像散架了一样,无力再去面对挫折时,想一想法布尔的精神,就充满了力量,勇敢去面对困难,最后终于能战胜了它,从此,我便一直学法布尔,自己再也不怕挫折,感谢法布尔给我的启示。
我们在看《昆虫记》的精彩之时,也不要忘记,如果没有法布尔这种执着的精神,那《昆虫记》也不会诞生了!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我有许多书:《小公主》,《城南旧事》,《漂亮女孩夏林果》……但这些书我觉得很一般,只有《昆虫记》才是我真正的乐园。
《昆虫记》,我的乐园。一翻开它,里面的小昆虫争先恐后地往我面前挤,生怕我看不见它们似的。
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那美丽的孔雀蛾。它的身体是红棕色的,脖子上面有一个白色的小领结。孔雀蛾的翅膀上还有一圈灰白色的花边,多么漂亮啊!孔雀蛾虽然非常美丽,人见人爱,但它的生命却是那么的短暂。它只有两三天的生命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它会拼命的找异性。有些孔雀蛾还没有找到就死去了。所以,美丽的孔雀蛾总是很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每当我看到这儿的时候,一只只孔雀蛾好似从书中飞了起来,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我面前翩翩起舞,对我展示着它们独特的魅力。这难道不会让我快乐吗?
其次进入我眼帘的是狼蛛。虽然它很凶残,但我对它还是有着好感。狼蛛长有两颗毒牙,里面含有剧毒,被它咬到的'人会马上失去知觉。如果是麻雀,老鼠这些小动物被它咬到就会死去。狼蛛虽然凶残,可它却是一位负责任的母亲。狼蛛妈妈在产卵之前会用吐出来的丝织成一个网,有人的手掌那么大,织好后,狼蛛妈妈会用最好的丝做成一个小碗,产完卵之后就做一个盖子把小碗盖住,这样就好似一个小球。狼蛛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带着这个小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狼蛛妈妈都会拼死保护自己的小宝宝。狼蛛妈妈对自己宝宝的爱真是无处不在。这不就像我的妈妈爱我一样吗?我的妈妈一天到晚对我呵护备至,嘘寒问暖,把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留给我,这不就是爱吗?
《昆虫记》里面让我快乐的故事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你从我读《昆虫记》的故事里感受到了快乐,那么请别再犹豫,快来和我一起在昆虫的世界里遨游吧!《昆虫记》就是我快乐的源泉。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一个东西说“是”之前,我要观察和触摸它,不是一次,而是两三次,甚至是无休止地,直到毫无疑问。
通过仔细观察和仔细研究,法布尔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萤火虫》。萤火虫以独特的方式捕食樱桃大小的蜗牛。萤火虫狩猎时耐心地在草丛中等待,然后开始接近猎物进行询问,然后使用它们的秘密武器麻醉工具。这个工具很小,不用放大镜肉眼是看不见的。萤火虫用这种麻药工具在蜗牛的披风上轻轻敲击,动作轻柔,仿佛接吻而不是攻击。但只需几次敲击,最多六次,就能使猎物失去所有的机动性,从而成功捕获食物。
在这本书里,法布尔非常仔细和耐心地观察一切。他一遍又一遍地触摸它,直到毫无疑问。我们也通过作品认识了聪明的麻醉师萤火虫!
在法布尔的书中,触摸这个词深入我的.内心。今年春天,在科学课上,我们每个人都分发了一颗比小拇指还小的大豆种子。我们播下种子后,人们每天都盯着杯子,期待着它。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种子完全不动了。有人说太早,有人说埋得深,大家挖完再说。第八天,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像细针一样发芽了。我欣喜若狂。过了两天,它的叶子慢慢长起来,大如小钉子,圆圆的叶子和绿色的茎干傲然挺立。下课后,学生们很高兴围绕着这些杯子进行讨论。几天后,它长出了它真正的叶子,它的茎和叶变直了。我们仔细观察了它们,并把它们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小种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后来我和妈妈来到樱花林,观察开放的樱花。看,一些樱花是白色的,一些是粉色的。他们看起来真的很特别!我用手轻轻抚摸他们的花瓣,冰凉冰凉。风一吹,树上的樱花就落下来了。我捡起花瓣,扔向天空。樱花雨一个接一个地落下,我们在花瓣雨里快乐地跳舞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要学会用真情去触摸自然、经典、阳光和雨水。你一定会触摸到幸福,收获幸福。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科学名著,有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有霍金的《时间简史》;有布尔斯廷的《发现者》……但在数百本科学名著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法国作者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了。
《昆虫记》不仅是一本文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全书,它花尽了作者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这本书以人性比照虫性,仿佛昆虫就像作者的好朋友似的,里面记载了近百来种昆虫的样貌、生活习惯,令人目不暇接,沉迷于这本书中。
这部书使我了解了许多昆虫,在没读这本书之前,对于屎壳郎如何会滚得一个比自己身体还大的粪球令我总是很疑惑,我曾经怀疑过是不是屎壳郎的`力气比人还大?也很疑惑屎壳郎为何要滚粪球?甚至觉得屎壳郎是天底下最恶心的虫子。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屎壳郎有个很好听的学名叫蜣螂,它可是大自然洁净的主力军,它不辞辛苦地滚出的大粪球就是它孩子们的产房和卧室。想想屎壳郎是那么辛苦,为自己儿女能有个安稳的家,用它那细小的身躯完成了这么巨大而繁重的工作,我突然不再觉得屎壳郎恶心了,反而被它那份爱心和责任心深深感动了。
同时在《昆虫记》中我还了解了许多其他动物,像螳螂是我最怕的一种动物,两只突眼比头还大,长而细的脖子,带着倒钩的长脚,锋利的大螯就像两把剪刀,能轻松地剪断一只蜻蜓的身体,别看它这么厉害其实螳螂的幼仔是十分弱小的,连小小的蚂蚁都能轻易将它打败吃掉,所以螳螂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保护非常周到,甚至为自己的孩子能付出自己的生命!
读完这部书,我十分兴奋,因为我从中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了解了许多昆虫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很敬仰本书的作者,完成这本书要经过多少次细心的观察,耐心地等待和不厌其烦的记录呀!是他用自己超强的观察力和意志力开拓了有关动物知识的新天地,这本巨著的问世,让全世界无数儿童受益匪浅!他对科学的热情也将激励着我好好学习永不放弃!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今天,我终于读完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家里没人上过学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法布尔能在这么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而我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连最起码的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
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受非常深刻,《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坚持“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他花费了20年的时间写成的一本书。在我没读《昆虫记》这本书前,我不知道被管虫会用及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世界最聪明的裁缝。不知道松毛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松毛虫会一面探测,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探测土的性质。读了这本书,我从书中知道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昆虫常识和生活习惯:萤火虫——会发光的甲虫。有很多文人都写了诗来赞美萤火虫,而只有法布尔为萤火虫短暂的生命而惋惜。夏天生活在树上的婵儿,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它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掠者,将婵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我不应该讨厌婵始终在喋喋不休的唱歌,而应该庆祝婵在经过四年黑暗的苦工,终于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美丽的翅膀,能在温暖的旭日阳光中沐浴,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又如此短暂。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种种奇妙的现象都展现在我眼前,让我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读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法布尔是一位有着惊人的耐心,细心的观察力,刻苦钻研的人。
与他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我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对自己没有信心。有句名言说的非常棒,“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钻研,哪有闯不过去的事。法布尔之所以令人佩服,就是他能透过困难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会灰心。相反,我做事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但做起来却马马虎虎,很少做完再检查,特别是上次期末考试由于我的粗心,在计算题上做错好多题,丢了不少分,学习中,我一定要像法布尔学习认真严谨的态度,要有法布尔探索大自然的学习精神。
《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启发,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只要认真阅读,就能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
昆虫记读后感 篇7
朋友,你看过《昆虫记》吗?
《昆虫记》是由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法布尔所著。他有着“昆虫界的荷马”“科学界的诗人”以及“昆虫之父”的美名,达尔文还称赞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法布尔的《昆虫记》从出版后,就誉满全球,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数十种版本,横跨几个大洲,纵贯两个世纪,至今仍是一座无人逾越的丰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在我看来,《昆虫记》是一本描述昆虫习性、产卵、捕食、劳作与死亡等方面的科普书。它的文字朴实而又生动,叙述幽默而又风趣,让我看到一个毫不保留的昆虫大世界。它的内容详尽细致、通俗易懂,文章自然、亲切,具有很强的可续性,让我体会到了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另外,作者还多次引用希腊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中的典故,时而穿插着普罗旺斯语或阿拉丁的诗歌,语言优美且富有诗意。“蝉和蚂蚁的预言”“大孔雀蝶的晚会”“花金龟”“隆格多克蝎的家庭”……平日里,在人们眼中渺小的昆虫们通过这本书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先生会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心中也明白这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不是作家创造的,它是真实的,是存在的,这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法布尔眼中的昆虫世界是那么美妙,可我却为何没有看到那一面呢?
透过《昆虫记》,我仿佛看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阳好似要把大地烤熟,法布尔不畏炎热还在草丛中观察昆虫,冰天雪地的冬日,寒风刺骨,法布尔不惧寒冷,还在寻找昆虫……这本书饱含了法布尔几十年如一日,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更蕴藏了他不断探索真理,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法布尔的这种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应该像法布尔那样坚持不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 篇8
“世界上很少有人会从事这个职业的,我们也不指望从这份工作中挣钱,但是我们不必介意,因为它能获得很多有趣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比任何职业都有意思。”这是《昆虫记》中法布尔对自我工作的看法。
亨利。法布尔,1823年生,享年92岁。他是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农家,从小生活十分贫困,但他通过自学花费20年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他将自己一生的时光都用在了对昆虫的观察与研究中。《昆虫记》是他在荒石园中通过观察与研究,为昆虫写出的大部头。
它融合了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作者法布尔用人性化的方式观察虫子,向我们展现了昆虫的生活。整部书所写的昆虫都令我感到有趣之极,其中有一篇文章“白蝎自杀”让我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他把一只大白蝎放在一堆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白蝎在火圈里像疯了一般,乱无章法地挥动自己的钳子开始乱蹦乱跳。
它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又乱舞起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蝎子可能已经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自己而死去了。直到作者靠近观察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他把它重新放进沙地中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
大白蝎装死的行为使我感受到昆虫对生命的敬畏,面对死亡它小心试探、拼死挣扎、又巧于掩饰。昆虫尚且如此,而我们不更应该珍惜生命吗?
本书中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诠释这些昆虫世界的美好,而且在他的言语中并没有半点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可以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
如今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了解昆虫的世界,探索昆虫世界更多的奥秘。而《昆虫记》则让我们永远记住“法布尔”。
昆虫记读后感 篇9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让。亨利。法布尔的主要著作。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是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界的史诗”。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以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一个人耗费了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他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10卷大部头的书。没错,他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在撰写《昆虫记》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有趣的写出了昆虫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以及它们的形态特征。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法布尔对《昆虫记》的写作,不是进行机械的论文式写作,而是进行有情感交流的散文化写作,这就使《昆虫记》既有了自然科学上的.价值,又有了文学上的价值。这两种价值的共存使法布尔的作品有了最广泛的读者群,同时也使这部作品又了流芳百世的可能。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关于蝉的这一片文章了。首先,作者先介绍了蝉的歌声,蝉不论你怎么折磨它都无法使它停止歌唱。随后介绍了蝉所居住的地方以及它的形态,还有蜕皮的过程,在蜕皮的过程中,是很痛苦的,甚至如果有的蝉没有蜕皮成功,那么它们就会死去。最后,作者介绍了蝉的繁殖。它们一只蝉一次就可以产三四百个卵。
法布尔凭借广博的知识、诙谐的趣味以及精彩的文笔把我们一次次导向昆虫世界的。他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仔细认真地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事情。
昆虫记读后感 篇10
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印象很深刻。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动物行为的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他的代表作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这本书主要讲了法布尔自幼对大自然的喜爱,之后又写了荒石园的来历,以荒石园的.活动为背景!随之引出在这个园子中的各种昆虫,分别展现了各种昆虫的形体特点、筑巢特点、饮食规律、狩猎技巧,还有谈情说爱,生儿育女等,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久为人们所忽略的陌生而又新奇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又称《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它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全书充满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昆虫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也是一组科普性的说明文,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向大众宣传科学知识。
在书中,作者以人性观照虫性,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散文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昆虫记》让我们看到了动物生命的宏伟——生命无处不在,一些微小的生命往往容易被忽略。我们人类总为自己处在生物链顶端而感到骄傲,却从不会想到如果世界上没有了那些看似微弱的生命,到底会有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布尔的这本《昆虫记》让我知道了看似弱小的昆虫,也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人类和昆虫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有些昆虫却是人类的好伙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有益的昆虫。
昆虫记读后感 篇11
“我开辟了荒石园来研究活生生的昆虫。在这里,我可以不必担心路人的打扰,可以与蜂交谈,也无需耗费时间去远行,无需急不可待的奔走,我可以编制进攻计划,设置埋伏陷阱,每天时时刻刻观察实验效果。这就是我的愿望,我一直苦苦追求的梦想。”这是一本语言诙谐幽默的传世经典,是一部笔触细腻的昆虫史诗。它,就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28年心血写成的《昆虫记》。法布尔从小就热爱昆虫,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文学界的维吉尔”。他拥有哲学家一般的看,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在《昆虫记》中,我们看得到昆虫的微妙而又奇特的身体结构,看不到枯燥乏味的科学性讲解。
蝉的一则寓言家喻户晓:蝉夏天不收集食物,而蚂蚁辛辛苦苦地储藏过冬食粮,结果,冬天时蝉饥肠辘辘的去乞讨,但还是冻死了。但在这本书里,事实却截然不同。蝉虽是自由的'歌者,但是它从不需要依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反而是蚂蚁,它们就是一伙“强盗”;苍蝇向来是传染细菌的始作俑者,是人们讨厌的对象,可谁知它俨然是一位自然的清洁工;萤火虫在人们心中是纯洁浪漫的小使者,可它却丢儿弃女,对后代不闻不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切疑惑,一切好奇,在《昆虫记》中都可以了解到。《昆虫记》就是一个宝库,只要你探索进去,不断开拓,一片闪耀如金的精神财富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昆虫记》可以教会我们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在极尽笔墨表现虫性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观了人性。我很喜欢从中了解每一种昆虫各不相同、妙趣横生的习性,它的情节始终使我聚精会神。法布尔的点滴文字也充满灵性,引人入胜,富有创意,十分有感染力。它告诉我们,所有的虫子都和人类一样,有着微妙的喜怒哀乐,有本能和直觉,为了在自然中生存勇敢地与大自然抗争。所以,我以这本书的众多优点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昆虫记读后感 篇12
记得第一次接触《昆虫记》,还是小学时的一篇课文。过了这么久,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描写作者亨利法布尔那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相信每个人读完整本《昆虫记》,都会不禁感叹它包罗万象的内容以及富有诗意的语言。它不像一般的学术论著那样枯燥乏味,作者用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和拟人使它行文优美,朴实清新,让人感受到一股生命的活力。而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能被世人所传颂,也是因为它富有人情味。这部作品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厚感情。
而令我惊奇的一点是,现在再一次翻开这本书细细品味,吸引我的不再单纯是作者伟大的精神,还有作者对昆虫无微不至的观察和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在他描写的蜣螂捕食中有一段对蜣螂相貌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他整个身躯一副安详状,同极其准确的欲为之杀人机器的前爪相比起来反差极大,他的腰肢异常地长而有力,其功用就是向前伸出狼夹子,不是坐等送死鬼,而是去捕捉猎物。”读着这一段,我眼前仿佛出现蜣螂那蓄势待发的`样子以及充满野心的眼神。从前心里对蜣螂的厌恶也渐渐消失了。其实转念一想,昆虫与人又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呢?作者通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出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世上不乏有为人们带来益处的昆虫。它们不应该因为小部分害虫就每次被提及,都遭到人类的白眼与嫌弃。我们应用人性去看待昆虫。谁的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
大自然的奥妙是那么无穷无尽。正所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也应学习法布尔那样,在现时代热闹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生活的美,对生活世事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学会对任何生命尊敬与热爱。乐于观察,坚持不懈,记录事实。也学习昆虫的自强不息,看到它们平凡生活里的智慧。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教会了人们尊敬与热爱生命。这不仅仅是一部科普著作,也是一篇用生命之美谱写的优美诗篇!
昆虫记读后感 篇13
这是一个特别的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武汉爆发,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大家都措手不及。这个寒假也变得异常冷清。一批批逆行者奔赴“战场”,而我,大概就只能待在家里不出门咯!我就把家里的一堆书都翻了出来,随手拿起一本,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特别爱看的《昆虫记》。我坐下来,仔仔细细地又把它看了一遍。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编写出来的著作。书中将昆虫的习性、本能、劳动、繁殖以及死亡写得清清楚楚,可见法布尔观察得多么仔细。
《昆虫记》写了许许多多的昆虫。有许多昆虫我都是看完这本书才认识的,比如:纺织娘、豆娘、象鼻虫、白蜡虫、金龟子、切叶蜂……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螳螂会吃同类,萤火虫会吃蜗牛,蜣螂妈妈会把粪便滚成球状带回家,然后在里面产卵……最让我感到奇怪的就是萤火虫吃蜗牛了。我直到看完书里的内容才知道:原来萤火虫不是“吃”蜗牛,而是“喝”蜗牛的。它“喝”的是一种小型蜗牛。每到烈日当头的夏季,这种蜗牛就会趴在植物的茎杆上一动不动。萤火虫轻而易举就能找到这种蜗牛。它会把毒刺扎进蜗牛体内,使蜗牛麻痹,然后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把蜗牛化成稀粥后再把蜗牛“喝”掉。小小萤火虫,本领真不小!
我从《昆虫记》中读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昆虫的喜爱。他经过坚持不懈的仔细观察,把各种昆虫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让我感到身临其境。
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物种的丰富,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可爱的小虫子们。更让我领悟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不然地球妈妈会把人类的恶行记录到它的“记仇小本本”上的,到时候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的。
昆虫记读后感 篇14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个暑假,依旧是烈日中天,依旧是热风扑面,依旧是冰淇淋占据了商店里抢眼的位置。但相比于往年,我没再叫热连天,因为我早已沉迷于一个新的世界昆虫的世界。
要说观察最仔细的书是哪一本,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昆虫记》。只要一翻开这本书,你关注的点就不是冰镇西瓜和可乐,不是白日阳光热烈的灼烤,而是夏日昆虫的低声细语,生活习惯,随着作者法布尔的脚步与目光,去认识荒石园里那些性格各异又充满智慧的住户们,看看它们到底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呆头呆脑,还是充满智慧,英勇无比。
虫子相比人类自然小得多,但这并不能说明虫子身上没有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优秀品质,只是没有人仔细观察罢了。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昆虫记》这样的巨作,完全是因为他愿意放低自己的高度,跟昆虫交个朋友;而我们写不出来就是因为我们看不起昆虫,觉得它们低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谚语想必大家都听过吧,我们引以为傲的大堤,却因小小的蚂蚁(白蚁)的洞穴而崩溃,可见,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小看。
那么,法布尔是怎么观察昆虫的呢?是把它们开膛破肚;或者给它们准备试剂,让昆虫生不如死吗?都不是,他不同于我们中的一些碎尸场工作者,他是在探究生命;他不同于一些所谓的研究者,为搞清楚一个道理就大肆破坏,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他是个坚定的人:为了寻到小阔条纹蝶而东奔西跑;为了探究朗格多克蝎的死亡原因而熬长夜。你们探究死亡,我却探究生命!他早已将昆虫当作自己的朋友,所以他知道了许多关于昆虫的事,因为昆虫们相信自己的朋友!
读完了《昆虫记》,我明白了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一个自己的荒石园,也像法布尔一样和昆虫交个朋友,去发现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去感受一下白日聆蝉鸣,彻夜赏萤舞的生活。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08-03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11-05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7-29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7-23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8-02
昆虫记读后感10-28
昆虫记读后感11-08
《昆虫记》读后感06-14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12-15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