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浒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读后感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风明月,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这首《临江仙》高度赞美了《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为元末明初施耐庵所作。故事里的梁山好汉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扯起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反抗朝廷。朝延大臣们大惊失色派军队前去镇压,结果镇压失败,军队还投降了。朝廷改变策略,前去招安,在宋江、吴用等人的妥协下接受招安。结果,朝廷利用战争让梁山好汉们死的死,走的走,剩下的二十几人也被朝廷赐死。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以令人唏嘘的结果结束了。读完《水浒传》我唏嘘不已。
梁山好汉们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过程。尤其是他们从江南去征讨方腊的时候伤亡惨重。梁山好汉们死的死,走的走,留下来的全被赐死。这无疑是”借刀杀人”,借战争来削弱他们的.力量!如果朝廷一开始就治理得很好的话,梁山好汉们就不会聚集起来造反,就不用朝廷费那么大的劲去招安,更不会有如此令人唏嘘的结果。一切的一切全都是朝廷自己在毁自己。
《水浒传》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更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水浒传读后感2
《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本以为这本书会像《红楼梦》一样无聊,但事实上它的有趣程度可以与三国演义并列。
其实在接触四大名著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四本书对我来说非常无聊,因为上面有很多我看不懂的地方,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地方才让它们这么有名。
在读《水浒传》之前,我了解到这是一部关于农民起义的书。而农民起义无非就是因为统治阶级腐朽,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的',认为没什么看点,最多那一百零八个好汉值得认识一下,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了。可事实往往会给予你沉重的打击,这本书看完之后,我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忠义!
首先是忠。宋江对祖国尽心竭力,尽管在威逼利诱,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仍对祖国忠心耿耿,虽然他没什么用,甚至毒死了李逵,但重要的是这份精神。
其次是义,这一百零八个好汉亲如兄弟,面对朋友有难,毫不犹豫的就会去帮忙,十分讲义气,但这不是现在那所谓的兄弟义气,不仅如此,如果他们路见不平,一定会拔刀相助,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
读完整本书我才知道,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价值,不应该以片面的了解给整本书贴上不好的标签。
水浒传读后感3
开学初,我读了《水浒传》一书。《水浒传》是明朝施耐庵的作品,他妙笔生花地写下了108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把人物的性格特点描绘的淋漓尽致,让我打心底里儿无比敬佩。
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鲁智深的行侠仗义等等,这些英勇的人都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鲁智深了,因为自从看了他“拳打镇关西”的事迹,我就被他深深的吸引了。
“拳打镇关西”讲述的是鲁智深当提辖的时候,在路上巧遇史进,后遇史进的师父李忠,于是三人结伴喝酒,正聊得尽兴,忽传来有人啼哭,鲁达嫌烦,便叫人将啼哭之人叫上,原来是卖场的父女,女儿告诉鲁达,他们受到了镇关西的欺凌与压迫,现在还要还子虚乌有的钱。鲁达听后大怒,便送钱给那父女俩,让她们先走,然后自己去找镇关西,先是找镇关西麻烦,然后两人打了起来,鲁达三拳便将那恶人解决了……
哇!看完之后可真是大快人心啊!罪恶之人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
这《水浒传》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嫉恶如仇呢?由于作者特殊的思路,把这些故事写的跌宕起伏,仿佛身临其境,总会让我觉得书中的人物就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去与邪恶作斗争,坚持正义,追求光明。
《水浒传》同时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愧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啊!
水浒传读后感4
一本好书,能带给每一位读者许许多多的启迪和感受。手中的《水浒传》就是这么一本书——我钦佩于书中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感慨于书中那些人该出手时就出手,更为书中无处不在的“铁肩担道义”、“替天行道”的精神感动。
书中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他们发起了风风火火的农民起义。他们高举忠义的大旗,用自己的血一遍又一遍写着“替天行道”的真正内涵,敢为社会底层的穷苦大众鼓与呼,打遍豪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对待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贪官毫不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明末清初的评论家金圣叹先生评点道:“杀得好!”
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位好汉都以诚相待。他们在上山之前,都是善良的`老百姓,是贪官污吏逼得他们走投无路,最后走上了反抗之路。他们劫富济贫、帮助穷人的行为,是对“义”这个字最好的诠释。
仗义豪情的宋江,神机妙算的吴用,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逵,性格刚烈的武松,还有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儿女,虽性格不同,但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情有义,为国为民,替天行道。虽然,结局是英雄好汉们被“招安”,最终起义失败,但他们打出的“忠、义”两字并没有消失,而是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每次捧起这本《水浒传》,都让人肃然起敬。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新世纪翻开它,阅读它,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水浒传读后感5
《水浒传》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鲁智深。他在整本书中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勇猛,却有些莽撞粗鲁的形象。
鲁智深在渭州的一个小酒楼内与朋友饮酒聊天。突然听到有人在哭泣,闻声走过去。原来是一对父女正在哭泣,赶忙上前询问。一个叫镇关西郑大官人欺负了他们。一打听,他是一个卖肉屠夫。鲁提辖怎能袖手旁观呢?
只见花和尚“按”“踢”“踏”“提”一阵乱打,竟然把镇关西打死了!他当时都没有考虑后果就打上去,我觉得他这件事办的比较鲁莽。他大大小小也算是一个公众人物,发生这种事情后对他自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身为提辖,他并没有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而是义气行事。这样就不利于官府来管理老百姓。从大的方面来说,他没有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从小的方面来说,他没有对自己负责。他是否考虑过杀了人,进了监狱,自己的将来怎么办?我认为他的`做法不够成熟,有些欠妥。
他应该利用自己的职权、运用法律来维护金翠莲父女。
鲁智深身上有许多特征,有优点也有缺点。书中还有许多和他有关的故事,都十分丰富精彩。情节一波三折,刻画人物惟妙惟肖,拿起书你一定会爱不释手。读完后你一定会收获不少,快去读一读吧!
水浒传读后感6
我酷爱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其中我最喜欢《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愤怒的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的罪恶,展示了北宋时期我国农民悲惨的生活;他塑造了一批不甘压迫、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和伟大力量,如“豹子头”林冲、“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等。
梁山英雄的斗争纲领是“替天行道”,他们遵循的`原则是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仗义疏财、平等互爱,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患难相扶,各无异心”的社会小学》,《水浒传》一书以英雄斗争的事迹热情的讴歌了梁山好汉反抗的斗争精神。《水浒传》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等。
当然,还有很多人为《水浒传》谱写了名言,如“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同心报国,青史留名”。
总之,作者施耐庵动人的笔调,呈现了英雄好汉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水浒传读后感7
有一句话说:“除了‘爱’以外,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今日我在读《水浒传》时就深深地体会了。
《水浒传》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梁山好汉慢慢变多,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到招安以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今日我读了一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在路上遇见史进,于是二人便去喝酒,喝着喝着,听见有哭声,鲁智深非常愤怒,便找到哭的`人,见是一对卖唱父女,姓金,因受绰号“镇关西”的郑屠而哭,鲁智深知道了立马给了些钱财,然后打死了镇关西。从这故事中体会了一个道理:心中有别人,肩能担责任。
战国时期,楚国冬天下着大雪,在皇宫里的楚怀王让人找出皮大袄穿上,并点上炉火,还是觉得很冷。随后楚怀王想到了子民们什么都没有,岂不是更冷?于是下令给老百姓送去取暖的碳,百姓很是感动。故事中的楚怀王可以自己烤火,不顾百姓,然而他却为百送去温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助人为乐的道理。
所以在生活中只要发现同学需要帮助我们就应该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人。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帮助,就让我们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水浒传读后感8
《水浒传》大家多少知道一点吧,但是100个读者就会有100个不同的想法,那我就告诉你我读过《水浒传》之后的感受与想法吧。
大家知道《水浒传》讲的是108好汉先是萍水相逢,之后是肝胆相照,再替天行道,最后却被歼人所害,这便是《水浒传》故事情节了,虽然我看完后为108个好汉之死感到惋惜,但我又一想,就觉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什么呢?因为108好汉那个时期的.世道只有一塌糊涂这个词形容了,也因为这样108好汉才会聚在一起,才会这样轰轰烈烈地替天行道。
最后也因为这样的世道而消失,不过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那时候披着百姓“父母官”伪装的昏官在其中作乱,但是那时候能管管这些无法无天的昏官的人倒有一个,他便是人民称作皇帝的那个人,他是那时的领导人,可是他见了便视而不见,听到了便当耳旁风,你想这样的皇帝能治理好他的天下吗?大家都知道他没这个本事,不过没本事他可以下台啊,可是他就是死皮赖脸地不肯下,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他却连这一点都没有,知道不行却偏不让更好的人选来代替他,所以让108好汉的悲剧发生,所以一个好的领导是很重要的!
一个好的领导可以让寒冻变得温暖,一个坏的领导可以使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水浒传读后感9
相信大家都看过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吧,它是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先生的著作。《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施耐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水浒传》这本书反映了北宋末年统治者的腐朽、残暴和黑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激发出了一众英雄齐聚梁山。
在《水浒传》的众多章节里,我最喜欢的片段就是“武松打虎”,大致故事是:梁山好汉武松回家看望大哥,经过景阳冈,到小酒馆喝了十八碗酒,喝醉了后想着继续赶路,酒家告诉他冈上有老虎,武松不信,执意上冈。在冈上果然遇到了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大虫打死。慢慢的,一步步挨下山冈。我们知道一只成年老虎站立起来差不多有三米,足有一层楼高,重达三百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山林之王。武松却在危机情况下快速冷静下来,转被动为主动,赤手空拳将其打死,足见武松的`智勇英武!这也是武松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十四位的原因吧,人们都称他为“行者武松”!
除了武松,《水浒传》这本书中还写出了宋江的仗义、李逵的粗鲁、吴用的细致……一百零八位英雄各个形象鲜明!
快跟我一起翻开《水浒传》,与书中英雄相会吧!
水浒传读后感10
因为我很喜欢武侠打斗一类的书,在电视上看了几集水浒传,感觉很有意思,就买了一本水浒传看了起来。
在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听别人说过水浒传,在一百零八将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宋江,因为他不仅是老大,而且为人仗义,在兄弟们需要他的时候,总能及时赶到,并且心地善良,不管他认不熟悉的人,只要有困难,他都会出手帮忙。
在读完水浒传之后,我感到很痛惜,因为宋江总想招安,虽然他是想让兄弟们生活的更好,远离和官府打打杀杀,并且可以精忠报国,但是皇上却是在利用宋江他们,并不相信他们,让宋江一行人去把各地区的农夫起义全部消灭,在这个过程中,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燕青和武松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离开了剩余的兄弟们。最后原来的一百零八个人中,只有二十七个人存活,回到了皇宫。
读完以后,我对宋江的喜欢从此破灭,假如他一心不想着招安,而是和其他的`起义军一起起义,那结局还会是这么的凄惨吗?不会。让我对宋江好感全无的主要原因是,他用毒酒把对自己最忠心,最热爱的弟弟给毒死了,虽然他这样是为了怕他弟弟在自己被陷害死以后为他报仇而名誉受损,但也不能应此毒死他弟弟。所以,宋江的行为让我对他好感全无。
水浒传读后感11
王伦乃何许人也?原来是梁山伯中的头领罢了。书中笔墨不多,不过两三回,连外貌描写和利来附诗也没有,可是他却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人。
王伦是一个庸才,人送外号“白衣秀士”,一听就是花拳绣腿,文不如人武不精。王伦还十分小心眼儿,妒才。自私,见有人来,只会说山寨太小啦,房舍不够啦,小地方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啦……说来说去就是要你走。记得豹子头林冲进寨时,他就万般阻挡,万般暗示,最后还要林冲献投名状,实在是小心眼儿,没有绿林好汉的豪爽。当日林冲杀了他就是因为他不能容人,这就让我不胜感慨:有容人之量的人,方可成就大事。
在这点上,我觉得刘邦最为出色。老刘自个儿啥都不行,碰上事儿就只会说“这可怎么办哪?”但人家有优点:不耻下问。没办法时,他旁边就会有一大堆人上前说这说那,给他出了一大堆注意,而他也能“择善而从”,,不会因为自己不行就去嫉妒别人。所以张良啊。陈平呀。萧何啦。韩信哪……在那一时期最优秀的人才都乐意呆在他的身边,为他所用。可项羽就不同了,年纪轻轻就可以举起一口大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武艺超群,够厉害的吧?!但到了最后怎么样?还是兵败改下,自刎乌江,被刘邦夺了霸业。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刘邦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而项羽却刚愎自用,不能识人。容人,最后把唯一的谋士范增给赶跑了。
水浒传读后感12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叫《水浒传》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书主要见了无赖高俅因球技好,而被端王选为护卫,从此目中无人,因王进父亲打过他一棒,所以怀恨在心,想害王进。经过了三番五次以后,终于加入了梁山伯起义,许多人也因此被逼上了梁山泊其中与李逵.宋江.晁盖等人,晁盖是老大,可不幸的是,最后,晁盖被史文恭的毒箭所射死了。经过一番比试,宋江当上了首领。卢俊义当上了老二,他们面临了种种磨难,都突破了。但好景不长,这支队伍,最终还是在黑暗中消失了。我还很喜欢其中的很多的人物呢!比如像李逵,他非常勇猛,手持双斧,力大如牛。他还非常孝顺,自己吃好穿好也不忘母亲,准备把母亲带过去,可不慎遇上了老虎,他又气又恨。一下子打死了4只老虎,还有张清,他非常机智,又很厉害,一个人就可以打伤梁山泊的10位好汉,而且竟是用石子。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还是被吴用等人抓住了。我最喜欢的还是宋江,他被成为及时雨.呼保义,他非常善良,百姓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会出现,许多梁山好汉又都是冲着及时雨的'大名,才来投奔的。
我非常喜欢作者写的故事情节,非常深动比如像其中一句:“武松纵身一跳,又让他扫了个空,老虎急的连吼几声又转身向武松扑去。”这句话动作描写得非常好,中有:跳.扫.吼.转.扑。几个动词。把武松打虎描写的活灵活现。
这是一本好书,建议大家看看欧!
水浒传读后感13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的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主要讲的是史文恭写了一首小诗: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主要说了:要杀晁盖,活捉宋江和吴用。晁盖知道后,便要去杀了他们。后来,有两个和尚告诉晁盖知道史文恭的下落,晁盖便相信了,晚上他带着几个大将一起前往。这时,一支箭正好刺中了晁盖的.脸上,后来,他们发现箭上有史文恭三个字,这支箭是毒箭。深夜,晁盖对宋江说让那个射箭的做梁山泊的主,刚说完,晁盖便死了。
其中,我有几个疑问:1、从箭这件事中发现花荣是宋江的人,而且当晚花荣没跟去,那就有可能是宋江故意杀晁盖的。史文恭练武不练箭,那为什么要刻他的名字?还用毒箭呢?2、从晁盖的遗嘱中得知,他要让射箭的人当老大,为什么不让宋江呢?他是不是知道是宋江干的呢?
而且我认为晁盖没有当老大的资格,因为他相信了两个和尚,他是被想立功冲昏了头脑了么,说明他做事从不想前因后果,所以我认为他没有资格。
以上便是我这次课的全部理解。
水浒传读后感14
这个假期我终于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一书,这本书是施耐庵先生的代表作,这么多年来一直只曾听说不曾拜读过,这次就这假期的空闲打算读上一读。
在看这本书之前,《水浒传》中的众人在我心中的形象是“敢于挑战的.开拓者”、“反抗豪强的革命家”,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却大受震撼,这些我曾经以为的梁山英雄们在我看过全书后都有些变了一番模样。甚至*了之前的一切认知。看这本书时我有很多的不解,这些“英雄好汉”的形象超出了我的认知变得残忍和冷漠了起来。
例如李逵回山后讲述自己母亲被老虎吃掉后的经历,山上的这些兄弟不但不关心安慰,却笑了起来?扈三娘竟然欢天喜地的嫁给了梁山上杀了自己满门的矮脚虎王英?因为宋江他们的设计秦英全家惨死,秦英最后竟然还能死心塌地归降梁山?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让我越发的困惑。
虽然《水浒传》的三观让我有些不认同,但是它也有它值得一读的优点。比如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生动,情节描写也都十分引人入胜,大家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其中的精髓。
水浒传读后感15
暑假里,我读了《水浒传》,我的心灵一直被那一百零八个好汉的行侠仗义和打抱不平所震撼。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深山起义,由盛转衰,曲终人亡的故事。
书中有忠义两全的宋江,性格刚烈的武松,见义勇为的鲁智深,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忠义的化身。
我也很欣赏李逵,但李逵他颇有些拗,遇事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就发火,总是和人打架,给宋江等人惹事生非,但是他身上有股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精神,愿意为自己的.兄弟豁出性命,就是这种精神使我大为感动。
书中我更欣赏的是吴用,足智多谋,他曾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醉了青面兽杨凌,巧妙地夺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我要向吴用学习,做一个聪明的人。
读了这本书,使我非常敬佩梁山好汉,也使我懂了很多道理,这真是一本百看不厌的好书。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后感09-20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18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11-11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14
(精选)水浒传读后感11-30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14
水浒传的读后感02-25
《水浒传》读后感09-17
《水浒传》读后感【经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