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时间:2024-10-18 14:04: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用】《朝花夕拾》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1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2

  老师曾说过:“阅读《朝花夕拾》时,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颠沛流离的中年男人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作者在文中所提及的那些童年时期的喜和悲、爱与憎,实际上已被当下一种成熟的、融融的爱意所包围;相对于自己”离奇“的现状而言,这种留存于记忆当中的”意味“备受心灵的.呵护。这种爱意是单纯的、流动的、温柔的,它不仅出现在作者对长妈妈的回忆里,也出现在对”五猖会“的怀想中,还出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途。

《朝花夕拾》读后感3

  童年是一只小纸船,虽然很小,但能承载下五彩斑斓的梦;

  童年是一把彩色风车,只要向前奔跑,风车就会永远在你生命中转动;

  童年是一支棒棒糖,甜蜜总藏在最里面;

  童年是一只风筝,带着希望永远飞翔在内心的最高处。

《朝花夕拾》读后感4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叙事。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

《朝花夕拾》读后感5

  近期我阅读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这本书。在这本书中鲁迅先生写了他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在他小的时候的'私立学校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是他在仙台上学时认识的藤野严九郎。他简单写了寿镜吾老先生,详细写了藤野先生。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从那个不想上学,觉得上学很无聊的孩子,变成了渴望知识的青年。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位和蔼、质朴、博学、严厉的老师。藤野先生是一位没有种族歧视、认真、严厉的老师。鲁迅从文章后直接写出了他对藤野先生的想念。

《朝花夕拾》读后感6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一共有十篇前八篇都在写鲁迅的童年,而后两篇则是在写鲁迅的青年。在《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中,这两个人物,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另一个则是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追求革命,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向往自由、安乐的心。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朝花夕拾》读后感7

  初见鲁迅的文章是在六年级的《少年闰土》,单刚开始,我就觉得鲁迅写的文章非常有趣,但有的时候似懂非懂,心中在那感叹也许只有活在那时的`人才会明白:雪地捕鸟,沙地看瓜,捕猹......这许许多多,我有好多都没有听说过,就更别说做这些事情了。

  鲁迅在这本书里写了对童年的向往,也写了对旧社会的批判,也写了对那些所谓“正人君子'的辛辣的批判。鲁迅在这本书里写了许多旧社会的不平事,也写了那时候的底层阶级的人的故事。

  不妨大家看一看这本书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8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朝花夕拾》读后感9

  经过这几天的阅读,我们读完了《朝花夕拾》这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有10章,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快乐回忆,以及遇到的人。《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后来又改为了《朝花夕拾》。题目中的朝与夕指的是早晨与晚上,其意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花夕拾》中描绘了封建社会的场景和对它的强烈憎恶,又写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朝花夕拾》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鲁迅先生笔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讲了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回忆保母阿长的善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而快乐的童年生活和在三味书屋里读书的日子;《琐记》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在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怀念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写了作者弃医投文的经过。

  鲁迅先生热爱并向往童年时期的生活,向往自由,向往大自然。

  《朝花夕拾》写出了对逝去日子的回忆,对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

  这本书会使我们跟着鲁迅先生去回忆童年的日子。

《朝花夕拾》读后感11

  小时候,傍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池塘边,看着蓝天上悠悠的白云,看着匆匆回巢的鸟儿,是多么的无趣!无聊的撇撇嘴,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大摇大摆地回家了。可惜在走的那一刻,天被渲染上了火红的'色彩,夕阳也慢慢落山了。我却不曾发现这份美。第二天再来,却看不到了。

  渐渐长大了,床头,书桌上推着一摞一摞的复习资料,课外名著,再也无法如儿时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微微叹一口气,随手拿起那本《朝花夕拾》,随意一翻,‘父亲的病’。“切……这么无趣的题目……鲁迅,似乎也不过如此嘛!”一声肆意的嘲笑声落下,躺在床上看起来。却看的入迷……

《朝花夕拾》读后感12

  今天,我读完了《朝花夕拾》,而我买书时正好买的是《朝花夕拾》和《呐喊》的合订本。

  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反映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

  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作为改变民国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片对于了解作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就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朝花夕拾》读后感13

  《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以及呐喊从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文中记叙了鲁迅在童年的无限乐趣,以及在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让他记忆忧心,接着被送到私塾,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及知识的渴求,也表达了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敬佩之情,这本书我总体学到了封建迷信以及恶习的愚昧,也体现了鲁迅是一个正直、满腔热血,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的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14

  记忆上“旧来的意味”,是交杂在作者脑海中的细小的、零碎的,却又真实可感的“意味”。作者在回忆他幼年的保姆长妈妈时,便把这种细碎的“意味”描写得淋漓尽致:长妈妈喜欢唠叨些鸡零狗碎的事情,睡相又坏,而且总有一些奇怪的规矩要“我”遵从,“我”对这样的长妈妈是很厌烦的;但她又能讲“长毛”的故事,这让“我”曾对她产生过空前的大敬意;她踏死了“我”心爱的'隐鼠,使得“我”对她又憎恨起来;但她却能用心地帮“我”找来向往已久的《山海经》,过去的憎恨顷刻又转变为新的敬意。基于对生活细节以及“我”的情绪转变的精准把握,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便在作者的行文当中站了起来。

《朝花夕拾》读后感15

  《朝花夕拾》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有很多种,里面比如有:写人吃人、吃血馒头等等!在《从百草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是使用了大量的墨笔写在百草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有写到他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了。这样,前面写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写了自己童年往事趣,通过这一件件一桩桩事例来反衬当时社会的黑暗,我也懂得了现在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好的',以后让我的子子孙孙都要懂得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朝花夕拾》读后感】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各篇读后感 朝花夕拾各篇读后感20004-01

[精选]《朝花夕拾》读后感06-25

朝花夕拾读后感09-07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08-03

《朝花夕拾》读后感09-25

朝花夕拾读后感06-14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11-29

朝花夕拾后感10-28

朝花夕拾的阅读心得01-12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