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集合[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读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才感觉到它果然不负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称号。书里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释卷时有种畅快淋漓、荡气回肠的感觉。
《三国演义》是由民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历史事件,故事主要是由魏、蜀、吴这三国战事争端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明显的体现出了“拥刘反曹”的倾向,但是我对此却有另一种看法。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中,曹操无疑是个大人物,他雄霸于东汉末年,名截千秋;文韬武略,机智多谋;知人善任,裁夺适度,大气包举,临危不乱。虽仁不及玄德,义不及云长,智不及孔明,雅不比公谨,却大可称之为三国一大人才。
曹操的性格是复杂的,既有忠也有奸,既有英也有邪,他曾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一人负我!”却又是个对朋友讲义气,待人宽容,重情念旧的人,他以诚相待关羽,便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曹操留给后人的千秋功德,更有千古骂名,一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一切留于后人去评说。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一向如此。但曹操在我心中始终是个英雄,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人;一个豪情万丈、气度非凡的人;一个雄才武略、机智聪明的人;一个能左右风云,肩负天下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我喜欢上三国是从唐国强老师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开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时候的看不太懂里面发生的故事,只是喜欢那些英雄人物,比如诸葛亮,张飞,关羽等。唐国强老师饰演的诸葛亮有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很儒雅。然后慢慢长大了,就去看了这本书,我觉得看书比看电视还要过瘾,看完整本书有了更深的的体会。
我觉得《三国演义》就是一本英雄故事书籍,他描写了1000多个人物,是四大名著里面人物最多的一部,尽管《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的人物也不少。《三国演义》也是出了神话故事《西游记》之外,历史跨度最长的小说故事,从东汉末年到晋朝。人物刻画很深刻,每一个人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有缺点。诸葛亮聪明过人,谦虚谨慎;赵云勇冠三军,一生无败仗;刘备仁爱的之心,体恤平民;曹操一代奸雄,爱惜人才;吕布武艺天下无双,但是有用无谋。对于三国中谁是英雄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有人说是曹操,因为成王败寇,有人说是刘备,因为他礼贤下士,三顾草庐,有人说是孙权,凭借天险独占一方。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挺有道理,因为历史都是他们这帮英雄所写的。
当代社会我们也有无数的英雄楷模,为全国的解放牺牲的烈士们是英雄,新中国成立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英雄,默默无闻在平凡岗位做着对国家和人民有意的事情的人同样是英雄。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努力奋进。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三个国家互相争斗,最后被统一归为西晋的故事。故事描写了许多鲜活的人物,有义薄云天的关公,有关爱百姓的刘备,有骁勇善战的吕布,也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这些人物让我印象深刻,有几个人物更让我无法忘怀。首先是刘备。在曹操挥军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时,是刘备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和众人一起走到了江夏。后来抓住敌将时,都是仁德为先,残忍为后。为匡扶汉室,经历千辛万苦,但最后因阿斗懦弱无能,让刘备的基业毁于一旦。
其次是诸葛孔明,他神机妙算,重情重义,为刘备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诸多战役中屡建奇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将毕生的能力传授给了姜维,在最后的六出祁山,五丈原之战中归天。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怎样做人,怎样取得别人的信任,怎样名扬四海。我以后也要向诸葛亮等人一样:不要放弃,不要轻易叹气,要坚持到底,好好学习,将古人的这些美好品质发扬下去。
《三国演义》奉告我们一个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一失脚成千古恨”嘛!书中刘备因东吴杀了自个儿的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就一负气率领七十五万蜀军进击东吴,最后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且烧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关系到蜀国的命数。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挣到气而殒命泉下。令人惋惜啊!压根儿,蜀国食粮丰足,兵多将广,武有五兔,文有卧龙凤雏,但自打那一场仗后,就起步了下坡路。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领略到了豪情、友情。这处处体现在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之间的情感是多么深厚啊!
说起豪情。三国处处体现。“桃园三结义”刘关张兄弟素不相识,却因几句闲话投机,便在桃园三结义,可谓豪情万丈。令人既佩服又敬畏的关羽不慎中了毒箭,华佗为他刮骨疗毒,关羽却在与他人下棋,谈笑风生!
说起友情,字里行间尽展现。关羽被曹操俘虏,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不管曹操如何用金银珠宝来诱惑。始终不为所动,打动了曹操,放了他。这忠心显而易见。再说刘备,当赵子龙拼死就出阿斗时,刘备并为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一般,将阿斗扔在地上,口中大骂道“你这小子”,险些损我一名大将。试问天下为父者,谁能想刘备一样重情重义,肯为兄弟舍弃儿子。
还是桃园三结义,刘备一个落魄王室后代,无一丝一毫的'权势,而猛将关羽、张飞却一点也不嫌弃,反而拜他为大哥,为他是用,一心一意。
在这硝烟四起的战火年代,友情尽显。
品读《三国演义》,领略的是豪情,友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5
生活是个万花筒,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书籍就是这个万花筒中最灿烂的一角,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让我着迷,令我陶醉......
我最初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是两年前我十岁生日的时候——那天妈妈送了我一整套的“四大名著”,并且都是无删减的版本,我兴奋不已的立即挑选了一本《三国演义》开始读了起来。
里面的内容不好理解,生僻字还一打一打的——“谞”、“藜”、“镔”、“劭”、“颙”。我家那本小小的字典都快查不全了,耗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第一回看个大概。
后来,我还是被它吸引了过去——引人入胜的情节此起彼伏,让我看得如痴如醉:“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三期周公瑾”、“诸葛亮痛哭庞统”、“关羽刮骨疗毒”。。。。。。这些都是我的“珍藏品”,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
我对题记也有更深的`理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东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憾,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罗贯中虽然借用了杨慎的诗,但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6
在一个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的年代,英雄辈出,逐鹿中原,连年征伐,最终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这不就是罗贯中先生笔下的《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内容吗?
记得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儿童版的《三国演义》。自从我看了那本书后,便喜欢上了三国的历史,喜欢上了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之后的一个暑假,我经常打开电视,看着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那么多集的电视剧很快就被我看完了。
如今,我终于可以开始阅读原版的《三国演义》了。跟儿童版比起来,文字古朴洗练,情节更加丰富。它总是让我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不忍释卷。每当我拿起它看的时候,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看刘玄德白帝城托孤。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诸葛亮。更钦佩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为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火烧新野,草船借箭都是靠他的谋略才得以成功。可惜他在第六次北伐中不幸病死于五丈原。后人曾用一对对联来慨括他一生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我还喜欢勇武忠诚的赵云。他单骑救主,计取桂阳,年过七旬还能力斩五将。最后他在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失利,退回汉中,不久病逝,不禁让人扼腕叹惜。
合上了这本《三国演义》,闭上眼,可里面的情景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着,让我难以忘怀……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魏、吴、蜀三国发生的故事。书中有上百个人物,写了无数的军事谋略,对战争的描写极为生动。这本书里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等。这些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但让我最为感动的是《三顾茅庐》和《煮酒论英雄》这两个小故事。
《三顾茅庐》讲述的是刘备得知诸葛亮是一位天下奇才,便去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诸葛亮不在,第二次诸葛亮还是不在,直到第三次,诸葛亮终于在了,不过在睡觉,刘备等早门口等了足足两个时辰,诸葛亮才醒,经过刘备的'苦苦恳求,终于同意出山的故事。从中我觉得刘备是一个坚持不懈、虚心耐心的人,不像关羽张飞,只等了两次就不耐烦了。刘备虚心的美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里的曹操骄傲自大,说自己是英雄。有一句名言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这个故事就为魏国以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读了这本书,我才懂得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霸业。
三国演义读后感8
这几天,我在家里读《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喜欢的人物,下面,我就说给你听听。
我最喜欢的就是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个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和诸葛亮连手打败了曹操;我也很喜欢曹操,他虽然跟诸葛亮是敌人,但他也是智勇双全的一名武将;徐庶他原是刘备的手下,但由于曹操将他的母亲抓走,他便去救他的母亲了……
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三国时期的故事,里面有许多那时的人物,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 《三国演义》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里面的英雄多得不得了。我在里面看到善于听从别人正确提议的刘备,不像有些英雄只为个人主张不听从别人正确意见,最终导致大败。 还有机智、用兵如神的诸葛亮,蜀军在诸葛亮的'计谋下,几乎都是连胜,而不像吕蒙只会硬拼没有计谋。 这本书写出了将士们的武艺高强,样子、语言描写得很仔细,还写很多人的机智,以及每个国家都有一位精忠报国的将士……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9
近期,我读了一本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的经典杰作,它就是——《三国演义》。
小说主要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述了他们之间及其它各种势力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冲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小说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诸葛亮这个人物,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人,神机妙算,特别表现在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赤壁,空城计这几件事上。在武艺方面,我最喜欢的.是赵子云和张飞,他们二人在长坂桥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赵子云救下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张飞拦截了曹操,并且高喊一声,声音如巨雷,把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顿时倒撞于马下死亡。我从他们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了“忠义”二字。像诸葛亮是两朝元老,辅助刘备与刘禅父子两人,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子云和张飞也是为蜀国尽心尽力,赤胆一片,这样的人物是举不胜举。
细读《三国演义》,我总是不断地被这些忠义之士的一举一动所感动。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暑假快过去了,厚厚的《三国演义》也被我看完了。这本书告诉了我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和许许多多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一本书能成为经典,一定包含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透彻的人生道理。多读书,读好书。对自己有许许多多的帮助。接下来,我介绍给大家的'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由明代通俗小说家罗贯中以民间传说为基础,并结合陈涛的《三国志》等史料创作而成。主要说了三国时期历史的波澜:忠义与奸诈的突出.豪杰与奸雄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等等令人叹为观止.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这本书中的人物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有狡猾奸诈的曹操,忠义勤劳的关羽,聪明机智的诸葛亮等等。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他的机智,让人畏惧,他的谋略,让人佩服。还记的那次草船借,周瑜想逼死诸葛亮,到了最后,不仅计划没有成功,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还有那次火烧新野城,诸葛亮巧妙的运用计策,杀个曹军片甲不留。
《三国演义》这真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课题上学不到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东汉末年,分三国??”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是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有许许多多,有身经百战的武将,有统一国家的君主,还有足智多谋的国中军师。
东汉末年,三个国家的君主——刘备、孙权、曹操,为了争夺霸王,个个互不相让,经常出兵攻打别的国家,各国都伤亡惨重。
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首先,这本书里人物刻画鲜明。关羽英雄无比,曾与刘备张飞三人战吕布; 张飞虽性暴如火,但武艺惊人,曾一人在葭萌关大胜马超。
赵云跟随刘备,不让刘备受伤,曾独自伤五十员曹将,单骑救阿斗;张辽伤敌无数,曾和李典、乐进杀吴兵几十万人;陆逊武艺不佳,可身怀妙计,曾助吴兵,击退刘备七十万大军。
其次,里面的情节更为精彩。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并一起报效国家,斩黄巾首立功。后来,董卓夺取王位,他们三人战吕布。过了几十年,魏、蜀、吴成立,各国君登基。又经过征伐,司马昭、司马炎二人统一华夏,自立晋国,结束了多年的三国之争,使之成为历史。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我仿佛就在三国时代,我为其中的英雄豪杰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要学习英雄们的英勇,继承他们的精神,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我也看了不少,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还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塑造了近200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双全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
“红脸大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风度不凡,波有英雄气概。”这句话描写的是忠勇双全的关羽。读完《刮骨疗毒》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我内心被关羽的.镇定和顽强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设一下,如果自己是关羽,也会在刮骨疗毒时饮酒吃肉、谈笑下棋吗?我想,所有的回答几乎都应该是“不可能”。
记得几年前,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当我得知要做胃镜时,胆小害怕的我立刻放声大哭,死活不愿意,又哭又闹,妈妈连拖带拉才强行让我做完了检查。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关羽不畏艰险、镇定自若、乐观直爽的精神与性格,那我们也会变得坚强起来:面对困难,毫不惧怕。
作为21世纪这个崭新时代的人,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英雄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上学期听动画版评书节目《三国演义》的时候,我就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充满了好奇。这个寒假我又拜读了罗贯中撰写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现在对他更是由衷地敬佩!
诸葛亮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文韬武略。在百姓心中,他是聪明绝顶之人,使出了诸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预伏锦囊计、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七擒孟获等计谋,让对手吃尽了苦头,让周瑜无奈之下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但在我心中,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历史人物。
对君上,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佐刘备打天下,哪怕刘备因一己私仇导致夷陵之战大败,在刘备弥留之际,他仍接受了托孤之请,后来刘阿斗继位后,不务正业,他又写下《出师表》,反复规劝引导;对同僚,诸葛亮虽身居高位,却谦卑有礼且从不弄权,关羽、张飞之辈也深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亲切的尊称他为“先生”;对军队,他以信治军,纪律严明,铁面无私,在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虽心中惋惜仍挥泪下令斩杀马谡,并上表自贬;对自己,他向来是严于律己,修身齐家,他虽权倾朝野,却从不贪财,他甚至上书说,家有800株桑树、15顷薄田,足够一家温饱了,他还经常告诫家人要修身养性、励精图治,还写下《诫子书》,可谓是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敬佩诸葛亮的谋略,更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希望自己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学期,我看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在魏、蜀、吴的三国的主公中,我最欣赏与钦佩刘备。因为他虽无诸葛亮的济世之才,也没有关羽的高超武艺,却以仁德使赵云、黄忠、马超等当世虎将的投靠,虽然身居三国最弱却能保持不灭,这是最强的能力!
但他最让人敬佩的品质还不止于此。当曹操以徐庶之母为威胁让徐庶前来投靠他时,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此展开。刘备前两次去往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无功而返。第三次,当他准备启程时,关羽张飞二人极力劝阻,但经过一番劝说,还是去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的耐心与诚恳打动了诸葛亮。使得他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最终因为五虎将的相继离世和刘禅的懦弱无能,蜀国终于衰败了。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三国时期的故事,刘备爱民如子,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生性多疑,这些我早以知道,他们在故事中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知道他们的缺点,在生活中把他们的优点用起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讲述了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事,里面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描述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三兄弟开始打天下,以及当中发生的事。诸葛亮的出现使三国变得更有意义,真是进入白热化阶段。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汉中,七擒孟获,智取三城等都是诸葛亮的杰作,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
我总是想,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用天时,利用大雾天气,让曹兵看不见虚实,上当中计,圆满地完成任务。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机智勇敢,才华横溢,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我们要学诸葛亮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地面对,并用清醒的头脑解决问题,从容地对待。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后,让我长了不少的见识,也让我明白了人要团结,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这本书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1-03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9-26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9-19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1-30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1-05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11-06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8-28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8-16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8-05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