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今日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讲的是三国时代的事情,那个时代还是冷兵器时代,冷兵器时代是什么意思呢?是说:雌雄双股剑、麒麟弓、方天画戟、丈八蛇矛、青釭剑、诸葛连弩、青龙偃月刀等等。
我喜欢的人物是:诸侯吕布、蜀国的诸葛亮、赵云、张飞、马超;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吴国的孙权、孙胜、陆逊、黄盖、大乔、小乔;还有一代名医华佗等等。期望大家多看看这个历史故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认识了许多英雄比如赵云、关羽、张飞、马超、黄忠......
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书中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单身救主;诸葛亮六出祁山等等。他们的'行为无不反映了他们对主公的忠诚。
最使我敬佩的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他后来投靠刘备,为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刘备死后,诸葛亮有12年独揽大权,他完全可以做第2个曹操,称王称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终其一生并未取代刘禅。这足以表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它让我开阔了眼界!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李也不是小脚色,十余万大军依然没能将其拿下,可见其实力也不可小觑,而枭雄曹操的父亲虽然被杀了,但曹操也许更看重的是攻取徐州,占领地盘,暴露了曹操的枭雄本性!
这回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举荐之风。荀举荐了程昱,程昱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刘晔,刘晔举荐了满庞、吕虔,二人又共同举荐了毛。这种连环举荐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令我感动。现在,有些人嫉妒他人的'才能,不愿意举荐他人,这点就应该跟古人学习。
读古书、学习古人的长处,古为今用或许这就是我们读的收获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关羽策马直奔华雄,几个回合,就把华雄斩落马下,关羽手提华雄的'头,大步进来,将那颗人头扔在地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杯酒还冒着热气呢!
只见吕布跨一匹日行千里的嘶风赤兔马,手舞方天画戟,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首先令手下大将穆顺出战,穆顺飞身上马挺枪迎战,只战一个回合,就被吕布刺下马来。北海太守孔融见状,忙叫部将武安国上前迎战。武安国手持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挺戟来战,战到十几个回合,吕布一戟砍断了武安国的手腕。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里,我喜欢蜀地,我喜欢刘备,我更喜欢他的'军师——诸葛亮。
“草船借箭”是我最喜欢看的篇章。一天,周瑜找诸葛亮议事:要求十日造箭十万支,违期问斩。不料,诸葛亮当即立下军令状:“三日内交箭。”周瑜暗中嘱咐鲁肃令工匠迟延,以便处斩诸葛亮。鲁肃又受令,到诸葛亮处探听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求助:“你借我二十只船,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青布为幔,稻草人千个,三日后包管有十万支箭,只是您不能告诉公瑾,不然……”鲁肃答应了。三日后,诸葛亮果然取回来十万支箭。鲁肃看到整个经过,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诸葛亮真是太厉害了,我真的好想做他的徒弟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
里面的人物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英勇无比的张飞;智勇双全的瑜;奸诈狡猾的曹操;义气深重的关羽。精彩的故事有赤壁之战,讲述的是孙刘联合军,借东风火烧曹军连环船,那场面是非常激烈呀!还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八路大军的亲眼目睹下,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一共战了100回合,八路大军都吓呆了!证明这场大战的确很精彩。魏蜀吴之间还展开了许多场精彩的战征我就不一一讲了。
我觉得这种书籍很适合我们看,希望大家多看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对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印象深刻。
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惟独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己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惟独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惟独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
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ZZ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9
哇!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这可是以少胜多的一仗啊!袁绍领兵七十万攻打曹操,而曹操仅用了十万兵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官渡。袁绍的谋事许攸向袁绍献计攻打许昌,而被误解为曹操派来的奸细,许攸投奔了曹操。许攸向曹操献计攻打袁绍的`粮草储备地乌巢,曹操把袁绍的粮草烧了个精光。袁绍乱了阵脚,谋事郭图与大将张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繁多,节节都很精彩,引人入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空城退敌了。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无奈之下只得退守西城。
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西城涌来。这时诸葛亮正与众议事,探子前来禀报,众人听后大惊失色。西城内军士不足三千,这如何是好?诸葛亮却并不慌张,他让人藏起所有旌旗,把城门打开,门口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扫地。自己在城上坐下带两名书童,悠然自得的'弹着琴。司马懿再三思索,担心城中有埋伏,最终让军队撤退了。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机智和过人胆识吓退了司马懿,真叫人佩服。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有一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被里面的人物深深打动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书中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比如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亲近兄弟亲情的张飞,渴求人才的刘备,勇武神勇的'马超,忠信的关羽,充满胆识的赵云,诡计多端的曹操...
其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刘备,因为刘备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不惜一切代价三次五次拜访诸葛亮,最后第三次拜访诸葛亮,与他探讨伟大的计划。我佩服的是他孜孜不倦的态度。
通过以上阅读,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很多三国时期的故事,所以叫三国演义,我虽然还不太明白三国是什么,但其中的故事却是很好看,比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还有“火烧赤壁”。
经过这些故事,我还明白了诸葛亮,张飞,关羽,他们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他们经过智慧和勇敢战胜了敌人,保卫了国家和人民。我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我已经明白了这么多历史知识了,我很开心,也要继续读下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三国演义很精彩,所以我才买来读。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就这样才被曹操所杀,吕布虽然厉害,但是不聪明,所以才被杀掉。
但赵云和吕布很不一样,吕布见谁投谁,赵云就算被杀也不投降。关羽和赵云也一样从不投降,他俩都保护蜀国。
蜀国的孔明也很忠实,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伐魏,最后客死魏国。
几千年前的一代英雄已经消失了。三国时的英雄大都对主公很忠实,长大我也要当个忠实的'人。
在三国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曹操,曹操福大命大造化大,而且曹操很聪明,他儿子曹丕还当上了皇上,所以我才喜欢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孔明是非常厉害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和军事家。
他非常的聪明,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好像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他的一些故事到现在还一直在传颂,他所使用的计策,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水淹七军等等,这些都是他利用奇思妙计所想出来的……
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山地运输工具。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我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所吸引,看得爱不释手。
第十回写的.是: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我觉得他们互相残杀,最终会两败俱伤,伤亡惨重。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1-03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2-30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8-15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9-19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10-16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8-05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8-07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1-30
三国演义读后感10-20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