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5-01-15 04:57: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品)《三字经》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她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三字经》仅仅只用几千字,就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很值得我们骄傲。

  《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有关于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有关于教子的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关于历史的句子“无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

  读了《三字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我还想到了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车胤如囊萤,如映雪的故事······

  总之,读《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了明责任,负责任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的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见闻”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我也编了一段《三字经》: 三字经,千字文,内容广,知识博。 华夏子,千古诵,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朗朗乾坤。它获得了永恒的精神和千年文化的精髓。古往今来,它已经成为一本非凡的书。《三字经》生来就有一个横空!这个男孩被这本精彩的书,也就是书中的文章所感动,这也是一个个人的意思,也是一个笑话。你不应该当真。

  这本书的奇怪之处是什么?首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三个字符的`押韵句子构成句子,这些句子自成一体,易于阅读和记忆,也易于理解。其次,它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本仅有1500字的小书综合了“历史、地理、数字、天文、气象、诗歌、书法、音乐、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经》也浓缩了整个中国的历史,易于学习和记忆,并特别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儿童的传统美德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儿童的骄傲。

  但是,我必须重申,由于当时的历史和政治原因,有许多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这些问题给《三字经》、《三纲五常》增添了一些糟粕。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三纲,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这表明当时人们愚蠢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臣、父子、夫妻的社会稳定;所谓“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仁、义、礼、智、信”和“义、礼、智、信”。不允许混淆这五个常任理事国。”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并且不能打破的基本道德底线。只是可怜当时的人们!他们相信三纲五常能够维护家庭和国家的秩序,于是发表了一个大宣言并亲自实践。事实上,这只是富裕的统治者在道德和法律上对被统治者施加的魔法。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人们常说:“一本好的经典就是一个好朋友。”经典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经典往往能改变人得一生,而执着于看书和爱书的我,到今天读过的经典已经不计其数了,使我受益无穷。

  盛夏我坐在院子里,微风轻轻地吹着,朦胧的月色,手中捧着《唐诗三百首》惬意的渐渐沉入梦乡。小时候我怀着激动地心情,从妈妈手中接过我的第一本书《三字经》,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灵,让圣洁的阳光照进来,于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开了知识的大门,走进了经典的世界。从此,嬉戏的地方少了一个顽皮的身影,怀着一份不舍我迈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经》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旷神怡,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对瀑布溢满的憧憬。

  我带着对李白的崇拜,对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经典,也对它更多了一份期望 。我深深的沉入了经典里,畅游在这知识里,其乐无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乐趣,贮藏更多的智慧……与经典作伴,与圣贤为友,做龙的传人。

  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哲理,经典与我有约。经典是我成长的好朋友,它不断的孕育着我的心灵。

  《三字经》读后感 篇5

  我记得在幼儿园时,就摇头晃脑地背过《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时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为了得到妈妈或爸爸的一个吻;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句赞扬;只是为了得到同学们震耳欲聋般的掌声……

  渐渐地,《三字经》中的图画,我已经看腻了。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书店,突然,远处传来的一阵洪亮的读书声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这样,我拿着《三字经》的碟片,兴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渐渐从书本和碟片,以及老师的讲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这个假期我又认真地再读了这本书。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两句。我从书上看到《三字经》是宋朝的王应麟写的。这句话的含义是:蚕吐丝是供人们做衣料的`,蜜蜂采蜜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去学习文化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还不如小动物。我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十分惭愧,连蚕和小蜜蜂都能为人类做贡献,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小学生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懂得勤俭节约,将来怎么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呢?

  《三字经》就像一个老师,教导着我们,为我们铺设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只有读了,才会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没有读,就快去读读吧! (辅导教师:曹新杰)

  《三字经》读后感 篇6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可是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此刻身处这个完美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激秦始皇吗?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她是中国古代礼貌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礼貌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日,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齐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7

  《三字经》是我国著名的启蒙读物,它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勤学刻苦、孝顺父母、礼貌待人,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所以这个假期我又认真地再读了这本书。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我特别喜欢“头悬梁”这个故事。“头悬梁”讲的是:我国古代晋朝的孙敬,他学习非常刻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为了防止自己在学习时睡着了,因此在读书时他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这样就不至于耽误了学习。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所以说我们小时候一定要自主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会自主学习还不行还要自己努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就像一块玉,只有打磨后才会成为器具,如果没了打磨就永远是一块玉石。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文化。现在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地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三字经》就像一个老师,教导着我们,为我们铺设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只有读了,才会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没有读,就快去读读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8

  疫情期间,我在家读了一本感兴趣的书——《三字经》,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它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滋润。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明白了如何做人,还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孔融虽然只有4岁,但是却懂得谦让,将大梨让给更年幼的孩子,要是换作是生活中的孩子,准会吵吵嚷嚷地要吃大梨。但是孔融却很谦逊,比一般的孩子要懂事得多。作为福彩的一员,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学习孔融的`谦逊礼让?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读后感 篇9

  通过对《读书求学(二)》的阅读,使我了解到:书,人人都可以去读,但是有的人就读不懂、读不通、读不进,甚至越读越糊涂。读书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但是一定要相信方法总是可以找到的。而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则是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通过他自己的实践,最后证明了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知道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都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而要使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更要决定于怎样读。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主张读书要由薄到厚,也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和定理都要追求根源、彻底弄清楚,只有这样,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就是由薄到厚。

  而我也要学习古人读书积少成多的方法,比如三年级一开始,吕老师让我们背诵三字经,我想: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背完呀?后来,我通过一个学期对三字经的学习和感悟,渐渐的已经将三字经第一部分都背下来了。

  虽然我觉得很累,但是当我想到欧阳修前辈几乎用了十一年的时间背诵了十部书,都没有喊累,而我才背了一学期就说累了,真的很不应该啊!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学习古人们的读书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用积少成多的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 篇10

  在我床头的书架上有一本《三字经》,那是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帮我买的。我经常会拿出来读一读,我知道《三字经》要朗朗呤诵和细细品读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儿童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正如《三字经》里所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段话告诉我们: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很不妥当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读书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知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三字经》中这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别深刻。这段话说的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号老泉)年少的时候不努力学习,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当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无知因而发奋补救。我们这些小孩子更应当趁早努力读书,用心思考问题。通过这段话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奋发图强,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字经》中的经典还有好多好多,真是举不胜举。我每次读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贤的灵光下,受益匪浅。它真是我们一生中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这类的经典。

  《三字经》读后感 篇11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三字经”,每天放学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们会排着整齐的队伍,象唱歌一样的齐声朗读,对于“三字经”的内容没有太多的理解,现在,再次听到一年级的小同学们背诵“三字经”的时候,我仿佛又看到了我们的样子。

  “三字经”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特别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两句话,使我深有感触、至今难忘。这个故事讲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迁住所,孟子不好好学习,母亲就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来让孟子明白学习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像孟子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我家楼上住了几个小朋友,对门邻居叫陈方仪,我们都学习钢琴,练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晚上我在看电视,这时响起了钢琴声,我知道陈方仪在练琴了,这鼓励我马上也去练琴,我们相互影响,已经坚持学习了四年多了,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楼上的邻居叫朱熹,他上五年级了,跟谁都合得来,不管是上初中的大哥哥,还是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喜欢跟他玩儿,跟他在一起,我学会了要和别人友好相处。让我更深刻理解了孟母择邻处的重要作用。

  我像大海里的一只小船,“三字经”就像一个灯塔,它永远指引我行驶的方向。

  《三字经》读后感 篇12

  在诵读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三字经》,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觉得它太有趣了,每句话都只有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请妈妈陪着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书,并且懂得了其中的含义。原来《三字经》里面包含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经典故事,它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学习的方法等等。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黄香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母睡;而孔融年仅四岁,就懂得尊敬兄长,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读到这里,我就想起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家里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妈妈把什么最好的都给我,我却觉得理所当然,还一不顺心就哇哇大哭威胁他们。想到这,我的脸又红又烫,心里真惭愧啊!

  有一次,我自己定了计划,每天自觉地练两页字,刚开始几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写,慢慢地就没有耐心了,写出来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着:“两页太多了吧,要不还是改练一页好了!”这时,我读到了《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写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细琢,是不能成为一块美玉的,教育我们人也是这样,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成功。我也应该学习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啊!

  《三字经》教了我们善、恶、学、孝、礼、仪,我每天都要背诵它,还可以不时地提醒自己呢!

  让我们人人都读懂《三字经》,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传承一代又一代!

  《三字经》读后感 篇13

  老师经常说我们应该多学习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于是我让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字经》。虽然当我读了之后,不是很明白里面的道理,但是通过爸爸耐心的讲解,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书里面有好多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地方。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孟子不好好学习,母亲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花了很多心思。不仅监督我的'学习,给我买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还请了家教给我补课。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他们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说我几句,我还会很不高兴。学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而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总之,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也让我今后长大了能好好做人和做事。

  《三字经》读后感 篇14

  说起《三字经》,那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这就是三字经,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书;引领我们走向真确方向的书。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10-30

三字经的读后感01-25

三字经读后感09-25

(精选)三字经读后感08-17

【经典】《三字经》读后感08-11

经典三字经读后感10-06

三字经的读后感[精选]10-13

三字经读后感11-21

《三字经》读后感(精)08-12

【通用】三字经读后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