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热)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
这个寒假,我得到了一本《三国演义》,看到它的封面,我就很想知道它里面的故事。首先,书的封面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书是人类的记忆,因为在书里,包含着人类的历史,进化发展的过程,年代累积的知识与经验,也描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优美。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它主要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战争。其中的人物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的聪明和机智让我觉得他很厉害。
故事的开始,因为马上要和曹操进行水上战争,可是弓箭的数量不够了。周瑜便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不需要十天,三天就足够了。”并且他还立下了军令状,然后向刘备借了二十只船和一些草人。直到第三天,诸葛亮才有所动静,他把船开到曹军的领地,曹军用弓弩向船射箭,成千上万支的`箭向船射去。此刻船上扎满了箭,曹军才知道被骗了。到了码头之后,每条船都有五六千支箭,就这样凑齐了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打仗除了要有先进、充足的武器,还需要很多智慧。但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的是神机妙算吗?不是,这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学习方面,平时的阅读不够投入,遇到好词好句的时候,记录也不够及时。看了诸葛亮的故事之后,我明白了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我以后要好好积累知识,学习要更加努力。
真正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2
我读了小说《三国演义》,读了一遍。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三国演义》动画片,看了好多遍。这里,我就要说说我喜欢的人物和我不喜欢的'人物。我每个说5个吧。
我喜欢赵云,因为他一个人能打过十万大军。还有马超,因为他英勇无比。还有刘备,因为他有很多大将。还有关羽,因为他很勇敢。还有张飞,因为他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
我不喜欢的有吕布,因为他杀了自己的两个干爹。还有姜维,因为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大事完成不了任务,就自杀了。还有张飞,很喜欢喝酒,但喝完就打士兵。还有刘备,因为他只管自己的人,不管别人的人。还有关羽,因为他瞧不起别人。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3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英勇的蜀国五虎将,是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南蛮王孟获。
孟获坚持不懈,与诸葛亮七次斗智斗勇。尽管七次是全败的,但孟获一次又一次反抗,直到最后被诸葛亮所感动而投降。七次啊!这在古代被同一个人捉拿七次是多么耻辱的事!但孟获却每一次屡败屡战、再接再厉,一次次地抗争坚持,誓要把诸葛亮打败为止。孟获凭借自己的.顽强,一次又一次地作斗争。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灵魂,才能经得起如此大的考验啊!
蛮王孟获的坚持不懈让我联想到自己身上,我能够这么坚持地做一件事吗?答案是不能。我曾有一段时间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坐姿端正。确实,我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不久之后就不行了。之后总是好一段,差一段。有时觉得累了,便要趴下不想再坚持,成绩也随之忽上忽下。我若是能像孟获那般坚持不懈,那应该就能完全地改正了。唉,有一股坚持的劲头多好!
还有一次,我因为字总是笔画写错,所以与妈妈约定要一个月改好。前半个多月我一直在努力地改正,眼看就要完全改好了。没想到有三天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放弃了改正,第四天却又再次写错了,需要从零开始改正了,导致这个约定最后不了了之。要是我那三天也坚持改,那么最终就能改好了。啊!坚持是多么的重要!
生活中,坚持是极其重要的一样品格。而你呢?你坚持了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4
中国是一个文学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学作品也很多,著名的在世界上都很有名气。我最近一个月抽空拜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书中有几个人我对他们印象非常深刻。
曹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奸诈,狡猾,多疑,可又不失聪明。“望梅止渴”这个故事,就是他“哄骗”战士,谎称前面有梅林,从而激发战士行军的动力。书中称他为奸雄,有人觉得他太过奸诈,可是“兵不厌诈”不是吗?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我觉得他就像唐僧一样,太过心软了。刘备心肠太软,太善良。诸葛亮几次劝他夺掉他世兄的城他就是不听,宁可带着十几万老百姓一起逃亡也不听诸葛亮的话。差点害死里面的魏严,但他也很聪明,如果他非好汉,诸葛亮又怎么选择他?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当时盛传“卧龙凤雏”得一人即得天下。我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人了,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他都能迎刃而解,逢凶化吉。草船借箭就是一个例子,谁会想到向敌军借箭?这足以说明他的智慧。不过我觉得他一生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辅助刘禅,刘禅不是一个好皇帝,诸葛亮完全可以去辅助其他更有才华的人,可他却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了刘禅这个毫无希望的人身上,真是遗憾。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曹操的大意,我想,他就不会输的这么惨了。这也是我印象中这本书里最深刻的故事片段,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曹操。
有些人可能会问,三国中如此多仗义侠气的人物,为何我偏偏要喜爱曹操?
这是一个矛盾的心理。曹操的性格太多重,令人难以捉摸,而这正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感觉——神秘,像是蒙上一层朦朦胧胧的长纱,隐隐约约勾勒出一个轮廓,触手可及之时却又突然消失不见。远看而不知其彩,近看而不知其形,这正是这部作品带给我的震撼,也是曹操带给我的震撼。
人人都有黑色的另一面,我认为曹操也不是例外。他独领千军,虽尚有威严,却压力倍增,曾经被热血砌起的肩膀又被这千斤的担子压了下去,这是多少人所感叹的沧桑?
《三国演义》没有用更多的笔墨着重描写某一个人物,但是我可以想象出来:他可能拥有灰白的眉毛,枯黄的面颊,布满岁月痕迹的发丝,原本高昂的眼神被时光转换成了另一种东西,变得深不可测。曹操的眼底有什么?隔着几千年的历史,我看不清他的眼神,但是那是深邃的,不可捉摸的,我感受到了这部文学作品中的超然魅力。
罗贯中在怎样的.环境中,书写出这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刻画出一个个跃然纸上的人物?我赞叹着他的艺术精神。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成品,更不用说流传千古的名著。我想象不出他写作的思想,但是我能从现在人们的所作所为看出来,他的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年后的今天的人的思想。
若是穿越过去,作者能否知道自己的作品会如此引人入胜?也许他只是想写一段抛洒青春热血的故事,在这段故事中融入他的人生遗憾,而创造出了一部不朽的传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5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一本流传千古的佳作。书中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场面。在这三国的英雄豪杰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玡阳都人,人称“卧龙先生”,在刘备三顾茅庐后为他效力。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赤壁之战时,周瑜故意为难他,要他三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不慌不乱算到了第三天会有大雾,可以前去曹营施展“草船借箭”的妙计,而且返回时还一路顺风顺水,就算曹操看破他的.计策也能快速撤退。三天后诸葛亮果然满载而归,当他交出十万支箭时,周瑜被惊得目瞪口呆。
诸葛亮不仅智计百出还临危不乱,在司马懿率领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时,迅速制定好了计策——打开城门,大摆空城计!让敌方军队摸不清虚实,不敢来攻。最后,竟然以二百多名老弱残兵吓退敌方的千军万马,实在是太厉害了!
不仅如此,诸葛亮更是一个顾全大局,为国着想的人。在草船借箭一事中,他虽知周瑜故意刁难,却还是看破不说破,顺利完成了任务,保证了两国间的和谐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诸葛亮顾全大局,临危不乱,在遇到困难时不低头,会随机应变。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成为像诸葛亮那样的睿智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6
在假期中,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从周朝末年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统一天下开始,楚汉相争,又并于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罗贯中笔下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董卓,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机智的孔明……这些鲜明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有这些人物,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羽,文中描述对他外貌直接描写的文字极其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秉烛夜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来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这些英勇事迹让我叹服。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所描绘人物所用的笔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的特点,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非常生动形象。还巧妙的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战”描述的尤为生动,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真为作者高超的笔法折服!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7
这几天我和父母一起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前我也曾读过这本书,可如今再拿起,我依然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还随着文中的人物一起悲欢!
这本书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刘备谦虚大度,诸葛亮足智多谋,关羽忠义,张飞正气凛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不论敌人出什么招数,他总能想好对策,为主公出谋划策。而且他能言善辩,文中就有例子,例如:第十一回“诸葛孔明舌战群儒”,他以一个人一张嘴,打败了一群人,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第二十七回“七擒孟获”,让南王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再也不敢造反了。其中最有名的`是“空城计”,堪称诸葛亮在军事行动中的一绝。文中还有很多人我也很喜欢,例如:赵云、周瑜、姜维、吕布。
从文中人物的事迹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生活中做人要像刘备一样宽宏大度,不要像周瑜小肚鸡肠;做事情应像诸葛亮全面考虑,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像马谡那样不切实际,只会纸上谈兵;在正义方面要向张飞那样有胆量,不要像夏侯杰那样肝胆俱碎。
感谢学校的亲子共读书这个活动,让我和父母一起回顾了历史,再次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8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曹操。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英雄”的.真实形象。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人物。
庞统:虽与诸葛齐名,境遇却十分凄凉,不是得不到刘备重视,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视……在诸葛亮的光辉下,庞统悲惨地沦为华丽的龙套……
赵云:三国中一流的武将,长坂坡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一身是胆”的美誉,老了仍然力斩五将,武力勿庸置疑。至于品德,自追随刘备后一直肝脑涂地,出生入死,而且为人刚正耿直,刘备有这种人追随真是三生有幸……
孙权: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济济,最后更是越来越强盛。曹操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个人认为十分对。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9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然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四大名著的之一,三国演义。
黄巾军起义,桃园结义,刺杀董卓,美人计,空城计,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直到三国归晋。有许多许多故事。可是还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令我大开眼界。
在战国时期,周瑜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一天,周瑜以军事为由,把诸葛亮请来,并设计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之箭,而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并且立下了军令状。之后,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为借箭做准备前两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一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把鲁肃叫来,请他去取箭。此时大雾漫天,江上什么都看不清。诸葛亮就下令擂鼓,曹操听见后下令射箭。这面受到差不多了以后,再换下一面。等两面都受完以后,诸葛亮下令让士兵们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回来鲁肃把经过说了一遍,周瑜长叹一口气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可真比上他。”
虽然诸葛亮心地善良,没有太在意周瑜,可是周瑜心思狭小,应该提升自己,而不是想方设法的去害别人他们都应该被历史记载,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的.寂寞,学习他们的勇敢执念。三国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而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领军人。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0
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书中主要讲述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最后三国归魏,从此天下太平的故事。
书中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还明白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真勇敢啊!攻打樊城时,关羽被毒箭射中右臂,毒已渗入骨头。将士们找来名医华佗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呀!”用尖刀刮骨头一定疼痛难忍,而且当时没有麻醉的药,可关羽居然还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难怪连神医华佗都赞叹道:“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也。”想想自己,平时碰到一点困难挫折就畏缩,甚至痛哭流泪。有一次,我不小心被一块玻璃割破了手指,鲜血顿时流了出来。虽然血没关羽流的多,但恐惧加上疼痛,我哗哗大哭,眼泪和鼻涕流了一脸,邻居的小朋友们都笑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是伤了一点点皮肉就嚎啕大哭,以后怎么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挫折呢?再说和关羽刮骨疗毒相比,我这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读完了《三国演义》,书中的精彩动人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大开眼界,我不仅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还学到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啊!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1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著作,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里面的人物也是形形色色,我最喜欢的就是关羽这个人物。他跟刘备,张飞桃园结义,一直和自己的主公出生入死,后来虽被曹操所擒,曹操对他可谓是无微不至。但他始终不忘当年结义的誓言,人在曹营心在汗。
关羽除了忠心之外,那一身的.功夫也是世间少有,手持一把偃月长刀,杯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谓是无人能敌。垮下赤兔马更是日行千里。不过此人过于傲气。不懂得谦虚。最后就是因为他的傲气,被东吴大将吕蒙所杀。下场很悲惨。 就是因为关羽的忠义一直被世人传诵至今,我们要学习关羽的忠义,做人还是要学会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2
自从我读了一本武侠小说和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时三国鼎立的故事。里面诸葛亮神机妙算、刘备对人和善、曹操生性多疑、周瑜小鸡肚肠、关羽英武豪迈、张飞讲义气、赵云赤胆忠心······
里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这让我学到了许多:对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小鸡肚肠等等。我主要懂得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个道理。里面诸葛亮就是利用自己的才智和这个道理才能帮助刘备自立为王,成为一代明君!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既要知道他人的动静,又要有自己的计谋,这样才能百战百胜。这本书使我深受感触,让我懂得了人并非分善恶、好坏,就像里面的`三国一样,都自认为自己是好人,这就没坏人了。有句古话说的好:“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说如果你真的有诚心,天和人都会帮助你,就像里面的刘备,为了请到诸葛亮,自己带另外两位弟弟诚心的三顾茅庐,这才感动了诸葛亮,同意辅助刘备。
每个人都有一颗诚心的心,只是你没去开启。只要你对自己充满着自信,那你必能开启这颗诚心的心!
做人也一样,你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去做每一件事,那你必能成功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3
滚滚长江东近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没错,这就是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英雄曾也如这浪淘般消逝。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长篇白话章回体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用三国时期的故事反映了当代的`社会情况。《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为人民所熟悉,小说内容多描写战争,讲述了自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正所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后让傲视群雄的曹操吃了一顿大亏,可蜀军已经带着十万余支箭驾船二十余里了,追不上了。曹操对这件事懊悔不已。连气量狭隘的周瑜也不得不承认孔明(诸葛亮)比自己更加机智,非常佩服他。后人也写了诗: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三国演义》用各种故事反映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许你们身边就有像三国英雄的人物。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光又淘尽了多少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7-15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精选】01-04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09-30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19
(经典)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8-22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9-15
(精选)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21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荐)10-08
【精华】《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1-02
(精)三国演义读书心得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