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时间:2025-01-30 00:28: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顾城《一代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篇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中国当代诗人。作为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作的这首《一代人》具有非常典型的朦胧诗特色。全诗只有两句,简洁明了,由于用了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为意象,因此所有人都能读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但是这种标新立异的.搭配方式以及看似相悖的转折,却蕴含了引人深思的哲理。

  “黑”是前半句诗的字眼,黑是什么?黑色是无法反射任何光线,就像黑洞一样,它能让你恐惧,让你看不到光明的希望。因为对人来说,阳光是给人希望的东西,黑色只会带给人无尽的窒息。眼睛是黑色的,这是黑夜赋予的,它在黑夜里一直在追寻光线,追求光明,追求希望。诗中“黑夜”和“黑色的眼睛”是诗人对于十年动荡背景的反思和感悟,而“光明”则是代表着诗人所要追求的希望。这种独特的安排构成了一种相悖的情形,也展现出了一个宏大而又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而这代人都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只有他们知道夜有多黑,只有他们知道什么是自由的光明。他们没有因为黑夜害怕,而是用黑夜赋予的黑色眼睛去寻找光明,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叛逆精神。

  这首诗是非常富有哲学含义的,它深刻阐述了黑夜和光明的对立,这是这首朦胧诗的魅力所在。“我从浩劫中走来,光明属于我们”,这首诗也是他们不屈的精神的真实写照。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篇2

  很早知道诗人顾城,也是源于他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很多人也都知道。这句诗让人很容易就记住了,虽然对它的意思并不确定,但既然是诗,也就没必要弄得很懂,忍者智者各有所见吧。

  当我还是忍不住要弄清它时,真的没想到,这一句已经是整篇了!再读评论,再了解作者,我不仅开始惊叹:顾城绝对是天才!他精妙绝伦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凝成了字字珠玑。

  我们所能看到的他的照片很有限,最具标志性的就是:头戴着奇怪的帽子,像个厨师的那张。除非你用心去看,他脸上流露出犹豫而沉静的气质,让人觉得他像个诗人之外,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这个人有些怪!但诗人都是怪的,也就不为怪了。看资料才知道:他头上的帽子居然都是用废旧裤子的裤腿做成的。而为何带这样的帽子,顾城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

  却是与生俱来的。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还有顾城的经历,爱情,包括离奇的死亡。让人充满好奇。不是八卦,而是透过这些更加走进他的`内心,走进童话诗人的世界。但诗不等同诗人,对于顾城,他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诗句,至余其他,我不想关注!

  我想:他的诗也是适合给孩子看的。因为在读他诗时,我仿佛看到自己3岁孩子的影子。只有孩子才有这样的视角和奇思妙想。所以孩子听来,也一定会理解的。

  不读顾城,怎能算读诗?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篇3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顾城的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

  "黑夜"与"光明"形成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经过变形的意想,渗透出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艺术表现触发了读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现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的顽强求索的精神.……。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个简单的意向群构成了一个开放时空——历史转折关头特有的`社会景象和人的心理结构。有限中表现出无限,单纯中包孕着深厚,这是诗的特有规律。新诗潮的先行者在追寻人性复归的同时,也在追寻诗向本体的复归。

  这首小诗体现了一种现代美的风格,它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以不和谐的意象组合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迫使人对历史进行反思。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篇4

  朦胧诗人顾城生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一代人》就是其中篇幅最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诗只有两句,却冠之以《一代人》这样博大的诗题,它将向我们显示些什么?带着这个疑问去品位,我们会发现,用以表现一代人的“夜”和“眼睛”这两个意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用一个纽带——黑色来维系,“眼睛”由“夜”派生而出,有一种跳跃式的流动感而且浑然一体。更重要的是诗人给这两个意象赋予了丰富的象征内涵。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这里的“黑夜”象征着60年代的漫漫长路,“黑色的眼睛”寓意具有不确定性,既实指,也虚指,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黑色的眼睛既是自然的双眸又是心灵的`眼睛,正是由于那场文化浩劫,使一代人的心灵受到扭曲,打上了深深的、黑色的烙印,黑色是所有经历过迫害的悲剧色彩,一种被愚弄之后的愤懑呼之欲出,它象雷霆于无声处,形象、间接地批判了那场浩劫。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从另一侧面否定了“一代人”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也就是说,历史终究以成了事实,把它当做一种借鉴吧!让我们这一代人重新开始,把那被扭曲的心灵矫正过来,表达了对新生活强烈的渴望和奋进不息的求索精神,至此,全诗完成了和谐内在的统一,于平中见奇,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由《一代人》这首诗可以看出,顾城善于在平淡中寻找反差,以不寻常的视觉和近乎童话般的梦呓完成对社会的独特评判。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篇5

  英国批评家、美学家瑞恰慈这样谈现代诗的意义:“重要的不是诗所云,而是诗本身”。这句话相当深刻地道出啦现代诗的价值取向。顾城的《一代人》,通共只有两行,其意旨也未见得多么深刻,但我们读后却难以忘怀。原因是什么?因为它首先从审美上打动啦我们,不是诗歌以外的“思想”,而是“诗本身”!是深层意象这个精灵坚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唤起啦我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引爆啦我们的情感!意象在这里,是完成啦内容的形式。

  “黑夜给啦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为这短短的两行诗冠以《一代人》这个博大的标题,这就为我们规定啦进入此诗的视角----社会评判性*质的视角。但诗人没有“说明”,他是在“呈现”。“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啦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啦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判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在“黑色*的眼睛”这个深层意象中,受骗和觉醒被神奇地结成一体,它们互为因果,互为向度相悖(肯定和否定),这正是庞德所说的:“不把意象用于装饰,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啦的语言的道”(转引自彼德·琼斯:《意象派诗选·序》)。这首诗体制短小,但有筋有肉有骨有气,是深层意象诗中的佼佼者。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 篇6

  当我读到顾城的这首《一代人》时,我愣住了,因为这首诗尽然只有两句话,这一下激起了我的兴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的全部内容,先不说对由于他的赏析,因为我基本也是理解的模模糊糊,但我却从中领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量变引起质变。诗题为《一代人》,可以理解为和也给了“一代人”黑色的眼睛,,使一代人开始觉醒,并越来越强烈地去寻找光明,从而使“一代人”拥有强大的面对黑暗的力量。众所周知,黑是因为不反射光的缘故,是扼杀光明的结果,这本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于是,“一代人”便拼命地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并吸收光明。

  从古至今,这一哲理一直存在,从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到那“一代人”的年代人民群众的奋起反抗,再到现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从中等生变为尖子生的过程,无不是验证了这一长存却又永不会过时的哲理,也证明了他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任何事的成功都没有捷径,都需要进过一个努力拼搏,冷静思考的量变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一点,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成功。

【顾城《一代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顾城的诗读后感07-28

读顾城《远和近》06-14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02-25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01-24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07-07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老人与海》读后感 读后感03-04

雾都孤儿读后感_读后感01-10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