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读《父与子》有感

读《父与子》有感

时间:2025-02-28 16:54: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父与子》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父与子》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父与子》有感

读《父与子》有感1

  前几天,我读了篇文章,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

  “在地震来临之际 ,父亲安顿好母亲,就冲向学校,找到儿子所在的班级。但眼前已成废墟。”读到这儿,我叹了口气,心想:教室都变成了废墟,那人怎么还能活着呢?死了的话,父亲一定是伤心流泪,很痛苦吧?

  当我继续往下读“父亲用手剥开废墟,嘴里不时发出‘儿子在等我!’”我不由得发出感叹,赞叹这位父亲拥有着顽强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决心。是啊,面对灾难,面对痛苦,父亲仍然坚持自己、不挫败信念。但我仍保留疑问:他会找到儿子吗?他的儿子还活着吗?

  他独自一人挖,许多人极力劝阻,让他回去。他用坚定的眼神看之他们:“你们是来帮我的吗?”最后,大家都哀声叹气地离开了。1个小时过去了,12个小时过去了,24个小时过去了,他足足挖了有36个小时。忽然,他听到了声音:“爸爸,是你吗?”“是我!是我!”爸爸欣喜地回答道。“爸爸,我这里有14个同学,我们躲在教室的1个角落里。”

  看到这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这真是了不起的父亲。我惊呆了,想不到一股每个父亲都能拥有的父爱竟这么伟大,竟让一位父亲不顾自身安危,冒着随时随地都有爆炸的危险,挖废墟救自己的.孩子,并挖了足足36个小时。但这位父亲却没有倒下,一股伟大的力量支撑着他继续挖下去,救自己的孩子。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再次回到了1年前的那个冬天。

  记得那时,我重病在家,爸爸不怕辛苦,夜里把我背到了医院。那天下着大雨,或许是因为雨太大,雨珠遮住了爸爸脸颊上的汗珠,但我还能感受到爸爸的辛苦。刚到医院,把我安顿好,爸爸的手脚冰凉,脑门发烫,呀!发烧了!而爸爸还一直对我和妈妈说:“没事儿,没事儿。一会儿就好了,我抵抗力强,一会儿就没事儿了!”听到这儿,眼前的景象模糊了,眼泪不知不觉地从脸颊上流下。这使我知道:父亲的爱有多伟大啊!

  再次回到文中,我认为这是了不起的父亲。

读《父与子》有感2

  当绑匪闯进父与子的家中时,父亲拿起枪与绑匪英勇交战。但儿子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图钉放在走廊上,想让绑匪一脚踩上去。没想到只穿了袜子的绑匪果真中了计,踩上了图钉,发出了一声惨叫。父亲见机行事,找来一根麻绳,将绑匪“绳之以法”,送到了警察局。

  看了这个生活中的小片段,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我与父亲智斗“母老虎”妈妈的趣事。那回忆就像一部电影,一幕一幕从我的眼前滑过。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本来是适宜出行的下午,但我和老爸却早早地回了家,开始准备我们的“X计划”。我们将家里的衣柜清理干净,腾出一块可以站人的地方,在把摆放得乱七八糟的一些杂物都清理干净。我和爸爸还把家里的灰尘都消灭干净,使得我们家像被施了魔法,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变得焕然一新起来。

  当然为了把家里弄得一尘不染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对于我和爸爸这样的懒鬼来说,做家务简直是要了我们的“老命”!)我们累了,便靠在沙发上打起盹儿来。可我的耳朵还是警觉的竖了起来,静听外面的动静。突然从门那边传来了钥匙转动的声音,我猜想一定是妈妈回来了,就赶忙推醒老爸,催促着他赶紧躲到衣柜里去。睡意还没有散去的老爸托着笨重的身躯躲进了衣柜里。“仔仔,你在哪里?”我关上衣柜门后,连忙出来笑脸相迎。“哇塞!这是谁把家里打扫的这么干净的?”我用不太熟练的语言告诉妈妈:“今天幼儿园的老师教我做家务,所以,我今天早早回家来帮妈妈你做做家务!”你真乖,可这真是你做的?为了消除老妈的怀疑,我连忙保证是自己亲手做的家务。妈妈也点头相信了。我牵着妈妈的手,把妈妈带入了老爸隐藏的房间。我向在衣柜门缝看着“战况”的老爸使了一下眼色,表明了自己的意思。我向老爸伸出了三根手指头代表在三秒后实行“X计划”。“三、二、一”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嗨!”老爸笨拙地从衣柜里蹦了出来吓了老妈一跳。老妈使劲拍了拍胸口,神色慌张地说:“你们吓死我了!”我和老爸互相看了一眼,扑哧一声笑了,并击手表示自己心里埋藏的胜利的喜悦。

  我的老爸是我一个顽皮的伙伴,我们经常勾肩搭背的走在路上。在我的眼中,我的爸爸就是一个“顽皮老爸”,他总是时不时的跟我开玩笑,把我放在他那宽大的肩膀上。时间一点一点从我们的身边溜走,我已经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女孩,但我的爸爸却在也不是当年那个年轻的`小伙子了,他那以前挺直的背已经慢慢变得矮了,脸上也多长了一些皱纹。我从心底里明白,那些都是爱我的最好证明。《父与子》的故事我觉得就是我与老爸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一个个有趣的生活故事似乎都在我和老爸的身上发生过。爸爸的白头发越发越变得多了,但是,那股顽皮的劲儿依然没有散去,老爸依然是我的顽皮老爸。不管老爸再怎么变化,我再怎么长大,唯一不变的是我对老爸的爱。

  爸爸的爱就像是一味调料剂,使我的生活大餐变得更加鲜嫩美味儿!

读《父与子》有感3

  我喜欢的书是《父与子》,这本书里面描述了一个儿子和一个爸爸的有趣生活,爸爸和儿子在生活上小问题不断,例如其中有一篇爸爸帮儿子写作业,爸爸看儿子还没写完作业于是拿起儿子的笔写了起来。第二天课堂上,

  老师说:“这个作业是谁的作业?”

  儿子说:“老师 ,这是我的`作业!”

  老师又问:“你写的作业也太差了吧,没按老师的要求写”

  儿子说:“这是我爸爸帮我写的”

  老师说:“你带我找他去!”

  于是儿子就带着老师去找爸爸,到家后,爸爸很热情的招呼老师,老师说:“这是你写的作业么,一点都不严格,没按要求写。”然后爸爸羞愧地低着头一声不吭。

  这本书让我们在欢乐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所以我喜欢这本书!

读《父与子》有感4

  《 父与子》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漫画家埃·奥·卜劳恩(E·O·Plaune)的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活泼可爱。虽然这本书没有一个文字,但是从这本书里,我们依旧能感受得到那总温馨快乐的感觉。

  故事的剧情是从父与子平淡的生活到他们继承了二百万马克和一座宫殿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变了,但他们还是那样朴实不追求名利。再后来他们在驾船旅行时,迷失了方向,在一个孤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鲁滨逊的船,海盗的宝藏,又被人救了回去。虽然故事情节十分惊险但父子俩那种朴实的个性一直陪伴他们到漫画的结尾。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父与子在生活中的那种融洽的情感,文中的`父亲没有英俊的外表;没有健壮的身躯;没有稳定的工作。但他却有善良、幽默的内心,使人一眼就喜欢上了他。从他的每个举动中,我们都能感受出他很爱自己的儿子。文中的儿子没有聪明的头脑;没有乖巧的性格;没有渊博的知识。但他却有调皮、淘气的性格。他还有一点儿小聪明,却常常坏事。他和我们一样有纯真的童年,无暇的幻想。唯独不同的就是,他有巨大的范围让他玩耍,而我们却只有一小块地方玩耍。

  他们是一对快乐的父子,一对幽默的父子,一对淘气的父子。他们就像是一对铁哥们,一对好朋友。其实,不仅在漫画中有这样的父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父子哦!

读《父与子》有感5

  “哈哈!这本书太好笑了吧?哈哈哈······ ”每一次我看这本书都会开怀大笑。它也是我看得最多,百看不厌的一本书。——《父与子》

  《父与子》是由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所画的。《父与子》反映的是父子之间有趣的故事,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蔼、幽默,那个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调皮、聪明、可爱。《父与子》中的漫画尽管没有一个字,却很容易读懂,常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啊!这不,书中有一幅画,内容画了《儿子的报复》,有一天,父亲开车出去办事,儿子也要去,可父亲说,哭也不带他去!父亲走了,儿子想表达自己心中的烦恼,搬了一个梯子、拿了四顶帽子和一支黑笔。用黑笔在家门口的四个路灯上,画上生气的表情,再把四盏灯带上帽子。晚上,父亲回来了,看见家门口的四盏灯,吓了一跳,心想:儿子一定生气了。合上这本书,回想一下,儿子为什么不和父亲吵着、嚷着带他去,而是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我回想到我自己小时候, 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做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非要爸爸带我去,爸爸不同意,我就大哭大闹,拖住爸爸,必须让他答应我,爸爸在无奈之下说:“我下次带你去,好吧?”我摇头拒绝,一直不让爸爸走,害的爸爸被老板批评了。在和爸爸妈妈沟通当中,虽然我们想的和爸爸妈妈有些不一样,但我们要向《父与子》中的儿子学习,他用自己的方式,让父亲明白他非常生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像我有时会不计后果做事,最终,酿成大错。我想:我应该三思而后行。

读《父与子》有感6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那就是著名的漫画书《父与子》,这本书上不仅有形象生动的漫画,还有幽默搞笑的文字语言,读了以后让我受益匪浅。

  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父亲带着儿子去理发,可到了理发店在剪头发的时候,儿子害怕极了,除了哭还闹个不停。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哄着儿子,给他讲笑话。可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于是父亲就让孩子把头转过来看自己表演,只见父亲一会儿用头顶着帽子跳舞,一会儿又表演倒立,那肥胖的肚子加上笨拙的表演,终于逗得儿子哈哈大笑,连正在理发的'师傅也不时地回过头来看这个爱搞笑的父亲。

  最终头发理好了,可父亲一看儿子的发型就吓了一跳。原本要求是前面留一些,后面的剃掉,现在却搞反了变成后面留了一簇,前面都给剃掉了。因为原本理发师和孩子都是朝同一方向的,可儿子为了看表演把头给转了过来,可理发师也开了小差把前面的当后脑理了,于是全理光也就闹出了笑话。

  读了这篇文章以及者看了幽默夸张的图片,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画中的父与子是多么的滑稽搞笑,正因为父与子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关爰,引起了德国民众的强烈好评,那个画画的人也成为了德国著名的漫画家。

读《父与子》有感7

  自从我看了《父与子》这本书后,觉得里面一个个小故事令我开怀大笑。

  书中写到:如果儿子做错了事,爸爸就会使劲地打儿子的屁股;如果别人欺负了儿子,爸爸就会找上门去评理;如果儿子遇到了困难,爸爸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儿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对儿子的`爱!我觉得故事里面的一家是一个快乐的家庭。特别是爸爸,虽然他老了,但是他还是有一颗童年的心,就像一个老顽童,我觉得他跟儿子之间不仅是父与子的关系,更像是一对朋友,天天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我觉得我们家也要像《父与子》这一家一样,天天笑口常开,享受每一天。我的爸爸很严肃,对我也很严厉。或许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但我想,我会更喜欢《父与子》中的那个爸爸,和爸爸成为朋友。

读《父与子》有感8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完了《父与子》这本书,一本能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与以往看过的书有所不同,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看的书。

  我在阅读这本的时候还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我在看《父与子》的时候老爸来叫我去吃饭,我听话的走了出来,“咦?老爸呢?咋不见他的声影。”我转头一看说。我走回房间一看,老爸正津津有味的'看着。我一把夺过爱书,说:“你怎么像书里的父亲一样啊!”“你的书挺好看的,能借我看一天吗?”老爸问我“哼我才不会接您呢!”老爸“哼”了一声就走啦。

  故事中的父亲是一个光头老爸,虽然头发不是很旺盛,但是,却有着乌黑亮丽的胡子,身着黑西服紫裤子,穿着一双油亮的皮鞋。儿子有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一件绿色的衬衫和一条葡萄色的裤子,脚上套着不大不小的黑布鞋。父子俩的每一天有着不同的奇怪的事发生,就像无缘无故就继承了一个人的遗产,拿到了一笔钱,又不知道为什么又到野外过上了漂流的生活......

  总之《父与子》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欢乐也一定会给你带来欢乐,它很吸引人的眼球,让人爱不释手,又从侧面衬托出了父子俩的情谊。它就是《父与子》。

读《父与子》有感9

  读《父与子》有感:是“福”还是“祸?” 今年寒假,我读到了一本既有意义,又带给我乐趣的好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道理。你们读过吗?那就是《父与子》。

  这本书的内容很多都和家庭生活有关系,也包括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无论生活如何变化,父与子还是那样善良乐观。 我对其中一篇故事印象深刻,父亲和儿子拎着香喷喷的烧鸡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烧鸡飞上了别人家屋顶的烟囱,父亲和儿子就拼命追啊追,直到后来一所小屋旁,他们透过窗户看到小屋里六个人穿的衣衫褴褛,正围在锅边惊讶的看着一只从天而降的美味,他们放弃了要回烧鸡的念头,尤其当看到四个孩子欢呼雀跃的等待着烧鸡向她们“走来”时,父亲和儿子默默的面带笑容离开了。 本来对父亲和儿子看做一件祸事,却给穷人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惊喜!而善良的父亲和儿子面对“要”还是“不要”的抉择,果断的选择了给穷人家送去一份温暖和快乐,寥寥几笔的漫画却让人很易读懂,也更能体现出父与子的善良、乐观。不用言传,只需意会。这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父与子》系列漫画出于德国漫画大师之手,虽然跨越国界,但是它的意义却超越语言。任何人都能通过简单的图画去体会生活的意义!

读《父与子》有感10

  上学至今,我学了许多受益匪浅的课文,其中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感触尤为深刻。

  这篇短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拥有坚定的信心才使儿子获救。为什么发生大地震后这位父亲十分镇定呢?因为这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变成了废墟时,本想象他人那样失声痛哭,却想起对儿子的承诺:“无论发生什么事,爸爸总会和你在一起。”便来到儿子教室的位置挖掘,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人说这位父亲神经失常了,但父亲不在意,他想的是儿子正在等他,挖了24小时、38小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口渴,坚持不懈地挖掘,无论结果是什么,哪怕是儿子的尸体,父亲也无怨无悔,当一个安全出口开辟出来以后,阿曼达虽然又饿又渴,但他还是让自己的同学先出来,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我没想到7岁的阿曼达也懂得谦让。我们却觉得这样是让自己吃亏。

  学了这篇课文,我体会到父爱的伟大!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有一次,我爸爸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帮我去广州附属医院挂杜敏联教授的号,虽然我的身体一切正常,但爸爸却为了我熬了一夜。难道这不是父爱的伟大吗?

读《父与子》有感11

  这几天,我看了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漫画,虽然没有文字的描述,但那一幅幅小巧精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画面,幽默而又生动,温馨而又感人,令多少人忍俊不禁,令多少人感慨万分,令多少人深思动容。

  我喜欢那个儿子的调皮、机灵、天真无邪,喜欢爸爸的开朗、宽容、充满童趣。尤其是爸爸能用慧眼,发现小孩的闪光点,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维解决大人的实际问题,是多么值得敬佩。

  在《汽车出了故障》一篇中,父亲带着儿子去兜风。没开多久,老爷车出了故障。父亲急忙下车,一看,原来是发动机坏了。他东修修,西修修,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儿子再也等不及了。突然,他猛地跳下车,飞速跑回家。当他踩着滑板车一闪而过时,父亲茅塞顿开,也学着儿子一样,一只脚用力地蹬着地,老爷车竟飞奔起来。呵呵,多有趣的画面呀!作者虽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大人的问题,可能就会比较简单、快捷、方便!

  前不久,我在《意林》中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家长让孩子拖地。由于地脏,又不想弯腰,那个孩子别出心裁地拿出玩具遥控车,在车头绑上一块抹布。他轻松地按着按钮,指挥着汽车工作。这是多么惊人的想法呀!原是一件要把人累得腰酸背痛的“苦力活”,在这个孩子的创意中,竟是如此的轻松,如此的惬意!看来,我们不必要把事情看得太复杂,只要换一种思考方式,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有一次,我们去上海看病。乘坐10号线地铁的时候,竟然人满为患,座无虚席,乘了几站,我已是腿脚麻木,头昏呼呼的。我看了看爸爸,无意间目光落在他的右手上。啊,拉杆箱!又方又硬的拉杆箱,不正是一个绝好的“座位”吗?我如获至宝,立刻从爸爸的手中接过拉杆箱,坐了下来,顿时浑身轻松,似乎觉得腿不麻了,也不累了。爸爸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你真会动脑筋,不错!”

  瞧,稍稍换一下思考方式,就变得又方便又完美。如果你遇到了复杂的问题,那你也可以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来解决吧,说不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万事都简单了,都如你所愿了呢!

读《父与子》有感12

  在我的语文书的第九册里,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它告诉了我父爱也是无私、伟大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洛杉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妻子后,就去学校救他的儿子,可原来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成了一片废墟,但他没有放弃,仍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孩子,他一直挖了38个小时,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就在这时,他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父子两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在我的`家人中,妈妈也非常爱我。记得有一天夜晚,下着大雨,我发高烧了,妈妈冒着大雨背着我去医院,无情的大雨浸透了妈妈的衣襟,我感到妈妈身上一片冰凉,就说:“妈妈,您没事吧!让我下来,自己走行吗?”可妈妈坚决不肯,说“不行,你这样病情会更重的!”好不容易到了医院,我的病好了,妈妈却晕倒了。

  啊!父母的爱真伟大!

读《父与子》有感13

  整个假期,我捧着妈妈给我买的那本《父与子》,看得津津有味,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没有文字,只有图画的趣味漫画里······

  《父与子》以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这本漫画当中有一篇漫画令我现在还久久不能忘怀:

  儿子骑在了像木马一样的爸爸身上,左手拿着鞭子,右手拉着绳子,嘴上笑开了花,活像一个打了胜仗,威风的小将军!可是爸爸双腿跪在地上,嘴角向下咧,眼角上湿润润的',显然是禁不住儿子这般欺负,想哭也哭不出来。

  这篇漫画的名字叫做“慈父”,很显然,“慈”字是带有讽刺性的,因为每个父母一旦把自己的孩子惯坏,把孩子误入歧途,那他们就铸成了大错,后悔也来不及了。

读《父与子》有感14

  本身我小时侯就看过《父与子》的漫画,如今与自己的孩子又再度看起这《父与子》竟却看出了另一番的感受:这本书为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在不断的增加法码。

  孩子毕竟还是太小,以她小小的阅历想完全的看懂一本书(哪怕只有图画的书)也颇有些难度,但是她渴望了解一切外界事物的心情却通过这一本《父与子》完全的展现了出来。

  从将《父与子》这本书拿回家的那一天起,小妮每日总要很主动的要求我或者她妈妈来给她讲上几篇。我的原则是一次只讲两个故事,可自从有次她妈妈一下给她讲了四篇之后就也有了要我也给讲四篇的要求。她却也不直接说要我也讲四篇的事,只是每次在我要“开讲”之前伸出四个小手指头来很认真的`告诉我:“妈妈都是给我讲四个。”,说了两回我就没脾气了,自此每次给她讲四个故事就成了一不成文的规矩。小妮有时深险故事情节之中时我都讲完四个了她还会意犹未尽的再追问我一下今天是否讲了四个呢,每每这时我都要再证实一番,否则她可不会罢休的。

  每讲一篇故事之前我总是要先把故事大意弄明白的,我看的时候小妮总会在一边瞪着大眼睛盯着我的脸,仿佛要从我的表情中读出书中内容似的。当我被书中内容逗笑时她也会立刻跟着我一起开怀大笑,她很明白,笑过之后故事便要开讲了,自己的态度很重要。《父与子》中的故事大多总会以很幽默的方式结尾,我和孩子的阅读也总是以不断的欢笑而结束,还真是不曾想到——这本书竟成就了我们父女之间真正的“快乐阅读”!

  我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所收获的不只有快乐,孩子的知识随着阅读在不断的增长,情感也在不断的丰富。每当一次故事讲完之后她都很期待下次的“开讲”,于是她每次都会很有心的记住刚刚讲完最后一篇的故事画面。这时我就会尽量的告诉她要去记住页码,虽然夹个书签更方便,可我是要她在增强记忆力的同时来逐渐的认识阿拉伯数字。急功近利固然不可取,只是希望她能在潜意识中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看这孩子有时沉默、有时欢笑、有时感慨的复杂表情,我深知她已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同情、或感动、或不解了。其实她还远远体会不到世间的种种酸甜苦辣,但她通过一本本好书中的故事里得到启发就会不断的调整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就应该平行着共同发展,她平时的表现与举动就能够很直接的让你看出她的观念。

  阅读还要继续,故事还要发展。相信我们将来还会发现更多的好书,相信孩子们会在阵阵书香中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着更加良好的表现!

读《父与子》有感15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组漫画,有6个片段,这幅漫画就是《父与子》中的——让人着迷的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它,作者是埃·奥·蒲牢恩。

  这组漫画内容是:”傍晚,该吃饭了,父亲和母亲都到饭桌前了,可儿子却不在。父亲奇怪地问:“儿子到哪去了?怎么没来吃饭?”母亲便命令父亲:“去!去卧室把儿子叫出来。”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去卧室找儿子了,父亲看见儿子趴在地上专注地看着书,生气地向儿子吼道:“快去吃饭!”儿子便乖乖地向餐厅走去。父亲支走儿子,自己确盯上了树,便看了看,就被吸引了。儿子来了,父亲却没来,母亲生气极了:’怎么来了一个,又走了一个,儿子你去叫,这个死老头,小孩也就罢了,大人也这样。“妈妈用手指指着卧室,坐着端正的儿子向卧室走去,笑道:”哇!哈哈!老爸在看我的.书啊!:这位父亲趴在地上,拖着下巴,还翘着脚呢!

  看了这组漫画,我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蔼,幽默,那个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调皮,聪明,可爱。《父与子》这本书,这幅漫画,尽管没有一个字,却容易懂。孩子看了好笑,大人看了也好笑,各人笑个人所理解,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有其子必有其父。

  我有一本书,每次看这本书我都会着了迷。有一次,很晚了,妈妈让我去睡觉,我却拿着那本书不放,妈妈把书抢了过去,我吓了一跳,假装睡着了,等妈妈睡着了,我偷偷拿起书和台灯看了起来,不知看了多久,我睡着了。

  喜欢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不喜欢读书可就是没文化,有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好好读书。有些人很喜欢读书,增长文化,成绩优秀,得到了很多人的表扬。

  有些人却不喜欢读书,看到书就头疼,成绩就不好,放假也不好过,还被人一直批评。

  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看书,像我做一个小书虫,成绩也不会太差,阅读其实很好的。

【读《父与子》有感】相关文章:

【经典】读《父与子》有感11-28

《父与子》周记09-13

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3篇)01-24

父与子的读后感11-10

父与子读后感02-05

《父与子》读后感07-05

《父与子》读后感08-25

父与子读后感01-03

父与子郑渊洁读后感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