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成功无捷径读后感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

时间:2024-05-12 07:56: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功无捷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1

  第56号教室,已经是美国学生家长熟悉的名词;而雷夫老师,也已经成为美国教师的楷模。为什么一个普通丛林学校的普通老师,可以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进了雷夫的这本书《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

  通过阅读《成功无捷径》一书,我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雷夫老师。他有内涵:他喜爱文学,会和孩子们一起去欣赏莎士比亚的歌剧;他热爱音乐,弹得一手好吉他,所以孩子们才会在休息时间和他一起学吉他;他擅长数学,才能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让她们从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因为雷夫老师有“一桶水”,他才能为不同孩子的杯子里注入不同的水,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喜欢,才能让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可能。

  雷夫老师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反思的.老师。谁都年轻过,年轻的时候,也许会由于种种原因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雷夫老师看来,那是“愚蠢的”。我们也都年轻过,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不同的是,雷夫老师认真地反思了,总结了,改变了,进步了;而我们也许只会那些小小的错误当做一种“年轻时的回忆”或者“年轻的代价”吧?

  雷夫老师是一个有牺牲精神的老师。多他从事丛林小学五年级的教育工作开始,他就没有节假日。每天六点半之前要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做习题;晚上六点以后,才会下班。这样的作息时间对于我们来说,一天两天行,一个月两个月也行,可是如果二十几年如一日,那就太难太难了。正如雷夫老师所说:老师是要有一点儿牺牲精神的!

  雷夫老师是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教育学生要勤劳用功,自己就要做一个勤劳用功的人!做给他们看!”雷夫老师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从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我们学习是因为他好玩儿,可以帮助我们成长!”所以雷夫老师班里的学生都是爱学习的天使。

  中国有句古语:“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辛勤汗水的付出,怎能收获金秋的累累硕果呢?从雷夫和他的学生身上,我更深刻地领悟到成功的真谛:成为优秀的教师无捷径!成为优秀的学生也无捷径!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教师要获得成功,就得“养气”,就得“潜沉”下来,埋头学习和反思。教师的魅力,缘自“三更有梦书当枕”的痴迷;教师的魅力,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

  品读此书,是心灵的一次涤荡;感悟作者,是焕发激情的动力。赏析此书,我受益匪浅。“教育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为了丰富孩子的一生,让我们走近雷夫老师,争做一名有魅力的人民教师。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2

  上学期,我从校长手里领到了一本书--《成功无捷径》。校长说是教育办为每个老师派发的,一定要认真去研读。带回家的时候,顺手放在了书房里。有一天晚上,儿子在做作业时,我闲着没事,就拿起来翻了翻,没想到,这一翻,竟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第一页和第二页里各大报刊对该书的高度赞誉,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连续花了几个晚上,认真拜读完此书,感觉就像经历过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这次品读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再反思自己,由于今年我刚调到另一个学校,除了得承担学校科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担任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而这两个班学生,家庭教育存在差异,有一大半的学生是外地来晋江打工、做生意的孩子。程度参差不齐。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很差,态度也不好。偏偏教育办又举办了一次五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竞赛。我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在中午和下午放弃自己的休息,为他们加班加点进行辅导,可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仔细回想一下,真的是当局者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其实我在抱怨孩子之间的差异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的起跑线并不一样。我应该再多点耐心。尤其是班级里家庭环境复杂的孩子,我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

  还有,我虽然从事教学多年,但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还做得不够。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思考和学习。作为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习、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学习他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乐园。

  总之,雷夫先生身上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今后,我将以雷夫为榜样,努力践行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因为我明白:无论是学业成功还是教育成功,都无捷径可走,惟有勤奋努力才行。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3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雷夫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专注。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并非所有方法都适合每个人,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奉献精神却是每位老师都应具备的品质。

  雷夫先生无偿地为56号教室的孩子们提供帮助,甚至用自己微薄的薪水购买教学用具。他不辞辛劳,每天早上6:15就到校,中午教吉他,下午和孩子们一起研究莎士比亚,周末为他们辅导功课。他甚至吸引了许多以前的学生继续参加这个学习班。这样的奉献精神和时间投入,让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雷夫先生在他的教室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种族、宗教、经济背景和文化,但他们都对阅读充满热情。雷夫先生教导他们如何通过阅读与作品产生共鸣:“当皮鲁发现麦格威齐是自己的恩人时,孩子们倒抽了一口气;当吉姆·霍金斯藏在苹果桶里无意间听到独脚海盗的计划时,孩子们惊呆了……”这些学生拥有强大的阅读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通过雷夫先生的激情和对文学的热爱来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

  要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作为老师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有些老师想效仿雷夫先生,但因知识储备不足或对某些领域持有极端看法,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雷夫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不仅在文学领域造诣深厚,还涉猎广泛,包括数学、科学、音乐等多个领域。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而非仅仅传授知识的'技工。

  我一直相信教室应该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无忧无虑的地方,就像第56号教室一样: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和建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和学习。作为美术老师,我希望能够培养出对美术充满热爱的天使们。我坚信,热爱艺术的孩子一定也是热爱生活的孩子,而热爱生活的孩子必定是积极向上、充满感悟的孩子。我期待着成为那个能够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的引导者,陪伴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学校最近开始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初期效果明显,但后来进展缓慢。与此同时,56号教室的学生在外表现出色,自觉排队、不喧哗,无论老师在场与否。他们对经典歌剧和音乐有着真正的热爱,而非虚有其表。这究竟是因为班额小?学生素质高?还是老师的教育方法有特殊之处?

  我认为雷夫先生之所以令人难忘,是因为他对孩子们的热爱。这种热爱驱使他无私奉献,甚至在疾病缠身时也毫不犹豫地陪伴孩子们旅行。他对孩子们的深情让他在孩子们伤害他时痛不欲生,让他义无反顾地与上级唱反调。爱是教育的源泉,而雷夫先生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榜样。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程度的加深,我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孩子及家长的需要。因而对于教师而言增加自己的底蕴是必然。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哪里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要做得更好。作为第一期的班主任团体心理训练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从中得到了意志与品质的锻炼,也让我们不断的提升各方面的素质。上期培训中陈主任还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回来后我就在网络中找到了它,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起来。

  打开网页便不想关闭。《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作为教师和妈妈的我很多启发。与我的教学生活中有太多的情节相契合。有些问题下是我们思考并想付诸与行动的。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特别是在做了妈妈之后,这种感觉就更为强

  烈。身为教师的我能够想象的到,开学第一天,面对31个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肯定要“立规矩”。其实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于了恐惧,因为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只能从家长的角度帮助他战胜恐惧,把它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

  总之,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5

  我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之后,很受启发。雷夫老师的经典事情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富有教育而精辟的话语时时萦绕耳边。雷夫?艾斯奎斯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他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秘诀就是:对孩子全身心的给予爱,对事业高度负责。

  雷夫老师的《成功无捷径》一书被誉为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手册,充满了幽默和活力。书中描述了雷夫老师对教学工作的回忆,同时也提供了实用的教育方法。许多报纸和周刊都对这本书给予了赞誉。其中,雷夫老师强调阅读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是生活的基石,是连接世界的途径。他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在他的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通过打印学生们的作文,并让他们相互阅读、讨论、修改错误,来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老师应该展现出勇于担责的态度,随时为学生们提供可靠的支持,这是建立信任关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长篇大论地告诉学生我们有多么负责任,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身教胜于言教。老师可以严格要求,但绝不能不公平对待学生。惩罚必须合乎罪行,如果学生看到你赏罚不公,滥用惩罚,那么你就会失去他们的尊重。

  人心难测。因此,对于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是不能参加与之相关的活动。作为老师,自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孩子们时刻关注着你,他们把你当作榜样。你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首先要自己做到。这条路虽然不易,但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是给予他们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成为自信和快乐的人。

  在班级管理中,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他的学生都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因此,这些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放下电视和游戏机,每天早早到校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在周六和假期到老师家学习。在这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老师的指导下,这些平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然,我也曾经从一开始就想做得很好的教师。但的确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智慧,不断去改善方法,这才能成为一流的教师。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6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成功不是偶然,失败不是命运。”是啊!人生的路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的,成功之花是勤奋者用自己的汗水与心血一点一滴地浇灌的。如果那个人对你说他一天就取得了永恒的成功,那么请不要相信他,因为世上无捷径,成功非偶然。

  《成功不是偶然》一文为我们讲述了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巴氏灭菌法的故事。葡萄酒一直以来都是法国人的钟爱之物,但最初葡萄酒都会因为存放时间过长而变得酸涩无比。巴斯德对如何使葡萄酒保持原来的风味的课题十分感兴趣,便于1861年开始着手研究。一开始巴斯德把葡萄酒加热到了沸腾,虽说细菌是杀死了,但是加热后的葡萄酒味道却苦涩异常,几乎使人难以入口。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那刺鼻的味道却依旧没有改变。一天,巴斯德正在加热一锅新的葡萄酒,突然,他的朋友找他有急事,他只好抛下手中的实验。等到巴斯德回来,他发现燃料早已用尽,但是葡萄酒尝起来竟有一丝淡淡的甜意。后来,巴斯德改变了最初的实验方法。他不断尝试,把葡萄酒加热到不同的温度,一次次地对比品尝,最终他发现:把葡萄就加热到55度,才是最佳温度。这样不仅酒质醇厚,而且还能保持最适宜的甜度。

  看完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巴斯德只不过是他的运气好了一点,他的.成功是偶然的。”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或许你只看见到了巴斯德做实验成功的偶然性,却没有看到他在实验室挥洒的汗水。其实从古至今的成功人士的字典里从未有过“偶然”二字:鲁班在一次爬山中,不小心被带锯齿的小草划破了手臂,经过对这种小草的认真观察和反复思考,他终于发明了锯子;荷兰眼镜店的学徒利伯希在玩弄两只镜片时,无意间发现了凹透镜和凸透镜放在一起有一定的望远功能,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实验,他发明了望远镜……由此可见,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在于成功者的敢想、敢做、敢创造。只有我们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成功才会向我们招手。

  世上无捷径,成功非偶然。所谓的偶然是成功者用千千万万个失败换来的必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信手拈来的诗句,蕴含着的是多年的苦思;“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歌手一曲成名的背后,凝结的是多年的苦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学子的金榜题名的背后,铭刻的是多年的苦读。成功从来不是简单的“偶然”,而是成功者历尽千辛万苦寻觅的过程中的一个灵感,一个反思,一次实验……不经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怎能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7

  开学初,我再次捧起了《成功无捷径》一书细细阅读。我再一次被里面的雷夫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此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富有生命力与教育激情的充满智慧的美国教师形象。

  从一开始为了成名而做教师到真正为教育而献身,雷夫老师经历了无数的挣扎与艰难的蜕变。雷夫老师用他的点滴付出和执着的努力,带领着他的学生们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他的经历正如第56号教室的座右铭一样:成功无捷径!他用自己的实践告诉世人: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

  我体会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精神所在,深深地为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而震憾,为雷夫老师的智慧与成功而喝彩! 记得陶行知老先生的那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意思是说教育应以诚信为基、以求真为本的教育本质。而雷夫老师在书中阐述的“人格品质才是教育本质”的观点,我觉得与陶先生的见解可谓是异曲同工。我也特别赞同雷夫老师的观点,我自己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自己本人一定要身正为范之外,良好的品质更为重要。所以接手五八班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就对所有的孩子说:坐在我们五八班教室的孩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新的大家庭了,我要求我们家里的58个孩子和我每人都必须要有优秀的品质,否则就不用谈学习及其他的事了。孩子们也都赞同的点点头。确实感受到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品质的培养。

  另一点感受:雷夫老师特别注重营造家的氛围,经常排练莎士比亚戏剧,打造了这间教室卓尔不群的`成就。尤其令我叹为观止的是,雷夫老师是个绝对的多面手。他太有才了,可以将众多学科巧妙整合,犹如技巧娴熟的导演,把多种角色演绎得各具特色淋漓尽致。雷夫老师的把旅游作为课堂资源,引导学生“在旅途中改变生活”的实践,更是令我佩服不已。让我想到孔子的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雷夫老师的“行万里路”,再一次证明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遗憾的是在我国教育中“安全怎么办?

  总之,同样作为五年级老师的我和雷夫老师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的“魔鬼式训练”日程表,他的“六阶段”也都将成为我凝聚班级的粘合剂。他的“三剑客”更是引起我深深的思考。此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洗礼。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师吧。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相关文章:

——《成功无捷径》读后感01-09

无财产无子女无债务离婚的协议书01-04

无财产无子女离婚协议书03-21

无子女无财产自愿离婚的协议书01-04

(实用)无财产无子女离婚协议书19篇11-20

成功读后感06-22

无子女离婚协议01-09

读《陶渊明--无眠的尊严》有感12-25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06-15

无抵押借款合同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