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高效课堂》读后感

《高效课堂》读后感

时间:2024-06-03 08:40: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效课堂》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效课堂》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高效课堂》读后感

《高效课堂》读后感1

  高效课堂现已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但是高效课堂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问题。《高效课堂八讲》这本书就系统的通过高效课堂的追求、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操作策略、前提、关键、基础、保障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给我很大的指导。

  新课程改革从20xx年开始,至今已有的时间。10年过去了,新课程改革是否达到了当初的预定目标,这是我们都关心的,十年前,我读小学,十年后,我教小学,在我看来。虽然前后有变化,但变化的不过是表面的一层,以应试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拔苗助长式的教学依然占着很大比例。此时的我们真的需要一种革新,这种革新从课堂开始。

  让“和谐”进课堂。课堂上的各种关系如果不和谐,问题就会产生,就会蔓延,就会变得严重,以至一发不可收拾,这样,课堂就是抵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了。和谐是高效课堂的追求。要建立“和谐课堂”,是学校真正的`和谐起来。

  “和谐课堂”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应用。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从智力、性格、兴趣、成就、情谊等方面,不断提供符合其发展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困在“知识的海洋”。在和谐课堂中,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育学的关系,人与本的关系、现代教学设备与传统教学设备的关系、减负与増负的关系,文明规范与个性张扬的关系、动起来与静下来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探索出高效课堂新途径。

《高效课堂》读后感2

  利用暑假的时间,一个人静静地把李炳亭先生的著作《高校课堂22条》学习了一遍。之前我们一直在提倡课改,也不断在摸索中前进,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迷茫,找不到正确的课改方向。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也为我找到了前行的路。

  这本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教育改革中的先行者,也提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更举出了一些高校课堂的模式供我们参考学习。李炳亭先生将高校课堂喻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真是妙笔生花,在这里学生可以“闹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因此,高校课堂主张不仅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且要把学习的能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高效课堂的中心。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要想课改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正所谓“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我们的学校一直提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都有“放手”的意愿,但做的还不够彻底,还是“抱”着学生往前走,总觉得学生什么也做不好,影响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其实,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高效。正如我的语文教学,以前我总觉得他们小,什么都不会还浪费时间,但经过课改的洗礼以及到各个学校去参观,我也转变观念。比如在教学生字时,我以一课生字为例,讲了生字的结构特点、识字方法以及易混易错点等。我先让学生“临帖”按照我的模式讲解以后要学习的生字,掌握了规律和技巧,由“临帖”变成了“破帖”,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特别在交流识字方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识字的方法:猜谜语、形近字比较、加一加、减一减等等。学生在自己动脑记忆比老师枯燥的讲解效果会更好。

  在我的意识里,我始终觉得“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在工作中亦是如此,不要觉得学生小,知识少,我们有很多惊喜的发现都是从学生那里得出来的。听过“102中学”老师的讲的课后,我更坚信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会还给你一份精彩。

  近两年,我们也不断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像“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102中学”等,我们并不是死板硬套照着中学的模式下来,因为我们是小学,我们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学校自身的一些学习方法。我们也推行了导学案,目的在于使课堂高效,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对学、群学的`形式来实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老师也放手让学生自学、交流、汇报,较注重学生的“先学后讲”,形成了具有一小特色的“一三一”课堂评价模式。经过不断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导学案也在不断完善,由原来的在四、五、六年级推行,到现在的全校使用,可以说这就是课改的一大步。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堂都能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只是少数人成为一节课的亮点,这些问题是我们还需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向学校发出追问:“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如果我的家长这样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呢?我是低年级的老师,孩子们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很可爱,很优秀,自从来到学校后,孩子们的天性就被无情的压抑,只会死记硬背知识,慢慢的让学生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在学习中去发现快乐,在学习中去学会创造。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解放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将来的成就。”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要始终走在课改的前列,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高效地教学方法,让课堂生活化,把小课堂变成大舞台,以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

【《高效课堂》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04-17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0-18

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3-09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06-03

(精选)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7-08

高效课堂教学开题报告10-13

[荐]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7-08

英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8-17

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5-15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工作总结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