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4-06-16 14:37: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起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而不是去颐气指使别人。

  哪怕受到多少挫折,受到多少磨难,他们也会勇敢的向前冲,为了的鲜血和炽热的心完成了这项壮举。

  中国红军,永垂不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毛泽东同志的事,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性格特点,如毛泽东同志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作者还写了,毛泽东同志对作者写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使作者尽力弄到能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此书像一部画卷,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苦难与牺牲,深入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关于周恩来,他写道“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书中还描写了林彪、贺龙、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们仿佛看到一群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有担当的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守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正如斯诺在书中所预言的一样,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全中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已经证明,我们的党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战胜困难和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不沉湎于物质享受,不忘勤劳节俭之风,不失奋发向上之志。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革命信念,不改革命初衷,增强必胜信心。

  “从哪里”是根脉、是基因、是过去、是历史,知道“从哪里来”,用生命和鲜血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才有无穷动力,才会明方向知去向辨航向,知道“要到哪里去”,才不会“走到哪里算哪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这本书讲述了,在80年前,一位美国新闻工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某报社工作,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红色中国革命,将其所见所闻真实记录汇编成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看到它红色的外表就深感沉默,当我读完这本书时,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令我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领土,敌人残忍的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国难当头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挽救危局……

  在笔下,仿佛能听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看到许多杰出的革命前辈们镇定自若,部署着作战计划、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百折不挠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心中崇高的革命信仰!这本书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令人骄傲的历史!

  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让闪亮的革命红星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在国庆放假期间,我接触到了这一本书,在读完之后,我非常地敬佩埃得加斯诺,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才得到了那些第一手材料,震撼了全世界。

  1936年,埃德加斯诺为了解开迷团,为了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不顾生命危险,穿成重重阻碍,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并根据采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让世界为之振动的书。当回去后,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便易名为《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并不单单写了关于红军的一些资料情况更是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并且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此外作者还采访了众多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柏渠,邓发、徐海东等,作者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此前与共产党和红军并无关系的外国人的所见所闻来写的.,并且客观地写出了作者对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以及大多数领导人的评价,并且记录了中国红军及共产党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向全世界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人穷竟是什么样的人?”“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等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都正面或侧面地解答了这些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丰富了我的思想让我能够更加地了解历史,让我更加地爱护自己的祖国了!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此刻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述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就应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这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明白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述――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十分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这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在中国抗争的路上,曾有许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式各样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毛主席曾说斯诺是中国人的好朋友。作为一个美国人,一个资产阶级新闻记者,他是第一个将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别人知道古老的东方大国有这样一支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仅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更是一部宝贵的历史资料。在许多的抗战片中,国民党永远是万恶的,红军永远是善良的,可在这本书中我们却可以了解国民党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他们中大部分都不想中国内战,可上头领导的命令却不能反抗。而红军也不一定就做的都是好事,就比如说他们打地主,虽然有些地主确实穷凶恶极,压迫人民,可有些地主却何其无辜。在这本书中,所有事情都叙述的十分清晰明了,没有偏袒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方,只是客观的讲述自己的观点与事实。在国民党的口中,红军就是一群无知土匪,可如果是无知土匪的话,为什么红军一直没被消灭,反而气势高涨?总有人愿意探究真相,尽管斯诺心中忐忑,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踏入这个被蒋介石描绘成充满血腥、暴力、野蛮的地方,但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里并没有国民党讲的`那么可怕,相反,这里大多地方都井然有序,对斯诺也是贵宾的待遇,对于斯诺的提问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也是斯诺往后热爱红军中国的重要原因。

  红军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例如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谣言不攻自破,无可否认,这是一个信仰执着,纪律严格的政党。

  历史是沉痛的,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日益强大,可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但这段历史却应永远保存,让我们一起铭记红军伟人,本书作者埃德加.斯诺,以及更多帮助中国革命的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斯诺笔下的毛泽东。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毛泽东在我心目中只是毅力在天安门前的英雄画像。而这本书中的毛泽东却是一位有血有肉、和蔼可亲又不失缺点的政治领袖,当我想到他把“湖南”说成“福南”时,总会忍俊不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对中国的革命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在这中间犯过错误。我就来谈谈毛泽东能成为苏维埃“掌权人物”的一些基本素养。

  首先,他信任身边的人,虽然南京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仍不介意同两个农民一起走,这里体现着他坦荡的内心;其次,他做事很节制,他也抽烟,但不像其他人那样没完没了;再就是战斗的基本素质:他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虏了,但最后却安安全全、毫发未损地凯旋归来;最后一点,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在与斯诺谈话时,从一举一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幽默,平易,简朴……这样有益于接近老百姓,因为他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在谈话过程中的一些举止在我们眼中是有损形象的:毛泽东会当着来访者的面心不在焉地松下裤带子,搜寻着什么寄生物。斯诺判断说,这是中国某些地方的农民所特有的。的确,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尽管身为领袖,却依然保持着农民特有的生活习惯: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会毫不掩饰的打饱嗝,不管饭桌上坐着的是谁,这些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些粗俗“不雅”的习惯,毛泽东却一辈子不改。

  而那些来自于泥土,来自于农家的勤俭节约的习惯,毛泽东更是一生不变,面对一些奢侈浪费的人和事,毛泽东的不满和愤怒会直接表达,丝毫不留情面,无论对方是什么人。

  我想,这样质朴、直率的性格,正是毛泽东可以成为亿万中国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原因。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著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

  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长征路,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更照亮我们的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在即将上初二的暑假中,我与埃斯加·斯诺一起走过这条雄伟的红色之路。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作者埃斯加·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红色区域,成为了第一个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斯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日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红色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手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多位红军将领:气度恢宏、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颇具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感受到伟大的英雄壮举,从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让红色精神在不断地传承中获得永生。

  如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共产党就似一颗红星,永远照耀着中华大地!红军长征精神永存在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

  八十年前,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某报社工作。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红色中国革命,将其所见所闻真实记录,汇编成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

  手捧《照射中国》,曾经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如画卷般渐渐展开。书中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看后却令人触目惊心,震动不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入侵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领土,敌人残暴的屠刀指向人民,全部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就在国难当头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挽救危局……

  中国工农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坚强作战,通过各种奇妙的战术,突破敌方屡次包围,摆脱险境,四渡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渡金沙江……红军的有勇有谋让我叹服,他们不得已进行的大规模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历史奇迹,体现出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养,几乎无人再敢小瞧这只骁勇善战的军队,无人再敢轻视这股不可作文/抵挡的气力。

  在作者笔下,好像能听到硝烟充满的战场上,战士们沙哑却嘹亮的呐喊声、看到许多杰出的革命先辈们平静自若,部署着作战计划、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样的热情,百折不挠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心中崇高的革命信仰! 这部书是一部浸满鲜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所经受的苦难和牺牲,知道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来自往日中国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战。这部书的魅力,就是描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坚强拼搏、不屈不挠、大胆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赞美了领导人物的伟大,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令人自豪的历史!

  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新的世纪新的时期,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获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让闪亮的革命照射全中国,照射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展的实地考察写下的。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这本书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并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之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这本书具有强烈得时代印记。随着书页的翻动,使我仿佛置身于70多年前的战争年代,走进西北苏区使我对革命先辈们倍感崇敬,对伟大的祖国更加热爱。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年轻领导人进展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用户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读《西行漫记》,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共苏区,是为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国家存亡不断拼搏奋斗不息的青年。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民进展社会主义建立的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2

  在二十世纪有一支堪称奇迹的,它做出了一件奇迹的事情——长征。

  在一九二七年中国分裂成了两派,一方是共产党,另一方则是国民党双方势不两立,共产党支持无产阶级,而国民党是资产主义,于是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在一九三四年,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是所有“围剿”中规模最大的,蒋介石——国民党的领袖,动用了将近九十万的兵力来围剿红军,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他们汲取之前失败是教训,他们不再像以前那么鲁莽,他们没走到一个地方,就会在那里修建城墙,碉堡,他们想把红军彻底封锁。

  红军在十月十六日夜晚下达了长征的命令,大部分都战士都参加了长征,剩下的那一部分一直坚守阵地,但最终被敌人杀害他们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们舍弃了自己,换来了的安全,他们每个人都值得我们敬佩!

  这一走,便是两万五千里,用时一年之久他们从江西出发,最终抵达西北部的陕西。在途中,他们战胜了重重困难,他们飞夺泸定桥,大渡金沙江,而国民党也对红军进行了重重阻挠。如果红军在关键时刻失败,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这次长征,红军的`主力毫发无损,他们穿过了亚洲最危险的河流,最终在陕西建立了苏维埃根据地。

  都说红军是穷人的,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农民工和工人会加入红军吗,因为国民党的疯狂杀戮,致使民不聊生,国民党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了都指认是红军,进行屠杀,就想日本的南京大屠杀一样,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的地方都会有死尸,这也是红军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注定会战胜国民党,无产阶级注定会渲染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

  如果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看近代中国的战争史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给出了答案。

  在寒假,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跟随着斯诺的脚步,我去遍了整个红色区域,与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领袖、将领面对面。合上书本,心潮久久未能平静。在书中我看到了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看到了毛泽东的质朴纯真,爱军爱民、看到了周恩来的平易近人,温和尔雅、看到了彭德怀的率真爽朗、吃苦耐劳……

  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章节是“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斯诺记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红军大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一些他观看了红军剧社的表演以及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的一些情况。其中红军大学中的将士们将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笔记,在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头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样一座“高等学府”中艰苦学习。为什么红军战士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学习作战本领呢?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这一本书,现在的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我们通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胜利流下的滴滴鲜血。仿佛感受到他们无私的品德,如今的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所以,我要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克己奉公的无私,我也要学习他们面对强大敌人不服输,敢于客服困难的精神。我更要坚定信念,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使我更深地了解红军,了解红色革命。红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4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也许大部分人一提到这本书就马上都会冒出一些名词: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国民党,共产党,苏维埃等等,但我今天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了解到的也许不止这些,我的意思是,从这样的一本书中,我们能得到些什么不一样的,特殊的东西。

  “探寻红色中国”第一篇的标题,就已经揭示了这本书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思想,就是探索与好奇。作者斯诺只是打上几支疫苗,就敢于坐着火车进入当时在外界名声并不怎么好的红色中国,除了斯诺本人通过与宋庆龄的交谈对红色中国改观之后,斯诺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在这个过程中都必不可缺;同时在共产党的多个领导人中,都有着这种不顾一切的探索精神,敢于做,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成长同样为这本书中的的重要精神,也同样是整个共产党,整个红军的的重要精神。中国的共产党组织同样是经历多种挫折,在险恶的环境中缓缓成长,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来之不易;红军同样如此,五次的国民党剿共战争,每次的胜利都不骄不躁,每次的失败都能总结经验,所谓的成长便是如此,不断地经历挫折,不断地总结。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动容的反而是每个红军战士在背后的生活的模样:在吴起镇的兵工厂里,工人们会打篮球,爱唱歌,爱跳舞,一起办墙报,做演出,识字育儿;在红军军队中,士兵们跳远跳高,赛跑跳绳,吃完饭就积极地打乒乓球,听着缴获来的留声机里的音乐;保安里的干部和指挥员们,和斯诺打网球,打扑克牌,做巧克力蛋糕,每个这些令人尊敬的人物,原来他(她)们也与我们相同,有着自己的生活,原来他(她)们的'生活也如此绚烂多姿,仿佛他(她)们的形象就跃然眼前,仿佛他们脸上的每一个生动的表情,他们逼人的英气与活力,都浮现眼前,我们也就真的与他们会心一笑,仿佛淘气的歪过头,笑着同时说出:“我们都是一样的啊!”。

  最后让我们回归到我们的这个标题吧,“红星不仅照耀中国”,我认为,这个红星不仅代表着苏维埃,代表着共产党,更是每个人在拥有了自身信仰后,或是在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理想的路上,那个拥有着充实生活的自己,是向目标努力冲刺时的那份心情,是为了信仰不顾一切,奋力向前的执着与拼搏。所以,我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努力的生活下去,不再为了小事争吵,不再战争,让千千万的理想与和平构成闪耀的红星,照耀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

  《红星照耀中国》有许多地方让我动容,包括却不限于作者、内容等。

  这部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战地记者。在红白两区交战之际,他为了真正地了解红军,不顾生命危险,深入红军根据地,深入那个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的地方,采访了一位位革命先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与革命精神,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再说内容。这本书的内容,没有一处不震撼到我。其中革命先烈所经历的磨难、所参与的战斗,老百姓所受的压迫、所被欺负后的`反抗,都让我肃然起敬。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让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看《红星照耀中国》之前,我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那种文字和剧情联系在一起的奇妙感,让我拥有了继续把这本书读下去的动力。

  最后说这本书背后的历史背景。在我眼里,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和战火纷飞的时代,每天都会有许多无恶不作的坏人出现,也会有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英雄挺身而出。那个时代,我们的中国,内有国民党右派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外有日本侵略。但即使是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位位青史留名或无名的革命先烈,仍然无所畏惧甚至舍身忘我地投入到战争中,为自己、为家人、为故乡、为人民、为祖国而战!他们的伟大,令人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合上书页后,我闭上眼,准备再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心得体会07-1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9-1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3-21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05-2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篇11-0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最新范文11-1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集锦(2篇)10-25

[合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06-01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之《再谈四马》主要内容概括05-02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