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1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对爱子的眷恋和对岸英的去世的不敢相信。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来描述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难过、痛苦,以至于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好多次了,这一句句话都足以证明主席对他的儿子岸英的无限眷恋,在第一部分结尾时,毛主席终于开始说话了,可是他只是一遍一遍的喊着岸英的名字,并且用食指按着已经锁紧的眉头,并不是故意要说,而是情不自禁的说。
接下来就是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朝鲜方面想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本地。第二部分刚开始的时候主席的秘书走进来,告诉主席,说志愿军司令部再次来电,请示了中央军委,因为可能是考虑到主席失去爱子的痛苦,所以问主席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时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扬着头,看着天花板,就是不继续读下去,也能看出,毛主席是因为悲痛,所以才会那么做,在毛主席的目光中,流露出了对毛岸英的无限眷恋,并且文中提到,在毛岸英奔赴朝鲜时,毛主席因为工作繁忙,就没能再见到他,但是那却成了他们最后一次的相见,他再也回不来了。“既然岸英已经死了,就是见见遗骨也好”毛主席想着这句话,可是他却很快的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他考虑到每个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他们的父母生出来的,他虽然是主席,但是也要考虑一下别的烈士家属的感受,于是就忍着内心的悲痛,将自己孩子的遗骨安葬在了朝鲜。之后毛主席带签字的时候,毛主席竟然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然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缓缓看向窗外,之后用手指了指写字台,示意他的'秘书把电报稿放在写字台上。到了另一天的时候,秘书再次来到了毛主席的卧室。在那时主席早就已经出去了,毛主席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由此也能得知毛主席因为痛失爱子而伤心了,整整一个晚上,并且默默的流了一个晚上的泪。
最后一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在毛主席的心里,主席的儿子和普通战士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2
父爱如山,他既是一位伟大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
他虽是一位连带兵打仗都无所畏惧的人,终究也不是钢铁之躯,也有爱的人。当他听见自己最爱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噩耗之时,悲痛万分,心痛到不愿吃饭,心痛到只能不言不语。
沉默,无尽的沉默背后,是对长子的悲痛、哀伤与自责,是悲痛欲绝和难以置信。
人们在悲痛万分之时都会借以一个物品来消愁,主席也以吸烟来消愁。一支又一支的烟吸着,一圈又一圈的烟愁绕着,从唇边到了眉稍,从哀伤的心情到难以相信的事实,从无尽的感伤到无边的自责,从无尽的悲痛到对岸英深得无底的怀念。
岸英,他是自毛主席革命以来牺牲的第六位亲人。岸英,主席最疼爱的长子,在他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倾注了那留学的机会,倾注了那农村的历炼,倾注了那一次次分离与重逢的快慰……毛主席让长子岸英经历这些,便是因为再有潜力的雏鹰,如果不经历那一次次的磨炼,又怎可展翅高飞呢?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这样想。他的内心是矛盾的,矛盾在他身为一名父亲该有的悲痛、感伤、心疼与对儿子的爱,以及他身为一位主席该有的大义、责任、担当与身先土卒。主席最终做出了这艰难的抉择,与人民公平公正,不愿搞特殊,这也是让人民的一种信服。他相信岸英会对此有所理解,也能取得所有中国人民的'信任,彼此互相骄傲着。
他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曾经率兵千千万,攻下了敌人的那一座座城楼;他曾经与全国人民共抗战,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曾经没有一丝半点的犹豫,大笔一挥,将岸英送上朝鲜战场;他曾经是多么的豪情壮志,满腔热血。此时此刻,似乎都化为泡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他也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一心只想着儿子,只想着自己最疼爱的长子——岸英啊!“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真的回不来了吗?”主席心中传出歇斯底里的呼唤声。
主席正准备签上名,一想起岸英,又踌躇起来,这笔如有万均之力,“毛泽东”三个字迟迟签不下去。
那一夜,他失眠了,想来想去,在这悲痛之中,含着久未留下过的眼泪,签下了名字。
一个伟大的人,必定也是个平凡的人,他要有大的胸怀,但不可缺的则是——珍贵的情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3
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未能平静。
《青山处处埋忠骨》讲了在朝鲜战争时期,彭德怀总司令从朝鲜发来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毛主席万分悲痛。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遗体运回祖国,可是,此时金日成总理却要求将其葬于朝鲜,面对艰难的选择,主席做出了痛苦的决定:将岸英葬在朝鲜。读到毛主席的这个决定,令我心头砰然一震,尤其是电文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我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毛主席顾全大局,拥有博大胸怀,他不会因为私欲而去做损害两国友谊的决定。这样的情怀实在是令人敬佩。当朝鲜首相金日成要求将毛岸英的遗体葬于朝鲜,对于毛主席而言,无疑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无情地插入了这个伟人的心里,主席强忍悲痛,不得不尽快做出决定,大家看似简单的选择,在毛主席心中定比泰山压顶还沉重。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老虎这样凶狠恶毒却不伤害自己的'孩子。人亦如此,天下有哪一位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啊,难道不是吗?我们从中可想而知主席的丧子之痛,再加上金日成首相要求将岸英葬在朝鲜,实在是雪上加霜,这悲痛是常人忍受不了的。但是毛主席却忍住了悲伤,平静地做出选择。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习毛主席这种顾全大局、严格自律的品格。就好像军训站队列一样,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舒服而乱动,甚至请假离队,这样整个班级的队列就不完整了。应该坚持到底,顾全大局,为了集体,严格自律。
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的博大情怀,我牢牢地记在心上,并勉励自己要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4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叫《青山处处埋忠骨》,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毛岸英牺牲后,彭总来电,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心情极度痛苦,对岸英的遗体是否运回国内的抉择过程。作为伟人毛泽东,也有与常人一样的情感,但又表现出领袖宽阔超人的胸怀,十分感人。
下面是南海毛泽东的卧室,彭总的一份来电: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有说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这时秘书进来报告说有彭总的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秘书又凑近主席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还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住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主席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泽东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着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毛泽东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超人的宽阔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5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怀和不同凡响的伟人胸怀。
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在毛泽东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封说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殉职的电报,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着烟,要知道,自己最爱的`人去世了,谁都会受到打击,哇哇大哭,甚至没有了理智,而毛泽东不一样,同样是悲伤,却不希望别人一起悲伤,秘书这时走来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对,就应该运回国,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应该运回国厚葬,朝鲜就不同了,那边正在打仗,兵荒马乱的,顶多埋到土里,这怎么行?
可毛泽东却和我想法不同,主席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自己当然很悲痛,可是在朝鲜战场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身上同时具有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在极度的悲伤时竞能想到别人的感受,是我们平常人所不及的在主席签字的瞬间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多么那决定呀。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0-01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0-02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6-14
青山不老的读后感12-20
《青山不老》读后感06-05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必备)07-06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热]07-06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热)07-12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02-06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品】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