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不同的人和事内心会有所触动,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写篇关于自己感悟的文章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了让大家在写感悟的时候更加简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读完《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华的传统美德更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作为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尤其要做到知礼仪,识大体,和为贵。
书中,“仁义胡同”、“六尺巷”的两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有一户人家拆建房子,想把自家的墙砌宽一点儿,可是邻居不同意。结果他们两家便争吵起来。一气之下,这户人家就给他当官的`儿子写信,想借他的官势为家人出一口气。可儿子听后,立马给父亲回了一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那家人主动将墙往自家退,邻居见了也愿意往自家边上退。两户人家又和好了,各自很快都建好了新房子。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我和妹妹只相差4岁。我们都喜欢观看电视动画片,而为关电视机的事情,妹妹大哭几次,因为她也想参与,都被我抢先关掉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我读了《传统美德世代传扬》一文后,懂得了许多道理: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于是每次看动画片后,我就先让妹妹关电视机的电源,我关机顶盒,这样妹妹也高兴了。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如今,我们身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更要懂礼貌,顾全大局。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悬崖峭壁。”我们小孩很多事是这样,大人之间也是这样,国与国之间更是这样,凡事以和为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2
读了《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我非常震撼,这本书也让我余音绕梁。书的内容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到没落到如今泱泱大国。这本书告诉我许多许多……
先从四大名著说起吧。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著作经久不衰,传遍了世界各地,而且具有很高的文艺水平与艺术成就。可以说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到晋朝开国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水浒传》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它们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些发明传到西方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指南针它是用来辨别方向的一种化器。主要组成部分有:一根磁针。磁针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在轴上自由转动,指示北极的方向。
在中国,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优秀弟子有七十二人。孔子过世后,他的弟子们把孔子生前言行语录起来,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书中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相信,将来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昌盛,更繁荣,我们一起祝愿吧!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3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让我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根。这本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戏、糖人等内容。
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我最爱剪纸了。在我四岁时,外婆就教我剪纸、剪花,三瓣花、四瓣花 …… 外婆夸我心灵手巧。每次上美术课,老师要求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剪燕子,做迷你风车,做玫瑰花 …… 这些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难,老师还常常奖励我美术簿呢。看完这本书,我的剪纸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有画画的基本功,剪的花就更多了,过年时,我还剪了一些窗花贴在衣柜门上呢!
中国的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等。妈妈去过安徽,她说黄梅戏,深受人们的喜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唱上几句。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做"黄梅调",我外婆也很喜欢黄梅戏,《牛郎织女》、《拉郎配》 ……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是燃烧的酒精灯光源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糖人,制作糖人是一种传统技艺。制作者担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一头是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色素使其呈现其他颜色。
我觉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深入浅出地引导着我们,引导着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4
今天我看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仁义胡同、六尺巷》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了明朝一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都做官,老人家因盖房砌墙和邻居发生争执,董笃行母亲绐他写信,想让他用官势为家里争气,结果董笃行回了首诗让母亲让别人两尺。母亲就按儿子说的去做,,这一做法感动了邻居,邻居也让出了两尺,就有了一条小胡同。
看完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对于生活中的'小是小非我们应该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互相让一让,事情就解决了。如何处理这些小是小非,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让一让,说明他是个有道德的人,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说明他道德境界不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应讲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风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一代地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是小非的事,我们应该互相谦让,这样就能真正解决问题,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有一次,我去表弟家玩,正好表弟家来了一位客人,那位客人走时留下一块有巴掌那么大的棒棒糖,我和表弟都想独占那块棒棒糖,相互争抢着。我说我是哥哥,弟弟应该让哥哥;他说他是弟弟,哥哥应该让弟弟。最后妈妈来了,她看见我们争得不可开交,就教育我们说人与人应该互相谦让。我听了如醍醐灌顶,就把棒棒糖让给了表弟。此时表弟也不好意思独占,我们就让妈妈把糖分成两半,每人吃一半。我若有所思地吃着糖,仿佛悟出了些道理。
在生活中,如何处理小是小非,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情怀。许多事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继承中华文化,建立精神家》一书,我感慨万千,感情久久难忘。在这本书中,令我感受深刻的便是《仁义胡同、六尺巷》本文。本文讲了明代一个叫董博学笃行的人到日本京都当官,老人因建房垒墙和后妈产生矛盾,董博学笃行妈妈绐他寄信,想让它用官势为家中有志气,結果董博学笃行回了首诗让妈妈让他人两尺。妈妈就按孩子说的去做,,这一作法打动了隔壁邻居,隔壁邻居也让给了两尺,就拥有一条小巷子。看了本文,我深深感动。
针对日常生活的小是小非大家应当像小故事中的角色一样相互之间让一让,事儿就解决了。如何处理这种小是小非,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让一让,表明他是个有道德的.人,互不相让,乃至大动干戈,表明他道德人生境界不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大家应讲憧憬和追求完美、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日常生活时尚,产生往上、善行的能量。要是中华文化一代接一代地追求完美幸福高尚的道德人生境界,大家的中华民族就始终满怀希望。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一些小是小非的事,大家应当互相谦让,那样就能真实解决困难,正所谓“退一步开阔天空,忍一时晴空万里。”有一次,我要去表弟家玩,恰好表弟家来啦一位顾客,这位顾客机械表误差留有一块有耳光那么大的甜筒,我与表弟都想占有那块甜筒,互相争夺着。我说我是亲哥哥,侄子应当让亲哥哥;他说道他是侄子,亲哥哥应当让侄子。最终妈妈来了,她看到大家争取不相往来,就文化教育大家说人和人之间应当互相谦让。
想听了如豁然开朗,就把甜筒交给了表弟。这时表弟也过意不去占有,大家就要母亲把糖分为两截,每个人吃一半。我若有所悟地吃着糖,好像领悟到了些大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小是小非,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涵养和情结。很多事就这样:争一争,难以实现;让一让,六尺巷。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6
人们都说:“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我寒假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书是《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看完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很多版本,我读的是高中生读本。在书的第一页我就看见了这样几句话:“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无论是哲学、历史、科学技术、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医学、农学等各个学科都有丰富的保障”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我们中国原来有这么长久的历史,并且有很深远的文化保障。不仅是这些文化保障,中华民族还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延续性,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化与文明中,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二、理论性。三、民族性。四、包容性。正是这四个鲜明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我们必须做到这些传统礼仪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孩子。
书中还有许多英雄故事。比如:岳飞和他母亲很爱国,母亲让岳飞去保护祖国,可是岳飞却被奸臣所害。这个故事很动人,所以他一直流传在民间。这个故事多么鲜明地体现出岳飞和母亲的爱国之情啊!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爱国精神才能保护祖国不被收到伤害。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还要用科学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我们要学习这种优秀传统。
读完这本书后我真正懂得了我们要文明待人,尊重师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个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7
这几天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不仅使我感受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让我学到了不少可贵的民族精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范仲淹勤奋读书》这篇了。
虽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刻苦用功。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同学送来了美味佳肴,他却说,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就过不习惯艰苦的生活了。就是这样,艰苦的生活使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成为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这种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也使我想起了我和朋友白烨的事。以前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总认为学习是为了爸爸、妈妈,上课常常不认真听讲;作业任务总是马马虎虎完成,做好了作业便看电视玩电脑,心思一点也没在学习上。一个学期期末的前两周,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写完作业,想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就给她一个电话,她说:“快要考试了,我要在家复习功课,今天不去玩了。”听到这儿,我感到一阵心酸。白烨把学习看得那么重,而我,作为她的朋友,为什么没有学会她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呢?
此时,我如梦初醒,突然间明白了:爸爸妈妈辛苦挣钱供我读书,我非但没有好好珍惜,还把时间给荒废了。太不应该了!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样刻苦学习,那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我立刻跑回家去背书了。
现在我更下定了决心要读好书,作业写完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看电视,而要去多阅读课外知识,巩固课文理解,争取优异的成绩。
所以,只要自强不息,便能学有所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刻苦读书,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让它光照千秋吧!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8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精髓莫过于国学;在岁月的长河中,国学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为了使我们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学校给我们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一本《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
六年级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主要收录了《新古文观止》和《古体诗词》中的名篇。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无意于隐逸,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既抒发了感情,又讽刺了世态。
当我读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时,我可以感受到作者不赞同当一个用隐逸来逃避社会责任的隐士,也不赞同当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世俗小人,作者只想当一个正直、清高的君子。
当我读到“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时,我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贪图荣华富贵,只有少数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不阿世俗。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就是喜欢“牡丹”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成了世俗之人。而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即为“爱莲者”,他们为人洒脱,仙风道骨,多数都是思想家、理学家,他们为世俗者所不能了解,算是人群中的圣人,这多么可叹啊!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中像《爱莲说》这样的名篇比比皆是,这些名篇潜移默化使人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当之无愧的经典阅读。
从品读学习中我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感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9
在我的小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淡蓝色、清秀典雅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它是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由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委会编写。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除引言以外,主要写了“爱国如家”、“孝悌友爱”、“尊师重教”、“诚实守信”、“明礼守法”、“勤学励志”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从引言中,我知道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爱国如家》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孝悌友爱》中,我读懂了“亲爱利子谓之慈,子爱利亲谓之孝”;《尊师重教》令我陷入思索——怎样做一个尊敬老师的小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我们,做人应当“言必诚信,行必中正”;《明礼守法》指出,法律是天下的准则,人要能够始终保持纯正之德;《勤学励志》篇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学不可以已”。
我最喜欢的,是《六尺巷的故事》。从前,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和一户姓吴的人家。他们为了墙基争地界,打起官司。张家的张英在朝当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英的.家人就写信给张英,想让他出面处理。但张英读过家书之后,沉思片刻,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将院墙退后了三尺。吴家人深感惊讶,非常佩服张英的肚量,于是也将院墙退后了三尺。这就是有名的桐城“六尺巷”,爸爸曾带我去瞻仰过它。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我也非常敬佩张英。是啊!修身为先,大度做人。张英的谦逊礼让,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
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也是在承载和弘扬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吗?
我是中国人,我愿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员!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10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有令世人惊叹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有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有群星璀璨的文化名人,可是令我更加骄傲的是,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在我们这一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汲取精华,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依稀记得三年级学过的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此我懂得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尤其是我们小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也就在那时,我养成了不懂就问的习惯。
从小我就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我爱李白的洒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爱苏轼的豪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爱李清照的凄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爱王维的乡愁: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诗词让我们深刻了解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也从中认识到每个时代独有的特点。他们寄情于诗,托志于诗,这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史别的国家所不能及的。
就在最近,我们认识了她,她曾是沟通亚洲内陆的交通要道,她也曾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路,她也曾是促进各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在那里,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班超投笔从戎。壮烈豪迈的英雄事迹,一代一代,一遍一遍广泛流传,她就是富有永恒魅力的`丝绸之路!
有人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遥不可及,不,其实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还记得刚刚逝去的春节吗?大家载歌载舞,大地一片欢天喜地,扫尘,贴春联,挂年华,放爆竹,拜年,亲人团聚,这无一不透露着隆重、热闹与喜庆;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这不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也不正蕴藏着优秀的精华文化吗?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11
我曾看到一条新闻,有记者看到曲阜满街都在卖着《论语》,采访当地老百姓后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的,当地的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都没有阅读,更别谈了解其中的意义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些传统美德凝聚了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精神,我们不能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却又渐渐地让中华文化消失。阅读完《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后,我更是颇有感受,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责任,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使命啊!
翻开这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书,无数的名人为我们后人铸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宝库:古有敢于尝试的神农,有勇有谋的是郑和;今有亲民爱民的焦裕禄,无私奉献的孔繁森……他们都在告诉我们要牢记并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呀。
传承中华文化并不是像那些名人一样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记得一次,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我放学急忙赶回家。在小区里忽然听到一位老奶奶再说:“小朋友,麻烦过来扶我一把。”我一看,是邻居的老奶奶在叫我,我连忙跑过去,原来老奶奶本想出来晒晒太阳,可下起了雨,又因为坐久了行动不便,不能站起来。我想,新闻里不常常说好心人扶老人家反倒被碰瓷吗,不会我也遇上了吧。我顾不着那么多了,反正“远亲不如近邻”,帮一把又有什么呢。我搀扶起老奶奶,右手撑着伞。老奶奶攀着我的手,一步一步的走回了家。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对我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心人。”我心里顿时有一种荣誉感,原来的那阵怀疑顿时烟消云散了。或许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真正含义吧。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是一份意义重大的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行动将中华文化传承,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12
《中华文化的感悟》主要讲了中国一些值得我们铭记与了解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本书中,我犹如走进了历史,看到了一个个鲜活而有血肉的人物,让我第一次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历史,去感受历史,令我心潮澎湃。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是梁启超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的一句话,它,不仅仅深深地激励了清华学子,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刚健宽厚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精髓,不仅仅是清华大学多年来奉行的校训,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标杆和风向标。当我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瞬间有过放弃的想法,猛然想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使我幡然醒悟,遇事不能知难而退,而应不屈不挠,永不放弃,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及时纠正错误,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古代书法,笔下春风”,可算是让我开眼界了。书法有楷、行、草、隶、篆体,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北宋书法家苏轼,他们的字龙飞凤舞,抑扬顿挫,将中国汉字诠释的多姿多彩,五彩斑斓,让我在敬佩这些书法家的同时,又十分的自豪。老师常说,字写的'好与坏,代表着这个人的能力高低。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练习,从记笔记、写作业开始,认认真真的写好每个字,传承我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完全了解这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并有更多的年轻学子传承着令人振奋的中国文化。
而我,现在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但沐浴在中国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肩上的担子仍然沉甸甸的。做为炎黄子孙,我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骄傲,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今天而自豪。做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要更加勤奋刻苦的努力学习,长大后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让祖国更强大,让中国文化永放异彩!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13
读完《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我感悟到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仅知道了许多感动人的故事,也有许多名言警句。
这本书从序言中就告诉我们,我们是中国人,要做中华文化的传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太平洋西岸这块土地上,我们讲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讲中国人做人的道理。看到这些,我也想为祖国事业做出努力,虽然我的年龄不大,但我也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为了这,为了我的梦想,我现在一定要努力地学习。现在,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但将来我们将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支撑起祖国的明天和事业。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出过不少英雄人物,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应有梅花的秉性和精神。这些人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了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投入到祖国建设之中,有的人置身于祖国教育事业,他们为自己的工作而努力。世界上有360行,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劳累地奔波着,努力着,想打造出一片美丽的明天,在此,为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但这个世界已离不开这些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付出了。在此时此刻,我要向这些守卫祖国疆土的英雄们,向传递知识与勤劳付出的老师们;还有世界所有辛苦努力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此致敬!书中还有许多著名的诗词如:岳飞的《满江红》,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籍丰富,流派繁多。中华文化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影响之深远。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构筑自己人生的梦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努力创造美好未来。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14
今天,我读完了《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一本书,感触极多。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是拥有一万年的文明史之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从孔融让梨尊师爱亲,到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最后到今天的感动中国人事迹等,我觉得礼仪就如同土地上的小草,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每一个地方。在生活中,礼仪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在生活中却这么一些人不讲礼仪。就说说前几天我看到的一条新闻吧!在公共汽车上,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事情。忽然,第一站到了,车停了下来,上来的是一位身提重物、步履蹒跚的老人。老人左右观望,希望有人给他让座可车上并没有人让座,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看窗外的风景,还有的在兴致勃勃的聊天,全当没看见。过了一会儿,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移到老人身边,请老人去坐那,老人深深地叹了口气。新闻的最后出现了六个醒目的大字:礼仪!尊老!在哪?曾经,我竟听说在国外常会有一块写着“不许中国人来游玩”的牌子。为什么呢?只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不讲礼仪了,走过的街道上,都留下食品包装袋,甚至,只有两三步路就能扔在地上。让外国人看着我们中国人做这些丧失礼仪的事情,说起来真是丢脸。
看完这两篇报道,我涨红了脸,不由得惊呆了,不过走在学校里,终究让我得到一些安慰。我们校园,宽广无比,占地30亩,全校1900多个同学。学校那么大,人数那么多,可是校园里没有放一个垃圾桶,没有垃圾乱飞,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天每个班的值日生都在早、中、晚到清洁区认真扫地,保证校园美丽清洁。因为每个人都讲究文明礼仪,每个人都爱清洁美丽,每个人都认为“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所以我现在向大家呼吁:礼仪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弘扬中华美德,继承中华文化,做最美小学生!
【中华文化的感悟读后感】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11-05
呐喊的读后感悟01-29
感悟读后感06-28
鲁迅无常读后感悟01-23
《感悟母爱》读后感04-28
简爱的读后感悟范文06-05
光的感悟读后感06-08
中华文化的传承演讲稿03-18
《小王子》读后感感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