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时间:2024-07-04 14:03: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集合)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集合)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

  孩子们的童年都是可爱天真的,把这种天真与可爱演绎到极致的就非小豆豆莫属了。小豆豆是作者黑柳彻子笔下的小可爱,她把她真实的童年一字不差的写了下来。

  小豆豆天真可爱,她有一个特点:乐观。无论遇到什么事,她都非常乐观。就算是遇到骗子、遇到被欺负的事情、自己的朋友去世……都没有一点伤感。她不会去计较,她总是给人一种“爱”,让大家心中都充满爱。

  童年的孩子会犯错,不是一件怪事。他们正是通过这些“错误”在了解这个世界。在课堂上把抽屉开了关,关了开,扰到别的小朋友不是坏事,相反,这是件好事,说明她不会退缩、不会害羞。她很诚实,不会撒谎,遇到事情会挺身而出。

  童年的孩子喜欢所有事物,他们在不断探索,自己都有自己的目标,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目的。不能拘束他们的思维,他们是单纯的。

  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

  孩子很天真,不是坏事。但有些事,想法与做法就只能看孩子了。遇到小骗子,一般没有不上当的孩子,但也有很不一样的孩子。她花了一个小时数钱,得到一件假的东西。骗子让她做的事情她也都做了。得知真相后,她也没有抱怨,依旧很开心,值得庆幸的是骗子没有恶意。

  很多孩子重情重义,她喜欢她的朋友。失去一个朋友,会很伤心。思念朋友时,也会开心,为身边还有其他的`朋友而开心。

  这个孩子很特别,她不会伤害自己。她把一切恶意都过滤在了她纯真的世界之外。希望今后的孩子们都可以像小豆豆一样,拥有美丽的宽容的妈妈和懂孩子的校长。

  童年无暇,人生无憾。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2

  巴学园虽然被炸毁了,但却依然存留在作者心中,并变成了本书,它就是《窗边的小豆豆》。

  今年暑假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翻开崭新的封面,我便开始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作者小豆豆因为自身的一些缺点、问题,不得不转学,因此他来到了巴学园,一进校门,电车教室就吸引了她,在与小林宗作老师四个小时的聊天后,她正式成了巴学园的一名学生。在周围的大人、同学以及老师的教导和影响下,渐渐地改去了那些缺点和问题,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可惜的是在1945年的东京大空袭中巴学园被炸毁了。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老师,他教学有方,从放回原处中,小豆豆为了找回自己的`钱包,而把池子里的泥土都挖了出来。之后读到小林老师走了过来,我不禁为小豆豆捏了一把汗,觉得小林老师很有可能会责骂批评她,可是读到后面小林老师只说了一句“放回原处”,我看出小林老师十分亲切,教学有方。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羡慕:要是我们也有一辆电车做的教室,要是我也可以自己挑选座位,要是我们也可以自己安排第一节课的课程,要是现在我也有一个像巴学园一样的学校,那该有多好啊!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

  看完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黒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后,我就喜欢上了巴学园,喜欢上了小林宗作校长。

  书中的小豆豆是一个不懂规矩的孩子,因为淘气在一年级时就被退学了,所以才来到了巴学园。巴学园里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奇怪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校长能容忍这些学生的调皮捣蛋,甚至恶作剧?带着好奇与困惑,我耐着性子往下看,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它的“主人” ——小林校长的确很特别。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孩子,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他还专门为个子矮小的高桥君精心安排了运动会,让高桥君觉得“在别人眼里我很特殊”的念头消失,欢乐和笑声留在心田……

  正是这些打动了小豆豆的心灵,她最终选择了做一个好学生。小豆豆多么幸福啊,能遇到这么棒的校长。可是,平时我们所受的规矩太多了。我们常常因为做了错事受到惩罚,却找不到辩解的机会。更加没有一个人像小林校长那样,微笑着面对我们,让我们自己学会处理事情。

  巴学园,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没有“不许”、“不能”、 “必须”、“一定”等词语,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没有等级距离;更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可是,它却会更让我们爱上学习,懂得道理,并学会尊重别人。

  哦,我也想去巴学园!想去聆听小林校长的教诲,想去享受他的“纵容”!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4

  在一个寒风凛凛的冬日里,我看了一本充满温暖和欢乐的书,它的名字叫《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所著,书中讲述了她上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在学校很调皮,上课总是影响同学而被学校勒令退学。慈祥的妈妈没有责备小豆豆,而是把她带到了一所新学校——巴学园。

  巴学园是一所与众不一样的学校,一共仅有五十多名学生。教室是由六辆废弃的`电车车厢改造而成的。在那里,小豆豆没有因为退学的事被拒之门外,学校不仅仅愉快地接纳了她,并让她在巴学园里度了过她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欢乐时光。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是一位有耐心、尊重学生、且十分懂得呵护孩子天性的校长。他能够连续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的话不打哈欠,听到精彩部分时,还会问“然后呢”让小豆豆感受到了尊重,同时也增加了对自我的信心。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时,他只说了一句:“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哦。”这一句话没有责备,仅有理解。小林校长还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虽然这是一句十分简单的话,可它却一向是鼓舞着小豆豆前进的动力。

  在这所不一样于其它学校的学园里,上课没有固定的课程,所有的学生能够从自我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让学生们的兴趣自由地发展出来。上午上课表现出色的同学,午时还能够自由散步。学校一向以这种鼓励和自由的方式在教育着孩子们,让孩子们不仅仅学到知识,还完整了心灵的成长。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小豆豆从一个不听话的小豆豆变成了一个让大家都理解的小豆豆。

  巴学园是我们学生心中梦寐以求的学校,因为我们也向往着自由的学习空间,期望能和教师和校长成为好朋友。期待有一天,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是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5

  书,好比潺潺的流水,一年四季奔流不息,它流到了遥远的地方,等待着你的希望;书好比那汩汩的溪流,流过我的心,流过我的眼,流过我的心灵。

  童年,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在河的尽头,有无数五彩缤纷的贝壳。在你眼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梦想。

  在一个白雪皑皑的早晨,我推开窗子,啊!又是一个好天气,又是一个好日子。我情不自禁地翻开一本《窗边的小豆豆》,孜孜不倦的看,我仿佛又找到了属于自己想要的童年。在那一刻,我好像走进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画卷里,看到了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女孩,她叫小豆豆,她非常淘气,非常活泼,非常机灵,可又做了很多使人意想不到的事。她在学校里只生活了三个月就被退学。退学后她又和妈妈来到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巴学园。在巴学园里,小豆豆终于找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乐园,过着幸福快乐的美好童年。

  我非常喜欢童年里的小豆豆,因为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天真可爱、非常懂事的`小女孩。说实话,我很羡慕小豆豆,因为她有一位善解人意的林老师时时帮助她,爱护她,关心她。在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都有自己美好的生活,小豆豆也不例外。在巴学园学习时,我深深地认识到小林老师对小豆豆无微不至的的关心、照顾,使小豆豆在巴学园里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其实对于每一个校长来说,孩子们在微风中的一张张笑脸是最纯真的,最迷人的,那是世界上最真挚,最纯洁的写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6

  最近,我看了一本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述了被退学的小豆豆转到了另一个学校叫“巴学园”,在这个校园里,有很多让小豆豆感兴趣的东西。那里的老师非常懂孩子们的心,而校长就是其中一个。他还是小豆豆最喜欢的一个人。

  看完了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山的'味道 海的味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觉得有些奇怪,看了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是巴学园的学生们每顿都必须准备的两种菜。如果有些家长太匆忙而没有准备全,厨师就会走过来问:“你缺哪种味道?”这个时候,你只要回答缺了什么,他就会给你加对应的菜。

  从”山的味道 海的味道”中我感受到了校长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关心学生的老师。有一天上课时,我由于身体不舒服便趴在桌子上休息,这时,杨老师看见了我这副模样,走过来,轻轻的问我:“你怎么啦?”我回答说:“我有点儿不舒服。”他知道我的情况后立马把我带到医务室检查。我是多么感动啊!

  看了这本书后,我收获了很多,希望大家也来读读这本书。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7

  在8月19日,我看完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有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因为她上课总是发出响声,交的老师不能上课,被学校退学了。退学后,妈妈带她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从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小豆豆一开始想当宣传艺人,接着又想当电车的检票员,结果又想当老师,这此体现出每个孩子的天真,可爱。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运动会这个故事。因为在巴学园里不仅比赛项目特殊,比赛奖品更特殊,她们学校的奖品居然是一堆白菜。不像其他学校只发个奖状什么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林校长。因为在小豆豆说她的经历时,足足说了4个小时,但小林校长把每个字,每句话都牢牢的记在心里,说明小林校长很尊重别人。

  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就是书中的玩皮的小豆豆,使我也想去巴学园那里学习。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8

  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后,就深深喜欢上了校长先生,就是小林宗作先生,她很尊重小朋友,小豆豆那些陈谷子烂芝麻说了一堆,校长先生这四个小时里面一直在认真倾听,而且没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甚至比一些爸爸妈妈都有耐心,而且,遇见那些天生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他都会竭力帮助,做到人人平等,没有嘲笑,让那些孩子,都觉得自己跟正常人一样,甚至觉得正常人都没他们好。

  我喜欢校长先生,他真是一个称职而且非常完美的.校长!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9

  教育,就是要蹲下,看看孩子们所看的高度

  在遇到小林校长之前,一年级的小豆豆身上有一串让老师谈之色变的标签:调皮捣蛋、缺少纪律、屡教不改乃至带坏风气。被退学以后,妈妈不得已将她送入一所规模很小、毫不起眼的学校“巴学园”。

  巴学园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它的因地制宜,利用两棵树作为大门,挂上写着校名的牌子,没有宽阔明亮的学堂,只有六辆报废的电车当教室。

  穿着干净旧西装的小林校长接待了豆豆母女,他面试的方式,不是刻板的一问一答,而是留下豆豆一个人,倾听小小的她自由讲述自己的乐趣与烦恼,听了整整四个小时。

  在小豆豆终于无话可讲的'时候,小林校长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小豆豆的头,说:“从今天起,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小豆豆非常高兴,因为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认真地听她说这么长时间的话。小林校长让小豆豆彻底释放了自己的好奇。她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的人。

  电车教室没有课表,没有指定的座位,每天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如果提前完成了一天的计划,还可以在下午沿着小河去散步。路过盛开的油菜花,生物课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在从前的学校因为看燕子扰乱课堂秩序的小豆豆,在这里找到了她想要的解答和自由的思考。

  顽皮的小豆豆把心爱的钱包掉进了厕所,她以孩子的直线思维,探索出寻找方式——从校工叔叔那里拿来长把舀子,费劲掏出粪池里所有的东西。小林校长路过时,看见小小的粪堆,没有皱眉,没有紧张,只是弯下腰,和小豆豆保持一样的高度,询问她理由,然后轻描淡写地告诉她:“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部都放回去,啊。”然后踱着步离开了。

  最后,小豆豆并没有找到心爱的钱包,也没有为此感到懊恼,因为,在这个汗流浃背的过程里,她得到了比钱包更珍贵的礼物——信赖。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0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

  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xx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再也沒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继著名国际影星黛莉·赫本之后第7位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然而这位被別人称赞的黑柳彻子,在小的时候总是被別人冷眼相对。而小林(小林宗作)先生却不停地对黑柳彻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句话是怎样激励着黑柳彻子,支持着小豆豆,一直到现在啊!从而理解到小林先生的.良苦用心。

  小豆豆经常唱:“巴学园,好学校!走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她们知道根据学校建筑物是新还是旧,看一眼就能判断出是不是“破”,但是更重要的是“走进去一看”。虽然是小孩子,大家也知道比起建筑物,学校的内容、教书更重要。这时我知道了人不可貌相。比如孔子,有一天,有两个人来到孔子家里拜师。孔子看见一个眉清目秀的人,孔子觉得他聪明;而那个很丑的人呢,孔子觉得他笨。所以孔子只收了那个眉清目秀的人。后来,孔子才发觉那个眉清目秀的人肚子根本没货,而那个丑的人,却考中了文状元,孔子后悔不已,不由地说道:“人不可貌相!”

  《窗边的小豆豆》不仅让我明白了这句话“人不可貌相”,还让我知道了童年有趣!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1

  这个炎热的暑假,我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书中讲了黑柳彻子上小学的真实故事,一个顽皮的小姑娘叫小逗逗,它曾经被退学了一次,因为它很调皮,老师不喜欢她。然后,小豆豆来了巴学园,这里的校长小林,非常喜欢小孩子。小豆豆非常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教室是电车做的,我也好想去。进过这里的教学小豆豆也变得喜欢上学,我好像成为小豆豆的好朋友,在哪里上学。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2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的是一个叫小豆豆的女孩,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来到巴学园。在她的妈妈、老师、校长的引导下,终于能顺利地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相处的故事。

  小豆豆的校长是一位好老师。他认为大人们应该理解孩子们;应该宽容孩子们所犯的错误;应该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我希望我的老师也能像小豆豆的校长一样,理解我们,宽容我们,让我们都快乐。

  我记得,校长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而是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这句话,让我明白,一个人如果麻不不仁,对美好的.事物无动于衷,甚至对生活没有了激情,那这个人的一生也会失去许多乐趣吧!

  我常常会想到: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因为在巴学园,放学后孩子们不愿意回家,第二天早晨又盼望着早点儿去学校。

  巴学园是一所充满无限快乐自由的学校,一所与众不同、令人向往、充满魅力的神奇学校!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3

  早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读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当时只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居然有“巴学园”这样理想化的学校存在。认为一定是作者骗人编造出来的。

  而如今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我发现“巴学园”确实是理想,但如果能成为一种标准,是所有学校都成为“巴学园”,那么是不是所有孩子也都能成为“小豆豆”了呢。

  在巴学园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教育的理想,这种理想极度地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孩子固然可爱,可是对许多的大人来说他们有时也是恶魔,还有一些时候他们是另一个星球上来的人,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即淘气捣蛋、又无法沟通。只有那些对成长和人生抱着独立的、从容态度的人,才有可能和一个孩子进行四个小时的对话,才能不对跳入粪坑的儿童发脾气,才会让孩子穿着最破的衣服到学校来尽情玩耍。对人生抱着从容态度的人,他们有独立地判断能力,知道人生的多姿多彩,他们自己的杰出的创造力让他们相信他们的孩子即便是学习障碍患者,也能够幸福成功地生活;知道成就与语数外成绩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知道一个人的杰出更多地依靠的是个性和社会交往能力。于是我们发现,多数的家长和老师做不到这点,是因为他们自己并不是这样有创造力的人,因为他们自己面对生活缺乏信心和掌控的能力。

  而《窗边的小豆豆》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新式的学园,新型的教育理念。里面还有小豆豆妈妈的理解,对孩子的爱和支持。如果没有小豆豆妈妈的支持和理解,小豆豆也不会遇见巴学园,成为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灌输什么,他就是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要,需要给他们适当的自由和良好的环境。对家长来说是这样的,对学校来说也是这样的。教育是终身的,也是家校社合一的,缺一不可。在当代社会,其实很多家长做不到像小豆豆妈妈一样,就算学校想成为“巴学园”,也得不到理解。

  一直以为《豆豆和巴学园》是个童话,豆豆的钱包掉进便池她去拿工具把便池掏了个底朝天,校长看见了,只是问问原因,点点头说“记得要还原”就走了——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都与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太不一样,它的不合常规,让资讯匮乏时代,除了作品本身不清楚背景的孩子只会把它归为“童话”——后来读《窗边的小豆豆》作者后记,里面提到有老师给学生每天读一段这本书,觉得那些孩子真是很幸福,羡慕得很。因为我知道,会给学生读这本书的老师,一定懂得告诉学生怎么面对变幻的世界,一定可以安抚孩子首次面对变幻的极度不安。而我们生活的现实里,只有最合乎常理的老师与校长,并不粗暴,但遥远,不可亲近,难以信任。

  少年时代关心豆豆在“巴学园”的种种趣事,即使有那样败兴的一个结尾,还是以一种无法自抑的代入感为豆豆在巴学园的奇思异想感到畅快。而现在,我发现我不自觉的将眼光投往豆豆身后成年人的世界。

  这本书写的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解释“窗边”一词来自“窗边族”,有不见容于常规社会的边缘化色彩。但在这样的孩子的身边,却是一大群宽容的成年人努力在一个常理充斥的社会撑起另一个空间,供孩子自由奔跑与玩耍。小豆豆知道吗,她其实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

  无论是那个孩子被邻家少年错骂一声“朝鲜人”反为对方的困境而悲伤的母亲,还是那个在战时不肯去军工厂进行慰问演奏换取礼品与食物,声称“不想用我的提琴拉军歌”的父亲,整本书从孩子的'视角淡淡道来,仿佛大人所做的都是极为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我们知道,有这样见识与风骨的父母,在那个时代,甚至这个时代,一直是何等难得。

  从收录的后记里才较完整了解“巴学园”的创办人小林先生在日本教育界的深远影响和地位。而在正文里,更多的则是看到这位了不起的校长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在这些细节里,“韵律操引进日本第一人”、“了不起的教育家”……这些冠冕堂皇的词语没有作为重点出现,只有一个活生生的有趣老人,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巴学园”。

  作者甚至故意淡化了从正统的角度小林校长的成就所获得的荣誉(较全面的介绍放在后记里),尽量避免在正文里重点渲染这些——因为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与成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视野或许没有大人开阔全面,但是,正因如此,他们更注意从自身的角度真切的体会。从这一点看,尽管黑柳彻子是成年后才写了这本书,然而她的叙述角度却更偏重孩童的视角。

  我很庆幸“巴学园”不是霍格维兹魔法学院,后者虽然有趣,可惜它的有趣是空中楼阁,不可触及。当成年后的我仍为“巴学园”与它的故事所感动的时候,一想到这所学校确实在现实的世界里存在过,它所体现的成年人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有例可循,理想主义并不是全无生机,我就觉得,谢天谢地我们对未来的学校总算还可保有一点希望。

  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4

  夕阳一直待在书上陪着我,与我一起品味。夕阳渐渐地要走了,我也合上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

  脑里回映着书中的情节,一个个文字不再是文字,而是图,是一张张会动的图。我看见了校长,泰明,洛基,当然还有小豆豆。

  巴学园,一个美妙而又动听的名字。门口用两棵树围成的大门,多么气派。停驶的电车已成了学生们欢乐的`教师,老师独特的教育,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小豆豆因为淘气退学,而到了这儿。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小豆豆的午饭,电车是小豆豆的教师,礼堂是小豆豆的饭堂。小豆豆一下子快乐起来。吃饭了,小豆豆唱着饭前歌——“好好嚼啊”小豆豆天天是如此。她爱着巴学园,就像爱着自己的家一样,真羡慕她啊。羡慕她的天真活泼,羡慕她的幸福生活,总之,就是很羡慕。

  是啊,我也想要快乐,我也想当巴学园的学生,也想有电车教师,想吃山海的味道。小豆豆的快乐,就像笼子的小鸟放飞了,像蜕变的毛毛虫,更像写完作业的学生。一切事情,一到小豆豆那儿便化成了快乐。这快乐,一半是巴学园,一半便是她那怀着寻找快乐的心。

  如果说快乐是一座高峰,那么寻找快乐的心也就是一双登山鞋,没有登山鞋,永远到不了顶峰。

  去攀登吧,攀上快乐的高峰,也是攀上幸福的起点。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

  大家好!我是长兴县实验中学812班的刘佳璐,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受。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有眼睛却找不到美,有耳朵却不欣赏音乐,有心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的。这句话是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写的,这句话成了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小豆豆是一个天真直率的小学生。她会在课堂上和燕子聊天,写字时打开桌子的开关。她曾经因为太淘气而辍学,但她遇到了一位不同的小林校长。

  在那个神奇的巴基斯坦学院里,小豆豆不再是那个烦人的孩子。在校长眼里,她成了一个好学生。这也是作者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除了和作者一起品味她童年的生活,巴基斯坦学院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感动。

  小林校长说:无论什么身体是美丽的,所以为了让自然残疾的.学生和其他孩子一样自信,小林校长会耐心地与每个孩子沟通,教育他们让每个孩子的心充满友好、尊重、关怀,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但在巴基斯坦学院也有悲伤和无助。

  在一个暑假里,小豆豆失去了她最喜欢的牧羊犬路基和她的好朋友泰尼。但幸福是巴基斯坦学院给小豆豆一个不变的主题。在这里,善良宽容的种子和知识在小豆豆一样美丽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再读一遍这本书,深呼一口气,突然发现眼角的泪水。巴基斯坦学院的阳光、纯洁和温暖就像那句话:你真的是一个好孩子,深深地印在心里。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相关文章: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04-28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07-21

【经典】《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07-21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04-28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07-10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06-13

(经典)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08-21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经典]08-22

[经典]《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08-17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