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木兰辞》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辞》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辞》读书心得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每当吟诵这诗句时,我们就感到了古代女子木兰的勤劳与懂事。当她看到征兵文书时,想到了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自己也没有长兄。每一卷文书上都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年纪大了也不能去战场。木兰便到市场去买来了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要去替父亲应征。从此她与男兵们走向遥远的北方,抗击入侵的敌人。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二年后才得胜而归。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都出来迎接她……看看木兰,再想想自己。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温馨的生活环境中,从来没有关心过父母,甚至没有为他们做点家务。想到木兰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为父亲,为家庭去征战,我感动不已。
她不要天子的重金奖赏,也不要做大官,只要回到家乡去看望年迈的.父母。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木兰,一位孝顺的木兰,一位坚强的木兰,一位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古代的女英雄。
《木兰辞》读书心得2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有一首专门写她的古诗《木兰辞》。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已经有1600年的历史了。讲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平安回家的故事。这本书只有308个字,写出了木兰从军十年的故事,虽然是古文,但是通俗易懂,十分有趣,好像在看一本电影。
诗的开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写的是木兰日复一日在家中织布的景象,和后面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花木兰要女扮男装,去替父从军的决心。她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来了行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这次北伐的时间长,过程艰辛,突出花木兰的九死一生。再到后来木兰凯旋归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木兰又变成了以前那个漂亮女子。
整篇文章中,我最喜欢这两段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作者用了排比和重复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看完之后,我在想: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年的勇气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是她对父母的孝顺,答应过父母,要凯旋回家的诺言,在激励着她,给她勇气;也可能是她想杀退北方敌人,保卫祖国,不怕生死的决心,给了她勇气。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我仿佛看到了花木兰骑着骏马从她的家乡北魏宋州,跨过黄河,越过黑山,到达了遥远的北方的情景。
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硝烟和战争,但还有许许多多的女英雄,比如现在抗击疫情的女医生女护士们,她们和花木兰有相似之处,他们为国“逆行”,与病魔作战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76岁的李兰娟奶奶在大家都在害怕无助的时候,是她带领着团队奔赴防控疫情的第一线——武汉,去治疗那些被传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女医生女护士们,她们为国分忧,为爱逆行,勇敢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她们是新时代的女英雄。
我现在还是一个孩子,但是我通过阅读《木兰辞》,也立下了目标,现在我要努力学习,好好学本领,长大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木兰辞》读书心得3
《木兰辞》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歌,而作为北朝民歌的代表作,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意思大概是:雄兔走路老是跳跃着,雌兔眼睛看不清东西。两只兔子相并而走,谁也分辨不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这篇诗歌不仅歌颂了木兰的勇敢精神和不慕富贵功名的品德,同时也从对木兰回家后的种种细致描写,表现出她喜爱和平宁静的生活,不希望再起战争的美好愿望,还表达出朴素的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以在民间传唱不绝。然而,由于是民歌,所以使用了许多丰富的修辞手法,显示了民间诗词活泼的韵致,并且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在我所以读过的'诗词歌赋中,有三篇是最让我喜爱和感动的,它们是:《出师表》、《木兰辞》、《过零丁洋》。这其中,以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为首,北朝民歌《木兰辞》为次,宋末元初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末。我喜欢它们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我喜欢《出师表》是被诸葛亮的一片赤胆忠心所感动;喜欢《木兰辞》是被木兰的勇敢精神与不慕富贵功名的品德所感化;喜欢《过零丁洋》是被文天祥那一股浩然正气所震撼······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让我沉醉其中,给我带来了快乐、感动、震撼······也让我终身难忘!
《木兰辞》读书心得4
妈妈说我从小就对诗词感兴趣,3岁时就曾登台朗诵《木兰辞》,还获得了优秀奖。如今我已识字,每当翻书再次读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时,脑海中就不禁浮现出妈妈给我讲过的花木兰故事。
花木兰生于纷乱的.北朝,因为边境遭犯,朝廷临危,北朝皇帝诏令全国退役军人奔赴前线,抵抗入侵。木兰父亲年事已高,仍被征召前线。木兰是位孝顺的女儿,希望父亲能安度晚年,远离战争,于是决定替父亲去从军。第二天,木兰就去集市上购买军需物资和伪装衣物,之后成功女扮男装随军出征了。十二年过后,外敌被击退,边境安定,木兰也荣归故里。这时,木兰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将军了。等木兰回家梳洗打扮后,将士们都惊呆了,他们感叹道:“我们真眼瞎,从军十二年,一起战斗这么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郎!”
读完《木兰辞》,感叹之余,不觉历史从未终结,总是以不同的剧情在不断重演:
总有一种巾帼担当,危难时挺身而出,无所畏惧:从古时的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到如今年逾古稀院士李兰娟带领团队,奔赴武汉;
总有一种巾帼奉献,严寒时送人温暖,点亮生命:疫情期间,无数白衣护士为抵抗疫情,辞别小家,奔赴疫区,给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
总有一种巾帼力量,艰苦时刚毅顽强,勇于担当:疫情期间,那些白衣护士背负病危患者去做检查,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重大的责任。
“身躯虽柔弱,坚守如磐石。”这是新时代危难时白衣天使们的口号和信念,她们也用行动践实了她们的诺言。
“雌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巾帼何须让须眉?巾帼照样可以征战沙场,运筹帷幄;巾帼照样可以奔赴疫区,治病救人。“谁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璧上鸣。”巾帼从来不让须眉!
《木兰辞》读书心得5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听到这些,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木兰,为了替年老的父亲打仗,自己上街买鞍鞯,辔头,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知道十二年后,木兰回到了家,家人们都出来迎接她,迎接这位凯旋而归的女将。
多次诵读《木兰辞》后,我深深感到木兰在三个方面值得我去学习。第一是她自强不息、刚毅坚强、心系民众、为国分忧的.精神。木兰从小自强不息,练得一身高强的武艺本领,不畏艰难,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十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广大民众能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放弃亲情,不辞千辛万苦,出生入死、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终于凯旋而归。而“孝顺,勇敢,淡泊名利”这些优秀的品质都应值得我们学习,天子“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却“不用尚书郎”她为了国家打了无数的战役,到头来竟什么也不要,这多么令人敬佩啊!
木兰在外,在黄河边扎营,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只听见黄河那奔流不息的流水声;只听见马儿在旁交换着,令我深深感受到了木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木兰经历了无数的苦难,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不远千里,奔赴战场,跨越一座座山,换来了胜利,勋级已经十二级了,有非常大的功劳,木兰一点也不爱慕虚荣。
我已后要像木兰一样:孝顺父母,坚强勇敢,坚持不懈,视金钱如粪土那样的精神。
《木兰辞》读书心得6
花木兰替父从征的故事,也许你也经能够倒背如流了,也许你从未听过。她是一位巾帼英雄。
她是女儿身,是女生的榜样。作为女生,我很钦佩她的勇气,一个女生,敢替父从征。在古代,女人的身价比男人低,只能由主子使唤来使唤去。木兰生活在一个小村子并没有被人抓到大户人家里当丫鬟,安心地过着她的农耕生活。某一年,边疆大战,急急从各地抽兵补力。木兰家里成年男子也只有年迈的父亲,弟弟还不足十岁。木兰想到这里,不禁落泪,决定代替父亲出征。购置好东西,装扮好模样,再看看年迈的双亲,木兰就这样离开了生活十多年的家,踏上了沙场。
木兰尽孝,为家里着想,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某天,我与弟弟妹妹在客厅看着电视剧。忽然间,一声“噼啦”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我回过神来,发现弟弟妹妹已经跑了出门,寻找声音的`来源。我也赶紧跑了过去。我看到领居家的阿姨又来送饭了。碗被摔在地上,饭米洒了一地,她在收拾碗筷。领居家的爷爷脾气不是很好,一身的毛病,他的老伴和孩子们也就不和他一起居住,只留下他一个人守着这间屋子。只有阿姨每天来给他送饭,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我才看到他们一家人的身影。阿姨一直默默给领居家的爷爷送饭,从未间断过。
木兰很聪明,也很细心。她照顾着身边的男士兵,也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不让他们发现。过了十多年的边疆生活,木兰带着累累的功绩回到可汗前;不愿再当官。回到小村,看到了年迈的双亲和已长大成人的弟弟妹妹,甚是欢喜的木兰,招呼着同行的男士兵入屋歇歇。回到自己的闺房,换回从前的衣服,木兰将士兵们吓了一大跳:木兰是女生。
我觉得在现代,女生能读书是很棒的,而不是与木兰一般无书读,只能过过农耕生活。现在的人,有很多是沉溺在表面幸福社会里的,总是悠然散漫,无所事事。这些人应当向木兰学习学习:学习她的孝心,学习她的勇敢,学习她的才智……
我在学习的旅行中,也总会遇到挫折,而每当我灰心之时,有一句话警惕着我:你不能输。是啊,我不能输,我要努力,帮助家里分担重任。这一点,我早已领悟。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征,今有我努力地拼。我要拼出我自己的一片天,我要冲破每一道难关,继续我的旅途。
“或许明天,永远不够完美;或许你我,真的很渺小;但是只要坚定信念,总有天,梦会实现”这一句出自《守护家》的歌词,鼓舞了我。我要快快长大,守护我的梦,守护我幸福的家。
《木兰辞》读书心得7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初次听见我们学校的大姐姐在学校活动中诵读这首《木兰辞》时,就被它朗朗上口的韵律、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回家后我从爸爸买的古诗词书籍中找到了这首《木兰辞》,缠着爸爸讲给我听,原来《木兰辞》讲述的是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孩,因国家需要驱赶外患、征战戍边,花木兰年迈的父亲也在征兵之列,她弟弟又未成年,于是木兰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沙场上,木兰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经过多年的征战获得了胜利,使民众过上安定的生活。回朝后不愿在朝为官,只恳求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恢复原来在家时的本来面目,过上了平淡、安宁的田园生活。从此,我就喜爱上这位能为国分忧、文武双全,孝敬父辈、关爱手足,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女英雄。
每当我诵读《木兰辞》时,眼前就浮现出花木兰那英姿飒爽、刚毅坚强的身影,又联想到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情景。多次诵读《木兰辞》后,我深深感到木兰在三个方面值得我去学习。
第一是她自强不息、刚毅坚强、心系民众、为国分忧的精神。木兰从小自强不息,练得一身高强的武艺本领,在封建礼教的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不畏艰难,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十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广大民众能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放弃亲情,不辞千辛万苦,出生入死、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终于凯旋而归。我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刻苦认真的学习真本领,锻炼自己坚强不息的精神,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第二是她尊敬父辈、关爱手足的诚挚亲情。从文中看到国家需要戍边征兵,而木兰家父年老多病,没有长兄,弟弟又小,木兰坐在机杼前一阵阵的叹息,转而毅然决定替父出征,积极参军,为父解忧。又从文中“不闻爷娘唤女声……”感受到木兰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我觉得从木兰的身上,我要做到尊敬老人,关心弟弟妹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大家都喜爱的人。第三是她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勤劳善良、不爱慕虚荣的生活态度。从木兰回家急切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是一个热爱生活,也是爱梳妆打扮的女孩子。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看出木兰是一个不爱慕虚荣、追求名利的`人。我觉得我也应做一个热爱生活、真真实实、健康快乐的人。
我国有丰富的文学宝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从参与诵读经典的活动中,我体会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这些知识的指引。只有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积极生活,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
《木兰辞》读书心得8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现在更有许多人将它拍成了电影,千古流传。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她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可他为了年老的父亲,就不再柔弱;她本是个织布女子,但她为了父亲,就参军打仗。她从不向男的低头,大声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要出征了,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木兰辞》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木兰从军》读后感11-29
木兰诗读后感03-22
(荐)《木兰从军》读后感06-29
《木兰诗》说课稿12-04
《木兰诗》说课稿10篇12-22
观《花木兰》有感06-14
读书的心得12-07
花木兰观后感06-16
《花木兰》观后感09-14
花木兰的观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