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读后感1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毕竟我对其了解的深入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或性质妄加评论的程度。
这个学期,思修课布置写《论语》的读后感作为平时作业,于是我只有硬着头皮写一点点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错误,请老师给予指正。
《论语》读后感2
读过《论语》以后,我在这本书里学到了做人要有仁德。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它的意思是让我们多和有仁德的'人交往。
这本书还告诉我,做人要懂得孝道。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所谓孝道,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它的意思就是让我们要诚心孝敬父母。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不仅懂得了做人要有仁德,而且还要诚心地去孝敬父母。
《论语》读后感3
背完这本书,里面的教诲让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它。例如: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以前去同学家做作业,没有告诉父母,父母很着急。
看完这句话,我心里想:以后到处都要告诉父母,出门一定要有方向。
《论语》读后感4
论语太深奥了,我也看不太懂。听妈妈说,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通过论语我知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质是现在人中少有的.。他教会我们如何接人待物,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
他能被我们后人称为“圣人”那都是他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累积的经验和思想,跟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论语》读后感5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有一个好主意,该不该马上实行呢?(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母兄长在世,应该先问问他们。”冉有也问道:“闻斯行诸?”孔子却给他肯定的回答:“闻斯行之!”公西华好奇,问孔子为什么给了他俩不一样的答案,孔子说:“冉有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打气。子路好胜,我要给他泼点冷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读后感6
《《论语》》学而篇,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为学方面,总的要求是要学而时习之,言简而意赅。学习的目的是要到达,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当然,学习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回想当初考大学,考研,能够说牺牲的东西太多了,明白此刻有时候都在反思,当初是对还是错,当然,对错其实在当初就根本没有标准,所谓的对与错,其实都是用历史的眼观来衡量的。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学则不固。
《论语》读后感7
今天我和我妈妈去书店看了一本书,书名叫论语,是李耳和孟子的名人名作。我叫妈妈帮我买了一本,回家后,我看了这本名叫论语的.书。觉得内容十分精彩,我觉得这是一本教育人的书。看到书里面有好多语言,比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几句话让我永生难忘。
看完这本书,我被书里面的文字所吸引,让我懂得要尊老爱幼。让我受益匪浅,我今后应该继续看这些书。
《论语》读后感8
《论语》是一本关于孔子学生语言和行为的书,非常有名。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儿子听了,说:再,斯可以。这句话让我明白,做什么都不要太冲动,要反复思考。我们的智慧不如孔子,所以最好一次又一次地考虑。
读完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古代一样,充满了孔子、贡子、颜回、冉求等栩栩如生的`形象。读书时,我觉得自己像个孔子。我最大的感受是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感到骄傲。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像颜回一样勤奋好学,有些人像宰玉一样在课堂上打鼾。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论语》读后感9
这几天,我每天的读书时间,都捧着《论语》。
以前从《唐诗三百首》中阅读到了优美的诗句,从《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学到了最基本的礼仪,现在从《论语》中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说到《论语》大家肯定就会想到古代人摇头晃耳读着“之、乎、则、也”。我现在才知道古人能用几个简短的字句表达出丰富的意思。
《论语》里面的小故事更是让我百看不厌。有“张检之俭”、“知错就改的乐羊子”、“郑板桥”、“孔子拜师”等等。
《论语》这本书真让我受益匪浅啊!
《论语》读后感10
你们知道《论语》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说:“学了处做人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论语》读后感11
《论语》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则。一则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的.地方就是名山大川,而贫困之地就是谷底,这是多么富裕的地方呀!还有一则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孔子说:“你有那么多人,我就不能没有你。”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我师,那么,他就没有人才可以教我。”
还有一则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意思是孔子问:“我的老师还有没有教我呢?”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我,那么,他就没有我高。”
《论语》这本书里还有许许多多让我受益终生的道理,希望大家也能去书店仔细地品读这本让人终生受益的古书。
《论语》读后感12
本文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此很有些相似之处,都强调优秀的外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品位、处世方式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出身时代官宦家庭的子弟,一般都是经纶满腹,温文儒雅,言行举止之间与寒素出身的人虽不敢说有霄壤之别,用泾渭分明来形容应该不为太过。…
《论语》读后感13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论语》学习班。
我读了《论语》,知道了《论语》是一本我国古代经典的书籍,通过这本书,可以跟古人交流,向古人学习。我喜欢的人物有子路、颜回、南宫——喜欢的句子有“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我的.志向是当一名音乐家,因为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论语》中就有许多谈论音乐的内容,我学习 《论语》之后,收获很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
《论语》读后感14
爸爸给我讲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读半本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了。我想:“这本书有这么神奇么?”我和爸爸买了《论语》来读。
在这本书里有句话我很喜欢。这句话就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内容深刻但是用词不恰当就会让人觉得文章简陋,用词恰当但是内容不深刻就会让人觉得文章浮浅,用词恰当内容深刻才是还文章。这也可以形容君子。
我有两本《三国演义》。一本很精彩内容很深刻,这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啊!还有一本用词简单,这就是“质胜文则野”啊!
《论语》读后感15
以前看过给孩子买的"育灵童"全套国学经典中的论语和名家例如名牌大学导师的讲解,给孩子读时,一直有种不解其意,甚或者是篇中所讲礼仪已经早已不适用了,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东西,与现在完全脱节的感觉,很多的几乎是80%的`部分不能理解。尽管如此,仍觉的读起来会有很大的收益。但是直到看到了这本书,有帝师之称的张首辅的讲解,才有如雷灌顶的醒悟。原来千年前的孔子是要向我们讲述这种种的道理。如果不是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渊博的知识,很好的领悟力,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论语讲述的如此清楚。强烈推荐。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受益匪浅的……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教学反思12-16
读论语心得06-27
《论语》读后感【经典】11-08
《论语》读后感06-29
论语的读后感09-25
《论语》的读后感04-28
[经典]《论语》读后感07-24
《论语》读后感(精选)07-21
论语读后感07-23
(精选)论语读后感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