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黛玉葬花读后感

黛玉葬花读后感

时间:2024-07-20 09:08: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黛玉葬花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黛玉葬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黛玉葬花读后感

黛玉葬花读后感1

  要说千古的悲剧,那可是为《红楼梦》。如怨如诉,讲述了一场家国从兴到亡的悲凉,从人满为患到人丁稀少的悲剧。而此书在我眼中最凄凉的场景便为《黛玉葬花》莫属了。

  林黛玉因为贾宝玉不开门,宝钗却在怡红院那而受了气,一气之下来到花冢山坡上吟《葬花词》,泪如雨下,宝玉听了也万分伤感,两人互交明了真相,才重归于好。

  黛玉的凄凄凉凉,自怜自艾正好暗示了她后来的悲剧,而若我们像她一样凄凉,对生活不抱有希望,总是把事情往差的一面想,是否也会和她一样含痛含恨而终?我不敢想,红楼梦的成功正在于给后人警示,让人回味无穷,对生活抱有希望,凡是往好的一面相,坚信自己可以的做到,这才是一个人该有的品格。

  如果在今天,所有人对抗击疫情不抱有希望,像黛玉一样自怜自艾,没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没有勇气努力去战胜它,那么这个病毒就早已吞没了整个世界。只有对生活抱希望,相信付出与努力,抗击疫情才会有新的`进展。

  其实世界上也有很多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向上例子。如残运会上的运动员们,他们虽然有着各自的缺陷,却依然积极面对生活,没有抱怨,积极努力为祖国争光,张立新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虽然左脚被抽了一根骨,却从未丧失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轮椅竞速,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了成功。

  其实我也曾对生活不抱有希望过,我一次考砸了,这个分数成了我有史以来第一次考得这么低,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观主义者,这使我陷入了自我怀疑,担心和害怕互相结合在一起。而幸好,我知道生活还在继续,才没有陷入死循环中。

  黛玉是一个活在虚拟世界的先驱者,她的葬花,她对生活不抱有希望,决定她悲凉的一生,而我们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让每一天变得更加美好。

黛玉葬花读后感2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现在也有很多人研究红学,也许我们没有完整的看过《红楼梦》,但是我们肯定听说过黛玉葬花的故事,近些年,黛玉葬花的经典故事已经在课本中出现,黛玉葬花也是《红楼梦》中令人比较难忘的一个片段。

  我第一次知道黛玉葬花的故事是从语文老师那里听到的,起初,感觉林黛玉太凄凉了,于是就看了87版红楼梦,等把这个电视剧看下来,黛玉葬花的场景历历在目。黛玉把掉落的花装进袋子里,当大观园里其他的姐们在玩耍的时候,她却独自一人挖了坑,默默地一边落泪,一边葬花,这场景其实是跟她自身的经历,性格分不开的。让我感触颇深,黛玉这个才女,看到花开过最茂盛的时段,然后都凋零落下,这让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她跟这花又何尝不一样呢?她寄居在大观园,无依无靠,身体又多病,虽然吃过很多药,但是最终跟这花一样,埋没于黄土,想到此,不禁泪流满面。

  一方面感叹人生的短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区区几十年,青年的时候很快就会过去,剩下的就是风烛残年,跟这花的结果是一样的,另一方面,由黛玉葬花的背景,我觉得,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太不易,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如愿,我们也改变不了,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于黛玉葬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触,这就是我对于黛玉葬花的读后感。

黛玉葬花读后感3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里最广为流传的故事。众人皆认为黛玉太多愁善感了,有些痴病,可我并不这么想。

  黛玉是高冷孤傲的,她如一朵白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哪怕在大观园这样充斥着金钱权利的大染缸里,她也仍旧不自大轻浮。她何需在《葬花吟》里“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本就有一双翅膀,只不过末梢飘了几根羽毛,只得被困在人间罢了。她就如东坡居士笔下的那只孤鸿,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夜晚里吟道:“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令。”

  黛玉如一朵血梅,她虽寄于冰雪之中,却在冰天雪地里独领风骚。她是红色的可却不似朱妃、胭脂般红得耀眼,艳得生辉。她的红是血色的红,不容一丝尘杂,永远在寒风中绽放最美的`笑靥。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总是香飘玉散;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柔柔弱弱;她似花,却不如花那般触指可破;她似花般娇艳,却用那红在一片洁白里绽放,永不凋零。

  黛玉如一簇兰,有着旷谷幽达。她哪怕没有水仙般冰肌玉骨,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可她从杂草中而生,却绽放出了最美的花朵。

  黛玉如橘梗花,在无园丁照料下生长,却仍旧开出了金黄的花朵。她同简。爱一般,为了爱,可以不顾生死,不惧困难,哪怕再不可实现,也要放手一搏,努力去追寻。

  柔弱又何妨,只要心坚强,就会有一双翅膀,飞向梦想的彼岸。哪怕你折翼,也仍会有灯光。

  黛玉似花,花却不如黛玉。

黛玉葬花读后感4

  打心眼喜欢《红楼梦》,尤痴《葬花词》,至今我自己也不知吟咏了多少遍,为黛玉泪洒多少回。如今扮演黛玉的晓旭撒手而去,让人不禁更感悲伤。

  每每口诵《葬花词》,林黛玉好似“弱柳扶风,姣花照水”的柔美倩影,那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单悲戚,无不在我脑海游戈。面对遍地落花,念及自己的身世,她怎能不凭生几分无助与辛酸?演绎黛玉的晓旭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当花俏枝头时,人们或驻足欣赏,或漫游其下,或风花雪月吟诗。但当“红消香断”之时,又有几人如龚自珍那样深诸其情怀,并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千古名句呢?是啊,目睹“花谢花飞花满天”的黛玉,想到自已天生体弱,“红消香断”便在不远处,自己与眼前这飘飞的'落花又有何异?可这满地落花,还有黛玉用那“锦囊收艳骨”,且用“净土掩风流”,让其“质本洁来还去”,不愿见其“强于污淖陷其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红消香断”之时不知道可有人为我“收艳骨”“掩风流”?如有人惟愿,其一定是宝玉。如若如此,我也泉下瞑目矣。可宝玉若依然任性,与宝钗、湘云、袭人……等欢情忘旧,我可真要“强于污淖陷其沟”了。唉!前事难,不若于今,“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吧,那里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可茫茫“无尽头,何处有香丘”呢?真乃“从来淑女多抱怨,自古娇妻更含酸”啊!

  或许当时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浇灌那株降珠草时,便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曹雪芹啊!你何来那么多哀怨?为何非要把《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都写得如此凄惨呢?古时的人仿佛已预知了今日。晓旭啊!你演绎了黛玉,现如今又应了黛玉的命运,真可谓“红消香断”悲矣!

黛玉葬花读后感5

  这天,我读了《黛玉葬花》这篇文章,感触很多,也有了深深的感触。

  《黛玉葬花》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花谢是自然规律的一个表现,有谁不会感到伤心呢?但又有谁想到,花开到最后,又会有多少悲伤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伤心的吧。

  在文中林如海是个孤儿,在她的心中只有自我,有着家人的呵护,她也有着很多人的爱,但她的家庭却是那么的悲惨。她从小就寄人篱下,在贾府中,她是唯一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她是多么渴望得到人的爱啊,可在她的心中,却只有黛玉,因为宝玉是她唯一的亲人。

  她的身边只有自我,贾府的人也只有他们的爱,只不过他们的身份有所不同。黛玉与宝玉的感情是悲伤的,宝玉与宝钗的感情也是凄美的。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更是悲惨的,宝玉与黛玉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悲惨凄美的。黛玉的.一生就是那样,在悲痛中度过,但她的身边到处都洋溢着幸福与甜蜜。

  在我眼中,林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感情是悲凉的,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是凄美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也许,有些感情也能够消失,但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不要等失去了以后就后悔莫及了,毕竟“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们要珍惜我们身边的人,不要等失去以后再后悔莫及,毕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黛玉葬花读后感】相关文章:

林黛玉作文03-25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12-01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05-24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03-23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07-07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01-24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02-25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5

雾都孤儿读后感_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