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看见》读后感2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见》读后感1
我总是会把柴静的《看见》和龙应台的《目送》弄混,但实际上这是两本完全不同的书。
在《看见》里看到的,是通过柴静的眼睛看到社会上发生的不同的事还有不同的人,有血有肉,有理有据。即使花了十个小时看也觉得太快了些,很多字句都还没来得及反复思索,就匆匆看过去了,其实是不敢细想,也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认同,是不是三观还是没有搭建完成。
这本书在7。7读完,而推荐我看这本书的旧友,在去年的7。7与我赴一场特别的约。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再联系了,但是她所留给我的思想却和我融为了一体,当然往事不必再提,感谢她推荐我看这本书,很惭愧明明我才是学习新闻的人,却是一个理科生推荐了这本书。
我很喜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让我看到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温度和韧性。
“人往往出自防卫才把立场踩得像水泥一样硬实,如果不是质问,只是疑问,犹豫一下,空气进去,水进去,他两个脚就不会粘固其中。思想的本质是不安,一个人一旦左右摇摆,新的思想萌芽就出现了,自会剥离掉泥土露出来。”
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不是代表自己没有想法,而是愿意尊重他人听取他人的意见,开放的态度让新的思想进来。
柴静在03年非典中的医院里,没有什么防护措施,每天都在和死神擦肩,在恶劣的医疗环境里看着人一个一个死去。节目播完了,她站在酒店高楼的窗口上放skinnypuppy的音乐。阅读这一段时我想到的是娜诺的舞蹈,是阿飞和弟弟的舞蹈,很魔幻,却是一种来自生命的挣扎与宣泄,紧绷着的弦一抽一抽的就快要断掉,极度的高压让自己非常兴奋,我们需要宣泄。
听说一个人一直吃是因为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想想自己有时候会这样,大概是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却不知道自己的欲望又是什么。
《看见》读后感2
第一次有了解柴静的欲望,是在看完了她的《穹顶之下》的演讲,一身纯白麻质短袖,简约牛仔裤,干练的齐耳短发,从容淡定,气质涓涓!刚看完《白说》就迫不及待得看了这本《看见》。同时中央电视台的知名记者,但柴静的视角更为接地气,文笔更为细腻!
刚柔并济,外柔内刚这两个词来形容柴静再适合不过了!
因为柔软,她才能看见被家暴的女性的隐忍,看见黄赌毒,同性恋,孤独症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无奈和心酸,看见贫困山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看见山西环境污染问题......或许她生来就适合做人文关怀类的深度访谈,对于底层弱势群体她有着与生俱来的“我流泪是因为你痛”的能力!因为刚强,她才能在一次次的刚性事件报道中屡占上风,才能毫不犹豫地为公民维权发声,才能顶住社会舆论和上级的压力,坚持剥开权利和政治的阴暗面,将血淋淋的真相剖析呈现给观众!
她一直将法拉奇作为自己新闻工作的偶像有关!但我认为社会中需要多几个柴静,敢于挑战权威,揭露真实,维护权利,追求独立,同时内心柔软而温暖!
最喜欢柴静在这本书里说的.,她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差不多,都有渴望幸福的愿望,都有追求完整的需求,只不过她生在那儿,那样活着,而我生在这儿,这样活着,一切都是偶然!千百年来,万物流转,我们都只是渺小的一粒,嵌在大自然的秩序法则之中。他人承受的,我们必将经受!感谢柴静用她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让我看见了这么多人和事,也许在我有生之年都没办法将它们从认识转化为经历,但看见之后就再也无法漠视了!
【《看见》读后感】相关文章:
看见读后感05-29
看见读后感05-01
《看见》读后感06-09
看见柴静读后感07-15
《从看见孩子开始》读后感07-04
《看见》读书心得体会07-15
初中看见为题议论文12-13
读《看见》有感02-03
读柴静的《看见》有感范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