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后感的作文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我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你是我的妹》的亲情小说,我读懂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它叙述了作者随母亲下放湘西的两年中的心灵成长过程,描述了两个家庭中几位半大女孩在苗家山寨中发生的故事。这故事中,有淳朴的民风、奇异的习俗和灵山秀水迷人的韵致;有“我”、阿桃、妹、老扁等几位女孩儿之间生死不渝的亲情;有阿桃与龙老师之间那清纯而忧伤的爱情;有阿秀婆疯癫、怪异而又英勇无畏的行为等。读完这篇小说后,整晚彻夜难眠,因为给阿桃的所作所为而感动,更令我敬佩而难以忘怀的是阿桃为了这个家,不惜一切代价去关爱、去照顾自己的弟妹以及身边的人,特别是阿桃为了最小的妹妹能不送给别人而长期呆在自己家,顶风冒雨去锤石子换钱以及宁愿放弃自己与龙老师之间的幸福去把已抱给别人的妹妹换领回来,这种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呀!她与龙老师坚贞不屈的爱情,如今化成云烟,是在令人惋惜!令人掉泪!
令人感动!还有那风风火火、敢作敢为的三桃,她虽然与四桃是冤家,但关键时刻她还会想方设法去救活快被水吞没的四桃;还有那疯癫、怪异但英勇无畏的阿秀婆,她为了不让“我”给野猪吞没,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地引开野猪,转移视线,最终跑向那早已设好的`陷阱与野猪同归于尽。当时我读到作者遇难这一关键时,整个人都紧张起来,真没想到在这生死临头时,冒出了这么一个疯癫的大英雄――阿秀婆,这就是伟大的母爱。这篇小说虽然有许多人物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但也有我们十分愤怒的那就是太重男轻女了,只要阿桃妈一生女孩,阿桃爸就要砍掉一棵正在盛开的桃树,岂不是两回事吗?
没点科学依据,简直是迷信。我要大胆地站出来,告诉所有天下人:男女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否有孝心、是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位人,长大后是否有出息。经过社会的证实,女人并不比男人差,如:武则天,宋庆龄、居里夫人、林柏芝等,还有历届的高考、中考的女状元?最后,我要告诫大家:请不要用古代重男轻女的眼光看待女性。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一)
读了《狼和小羊》这篇文章后,我很受感动,也敬佩羊妈妈那种勇敢的行为。
这篇课文讲了狼吃完小羊后,躺在草坪上休息。羊妈妈回到家后,发现小羊不见了,四处寻找,最后没有找到小羊。羊妈妈发现了狼,于是断定小羊被狼吃掉了。于是羊妈妈装作往前走,狼看见了,便跟在它后面,准备吃掉它呢!羊妈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它走到河边,装着喝水,等狼扑上来,便往旁边一闪,狼掉进了河中。羊妈妈怕狼没有被淹死,便在狼门口附近找到一口枯井并盖上草,等狼扑过来,它往旁边又一闪,狼摔死在枯井内。
从这篇短文中,我发现羊妈妈机灵、勇敢,不仅可以想出许多好方法,还可以同狼斗智。我比起来就没有这个勇气。
一次在放学回家路上,我看到一个人偷偷摸摸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女人旁边,顺手牵羊将那个女人的包拿走了。我看见了,虽然想去揭发他却没有勇气。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小偷偷东西。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事要有勇气,否则你会后悔的。
(二)
今天,我看了一篇故事,名叫《狼和小羊》,感到非常有意思。凶恶的狼看到小羊想吃它,找了许多的借口,可是这些借口都被小羊给说住了,但到了最后,狼还是把小羊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坏人本来想欺负弱者,总想找一些借口,即使这些理由站不住脚,但它照样还是要欺负弱者,因为这是它的本性。
(三)
下午,我读了《伊索寓言》中的.《狼与小羊》这篇文章。虽然这篇文章很短,但是仅仅这篇小文章也让我受到了启发。这篇故事是讲一只小羊到小河边喝水,碰巧狼路过这里,便想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小羊。于是狼跑到上游,说小羊把河水搅混浊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马上辩解道:"我仅仅站在河边喝水,并且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我父亲去年被你骂过".小羊说,那时他还没有出生。狼对他说:"不管怎样我都要吃掉你".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对恶人作任何正当的辩解都是无效的。比如说,一个坏人在要打你时,就算你要作任何有理的分辨,坏人最终还是死了心的要打你。所以说,对坏人不要与他争辩,因为中国有句俗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里的秀才就是小羊,兵是狼。所以大家要用智慧,秀才的力气虽然不如兵,但秀才的智慧要比兵高得多。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我国有许多优秀、经典的传统少儿剧目,如《三打白骨精》、《没头脑和不高兴》、《武 松打虎》……它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演绎,有的是皮影戏,有的是水墨画,有的是木偶剧,这些剧目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幼儿刚升人中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台词应简短,以重复结构为主,句式要简单,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记住台词。动作则以模仿为主,采取集体做动作的形式,这样可以照顾到能力弱的幼儿进行表演。
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逐步增加表演的内容,使情节更有冲突,内容更饱满。也可以结合班级的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角色和剧情。有感而发:
依据我们的课题《旨在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特色游戏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本学期,我们把游戏的重点放在了游戏剧本的研究之上,各年级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侧重点的进行不同类型游戏剧本的研究,今天我认真的阅读了《半夜鸡叫》这部优秀的、经典的少儿剧目的改编,我深受感触。
陈老师呈现给我们看的《半夜鸡叫》的剧本,经过了她的归纳和整理,罗列了九个方面的内容,在剧本组织和实施中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在保留传统剧本中的优点同时,我们要加入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喜欢的、家长好奇的新的内容和模式,从而来革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一个游戏剧本,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把一个戏剧呈现在我们面前,家长理解、老师理解,而忽视幼儿,那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在接触剧本之前,往往对剧本中的很多东西都没有认知,比如《半夜鸡叫》到底是为了彰显什么含义,幼儿完成游戏剧本表演后有没有对社会和现象增加了认识和理解,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不急于呈现幼儿剧本的表演,我们应该从九个方面逐步入手,由浅入深,慢慢的让幼儿融入的游戏表演之中。在游戏表演中,孩子可以通过自己假扮成另外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从而让幼儿从多方面了解社会,接近社会,等到他以后走入社会的时候,就不会只从单一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一个人一生要读很多书,《窗边的小豆豆》就是一本比读的书。小豆豆系列的书有《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小豆豆与我》、《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小豆豆频道》、《小豆豆动物剧场》、《阿朝来啦》、《阿朝快100岁了》,《小豆豆于小豆豆们》。
这本书讲的是,小小豆豆因为淘气1年级就被开除了。小豆豆原名叫黑柳彻子,大家都叫她小淘淘,可他自己却听成了小豆豆,第一次去巴学园,小豆豆的心就很紧张,当他看见六两电车时,小豆豆的心才平静下来,后来小豆豆看见了校长先生,校长先生让小豆豆说他自己家里的事。可是小豆豆把家里的事说了整整四个小时,后来小豆豆成为了巴学园的一份子,到了暑假,巴学园组织了一次露营,还有一次温泉旅行,这让我很羡慕,我很想去巴学园去读书,但仔细一想,去巴学园就要去日本,要去日本就要花很多钱,还要离开好朋友。
巴学园的第一节课只有一个小时,要是第一节课把所有的课上完的话,下午就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去散步,这也是我喜欢巴学园的'一个原因。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非常好看的自传,这代表着小豆豆思念巴学园的思想感情,这本书和别的书不一样的是,它是由一种伤心的情感为结尾的如“泰明死了”“洛基不见了”还有“再见,再见”都是人伤心的,如果你有兴趣,不仿也去看看。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次内心独白,是一次心灵解剖,是一次打开心灵眼睛的梦幻。
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都是宇航员,所不同的是“我”在浩瀚的太空工作,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回到地球家园度假,而小姑娘则被围困在地心,永远被封闭。表面看上去,是小姑娘被围困了,然而实则是“我”被围困了。“小姑娘”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内心最隐秘的呼唤,是“我”的灵魂所在之处。与其说“小姑娘”被围困在地心,不如说“我”的内心被时代的浮躁给封闭了,比起肉体被隔离,心灵的封闭要残酷的多。小姑娘几次呼喊,“我怕封闭”,实质上是“我”精神深处的呼喊,想要逃出精神的牢笼,心灵的地狱。
“我”所在的环境是单调乏味的,“这是一个闪电变幻疯狂追逐的时代,像这样的见花落泪的林妹妹真是太少了”,“在这个时代,得到太容易了,所以人们不再珍视什么了”,航天中心的生活是“毫无诗意”的,“我,还有其他的大部分人”不再“珍视这些平凡的东西”。“我”对地球上最平常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嗅而无味,“生活把我这方面的感觉都磨钝了。”从小说中的这些描述可以看出,“我”的灵魂的麻木,思想的愚钝、平庸。“我”对“小姑娘”的所作所为觉得很异常,认为“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病态的'程度”,最后甚至“十分恼火”。而“主任”给“我”的两天假期,是打开尘封的“地心”,寻找和感受“人心”的旅程。
“小姑娘”在地心虽然身体被围困,心灵却是敏感的,是诗意的;而“我”在地球上,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内心却是封闭的。两者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又逐渐融为了一体。在“我”回到忙碌的工作中之后,虽然经历很快被淡忘,然而在“我的意识深处,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经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虽然无意识地,当一天的劳累结束后,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那淡淡的诗意,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黄昏时站在天桥上,看着夜幕降临城市。”“小姑娘”这颗灵魂已经注入到“我”的心灵里。同时,从“小姑娘”最后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她已经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虽然面对永远被封闭在地心深处的残酷,却显示仍然展示出动人心魄的大义和大勇。小说的末尾部分——透明的地球,两个主人翁已经交融在了一起,“我”躺在大地上,能感受到从几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我”真正的打开了被世俗封闭已久的心灵,“小姑娘”已经变成了“我”的心脏。
整篇小说,可以说反应了当代人们人心理上的窘迫和思想上的困乏、封闭。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然而心灵上却产生了危机感。刘慈欣的这部小说,带着读者在烦躁的、压力巨大的工作中,寻找到一片心灵的乐土,纯净的极乐世界。刘慈欣的同行,著名科幻作家韩松如此评价他:“刘慈欣的作品中,渗透了一股对宇宙的敬畏。他写一些技术味道很浓的科幻,但是,后面的东西,骨子里的东西,其实是形而上的。也就是有一种哲学上的意味,宗教上的意味。刘慈欣总是在悲天悯人,而且是一种大悲大悯,像佛陀。”这篇小说,虽然是科幻小说,有世界的构筑,科学的根据,细节的可信,但刘慈欣没有仅仅满足于对技术的描写,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物质文明繁荣下人类心灵的深切思考。从这篇属于未来时代的世界里,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身影。
1979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第6期发表了《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一文,指出科幻小说的任务是“宣扬作者的一种思想,一种哲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一种探索的精神。概括起来讲,是宣传一种科学的人生观”。这种“科学人生观”的提出给科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科幻小说不再仅仅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而是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具有了社会现实意义。“科学人生观”是一种立足于“剖析人生,反映社会”的创作观。它标志着科幻由科学普及的中心视点转移到人性和现实的中心视点,从重视科学内涵转变到重视艺术内涵。《带上她的眼睛》正是符合这种新思路的科幻小说,虽然是以科幻的形式展现,然而对现实和人性的注重是文章的中心视点,“我”的精神贫乏和“小姑娘”的诗意心灵,“我”的行动的相对自由和“小姑娘”的“永远封闭在地心”,形成两组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心灵的空虚和乏味。文章中充斥着强烈的现实感和社会批判意识,大大提高了科幻小说的文学审美品位。
长久以来,我国的科幻小说都充当着“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而理工科背景的刘慈欣,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诠释了科学。可以说,《带上她的眼睛》做到了把“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完美的结合。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觉得书名好美——《爸爸的木朵》,觉得画面好温馨,目光一下子就被牵引住了,这本书共二十三副图,一副副图画是那么温馨、可爱。虽然是父亲画女儿,也同样让我这个妈妈喜爱和感叹。那躲进大花盆的顽皮、睡着时候踢过来的腿、跷着腿吃奶瓶的样子,都禁不住让我感叹,对每个父亲母亲来说,天下孩子都是一样的可爱啊!一样都是每个父母的心头肉。有一句话,它这样写道:“木朵,在你梦幻的旅程中,上一次回眸,你留在了我身边,我笑了;可再一次的回眸,会有个人把你带走,我一定会哭。” 这句话出自速写本子的《爸爸的木朵》,画的却是爸爸对女儿浓浓的爱意……
《爸爸的木朵》是高级室内建筑师速写本子用画笔一笔一划地记录着女儿木朵成长历程的绘本。作者速写本子用速写画的方式把女儿木朵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现出来,画出了木朵的可爱、木朵的调皮、木朵的求知欲和木朵生活中的小故事,赋予了绘画之后的人生感悟,温馨地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女儿含蓄、内敛却浓厚的爱。
有人说,天底下没有最好的爸爸,只有最疼爱女儿的父亲!父爱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爸爸的木朵》画风温馨可爱,很萌很有爱,透着温暖人心的力量。那温暖的画面和简单的语言,都表达着缱绻的父爱,诠释着人们内心永不停止的温暖和美好的童年。在母亲节那天,木朵爸爸在速写画旁边写的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这个称呼解释了什么叫牵挂,什么叫给了生命也给了家。妈妈们,快乐,健康!母亲是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如果可能,给你的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吧。每个妈妈都是美丽的,无论她仍旧年轻还是已然苍老。”看到这,已经成为人母的我,觉得好感动,想着,在母亲节的那天,给我的母亲一个拥抱,任何礼物都替代不了的拥抱。而在《初雪》那篇,木朵爸爸写的是:“冬天里的第一次,纷纷扬扬的都是惊喜。你终于可以在雪地里跑来跑去,咯吱咯吱,脚下的雪变矮了,手里的雪化没了,堆起的雪会笑了。记得爸爸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欣喜,却安静得出奇。”…… 木朵爸爸用他的一支画笔描绘着女儿木朵点滴的成长,有这样一个爸爸无疑是每个女儿最大的幸福。简单的'漫画,寻常的生活,每一笔都是父亲对于女儿的浓浓爱意,每一个文字都是心手相连的幸福。看着这可爱的绘画,读着这温馨的语句,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虽然我的父亲没有木朵爸爸的巧手,不能把我的成长都画出来,但是他对我的爱意却一点也不会少,还记得我去上海读师范学校的点点滴滴,每个周五,爸爸会准时等在朱泾汽车站,无论多晚,父亲总是这样等着,周日,父亲总是带着烧好的我最喜欢吃的菜,送我坐上开往学校的车,三年如一日……我相信,每一个女儿都有一位爱着她的木朵爸爸,而每一位父亲也都有一位可爱的木朵……父爱如山!
记得前两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停着一辆自行车,车旁一个爷爷陪着个三四岁的孙儿,在看蚂蚁。这个小孩子多象我家嫣然小时候那稚嫩的样子,还有那清脆的话语声。我笑了,走过去又忍不住回头看这爷俩。自从自己做了母亲,看所有的孩子更觉可亲可爱,也对自己的学生有了更浓的感情,真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开《爸爸的木朵》,让我们一起感受浓浓的亲情和平凡的幸福吧!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我认真读完《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后,书中的很多内容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奉献……”
赏识,在我的理解,它应该包括赞扬、肯定、信任、支持、宽容和理解等含义。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老师的欣赏、赞美和激励是帮助孩子飞向成功的翅膀。赏识可以让一个缺乏信心的孩子找回自信;让一个受挫的孩子鼓起勇气;让一个迷惘的孩子认识自我,确立起人生的目标。 赏识是博爱。从各个不同的事例中都体现出对孩子的博爱——不论他们的学习是否优秀,不论家境的'贫与富,不论老师曾经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当他们成为你的学生的时候,他们之间都画上等号。你必须包容他们的缺点,过错,不良的行为习惯,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他们还是那么的幼小。当孩子出现过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教师往往是他们最想获得帮助的对象。常听家长说:“你们老师说一句话,顶得上我们说十句话。”这表明孩子对老师的无限信任。所以,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热爱,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赏识是触动。那些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得到老师的赏识,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朝着目标前进。教师的赏识是催化剂,而反应本身是孩子。
读完《赏识你的孩子》,我发现赏识也可以这么简单。其实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我们的赏识。一个成功的老师,总是不吝啬赞美孩子的语言。作为人师的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向孩子的心灵撒洒阳光,让他们在得到心灵呵护的同时,也能尽情地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正如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
我们面对的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经历,有着独特思维……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赏识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必因为没有想到举左手和举右手的约定而懊恼,也不能满足于几句赞美的话或是几朵红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正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作者说的那样,他的成功,既有母亲的鼓励,也有父亲的严格一样。所以,要辨证对待赏识。
《赏识你的孩子》中专家说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孩子,必须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实践——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试着去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技巧,甚至形成一种人格魅力。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28
读后感的作文09-24
读后感作文10-12
读后感的作文09-23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10-05
(精选)读后感的作文07-31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3-21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01-23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01-04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