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时间:2024-12-16 09:14: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沈从文边城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1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风雨,或许平淡的生活将继续。那刚刚萌发的爱情的念头,或许还要在曲折中前进。四十多天的假期里,我一个人闲赋在家,扛起锄头之余捧起书本,在平静中回忆着过去,淡淡的一段岁月里抚摸着那本有些苍老的书籍,我应该是第三遍读这本书了,《边城》。

  第一次接触时是欣喜若狂的感觉,读过一遍后,久久回味那故事里情节,回味着那本书的魔力,想象着凤凰的山山水水,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时的那条船,满载着我的自由想象力,奔放在那条河流之上,虽然我没有去过凤凰,虽然我的家乡没有一条船,但我却沈从文先生的这部作品中看到了无数只,那船桨很好抓却不一定很好划。

  身处在这样一个年龄,我们都向往着能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可是······

  先生用幽淡的笔墨向人们呈现出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个沉默的精灵,远远地眺望着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给予他们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灵的港湾。每当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他们总会出神地遥遥望着白塔,让被现实束缚的心起飞,在心底向白塔倾诉他们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风雨中绝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泪。又或者,是翠翠已经长大,已经不需要白塔的守护吧。倒下的白塔就这样,在唏嘘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讲述着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与二佬傩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佬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从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在天宝和傩送互相表明态度后,天宝溺死与湍急的漩涡之中;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由于大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恬静的茶峒。孤独的翠翠再没有听到在梦里将她拖起的悠扬的歌声,她对此还一点都不知情。直到最后,在爷爷怀着对翠翠的惦念离开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泪的苦涩不堪的,因为她失去了最亲的爷爷,也可能将失去那份还没来得及开花的爱情。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在我看来,翠翠如果能跟爷爷或傩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剧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产生。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自己遗憾或悲剧。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边城里面不断地寻找,而不是等待。

  或许我还没有读出其中真正深刻的东西,但是不要紧,或许我的人生走到爱情的路口时会突然明白,箭头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方向······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2

  20xx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填补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上的空白,也抚平了中国文学爱好者和中国作家曾经心中的痛。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还有一位作家,他的名字曾在1987、1988年两度进入诺贝尔奖候选人终审名单。他,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一生写下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边城》就是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边城》是一部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的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作为为背景,用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在我看来,《边城》是一部充满爱与美的文学作品,不仅有自然环境美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美的歌颂。《边城》中的人物勤劳善良,纯朴可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淳朴自然的。

  翠翠和自己的爷爷相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静安宁。爷爷一辈子以摆渡为生。他敦厚朴实,恪尽本分,为了让过渡人能赶回家吃晚饭,在渡船上忙个不停。虽然辛苦而忙碌,但他从来都不收取过往客人的一丝钱财,如果有些人硬要给,他就拿这些钱去买茶叶,放在船上供来往客人饮用。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这个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孙女,长期生活在山水间、渡船上,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祖孙俩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

  除此之外,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质朴且善良,虽有贫富之差别,但在人格上却人人平等,不管谁家遇到事,总会有乡邻主动热情提供帮助。如乡邻们对于独自带大孙女翠翠的老船夫的回报方式也很淳朴,文中这么写到:那些受过老船夫帮助的乡邻都会以各种方式表达自身谢意,有卖肉的不肯收肉钱,有商贩们送他粽子,还有送枣子、硬塞钱的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与人为善,谁都不愿占他人半点好处,并愿意倾自身所有去善待他人,这种和谐友善的'乡邻关系超越了阶级限制,与金钱无关,是人性本真善良的最真切体现。

  再来看看船总顺顺,他喜爱结交朋友、济人之急,身上还全无商人之贪婪与狡诈。他仗义疏财、豪爽慷慨,对于对其有所求的人定会倾尽全力鼎力相助。他非常有钱,但是从来都不仗势欺人,而且还是一个公正廉明、慷慨大方、救灾恤患的正义人士,被乡亲们所敬仰。作为当地德高望重的人。船总顺顺他对儿子的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从不娇生惯养。所以,天保与傩送也练得身体结实,和气亲人,不骄不惰,与父亲一样受人尊重。父子之间的关系如同朋友,和谐、平等,演绎着边城人特有的人世真情。

  读《边城》,我们能感受的不仅仅是文字之美,更能感受到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座边城,在如今这个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我们有必要坚守心里的那座“边城”,静赏内心的风景,保留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07-06

(精品)沈从文《边城》读后感07-10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汇总13篇]08-11

最新边城的读后感 边城的读后感09-26

[经典]《边城》读后感07-21

边城读后感06-27

边城读后感06-17

【经典】《边城》读后感08-02

《边城》读后感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