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时间:2025-01-17 07:36: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优选(2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优选(2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

  《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说话口吻,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从主人公这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荒芜的社会风气,道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主人公霍儿顿是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资本主义社会的耳濡目染,既有丑恶的一面,也有反抗现实,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纯洁的一面。书中,霍尔顿是一个不肯用功读书,整天鬼混的沉沦少年,他为什么不肯用功读书?难道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不需要读书吗?看一看霍尔顿所处的`环境,便不难明了。学校里的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让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卡迪拉克",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是势利的伪君子,连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后来发现也可能是个搞同性恋的,而这位老师对他说:"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原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

  "老师的谆谆教导却是一条渗透着浓厚利己主义和功利主色彩的资本主义信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又怎能找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他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读书,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颓废,沉沦,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的最无情的揭露。作者把霍尔顿身边的人,全都描绘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想逃离这个噩梦般的现实世界,到偏远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讨厌看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中消磨时间;他讨厌爱慕虚荣而又毫无主见的女友去又迷恋她的美色。

  他看不惯这个世道,却无法改变;他甚至痛恨自己,却没有参照的标准来改正自身缺点(亦或是说没有毅力),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尔顿只能用幻想解脱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妥协于他所深恶痛绝的社会,继续陷入矛盾的漩涡,无法自拔。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

  麦浪翻滚,微风过境。当守望与叛逆碰撞,感悟到的却是一种别样的情怀。是主人公骨子里的勇往直前和潜藏的善意。那份心内守望的勇气表现为极端的叛逆,却有着混沌之中孤独的清醒。

  还是孩子的霍尔顿洞察事理,却以一种极端的偏执去面对整个世界,无奈地戴上符合大众的面具。也知霍尔顿何尝不是处于水深火热的.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悔悟世界。

  硝烟未散,战火未息。二战后的美国让人叹息,冷战的阴云还在密布。人们浑浑噩噩地过着缺乏理想、意志消沉的生活。他们却也无力改变,于是就出现了腐朽而崩坏的一类人。霍尔顿像他们,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又不像他们,霍尔顿的心中永远有着那片稻田,美丽而遥远。

  霍尔顿还是个孩子,有着一腔对抗不合理现实世界的热血,却也只能将满腔热血付之东流。记得读者们的话:为其反叛而叹,为其幼稚而惜。16岁的他已经学会抽烟和喝酒,与自己不能接受的轻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学校开除,那颓废、灰冷的态度源于对生活的极度失望。他就读于一个光鲜外表内里已经腐烂的贵族学校,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势利的伪君子,而同学聚在一起谈的就是女人,酒和性,这个迷茫的孩子在希望中看出无所有。他不愿长大面对泥沙俱下的社会,他唯一抱有好感的老师也告诉他世界多么残酷 :“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他终究会妥协地面对整个世界。

  但是霍尔顿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会顾及舍友的感受隐藏自己的皮箱。他拥有帅气的外表,家境富裕。敏感而聪明,热爱阅读,擅于运动。他谎言后有着绝望、粗口里含着愤懑和他纯洁的心。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个美妙的愿望。最后离开之际,也萦绕在他心头。不过永远成为一个孩子。

  现如今,社会中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折射出腐朽的一面。我们的生活应该充满希望和光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而努力。把自己隐藏在别人的世界,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体会到登上顶峰的一览众山小。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04-03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01-05

(优秀)《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篇05-14

《麦田里的守望者》优秀读后感1000字06-16

麦哨教学反思04-03

麦哨教学反思08-07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10-19

《麦琪的礼物》教学反思12-22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04-28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10-22